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_申赞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交,复用,信道,光通信,无源,分组码,卷积码。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申赞伟[1](2017)在《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加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光通信网络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光通信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数字混沌具有初值敏感性和类随机性等优点,具有与密码学以及OFDM相融合的优势。基于以上,提出了光OFDM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同时对其进行了严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性能的优越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整体研究工作分为叁个部分:一、混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在OFDM中,在IFFT步骤之前添加DFT矩阵对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对传统DFT矩阵植入混沌序列,使得DFT矩阵不断动态变化但保持原有性质不变,进而可以对信号进行加密。此加密方案具有密钥空间大、降低PAPR、改善传输性能、无需边带信息和运算复杂度低等优点。二、混沌离散余弦变换(DCT)矩阵预编码处理加密技术:在传统的OFDM系统IFFT步骤之前添加两个基于数字混沌的DCT矩阵预处理过程,分别对信号的实部和虚部进行预处理,且同时保持DCT矩阵的降低信号PAPR的性能不变。该加密算法具有安全性能强、信号传输性能优越和易于灵活实现等优点。叁、抵御选择明文攻击的明文混沌反馈加密技术:将上次明文加密后得到密文与混沌系统的参数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新的动态参数作为本次加密动态变化的混沌系统的所用参数。在此明文反馈加密方案中,由于明文可以反馈影响多个密文,所以可以有效抵御选择/已知明文攻击。验证实验表明该加密系统安全性增强,传输性能良好,且密钥空间增大10~(16)倍。总之,该加密系统可以更加有力地抵御穷举攻击和选择明文攻击。(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赵安邦,程越,周彬,安天思,吕良浩[2](2016)在《基于参量阵正交频分复用编码的水声通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声通信高数据速率与可靠性统一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参量阵通信技术。将参量阵的非线性效应及自解调特性与OFDM编码相结合,在平均深度为20m的浅海进行了图像传输实验,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OFDM方式,当带宽为6kHz时通信速率为3.224kbit/s,误码率为0.0068,当带宽为9kHz时通信速率为4.835kbit/s,误码率为0.0059,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胡桂彬[3](2016)在《Turbo码与RS-Turbo级联编码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OFDM)做为长距离、高速率、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的一种关键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光纤非线性,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APR)以及光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ASE)等的存在,对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OOFDM系统进行了研究并提高系统的误码率(BER)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OFDM、OOFDM以及编码等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2.介绍本文需要用到的基本原理。如OFDM原理、Turbo码和RS码的编解码原理。3.建立了一个采用Turbo编码的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比较分析了编码系统与未编码系统的传输性能。在编码系统中采用了叁种解码算法,分别为:Log-MAP,Max-Log-MAP和Threshold Max-Log-MAP。通过比较叁种解码算法,发现使用Max-Log-MAP算法时,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最好。在传输距离为240km时,传输速率为30Gb/s的未编码系统的误码率达到10-3数量级时,光信噪比要达到24dB,而传输速率为50Gb/s的Turbo编码系统,达到同样误码率性能时,光信噪比只需达到20dB。4.将RS-Turbo级联编码应用到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对于RS-Turbo级联码,采用了码率为1/2的Turbo码和RS(186,166,8)。Turbo码的解码算法采用了两种,分别是Max-Log-MAP算法和Log-MAP算法,RS码解码采用了迭代BM算法。仿真结果显示,采用RS-Turbo级联编码的CO-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在高光信噪比时有明显改善,与采用Turbo编码的系统相比,迭代次数明显减少。另外,当Turbo码采用Max-Log-MAP算法解码时,采用RS-Turbo级联编码的CO-OFDM系统可以无差错传输400km,而采用Turbo编码的系统在误码率低于10-4数量级时只能传输240km。5.搭建了基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和PDM(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WDM(Wava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并将Turbo码和RS-Turbo级联编码应用到系统中,仿真证明在光信噪比为22dB时,可以实现200Gb/s数据的无误码传输。(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田月华[4](2014)在《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的信道估计和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IPTV、云存储、高清视频等各种高带宽新业务不断涌现,对接入网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具有高带宽、成本低、可靠性好等优势,被认为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最有前景的有线接入技术之一,是过去几年全球FFTx建设的主力。正交频分复用(OFDM)早期主要用于宽带有线和无线系统,被应用到多种重要标准,如欧洲的数字视频广播(DVB)、IEEE Wi-Fi、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长期演进(LTE)技术等。由于OFDM信号能有效地对抗色散,该技术又被应用到光通信方面,可以实现超大容量长距离传输。2007年,美国NEC实验室将OFDM技术引入光接入网,提出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利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的优势,实现了灵活的超高速光接入。为了降低规模应用时的接入网系统成本,OFDM-PON需要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分光比,也就是需要高的光功率预算。传统增加光功率预算的方法是增加信号的入纤光功率,但高的发射功率将加剧接入网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进而恶化系统性能。因此,如何实现在发射光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从而达到增加系统光功率预算余量的目的是OFDM-PON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OFDM-PON系统的信道估计作为信号能够正确解调制的前提,是影响系统接收灵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对系统的色散进行补偿,改善误码率(BER)性能,也是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OFDM-PON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编码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OFDM-PON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提出了群导频信道估计算法,并通过实验定量地研究了其在直接检测光OFDM-PON系统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其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信道估计算法。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变换域处理的信道估计算法,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OFDM-PON系统中导频开销相同的条件下,变换域处理的信道估计算法可以获得更大的误码率性能改善。其次,在信道估计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前向纠错编码中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技术对OFDM-PON系统接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LDPC编码,可以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增加了OFDM-PON系统的接收灵敏度,降低了对接收光功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1)

