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输材料论文_温珂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传输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太阳能电池,电子,钛矿,空穴,材料,多维,载流子。

电子传输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温珂珂[1](2019)在《几类有机小分子材料电子传输性能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兴的光电材料,有机-无机金属钙钛矿因具有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较宽范围的光吸收、较高的吸收效率以及较小的激子结合能等优势,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事实上,钙钛矿型光伏器件由于溶液加工简单、成本低以及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而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佼佼者。电子传输材料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在提取和传输光生电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作为空穴阻挡层抑制电荷重组。通常,根据透明导电电极上所放置的材料类型(n型或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可分为正置型(n-i-p)和倒置型(p-i-n)两类。对于n-i-p型器件,金属氧化物(比如,TiO_2)通常用于电子传输材料。但在其制备工艺中,需要高温退火来制备金属氧化物,故成为器件大规模应用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金属氧化物的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在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6,6]-苯基-C_(61)-丁酸甲酯(PCBM)常用于电子传输材料。但是,在热处理条件下,其形态不稳定会显着降低电池的性能。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低廉的非富勒烯类电子传输材料。与非富勒烯聚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相比,n型有机小分子因其结构简单、电子迁移率高、合成重复性高等优势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在众多类型的有机小分子中,如何选择适用于商业化的电子传输材料是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时候,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但是其效率可能达不到研究者的预期。如果能从理论角度对其结构进行设计,然后评估它们的性能,就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并节省大量成本。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半经典的Marcus理论,探究了一系列有机小分子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质。此外,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电子传输材料与钙钛矿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近几年来,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温和可溶液加工性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传输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PCBM富勒烯分子相比,非富勒烯n型有机小分子更有潜力成为电子传输层,因为它们的结构容易合成且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在该研究体系中,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研究了叁种氮杂并苯衍生物的电子传输性质。其中,一个是实验上报道的分子,1,4,9,16-四(叁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喹喔啉[2''',3''':4'',5'']环戊烷[1'',2'',3'':5',6']苊[1',2':5,6]吡嗪并[2,3-b]吩嗪(1),另外两个是理论设计的新分子(2和3)。化合物2是通过用氢原子取代化合物1中的异丙基基团而形成的,以评估异丙基基团对电子传输性质的影响。在化合物1的共轭结构中加入一个苯并吡嗪基团形成了化合物3。计算结果表明,异丙基基团能够增加化合物2的HOMO和LUMO能级,提高它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疏水性;扩大π共轭不仅能够降低化合物3的LUMO能级和电子重组能,而且能够增加它的溶解度和电子迁移率。因此,我们设计的化合物3有望成为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材料。2.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研究了一系列单卤代苝二酰亚胺衍生物X-PDI(X=F,Cl,Br)以及母体化合物H-PDI的电子传输特性。除了研究这些分子的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电子迁移率、疏水性及溶解性之外,还考虑了Br-PDI分子在CH_3NH_3PbI_3(110)表面的吸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拟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光谱吻合得较好。理论预测的电子迁移率的顺序为:F-PDI<H-PDI<Cl-PDI≈Br-PDI,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另外,理论设计的分子Cl-PDI显示出较好的疏水性、稳定性和溶解性,并且与Br-PDI有着相似的电子迁移率。考虑到Br-PDI在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Cl-PDI也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电子传输材料。3.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和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研究了含硫氮杂并苯分子10,14-双(5-(2-乙基己基)噻吩-2-基)联吡啶[3,2-a:20,30-c][1,2,5]噻二唑[3,4-i]吩嗪(TDTP)的电子传输性质。实验证明,该化合物是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通过将侧链的噻吩环变为噻唑/苯环,设计了两种新化合物TDTP-I和TDTP-II。从前线分子轨道、吸收光谱、电子迁移率、溶解性及稳定性等方面评估了这叁个分子的电子传输性能。结果表明,与TDTP相比,TDTP-I和TDTP-II都有较低的HOMO和LUMO能级和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叁个分子中,TDTP-II的电子迁移率最高。此外,还研究了TDTP/TDTP-II在CH_3NH_3PbI_3(110)表面的吸附性质。结果表明,TDTP-II比TDTP具有更大的负吸附能。与上述两个体系所不同的是,我们还计算了该体系的汉森溶解度参数,比较了这些分子在氯苯溶剂中的溶解情况。结果表明,设计分子TDTP-II在氯苯溶剂中的溶解度最高。因此,设计分子TDTP-II有望成为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材料,并且改变侧链是改善电子传输特性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思明[2](2019)在《新型复合空穴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改善OLED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不断的探究和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逐渐开始从一项实验室技术向商品化转变。