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政策论文_邓富华,贺歌,姜玉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对外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直接投资,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外交政策,不确定性,协定。

中国对外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邓富华,贺歌,姜玉梅[1](2019)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双边、多边政策协调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2008—2017年中国对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基于双边、多边投资政策协调视角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效应,发现双边政治关系会强化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减弱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为代表的多边投资协调机制会部分抵消双边投资政策协调机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而双边投资协定会弱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蒋华杰[2](2019)在《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惠茹,蒋俊[3](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演变与效果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回顾和梳理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相关政策,充分体现出相关政策和管理机制方面从"谨慎"到"鼓励"、从"严格"到"简化"、从"起步"到"完善"的演进性变化过程。实践和实证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着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特别是"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政策指引,其政策效果也在不断被检验。回归结果表明:外汇管理体制和对外投资审批制度的放松、相关支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对外投资中环境保护政策的引导,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均有显着促进作用,总体政策效果明显,说明实施鼓励推动中国"走出去"的政策效果与政策制定和完善的初衷相符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霄兵[4](2019)在《中国教育对外开放70年的政策演变与发展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演变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阶段:以"服务国家"为主要特征的发端期、以"人员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恢复探索期、以"人员国际化"和"组织国际化"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成型期、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深入发展期。主要成就有:管理部门和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出国留学人数和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有效落实;双边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呈现新格局;多边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基本经验和政策启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为根本动力;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为基本途径;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核心任务;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为重要保障。(本文来源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5](2019)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行业发展与政策建议委员会召开2019年度工作扩大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9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行业发展与政策建议委员会(以下简称承包商会)召开2019年度工作扩大会议。会议由商会秘书长张湘主持,各委员单位及受邀企业的近40位代表出席并参与讨论。会议结合近期行业发展走势,就新形势下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调整、海外市场布局优化、业务模式转型升级、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参会代表分别结合公司业务实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组织》期刊2019年17期)

宫汝凯[6](2019)在《转型背景下的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出现持续快速扩张,探索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策不确定性是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面临的系统性冲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潜在的政府干预将带来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是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扩张的重要视角。鉴于此,文章将政策不确定性、经济转型和OFDI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2003-2015年分省面板数据和Baker等(2016)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分析转型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快速扩张背后的非市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地区OFDI的规模越大,这一效应在2008年之后和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推进均对OFDI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持续的对外开放则对OFDI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3)政策不确定性对OFDI的推动效应随着市场化、产权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叁维"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而降低。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OFDI持续快速扩张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范伟[7](2019)在《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合作,离不开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不例外。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展现我们的魅力。本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解读,结合外交政策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对我国对外经济中外交政策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熊建辉[8](2019)在《面向2035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要点——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思考(中)》一文中研究指出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科学谋划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要围绕"开放再深化、影响再扩大"这一核心任务来统筹擘画。其中的政策要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八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明确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二是提升战略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毫不动摇,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叁是优化战略布局,打造以"四点"为引领的新一轮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高地,辐射带动"一线一面"教育全面对外开放;四是开创战略新局,构建新时代"一体两翼"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五是突出重点领域,聚力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五类人才";六是聚焦优先领域,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助力做强中国教育;七是参与全球治理,持续夯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多边框架下的全球和区域教育治理机制;八是完善开放治理,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开启更高水平、更为战略、更加有用、更可持续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征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高鹏飞,孙文莉,胡瑞法[9](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演进与政府行为创新——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已演变为体制与制度的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也客观要求政府必须通过"有形的手"不断进行政策纠偏与制度创新。"走出去"战略推行至今的近20年来,我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与监管、金融与财政支持、统筹与调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项研究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对比美、日、欧等国经验做法并根据中国国情特点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整体金融与财政支持力度、防范多种投资风险、防范制造业"空心化"趋向、引导海外技术寻求、防范大额"资本外逃"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化的制度与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期刊2019年05期)

邱冬梅[10](2019)在《中国税收协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以近十年间中国修订和签署的对外税收协议为样本(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十年是中国税收协定政策发展的黄金期,这与我国在涉外投资、所得税制完善以及行政机构改革等宏观经济、法律领域的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梳理自2008年以来我国修订和新签的29个双边税收协定,对我国税收协定的签谈政策进行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我国采取的协定签谈政策存在明显差异。为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协定对于所得来源地国的课税权设定了更为严格的限制条件。此外,我国在2017年加入的《实施税收协定相关措施以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多边公约》对于被涵盖协定的适用和解释以及后续协定的签谈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China Legal Science》期刊2019年03期)

中国对外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发生了由"援助换政治"到"援助推发展"的演变,通过调整力度与广度的界限,援助重心由实现革命外交转至现代化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由于在安哥拉内战中未能建立"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以苏划线"的政策使中非关系陷入困境,加之国内政局变动,中国自1976年开始着手改变援非政策,逐步摒弃"以援助换政治"的原则,乃至放弃援助莫桑比克以改善自身在非洲的战略困境。改革开放道路确定之后,资源有限前提下的现代化战略开始限制对非援助的规模与让渡性,并以此形成对外援助政策的上限。同时,以反苏为主线的国家安全战略促使中国提高对第叁世界的战略定位。在亚洲建立并支撑两个战略支点的同时,中国在非洲维系最低限度的援助以干扰苏联的全球部署。这一时期中国的对非援助政策在由国家安全和现代化两大关键因素构成的合理战略区间内灵活调整,进而援外部门通过将无偿援助与军售、有偿项目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措施相结合,开始实现援助与收益的平衡,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张力。与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安全战略维持动态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叁十多年中国对外援助良性持续的根本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对外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邓富华,贺歌,姜玉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双边、多边政策协调的分析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2].蒋华杰.现代化、国家安全与对外援助——中国援非政策演变再思考(1970—1983)[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3].李惠茹,蒋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演变与效果实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孙霄兵.中国教育对外开放70年的政策演变与发展成就[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5]..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行业发展与政策建议委员会召开2019年度工作扩大会议[J].中国社会组织.2019

[6].宫汝凯.转型背景下的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财经研究.2019

[7].范伟.中国对外经济中的外交政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8].熊建辉.面向2035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要点——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思考(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9].高鹏飞,孙文莉,胡瑞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演进与政府行为创新——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国际贸易.2019

[10].邱冬梅.中国税收协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以近十年间中国修订和签署的对外税收协议为样本(英文)[J].ChinaLegalScience.2019

论文知识图

:外文局图书对外推广机制)3生产性服务发展与融合战略提升中国对外...一 综合性专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中国对外...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基金种...

标签:;  ;  ;  ;  ;  ;  ;  

中国对外政策论文_邓富华,贺歌,姜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