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林在峰

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林在峰

(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山东济南25000)

摘要:发电、输电、配电及电力用户构成了完整电力系统的整体,电力设备主要包括,用来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设备,通过电网将产生的电能进行输送和用来分配到用户终端的用电设备。电力设备能够实现由电能产生到电能使用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可靠性

1导言

我国现在处于过渡发展的非常时期,电力系统及其设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将电力系统和设备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应重视电力发展。

2实施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

根据电力设备检修经验而言,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是通过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诊断和检查实现的。比如,检修人员按照电力设备磨损的程度,并且科学的制定电力设备的维修时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减少电力设备发生故障几率,还能提升电力设备的维修效率。因此,不定期的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检修,不但能将设备隐藏的隐患问题检测出来,还能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行达到最优质的状态,同时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是在电力设备运行时进行的状态检修工作,因此,它能更好的保证电力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对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进行检修工作,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3可靠性基本内涵

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系统整体不会出现负载而造成整体崩溃,这在根本上保障了安全性与充裕度。互联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是将不同地区的用电系统与设备用单独的系统进行连接与处理,如果有某个区域的系统与设备出现问题,其他系统能够很快进行替补。电力设计、实验以及生产过程的可靠性都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相对的研究与分析,为保证在设定的时间与条件下设备能够全面、高效利用。

4相关概念

4.1电力系统

电力行业的工作是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的工作。从开始设计规划一直到着手建设,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调整。系统不完善也就意味着在用电的过程中并不能最大化地提升工作效率,无法解决在用电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在编程系统程序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4.2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即电力系统运行的载体,即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等,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及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的大型机械设备。通过线路对电压进行调试与修正,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要进行一定的判断,及时解决问题。

4.3电力可靠性

电力可靠性传输是指电力系统与设备按照标准的质量与数量对用户进行相对时间内的标准电量传输。充裕度是指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能够维持稳定的用电总量的能力。安全性是指电力设备与系统在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保证整体不会出现状况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力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静态与动态条件下能够不中断地对用户进行供电的能力。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与设备的优良程度进行判定的参考标准之一。

5电力系统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判断中使用定量的可靠性指标来度量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通常观察用户用电出现故障的频率、概率、发生的时间以及电能量的期望损失,对于不相同的系统中判断可靠性指标通常不一样。电力系统较为复杂,通常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根据子系统的不同特点,进行各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5.1发电系统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按照质量标准和数量来进行供电,为用电的客户源源不断的供应电力资源,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的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下面就根据这两个方面进行发电系统可靠性的探讨。发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发电系统的设备完好,在进行发电的过程中供电量充足,输电时安全,能够顺利地将发电系统供应的电能及时的输送给用电的客户,这样用电客户就能很好的对电力资源进行使用。发电系统的负荷电量要进行及时的检查,不能出现发电系统因为负荷的原因而造成的供电不足、输电不顺利等一系列的发电问题。只有一个可靠的发电系统,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电力系统,成功发电,进而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5.2互联网发电系统的可靠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互联网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更是成为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互联网发电系统,就是指用区域电网将发电系统进行联合,这样经过联合的发电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发电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互联网发电系统不能够运用互联网的特点,将发电系统进行互联,系统的联合有利于加深对发电系统的了解,能够使多个发电系统在发电时,进行相互帮忙、相互促进,达到合作互利、双赢的效果。

6可靠性评估

6.1可靠性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是指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这是建立元件与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利用现代的评估软件可以利用评估方法进行模型设计,这样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很快地找到问题原因,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解决。分析方法是评估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对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数学相关知识进行运算统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解决。模拟方法是通过小型试验将突发状况还原,最后得到相应的结果。

6.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于设备与系统的结合。设备是系统的载体,因此,当管理系统运行时,设备必须要对其运行过程进行记录与处理。在电力系统运行的预试验中,只有对每一次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才能够保障可靠的充裕度与安全性。对每一次达标的数据进行情景分析,就能够发现规律,找到技巧,从而降低成本。

6.3目的与目标

可靠性评估是为了电力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评估结果。确认评估目的就能够决定评估的方法。如果评估方法正确,就能够保证评估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如果能保证评估全面,则其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是无可替代的。为了让电力系统的设备达到应有的标准,在系统的规划中应以保证充裕度为目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保证电力系统在设计规划、构建运行、测试调整中能够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

6.4原则与规划

对于电力系统与设备的构建是有相应的原则的,即必须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构建。该原则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即变量原则和性能试验原则,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电量的预测需求、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可靠性的基础标准的参考以及对系统的评估,这四个方面决定着电力系统与设备的选择与规划方向。对于侧重点更是要严加考虑,避免出现人为分析失误。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可确定最好的方案。为了电力系统的评估结果是有效且真实的,就必须让评估按照对应的流程进行,并要进行系统故障的严重性评估,设定反映严重程度的指标。在计算电力系统可靠性概率指标或应用确定性可靠性原则时,一旦发生下列情况,便认为系统处于障碍状态:负荷界频率、越界电压超过极限、功率不足、电压下降、不可控的解列、不稳定连锁反应、电压崩溃、频率崩溃等。

7结语

生产力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决定要素,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是否能做到物质丰富、资源丰富。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正是提高生产力的正确途径之一。在电力的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数据等均是由电力自动化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系统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19):303.

[2]纪旭.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03):240+242.

[3]那娜,许世鼎.论述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13.

[4]韩洪奎.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发展分析[J].科技视界,2014(11):283.

作者简介:林在峰(1972),男,高级技师,从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

王晓刚(1974),男,技师,从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

刘健(1990),男,高级工,从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

崔红强(1963),男,高级技师,从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

张旺(1960),男,高级技师,从事变电一次设备检修;

标签:;  ;  ;  

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林在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