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论文_李殿忠,杨团民,刘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肢骨,下肢,万向,关节,骨肿瘤,手术,硬膜外。

下肢骨论文文献综述

李殿忠,杨团民,刘军[1](2019)在《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榆林市第叁医院收治的62例下肢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和NH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HP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 5%,低于对照组的25. 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骨肿瘤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陆敏,王艳梅[2](2019)在《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制作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牵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下肢骨牵引保暖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的下肢骨牵引保暖靴保暖,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保暖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肢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保暖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下肢骨牵引患者患肢的保暖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肢疼痛,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何海兰[3](2019)在《探讨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下肢关节手术的14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7期)

史炎鑫,海国栋,窦浚峰[4](2019)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1~67岁,中位数33岁。骨肿瘤类型为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骨软骨瘤2例、骨巨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骨纤维肉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骨肿瘤位于股骨中段1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段3例、胫骨下段2例。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6.2~15.8 cm,中位数12.1 cm。记录骨搬移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搬移完成9个月后按照Paley等制定的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中位数25个月。骨搬移时间2~9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搬移完成9个月后,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或神经损伤;3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肢体畸形,调整滑移方向后下肢力线恢复满意;3例出现软组织卡压,松解后正常滑移。结论: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10期)

谢汉洪,陈木升,赵丹青,陈榕生,李海珊[5](2019)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结结果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6min步行距离及10m步行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能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费磊,李昕迪[6](2019)在《简易双臂式下肢骨外固定支架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易双臂式下肢骨外固定支架,针对传统外固定支架结构笨重、操作繁琐、不能实现万向夹持的问题,选择轻量化材料,实现六个自由度的旋转和平移,能够起到辅助骨折复位和术后固定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张琼[7](2019)在《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下肢骨创伤患者对疼痛管理及功能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PDCA循环模式为基本框架,对下肢骨创伤患者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干预,对其疼痛管理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中抽选86例纳入该次实验,利用双盲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传统组(43例)和改进组(43例),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改进组患者则以传统护理为基础,以PDCA循环模式为基本框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案下患者的疼痛情况和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疼痛、屈曲、行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疼痛、屈曲、行走评分均改善,但改进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屈曲、行走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传统护理为基础,以PDCA循环模式为基本框架,对下肢骨创伤患者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疼痛,并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尽快恢复。(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8期)

史炎鑫,海国栋,窦浚峰[8](2019)在《Ilizarov技术在下肢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滑移技术在下肢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病骨肿瘤科自2014年11月-2018年7月因下肢良、恶性肿瘤而行瘤段切除且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滑移术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1-68岁,平均37.33岁。肿瘤类型: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1例,骨软骨瘤2例,骨巨细胞瘤3例,软骨肉瘤2例,转移癌2例,韧带纤维瘤术后复发1例,纤维肉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肿瘤涉及范围:股骨中段2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段3例,胫骨下段3例。切除长度6.2-16.4cm,平均11.02cm。所有患者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均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滑移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26个月,单纯骨滑移完成时间为2-9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出现钉道反应,加强换药后反应症状消失,4例患者骨滑移过程中出现横向或成角畸形,经调整滑移方向后均获得满意力线,3例患者出现断端软组织卡压,给予松解后正常滑移,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滑移完成且矿化9个月后按Paley等骨愈合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滑移术治疗本组患者下肢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贾飞飞,冯乐玲,姚陆丰,李明静[9](2019)在《下肢骨牵引患者治疗体验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下肢骨牵引患者治疗期间的体验及需求,为有效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住院行下肢骨牵引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依据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结合Nvivo 11.0软件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资料得出4个主题:多重情绪体验,负性生理体验,疾病相关知识缺乏,车祸伤患者医疗费解决困难。结论下肢骨牵引患者承受着心理及生理等多重压力,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8期)

郑长波[10](2019)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行下肢骨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老年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临床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后平均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其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5期)

下肢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牵引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下肢骨牵引保暖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的下肢骨牵引保暖靴保暖,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保暖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肢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保暖效果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下肢骨牵引患者患肢的保暖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肢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殿忠,杨团民,刘军.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

[2].陆敏,王艳梅.下肢骨牵引保暖靴的制作及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

[3].何海兰.探讨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史炎鑫,海国栋,窦浚峰.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J].中医正骨.2019

[5].谢汉洪,陈木升,赵丹青,陈榕生,李海珊.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6].费磊,李昕迪.简易双臂式下肢骨外固定支架的设计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7].张琼.以PDCA循环模式为框架的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下肢骨创伤患者对疼痛管理及功能康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

[8].史炎鑫,海国栋,窦浚峰.Ilizarov技术在下肢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骨缺损中的应用[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贾飞飞,冯乐玲,姚陆丰,李明静.下肢骨牵引患者治疗体验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

[10].郑长波.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9

论文知识图

:2月点X光片,表现为严重的骨吸收,此...恒河猴下肢骨重建正侧位检测雌激素对肺癌骨转移的影响下肢运动控制机构样机Fig.6.3Prototy...下肢骨-下肢骨(右)下肢骨-图1 下肢骨 A.前面观 B.后面...

标签:;  ;  ;  ;  ;  ;  ;  

下肢骨论文_李殿忠,杨团民,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