王东明[5](2013)在《信道编码在光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OFDM)作为长距离、高速率、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光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ASE)、信号的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等因素导致系统的误码率(BER)性能恶化,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对O-OFDM系统进行了研究并提高系统的BER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O-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重点讨论了O-OFDM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其中对Turbo码和LDPC码的编译码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利用OptiSystem软件结合Matlab软件搭建了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DDO-OFDM)系统。首先,分析了DDO-OFDM系统的高PAPR,并提出采用Turbo编码结合选择性映射(SLM)算法应用在DDO-OFDM系统中来降低系统PAPR,这样不仅提高了对PAPR的抑制效果,还提高了系统的BER性能。其次,分析了Turbo编码对DDO-OFDM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分别从Turbo码的交织长度、迭代次数以及不同译码算法对性能的影响,分别比较了Turbo编码对DDO-OFDM系统传输距离的影响和不同传输速率下Turbo编码对系统BER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证明了通过Turbo编码能够增大传输距离提高系统的BER性能。3、搭建了一个CO-OFDM光纤传输系统,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分析系统性能。讨论了偏振分集复用(PDM)技术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这两种技术都能够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使单模光纤的信道容量提高。最后利用PDM技术和DWDM技术实现了在CO-OFDM系统中的超高速传输,分析LDPC码对超高速系统中的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王燕瑾,邵宇丰,迟楠[6](2013)在《预编码峰均比抑制算法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抑制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信号的峰均比(PAPR),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方根Better-Than奈奎斯特脉冲的改进预编码方案,通过仿真在60GHz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中实现5Gb/s四阶正交振幅调制(4QAM)OFDM预编码信号的发射、传输与接收。仿真结果显示,与基于平方根升余弦脉冲的预编码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将进一步获得0.3dB左右的PAPR抑制增益。从平衡传输效率与PAPR抑制性能的角度考虑,由预编码引入的冗余度上限取20%为宜。采用改进的预编码算法,信号的峰均比最大值具有不随OFDM系统子载波数增加而明显增加的特性。无论是在背对背或传输情况下,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均随改进型预编码算法的引入获得约0.4dBm的改善。如需进一步改进系统误码率特性,可考虑采用高阶调制格式。综合考虑,改进型预编码方案将有效改善传统OFDM-RoF系统的性能并适用于未来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程莉,许楠,徐春梅[7](2012)在《涡轮编码迭代检测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垂直分层空时码技术是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常采用的一种检测方法,但是其计算方法非常复杂.空频分组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在多道无线信道传输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将空频分组码与垂直分层空时码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使用turbo码的迭代检测来改善信道估计性能.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简化系统的复杂度,还使得系统在快衰落信道中也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赵黎,柯熙政,王惠琴[8](2009)在《基于时频编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的信道是随机的,会受到灰尘、雨滴、雾等粒子散射的影响,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可以很好地抵御大气散射的影响,但简单地将OFDM与FSO结合的系统复杂度较高。为了降低传统FSO-OFDM系统的复杂度及改善系统性能,借鉴Alamouti空时编码理念,设计了一种新的时频码。依据大气信道的特点,建立了信道模型。在介绍了系统模型之后,详细地陈述了时频码的编译码方法,分析了系统误码率(BER)与信道特性关系。最后通过Monte Carlo仿真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时频码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雨天为例,采用该时频编码不仅可以降低FSO-OFDM系统的复杂度,而且误码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9年10期)

黄瑞,邹辰[9](2007)在《关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中同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通信调制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频域中的一个宽带信道划分成多个重迭的子信道进行窄带传输。在接收端,虽然频谱相互重迭,但是只要保证各子信道上信号的正交性,就可以将各信道上的信号正确分离。文章重点研究了COFDM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07年05期)

黄瑞,邹辰[10](2007)在《关于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中的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是一种多载波数字通信调制技术,它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和可对抗多径时延扩展等特点,因此通常被认为是超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频域中的一个宽带信道划分成多个重迭的子信道进行窄带传输。在接收端,虽然频谱相互重迭,但是只要保证各子信道上信号的正交性,就可以将各信道上的信号正确分离。重点研究COFDM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技术。(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07年04期)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水声通信高数据速率与可靠性统一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参量阵通信技术。将参量阵的非线性效应及自解调特性与OFDM编码相结合,在平均深度为20m的浅海进行了图像传输实验,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OFDM方式,当带宽为6kHz时通信速率为3.224kbit/s,误码率为0.0068,当带宽为9kHz时通信速率为4.835kbit/s,误码率为0.0059,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申赞伟.光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中基于数字混沌的矩阵预编码加密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赵安邦,程越,周彬,安天思,吕良浩.基于参量阵正交频分复用编码的水声通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3].胡桂彬.Turbo码与RS-Turbo级联编码在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16

[4].田月华.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的信道估计和编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王东明.信道编码在光正交频分复用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

[6].王燕瑾,邵宇丰,迟楠.预编码峰均比抑制算法在60GHz正交频分复用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3

[7].程莉,许楠,徐春梅.涡轮编码迭代检测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

[8].赵黎,柯熙政,王惠琴.基于时频编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模型[J].中国激光.2009

[9].黄瑞,邹辰.关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中同步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7

[10].黄瑞,邹辰.关于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中的编码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7

论文知识图

2-2隐形故障监测系统框图编码空时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T-DMB发射接收系统框架图TC-OFDM模拟系统框图9 开路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方框图基于COFDM技术的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模型

标签:;  ;  ;  ;  ;  ;  ;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论文_申赞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