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_夏艳平,郑康,纪波印,马文中,陈慧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酯,丙烯酸,胶膜,聚氯乙烯。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夏艳平,郑康,纪波印,马文中,陈慧蓉[1](2019)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两亲性接枝共聚物(C-MMA/MA-MPEG),并用两亲性共聚物C-MMA/MA-MPEG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亲水性改性制备微孔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碳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与分析,当MA-MPEG的摩尔含量为10%时,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提高到8.9%,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相同,稳定在2.0左右;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VDF膜的热性能进行测试,PVDF微孔膜的熔融温度变化不明显,当C-MMA/MA-MPEG-4的添加量为20%时,结晶温度下降了8℃;用扫描电镜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对PP膜表面形貌结构与亲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多,亲水性得到提高,微孔膜的孔隙率也得到增大,当改性剂添加量为20%时,接触角降低到59.5°。(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张丹枫,喻国聪[2](2018)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 NMR和~(13)C NMR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迪均[3](2017)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主要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EVA树脂具有高透光性,低熔点的特性。但是由于EVA较差的耐候性与粘接性能,众多科研工作者正努力开发其替代产品。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树脂以其突出的粘接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成为最具潜力的替代产品之一。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助剂对EMMA封装胶膜剥离强度、体积电阻率、交联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配方为:交联剂含量为0.50%,交联助剂含量为0.50%,硅烷偶联剂含量为0.20%,光稳定剂含量为0.10%,紫外吸收剂含量为0.30%。在最优配方的基础上比较了 EMMA胶膜与EVA胶膜。结果表明EMMA胶膜性能高于EVA胶膜,具体结果如下:剥离强度提高31.31%,体积电阻率提高85.71%,拉伸强度提高5.53%,透光率提高0.33%。其次,研究了 EMMA/EVA共混胶膜性能,得出共混胶膜性能随着EMMA含量增多的变化规律如下:剥离强度、体积电阻率、吸水率、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增大,透光率与热稳定性能略微提高,交联度略微降低。最后,对EMMA胶膜的老化后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EMMA胶膜在湿热老化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反应,在湿热老化与紫外老化后的热稳定性能略有降低。(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刘琪,何祥,吕通建,王鹏,吴树岭[4](2016)在《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叁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叁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当自制增韧剂的接枝率为1.96%,用量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65%,断裂伸长率增加30.6%。(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6年02期)

张玉宝,梁宏斌,斯琴图雅,刘海[5](2015)在《电子束辐照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叁元乙丙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子束辐照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与叁元乙丙橡胶(EPDM)不同共混比例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度、交联度、结晶及形状记忆等,考察了辐照剂量和共混组分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硬度,同时降低了结晶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辐照诱发了交联反应,使材料内部产生了交联结构。辐照交联为EMMA/EPDM共混物热收缩材料提供了形状回复的驱动力,但降低了形状固定率,通过控制交联度和结晶相所占比例,能够得到综合性能好的热收缩材料。当EMMA/EPDM(质量比)达到或高于3/7、辐照剂量控制在40~80 k Gy时,能够制备出满足基本要求的热收缩材料。(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5年05期)

郭飞鸽[6](2015)在《光引发1,1-二苯基乙烯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紫外光(UV)照射下,以1,1-二苯基乙烯(DPE)为自由基控制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基酮(1173)为光引发剂,在室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共聚,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分析了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在室温UV照射及DPE存在下,1173能引发MMA聚合,生成具有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及较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DPE以一种半醌式结构存在于所生成的聚合物链中。该聚合物链可作为一种大分子引发剂,引发BA聚合,生成PMMA-b-PBA嵌段共聚物。(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田汝超,斯琴图雅,张玉宝,王强,梁宏斌[7](2013)在《电子辐照交联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制含有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和硅橡胶共混物的热收缩套管,研究了电子辐照对EMMA的辐射交联作用.将MMA含量18%的EMMA制成厚度1.0 mm的薄片和0.25 mm厚的薄膜,用DD1.2型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扫描电子束,在空气中辐照EMMA样品,测试电子辐照的EMMA凝胶含量、DSC特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0~110 kGy辐照剂量内,当辐照剂量高于25 kGy时,EMMA的凝胶含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辐照剂量约75.2kGy时,凝胶含量达58.6%;EMMA峰值温度随着电子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EMMA拉伸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在63 kGy附近达到最大值;电子辐照的EMMA硬度稍有增加.利用EMMA和硅橡胶的共混物可以制成柔软的辐射交联热收缩套管.(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梁炜,姜骏,孙康,窦红静[8](2010)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降解产物丙烯酸甲酯及甲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聚物降解产物丙烯酸甲酯和甲醇的含量。样品经水浸取,浸取液于气相色谱分析,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丙烯酸甲酯和甲醇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1~2.0和1.0~20.0 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2,0.2 mg.L-1。丙烯酸甲酯和甲醇的回收率分别在96.2%~100.5%和94.6%~97.4%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6.5%。(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0年01期)