但是,OLED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其中,高效率的OLED器件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而通过对功能材料的选择和器件结构优化来促进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是提升OLED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分别从空穴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入手,对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进行了探究,最终使叁类OLED器件的发光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c-HIL)MoO_3/Al/MoO_3,将其应用于OLED器件中,使其空穴注入能力明显提升,驱动电压也得到降低,从而实现了器件发光性能的改善。首先,通过AFM、SEM、XPS、透过率等多种测试手段对c-HIL进行了表征与机理分析,证实了薄层Al沉积在MoO_3上会将Mo~(6+)还原为较低价态从而提高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进而通过空间限制电荷的理论计算以及交流阻抗测试验证了c-HIL对OLED空穴注入效率的提升作用;最终制备出的最优化OLED器件与参比器件相比,其启亮电压降低了18.2%,9 V驱动电压下的亮度提高了4.3倍,电流效率则提升了14.9%。2.利用溶液法制备出PEDOT:PSS-MoO_3的复合空穴注入层,通过调节掺杂比例,得到了最优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利用AFM、SEM、透过率和接触角等测试对复合空穴注入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及光学特性表征;通过XPS、开尔文探针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分析了复合空穴注入层的价态、能级与电荷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掺杂MoO_3后改善了复合空穴注入层的薄膜质量且提高了其功函数,进而促进了空穴注入能力的提升。将最优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应用于溶液法制备的小分子OLED器件中,其启亮电压比参比器件降低了约0.3 V,而电流效率则由3.2 cd/A提高到4.1 cd/A。3.利用旋涂法制备了SnO_2薄膜,将其与PEI薄层作为复合电子传输层用于倒置结构的OLED器件中,采用结构优化和发光层掺杂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启亮电压并提高了其发光性能。首先通过XRD和AFM对SnO_2薄膜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添加PEI修饰层对SnO_2层进行隔离钝化避免了缺陷对激子的猝灭。此外,通过PL光谱和激子瞬态寿命分析了在电场作用下发光层掺杂体系中形成了激基复合物,提高了激子的辐射效率。最终制备出的最优化的复合电子传输层发光器件相比于参比器件,其启亮电压降低了约1 V,最大发光亮度从1023 cd/m~2增大到了8532 cd/m~2,器件的发光效率也从最初的0.85 cd/A提高到了4.2 cd/A。(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沈文剑[3](2019)在《锡基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在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经过十年的发展,基于二氧化钛(TiO2)电子传输层的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攀升至24.2%。常规结构的PSCs通常需要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分别提取电子与空穴、且降低载流子的复合,载流子的提取效率与迁移率对电池的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韩宏伟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介孔TiO2、氧化锆(ZrO2)以及多孔碳电极的叁层介孔结构薄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TMPSCs),摒弃了昂贵的空穴传输层与金电极,但电子传输层仍是必不可少。在主流的PSCs结构中,TiO2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传输材料,但是TiO2的电子迁移率不高且具有紫外光催化活性,尤其是催化活性会导致钙钛矿的分解,严重影响了电池的稳定性。宽禁带半导体二氧化锡(SnO2)拥有比TiO2更快的电子迁移率,适合的能带结构与非光催化活性,适合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叁元金属氧化物易通过改变组分或元素掺杂改变光学和电子特性,且锡酸锌(Zn2SnO4)、锡酸钡(BaSnO3)拥有与TiO2相似的能带结构与较快的电子迁移率,也符合电子传输材料的要求。本论文在无空穴传输层TMPSCs的基础上展开,致力于制备可代替TiO2的电子传输材料,在该结构中通过铌(Nb)掺杂SnO2致密层提升电池的光伏性能,并且首次将Zn2SnO4与BaSnO3纳米颗粒应用于该结构的介孔层中,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制备了基于SnO2致密层和碳对电极的TMPSCs,电池由四层薄膜组装而成,由下至上分别为:SnO2致密层、TiO2介孔层、ZrO2介孔层和碳对电极。SnO2通过旋涂法制备,TiO2、ZrO2介孔层和碳对电极通过丝网印刷法制备,碘铅甲胺(MAPbI3)通过一步滴涂法填充在介孔层中。实验中分别配制了不同浓度的SnO2致密层前驱液,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测试不同浓度下SnO2致密层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探究SnO2的晶体类型,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比不同浓度下SnO2致密层的形貌,将形貌最为均一的致密层薄膜制备成TMPSCs,获得了 11%的光电转换效率。(2)通过旋涂法制备铌(Nb)掺杂的SnO2致密层,探究了Nb掺杂浓度对SnO2致密层TMPSCs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薄膜进行了 SEM、XRD和可见光透过率的测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了样品表面的粗糙度及叁维形貌,最后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得到Sn、O、Nb的元素分布情况。实验表明Nb最佳掺杂浓度为2%,此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3.5%、开路电压为0.92 V、短路电流为24.13 rrmA/cm2、填充因子为0.609,与未掺杂组对比,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 15.4%。(3)通过水热法和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Zn2SnO4和BaSnO3纳米颗粒,同时探究了引起Zn2Sn04相分离的因素。将合适大小的纳米颗粒采用球磨法制备成介孔浆料,利用丝网印刷法制备成介孔薄膜;最后将Zn2SnO4、BaSnO3介孔层应用于TMPSCs中。基于BaSnO3介孔层的电池取得了超过5%的能量转换效率,开路电压达到了 0.872 V;基于Zn2Sno4介孔层的电池最高效率为4.07%,开路电压为0.84 V。两种材料制备方法简单、产量高,优良的电子特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喜生,李霖峰,吴体辉,郭俊华,晏春愉[4](2018)在《基于固态离子液体电子传输材料的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可低温溶液加工的固态离子液体电子传输材料,将其应用于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不仅使电池性能有效提高,而且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迟滞效应被极大的抑制,优化所得电池效率为16.09%。研究表明: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优异的光电性能主要归因于离子液体不仅具有很好的光增透作用、高电子迁移率和合适的能级,而且对钙钛矿薄膜中的缺陷起到有效的钝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8年08期)

