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危机理论论文_张广斌,黄海洲,张绍宗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危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奥地利,理论,汇率,货币政策。

货币危机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广斌,黄海洲,张绍宗[1](2018)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与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经验证据与理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但全球经济仍未走出危机的阴影。历史地看,每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处于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的关键时期,并且,全球货币体系未能适时调整正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这引发了对全球货币体系调整与全球性经济危机之间关系的思考。从理论上来分析,单一主权货币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前提条件,是该货币发行的私有属性能够支撑其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公共属性,而支撑力的发挥,依赖于这一主权国家的经济体量足够大。然而,现实却是随着外部经济的趋同性增长,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趋于下降,全球货币体系平稳运行的理论张力会周期性崩断,其结果很可能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黄俊明,谷超[2](2016)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及危机的货币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学派认为货币需求结构变化是诱发危机的真正原因,货币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不同主体的购买力对比发生变化,致使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并导致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但是,这种资源配置结构本身并不反映实际的资源相对稀缺度,一旦货币需求的影响减弱了,资源结构就会回调,进而引发经济振荡。当货币需求结构变化持续到足以影响绝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程度时,资源结构的回调就表现为广泛的行业振荡,也就是衰退和萧条;由于现有的垄断货币发行体制使得货币发行者可以回避超发货币的成本来发行货币,尽管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程度是多少,但货币超发迟早会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因此,消除危机的方法是引入一种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以解决发行货币的"成本-收益"不对称问题。(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陈冰洁[3](2016)在《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当前面临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长期存在且未得到及时解决,特别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增强,风险性随之加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未来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议题。本文运用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中的金融过度说、道德风险说等理论,说明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金融部门和金融监管较为稳定,未来两年内不会发生金融危机。但中国的金融安全挑战仍较为严重,如不及时解决仍有产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6年23期)

叶志鹏,王蔚,汪莅轩[4](2016)在《货币政策、生产投资结构与温州区域性金融危机——基于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爆发于2011年9月并持续数年的温州区域性金融危机,向理论界提出了两个命题: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为何只在温州爆发?针对第一个命题,已有研究大多将危机爆发原因归结为宏观货币政策变动,但对其中的微观传导机制缺乏深入理解。本文着重回答危机的成因,并试图探究货币政策影响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微观作用机制。基于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ABCT)的分析框架,本文剖析了央行货币政策变动如何通过利率价格信号,来扭曲温州经济的生产和投资结构,并最终引发企业债务危机和民间借贷危机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和国有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下的"银企合谋"起到了加速危机爆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外生性冲击对温州区域金融危机爆发的微观作用机理,以及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唐慧宏[5](2016)在《中国在未来两年内会发生金融危机吗?——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从金融过度说的角度对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进行了分析。实体经济投资率低、投资效率不高,但由于经济进入"新常态",属于转型期间的正常现象。我国股票市场不存在长期性泡沫,而房地产市场回暖,泡沫目前在可控范围内。融资体系目前还未崩溃,需要加强监管。未来短期(2年内)发生全面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一切风险因子均在可控范围内,但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金融风险隐患很难,且伴有新的风险出现,金融监管体系要应时而变,保护国家金融安全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6年13期)

刘安国,李仁贵[6](2016)在《当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与保罗·克鲁格曼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济学家先后发展出四代理论模型研究国际货币危机成因、危机预测以及危机应对。本文针对克鲁格曼在发展四代货币危机理论方面所作的具体贡献进行综述,重点跟踪其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历程,分析其货币危机理论学说的启承关系、思辨逻辑、建模技术和学术思想的变化,指出其理论创新对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与政策寓意。克鲁格曼货币危机理论的嬗变凸显出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危机的"自我实现性"和复杂性:国际货币危机不能仅仅只在虚拟经济的框架内研究,在货币危机理论建模中引入政治生态、社会因素、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治理模式等因素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预测和应对未来的货币危机。(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刘元春,李舟[7](2016)在《后危机时代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的兴起、发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缓和"时期形成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共识"在金融危机期间遭遇巨大挑战,常规性的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回稳中持续性地失效。在此背景下,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等,分析了以经济活动盯住制或者名义GDP盯住制代替传统通胀盯住制的可能性,阐述了前瞻指引、扭曲操作、量化宽松等政策工具应对危机的作用,并强调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最后,本文贴合中国实际指出,在利率双轨制的约束和银行惜贷情绪弥漫的背景下,我国具有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现实背景。(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邵诗卉[8](2016)在《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中国经济的简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货币危机问题的持续关注。而作为目前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在未来是否会爆发经济危机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对目前中国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存在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了防范危机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6年04期)

郑蔚,平力群[9](2015)在《日本的长期萧条、金融危机与安倍新一轮货币宽松:一个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系统风险防范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学视角,以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爆发的两次金融危机为线索,探讨日本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经济萧条期,银行危机一旦产生会迅速危及实体部门,实体部门的萧条会使银行资产负债状况恶化,两者之间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准确理解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机制,并把握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目前,日本为摆脱长期萧条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但长期效果很难显现,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是经济复苏以后所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起因。(本文来源于《南开日本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王旭,杨琦[10](2015)在《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危机理论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深入,货币危机的理论解释也在变化。各国的汇率制度不同,货币危机的风险特点、作用机制也不同。本文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综述了当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产生的背景,并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评述,旨在发现货币危机的一些规律,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防范货币危机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5年11期)

货币危机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地利学派认为货币需求结构变化是诱发危机的真正原因,货币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不同主体的购买力对比发生变化,致使不同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并导致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但是,这种资源配置结构本身并不反映实际的资源相对稀缺度,一旦货币需求的影响减弱了,资源结构就会回调,进而引发经济振荡。当货币需求结构变化持续到足以影响绝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程度时,资源结构的回调就表现为广泛的行业振荡,也就是衰退和萧条;由于现有的垄断货币发行体制使得货币发行者可以回避超发货币的成本来发行货币,尽管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程度是多少,但货币超发迟早会达到这样一个程度。因此,消除危机的方法是引入一种竞争性的货币发行机制,以解决发行货币的"成本-收益"不对称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危机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广斌,黄海洲,张绍宗.全球性经济危机与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经验证据与理论框架[J].国际经济评论.2018

[2].黄俊明,谷超.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及危机的货币根源[J].商业研究.2016

[3].陈冰洁.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6

[4].叶志鹏,王蔚,汪莅轩.货币政策、生产投资结构与温州区域性金融危机——基于奥地利商业周期理论的分析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6

[5].唐慧宏.中国在未来两年内会发生金融危机吗?——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

[6].刘安国,李仁贵.当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与保罗·克鲁格曼的贡献[J].经济评论.2016

[7].刘元春,李舟.后危机时代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的兴起、发展及应用[J].教学与研究.2016

[8].邵诗卉.基于第叁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中国经济的简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9].郑蔚,平力群.日本的长期萧条、金融危机与安倍新一轮货币宽松:一个理论探讨[J].南开日本研究.2015

[10].王旭,杨琦.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危机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5

论文知识图

1 资本流动逆转货币危机形成的内在机制汇率目标区攻击模型但是,如果市场失去...1970年~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率的贡献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结构冲击 对通货膨...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校内基金项目(1)

标签:;  ;  ;  ;  ;  ;  ;  

货币危机理论论文_张广斌,黄海洲,张绍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