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的生物膜论文_王婷,王晓丽,杜显元,刘建林,陈界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集的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氧化物,水体,陈化,自然,有机质,沉积物。

采集的生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王晓丽,杜显元,刘建林,陈界江[1](2008)在《样品陈化对自然水体采集生物膜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花江采集的生物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分析生物膜样品陈化3个月后金属形态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陈化使Mn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可交换态和残渣态转化,幅度为11.17%~26.27%;样品陈化后Fe从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16.89%~24.97%;原来占总量54.45%~59.56%的有机结合态Cu在样品陈化后均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而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Zn在样品陈化后全部转化为其他形态,其中部分向碳酸盐结合态转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李鱼,陈界江,王晓丽,董德明,郭书海[2](2006)在《采集的生物膜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对从松花江中采集的生物膜中锰、铁、铜、铅、锌及镉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考察了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吸附重金属的相对作用,同时讨论了在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时所建立的选择性萃取方法对于采集的生物膜组分分离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采集的生物膜上痕量重金属以铁、锰的氧化物为主要结合形态存在,以此种形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62.9%,58.3%,53.8%和32.6%,而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1.1%,0.6%,9.9%和1.8%,表明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在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而有机质的作用相对较小,与以往利用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规律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扣除生物膜上铁的残渣态部分,则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采集的生物膜上的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分离开.(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赵兴敏,花修艺,张菁菁,董德明,李鱼[3](2005)在《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进行萃取分离研究,考察该技术的适用性。参考人工培养生物膜的萃取方法,分别用NH2OH.HCl和Na2S2O4为萃取剂选择性萃取生物膜上的锰氧化物和铁、锰氧化物。实验中分别依次只改变萃取剂浓度、萃取液酸度或萃取时间,保持其它两个因素不变,分别考察这叁个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从中选出对铁、锰氧化物萃取率高而对有机质影响小的条件为最佳条件。用选定的最佳条件对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生物膜进行萃取,发现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可达70.8%~94.6%,而对非目的组分的影响很小(3.3%~11.0%),满足萃取分离的要求。这说明选择性萃取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张菁菁[4](2004)在《采集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萃取分离及其对铅、镉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由于其在较低浓度即有较大毒性、不能自然降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等特性,而成为水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作用。然而在自然水体中,重金属并不主要以自由离子的形态存在,而是结合在水中的生物体、悬浮颗粒物,以及表层沉积物等固相表面上。自然水体中,固相表面上通常都覆盖着一层生物膜,在污染物与表层沉积物之间形成了一个使污染物在到达固相并与之发生作用之前必然要穿过的隔离层。同时由于生物膜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活性和丰富的吸附面积,使得生物膜对重金属有显着的吸附及富集作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膜上细胞和颗粒物的脱附和吸附作用,有选择性地吸收、新陈代谢。研究者们利用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法对在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过中,其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是起主要作用的组分。但是由于受到培养季节及培养时间的限制,在人工基质上培养的生物膜与实际生长在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在吸附特性及组分含量、微生物结构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生物膜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菌种的改变。与在人工基质上培养的生物膜相比,从岩石上直接采集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结构更与水体环境相适应。因此,开展直接采集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分离及其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可以更真实的反映自然环境中实际生长的生物膜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生物膜对<WP=74>重金属的吸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自然水体培养的生物膜化学组分萃取分离技术为基础,通过对萃取剂的浓度、萃取液酸度,及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选择适合于采集的生物膜的最佳萃取条件,对膜上金属氧化物(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萃取分离。并对萃取前后的生物膜进行吸附实验,利用加和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比较直接采集的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差异,及其在生物膜吸附重金属过程中做出的相对贡献。研究中选择松花江吉林市中上游临江门大桥处采集自然水体生物膜。将附着生物膜的岩石从岸边水中取出,利用塑料器具轻轻地将生物膜刮入盛有微量矿物盐溶液的塑料瓶内,在短时间内转移到实验室。将采集到的生物膜过10目筛,去除杂质,并利用沉淀法去除沙石,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取不同体积(2.0,3.5,5.0,7.0,10.0 mL)经过处理、搅拌均匀的生物膜悬浊液,用定量滤纸过滤,测干重,对生物膜悬浊液的体积与其干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生物膜悬浊液的体积与干重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此作为生物膜的计量方法。生物膜中有机质总量用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COD的测定参照《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铁、锰氧化物总量用25 mL 15% HNO3溶液萃取5 mL生物膜悬浊液24 h,并用WYX-9004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FAAS)测滤液中铁、锰含量的方法获得。测得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266.80 ± 11.272 μmol Fe/g、19.35 ± 0.69 μmol Mn/g、98.08 ± 5.28 mg COD/g。其中铁、锰氧化物含量的比例约为15倍,与在向海湿地<WP=75>采集的生物膜的铁、锰氧化物含量比例接近,明显高于在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的比例。本研究以应用于培养的生物膜的选择性萃取分离方法为基础,选用NH2OH·HCl和Na2S2O4分别作为单独萃取锰氧化物和同时萃取铁、锰氧化物的试剂,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出恰当的萃取剂浓度、萃取液酸度,以及萃取时间,使之适用于直接采集的生物膜的组分分离。结果表明:0.008 mol/L NH2OH·HCl + 0.01 mol/L HNO3萃取30 min可以用来有效分离锰氧化物,萃取率为80%,而对铁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影响较小,萃取率分别为11%和8%;0.8 mol/L Na2S2O4在pH 6.5条件下萃取40 min可有效同时萃取分离铁、锰氧化物,萃取率分别为73%和91%,而对有机质的萃取率只有5%。实验中所选用的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达到了73-91%,对非目的组分的萃取率不超过11%,因此,可以用选定的萃取条件对采集的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进行分离,并进行各组分对重金属(铅、镉)的吸附实验。将生物膜在上述选定的萃取条件下萃取,去除特定组分后,将萃取前后的生物膜转移到80 mL含有0.2-2.5μmol/L六种铅、镉浓度的吸附液中,并用0.01 M的HNO3和NaOH调节吸附液pH值6.0 ± 0.1,在25℃下连续振荡24 h,进行吸附热力学实验。吸附平衡后,将生物膜过滤,在100 mm培养皿中用25 mL、15%的HNO3溶液萃取24 h,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萃取液及平衡溶液中铁、锰、铅、镉的含量。用非线性拟合(NLSF)对吸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估算生物膜中各组分对铅、镉的langmuir吸附参数,比较各组分的吸附特征。<WP=76>结果显示:通过加和模型应用NLSF法对未萃取及经不同萃取剂萃取后的生物膜吸附铅、镉的热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很好地描述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镉的热力学特征。未经萃取的生物膜及生物膜各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铅的吸附量明显高于镉,生物膜吸附前后,吸附液中铅浓度显着降低,而镉浓度的变化不如铅明显。生物膜吸附铅的Langmuir等温线的弯曲程度要大于镉,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董德明,李鱼,杨帆,花修艺,张菁菁[5](2003)在《采集的生物膜对铅、镉吸附过程中的相互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自然水体中直接采集的生物膜进行了铅、镉的吸附。结果表明 ,自然水体中直接采集的生物膜对铅、镉的吸附存在干扰现象。此外 ,直接采集的生物膜吸附铅的能力大于吸附镉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动态》期刊2003年03期)