李金择,李鑫,霍鹏伟,闫永胜[5](2018)在《碳量子点耦合雏菊状硫化铟/单壁碳纳米管多维复合材料的超快电子传输机制及增强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日益破环生态环境的平衡,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利用太阳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实现太阳能对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是目前最重要和最具前景的水体净化技术之一。数十年来,有关各类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层出不断,但大多数催化剂尚不能同时具备高量子效率和高可见光利用率。因此,开发具有高效、稳定、绿色的可见光光催化材料是国内外光催化研究的主导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引起人们(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陈义川,孟琦,胡跃辉,严辉[6](2018)在《本征绒面结构GZO薄膜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模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能源消费模式,主要以石油、炭和天然气为主;由此产生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酸雨等。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寻求洁净、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成为的重要课题。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首选;低成本,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太阳能电池,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2009年,首次合成PSCs,转换效率3.8%[1],2017年,最高报道效率已经达到22.6%(认证效率22.1%)[2],未来两年PSCs的效率很有可能超过25%。在PSCs器件中,目前最常用的电子传输层包括TiO_2,SnO_2,ZnO,PCBM,C60等材料。通过调制溅射气压的方法制备得到Ga掺杂ZnO薄膜(GZO),控制其表面形貌,调节表面功函数。获得GZO薄膜禁带宽度值为3.2 eV,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分别为5.3×10~(20)cm~(-3)和17.3cm~2V~(-1)s~(-1),将GZO薄膜作为电子传输层,带入SCAPS模拟软件中构建钙钛矿电池模拟模型。钙钛矿电池模型为TCO/GZO/电子传输层/界面缺陷层/钙钛矿层/界面缺陷层/空穴传输层。最优的模拟结果:Jsc=23.062 mA/cm~2,Voc=1.073 V,FF=81.47%,Eta=20.167%。说明GZO作为电子传输层在钙钛矿电池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6-23)

