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治疗肛周脓肿方法及疗效观察

中药辨证治疗肛周脓肿方法及疗效观察

湘阴县康复医院外科湖南湘阴4146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辨证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肛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对全部的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一期根治术治疗,常规组患者术后用头孢进行消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合剂进行抗炎,14天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比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00%)明显偏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中药辨证法对肛周脓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中药辨证;肛周脓肿;临床疗效

肛周脓肿是临床上肛肠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较迅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肛屡、溃疡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演变为脓肿,临床症状为进行性跳痛或持续痛,对患者的端坐和行走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引起患者体温升高、易疲劳等一系列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肛瘘[1]。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临床上通常采用一期根治术对肛周脓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患者小便等活动容易造成肛门发炎[2]。本实验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肛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中药辨证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及疗效,具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肛肠外科进行治疗的80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包括23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在34~69岁之间,平均为(50.35±5.63)岁;常规组包括2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为(51.03±5.58)岁。其中有15例患者有肛周脓肿,23例患者发现肛内肿物,29例患者有便秘,32例患者有肛内胀痛下坠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

1.2治疗方法[3]

1.2.1常规组治疗法:患者采取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通过分叶镜对内口位置进行确定,将黏膜下层和内括约肌切开。若患者的脓肿范围较大,则对其进行引流,在脓肿处做放射状切口以辅助引流,并将脓肿周围的坏死组织刮除。术后用0.4%甲硝唑注射液对脓腔进行冲洗,间隔2天对引流管进行外移并固定,直至脓腔缩小变浅后将引流物拆除,每两天换一次药。

1.2.2实验组治疗法: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中药熏洗法进行治疗,配方为25g天花粉,25g赤芍,25g白芷,25g蒲公英,25g败酱草,15g皂角刺,15g怀牛膝,15g陈皮,15g当归,15g制乳香,15g金银花,15g没药,将上述所有药物进行混合后进行煎煮。于术后第三天对创面进行熏洗,冲洗5分钟,熏洗10分钟,交替冲洗和熏洗5次,每天进行一次,14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1.3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创面恢复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脓液彻底排净,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脓液基本排净,创面基本愈合;有效-症状有改善,创面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x²来表示组间差异,如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比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00%)明显偏高,差异较大,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细菌侵染肛腺后致使炎症细胞蔓延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的组织中形成肛周脓肿,肛周脓肿为临床上肛肠外科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肛周脓肿病变的早期主要为炎症浸润,中医理论上将其归属为痈疽的范畴,以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生肌的中药汤剂对其进行治疗;而西医上的治疗方法则以抗炎排脓为主。中药熏洗方剂中的金银花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临床药理中亦证实其具有提高机体抵抗力、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天花粉属寒性药物,主要作用为消肿排脓、清热生津;白芷的主要作用为消肿生肌、收敛干燥、排脓止痛,现代药理中证明其还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功效;蒲公英属寒性药物,具有利尿通淋、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中证明其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杀菌抗炎之功效;败酱草的作用主要为祛癖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止痛,因此其在机体中可以发挥抗病毒、抗菌的作用;没药的作用主要为活血生肌、消肿止痛,乳香的作用亦为活血生肌、消肿止痛,但是没药主要发挥散血功能而乳香主要发挥活血功能,所以中医上多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赤芍具有清肝泻火散癖、清热凉血止痛之功效,皂角刺具有消肿排脓之功效,是外科的常用药。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5]。

实验的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比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00%)明显偏高,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中药辨证方法对肛周脓肿的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万月.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6):4945-4947.

[2]李杰.黄连解毒汤治疗重症肛周脓肿的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129-130.

[3]李春雨.靳淑霞.孟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112例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0):438-439.

[4]FoleyRN,ParfreyPS,SarnakMJ.Epidemiology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ronicrenaldisease.JAmSocNephrol,2014,9(12Suppl):S16-23.

[5]李莹.蒋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2):22-23.

标签:;  ;  ;  

中药辨证治疗肛周脓肿方法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