董德明,李鱼,花修艺,张菁菁,杨帆[6](2003)在《湿地水环境中采集的生物膜吸附铅和镉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环境中直接采集的生物膜进行了铅、镉的吸附实验发现 ,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均可描述生物膜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过程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生物膜吸附铅的能力 (1 5 5~ 8 2 5 μmol/g)大于吸附镉 (0 66~ 3 0 3 μmol/g)的能力 ,而且随着生物膜浓度的增加 ,生物膜吸附铅、镉的最大吸附量呈下降趋势 ,并具有显着的相关性 (n =5 ,p =0 1 0 ,0 0 5 ) .(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3年01期)

采集的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对从松花江中采集的生物膜中锰、铁、铜、铅、锌及镉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考察了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吸附重金属的相对作用,同时讨论了在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时所建立的选择性萃取方法对于采集的生物膜组分分离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采集的生物膜上痕量重金属以铁、锰的氧化物为主要结合形态存在,以此种形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62.9%,58.3%,53.8%和32.6%,而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1.1%,0.6%,9.9%和1.8%,表明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在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而有机质的作用相对较小,与以往利用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规律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扣除生物膜上铁的残渣态部分,则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采集的生物膜上的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分离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集的生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王晓丽,杜显元,刘建林,陈界江.样品陈化对自然水体采集生物膜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

[2].李鱼,陈界江,王晓丽,董德明,郭书海.采集的生物膜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

[3].赵兴敏,花修艺,张菁菁,董德明,李鱼.自然水体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的萃取分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

[4].张菁菁.采集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萃取分离及其对铅、镉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董德明,李鱼,杨帆,花修艺,张菁菁.采集的生物膜对铅、镉吸附过程中的相互干扰[J].环境科学动态.2003

[6].董德明,李鱼,花修艺,张菁菁,杨帆.湿地水环境中采集的生物膜吸附铅和镉的特性[J].环境科学.2003

论文知识图

4-8反应器运行结束时的膜束(左)以及...人工湿地污泥处理系统4-9生物膜膜内(上图)外(下图)表面...受纳水体采样图生物膜采样点Fig.2-4Samplingsitesof...生物膜样品DGGE分离图谱及DGGE条带的Sh...

标签:;  ;  ;  ;  ;  ;  ;  

采集的生物膜论文_王婷,王晓丽,杜显元,刘建林,陈界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