周芬[7](2018)在《新型有机AT电子传输材料性质及其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中空穴和电子这两种载流子的迁移率有非常大的差别,电子的迁移率小于空穴的迁移率,因此提高器件的电子注入及传输能力一直是OLED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本实验团队研发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新型有机AT电子传输层(ETL)材料,本文表征分析了这一系列电子传输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并研究了其载流子传输性能;将其应用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HOLED)中,提高了器件的性能以及稳定性。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为:(1)首先对新型AT系列有机ETL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包括热稳定性、能级结构和载流子迁移率特性。分析结果表明AT414的性能相对更优良,玻璃转化温度达到了 171.07℃,且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电场强度为E=106V/cm的条件下其电子迁移率为7.4394×10-3 cm2/(V·s),是一种较好的电子传输材料。(2)其次研究了基于不同AT ETL材料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器件以双极性材料E228为主体材料,MG05为客体材料,分别采用四种不同AT电子传输层材料AT412、AT414、AT418、AT420,并以传统电子传输材料Alq3做对比,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绿光PHOLED器件。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具有较高玻璃转化温度、电子亲和势和电子迁移率的AT414电子传输材料,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最好。在此基础上,利用Liq掺杂AT414进一步提升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能,研究了不同Liq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当Liq掺杂浓度为50%时,获得了最佳的器件性能:在20mA/cm2电流密度下,器件亮度达到11090cd/m2,电流效率为55.45 cd/A,开启电压为2.2V;随着Liq掺杂浓度的增大,器件的开启电压不断降低。此外,Liq掺杂进其他电子传输层材料AT412、AT414、AT418、AT420,器件的开启电压得到明显的改善。器件性能的提升说明Liq掺杂电子传输层可提高其导电性,降低电子的注入势垒,因此降低了器件的开启电压,使得器件在效率和亮度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6)