李志军,杨治,莫笑君,刘滔,苏胜培[9](2009)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增容回收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作为增容剂制备了回收聚乙烯/聚氯乙烯(RPE/PVC)共混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混材料两相之间的相容性;通过微控电子万能实验机、电子冲击实验机研究了EMMA和RPE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DSC试验结果表明,EMMA能显着改善PVC与RPE之间的相容性,使共混材料中PVC的玻璃化转变峰变宽且变得模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份EMMA时,RPE/PVC(10/100)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270%、74%、60.9%和9.1%;随着RPE含量的增加RPE/PVC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当EMMA含量为3份、RPE含量为10份时,共混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9年06期)

杨治,李志军,莫笑君,刘滔,苏胜培[10](2009)在《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氯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为增容剂制备了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复合材料,采用DSC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用WDW3020微控电子万能实验机、XCJ-40电子冲击实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与氯化聚乙烯(CPE)增容PVC/PP共混体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EMMA能显着改善PVC与PP的相容性。当增容剂用量为9份时,与未增容PVC/PP体系相比,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91%,70%,41%;与CPE增容PVC/PP体系相比,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44%,39%,12%。(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9年05期)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技术对由双[N-(2,6-二异丙基苯基)-3-异丙基水杨醛亚胺]镍(Ⅱ)配合物/甲基铝氧烷(Methylaluminoxane,MAO)催化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EMMA-a)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同时对自由基聚合制得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b)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表征。通过1H NMR数据,计算得到两种共聚物样品中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插入率分别为14.10%和10.26%(摩尔百分数)。基于13C NMR数据,分析比较了由配位共聚与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在微观结构上的区别,结果发现,在共聚物的乙烯链段部分,由配位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样品EMMA-a主要含有甲基型支链,而由自由基共聚所得共聚物样品EMMA-b具有长链型支链。另外,在共聚物的MMA链节部分,EMMA-a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7.27,而EMMA-b中的MMA单元的羰基(C‖O)碳的化学位移为175.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夏艳平,郑康,纪波印,马文中,陈慧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对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张丹枫,喻国聪.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结构的~1HNMR和~(13)CNMR表征[J].分析测试学报.2018

[3].徐迪均.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中的应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7

[4].刘琪,何祥,吕通建,王鹏,吴树岭.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叁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6

[5].张玉宝,梁宏斌,斯琴图雅,刘海.电子束辐照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叁元乙丙橡胶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J].合成橡胶工业.2015

[6].郭飞鸽.光引发1,1-二苯基乙烯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嵌段共聚物[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7].田汝超,斯琴图雅,张玉宝,王强,梁宏斌.电子辐照交联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研究[J].应用科技.2013

[8].梁炜,姜骏,孙康,窦红静.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降解产物丙烯酸甲酯及甲醇[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

[9].李志军,杨治,莫笑君,刘滔,苏胜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增容回收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

[10].杨治,李志军,莫笑君,刘滔,苏胜培.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氯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9

论文知识图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结构图硬度与辐照剂量的关系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辐照剂量关系含5%微胶囊的水性聚氨酯木器涂层扫描电...O形圈的粘膜试验1-13不同形貌Ti02薄膜的SEM图...

标签:;  ;  ;  ;  ;  ;  ;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论文_夏艳平,郑康,纪波印,马文中,陈慧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