林红[8](2018)在《高效高稳定钙钛矿电池电子传输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于光电转换效率高、可全低温制备、成本低等特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PSCs中,电子传输材料起到抽取钙钛矿中光生电子并阻挡空穴的作用,直接影响了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和滞回等性能。我们以制备高效高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出发点,通过对电子传输层进行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开展了包括TiO_2、ZnO、Fe_2O_3、SnO_2在内的电子传输材料在PSCs中的研究工作,系统分析了电子传输材料的迁移率和稳定性对PSCs光伏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获得了效率接近20%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给出了选择和设计电子传输材料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沈德立,魏明灯[9](2018)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修饰电子传输层界面及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因其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成本和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发展至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从3.8%~([1])提升至22.7%~([2])。电子传输层(ETL)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件之一,可以用于光生电子的传输并抑制载流子的复合,对提升电池的光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界面修饰介孔TiO_2电子传输层,能够得到高质量的钙钛矿形貌和更大尺寸的钙钛矿晶粒,同时可以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速率并提升电子传输层材料对电荷的抽取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ZIF-8对电子传输层不同的修饰时间,制备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优器件能够得到1.02 V的开路电压,22.8 mA cm~(–2)的短路电流和0.73的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6.99%。(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陈承,丁兴东,程明[10](2018)在《基于离子型苝二酰亚胺类电子传输材料的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低廉的制作成本、简单的制备工艺及创纪录的高效率而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来说,电子传输材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钙钛矿吸收层中光生电子的抽取效率,而且可以阻挡空穴向阴极方向的迁移进而抑制电子复合。因此,电子传输层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的抽取及传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富勒烯衍生物(包括PC_(61)BM,PC_(71)BM,ICBA等)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及各向同性的电子传输性能而被作为主要的电子传输材料广泛应用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但是,富勒烯衍生物具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在空气中较差的光化学稳定性、相对固定的能级位置及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此类材料在未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1,2])针对这一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设计非富勒烯类电子传输材料的新策略,即通过分子工程手段,在电子传输材料中引入带电荷基团,进而获得离子型电子传输材料。相较于传统的富勒烯衍生物电子传输材料,此类离子型电子传输材料具有能级位置可调控、合成成本低廉、光化学性能稳定、导电性高以及成膜性好等优点。经过器件优化,基于离子型电子传输材料FA~(2+)-PDI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17.1%的光电转换效率(基于PC_(61)BM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7.5%)。(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电子传输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不断的探究和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逐渐开始从一项实验室技术向商品化转变。但是,OLED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其中,高效率的OLED器件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而通过对功能材料的选择和器件结构优化来促进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是提升OLED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通过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分别从空穴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入手,对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进行了探究,最终使叁类OLED器件的发光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c-HIL)MoO_3/Al/MoO_3,将其应用于OLED器件中,使其空穴注入能力明显提升,驱动电压也得到降低,从而实现了器件发光性能的改善。首先,通过AFM、SEM、XPS、透过率等多种测试手段对c-HIL进行了表征与机理分析,证实了薄层Al沉积在MoO_3上会将Mo~(6+)还原为较低价态从而提高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进而通过空间限制电荷的理论计算以及交流阻抗测试验证了c-HIL对OLED空穴注入效率的提升作用;最终制备出的最优化OLED器件与参比器件相比,其启亮电压降低了18.2%,9 V驱动电压下的亮度提高了4.3倍,电流效率则提升了14.9%。2.利用溶液法制备出PEDOT:PSS-MoO_3的复合空穴注入层,通过调节掺杂比例,得到了最优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利用AFM、SEM、透过率和接触角等测试对复合空穴注入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及光学特性表征;通过XPS、开尔文探针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分析了复合空穴注入层的价态、能级与电荷传输特性。结果表明掺杂MoO_3后改善了复合空穴注入层的薄膜质量且提高了其功函数,进而促进了空穴注入能力的提升。将最优化的复合空穴注入层应用于溶液法制备的小分子OLED器件中,其启亮电压比参比器件降低了约0.3 V,而电流效率则由3.2 cd/A提高到4.1 cd/A。3.利用旋涂法制备了SnO_2薄膜,将其与PEI薄层作为复合电子传输层用于倒置结构的OLED器件中,采用结构优化和发光层掺杂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启亮电压并提高了其发光性能。首先通过XRD和AFM对SnO_2薄膜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添加PEI修饰层对SnO_2层进行隔离钝化避免了缺陷对激子的猝灭。此外,通过PL光谱和激子瞬态寿命分析了在电场作用下发光层掺杂体系中形成了激基复合物,提高了激子的辐射效率。最终制备出的最优化的复合电子传输层发光器件相比于参比器件,其启亮电压降低了约1 V,最大发光亮度从1023 cd/m~2增大到了8532 cd/m~2,器件的发光效率也从最初的0.85 cd/A提高到了4.2 cd/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传输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温珂珂.几类有机小分子材料电子传输性能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高思明.新型复合空穴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改善OLED发光性能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3].沈文剑.锡基氧化物电子传输材料在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张喜生,李霖峰,吴体辉,郭俊华,晏春愉.基于固态离子液体电子传输材料的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J].太阳能.2018

[5].李金择,李鑫,霍鹏伟,闫永胜.碳量子点耦合雏菊状硫化铟/单壁碳纳米管多维复合材料的超快电子传输机制及增强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6].陈义川,孟琦,胡跃辉,严辉.本征绒面结构GZO薄膜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模拟应用[C].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7].周芬.新型有机AT电子传输材料性质及其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8

[8].林红.高效高稳定钙钛矿电池电子传输材料的选择与设计[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2018

[9].沈德立,魏明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修饰电子传输层界面及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2018

[10].陈承,丁兴东,程明.基于离子型苝二酰亚胺类电子传输材料的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篇).2018

论文知识图

光合作用“Z”型电子转移机制(a)及TiO...客体材料IR812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客体材料IR816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客体材料IR816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客体材料IR817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客体材料IR817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

标签:;  ;  ;  ;  ;  ;  ;  

电子传输材料论文_温珂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