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热水典型区特征因子迁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川西地热水典型区特征因子迁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论文摘要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类型多、储量大,是我国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之一。地下热水作为一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热资源,为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地下热水的离子含量相对较高,盲目地开发利用地下热水容易使其进入地表水体或者地下含水层中,从而影响该地区水环境并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甚至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基于川西高原地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分析地下热水开发对浅层地下冷水的影响,对于当地地下热水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鲜水河断裂带温泉资源调查》项目选题,以川西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获取研究区地下热水水样数据。利用piper三线图划分川西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并对地下热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再根据水化学分析结果选取典型研究区(典型区)。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典型区地下热水的特征影响因子,并依托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典型区的地下水三维溶质运移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模拟预报污染物持续渗漏条件下,地下热水对浅层地下冷水的影响。经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川西高原地区地下热水主要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以鲜水河断裂带、甘孜—理塘断裂带和金沙江断裂带富集特征最为明显。地下热水的温度在2597℃之间,以中温温泉为主,占总数的48.48%;pH值在5.29.2之间,以中性温泉为主,占总数的52.76%;矿化度在1.332898.1 mg/L之间,淡矿泉数量略微占优,占总数的52.83%。(2)川西地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水、HCO3-Na·Ca型水和HCO3·Cl-Na型水为主。其中HCO3-Na型水分布于川西所有县级市,HCO3-Na·Ca型水分布于川西大部分县级市,HCO3·Cl-Na型水分布于康定市。其中赋存于康定地区的HCO3·Cl-Na型水中K+、Na+、Cl-、SO42-、HCO3-和H2SiO3的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其中Na+、F-、Cl-、TDS和氨氮等多个指标超地下水Ⅲ类标准,所以HCO3·Cl-Na型水对川西地区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3)根据第三章水化学分析的结果,并结合温泉出露特征和地下热水开发利用现状,选取康定榆林宫地区为典型区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典型区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其结果表明典型区地下热水中氟化物和钠对该地区环境影响最大,故确定为该区域的特征影响因子,也将作为溶质运移模型的模拟特征因子。(4)在非正常工况下,ZK01发生污染物泄漏,通过模拟预测可知地下热水进入浅层地下冷水中,随地下水渗流场向下游运移,地热水由于水动力作用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持续渗漏的情景下,污染物在30天内沿正西方向扩散128 m至榆林河。榆林河流速快、流量大,稀释作用强烈,阻止了污染物向深层地下水的进一步扩散;但由于本身被地热水污染,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论文通过对川西高原地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地下热水开发对浅层地下冷水的影响,对以后地热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水质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热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     1.2.2 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川西地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川西高原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地层及岩性分布
  •   2.3 大地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概要
  •     2.3.1 大地构造
  •     2.3.2 新构造运动概要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2.4.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     2.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   2.5 地热地质背景
  •   2.6 川西地下热水分布特征
  • 第3章 川西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   3.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3.2 水化学类型分析
  •     3.2.1 Piper三线图
  •     3.2.2 水化学类型分布
  •   3.3 特征组分分析
  •     3.3.1 主要组分特征
  •     3.3.2 次要组分特征
  •     3.3.3 特殊组分特征
  •     3.3.4 综合指标
  •   3.4 小结
  • 第4章 典型区选择及影响因子的筛选
  •   4.1 典型区的选择
  •   4.2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的选择
  •   4.3 地下热水影响因子的筛选
  •     4.3.1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     4.3.2 主成分分析法
  •   4.4 小结
  • 第5章 典型区溶质运移三维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   5.1 典型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5.1.1 模型的范围
  •     5.1.2 模型边界条件概化
  •   5.2 地下水数值模型建立
  •     5.2.1 模型的离散
  •     5.2.2 模型参数选取
  •   5.3 模型的检验
  •   5.4 污染情景设置以及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     5.4.1 污染物迁移预测以及环境影响分析
  •   5.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玥樾

    导师: 李晓

    关键词: 川西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数值模拟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鲜水河断裂带温泉资源调查》项目

    分类号: P314;P641.6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1006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17602K

    下载量: 80

    相关论文文献

    • [1].1949-1950年川西地区征粮工作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7)
    • [2].浅谈川西地区激发药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1)
    • [3].川西农耕文化——川西人了解程度调查报告[J]. 四川农业科技 2019(01)
    • [4].川西地区土壤各适宜类等的初步统计与分析[J]. 科技视界 2015(24)
    • [5].基于川西美丽新村建设的设计初探——以温江报恩村调研为例[J]. 城市地理 2016(24)
    • [6].基于川西林盘文化的古镇景观重塑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 2016(00)
    • [7].天然气钻井在川西地区的实践与认识探究[J]. 化工管理 2014(18)
    • [8].川西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9].川西地区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 当代职业教育 2015(10)
    • [10].旅游发展对川西地区经济发展研究[J]. 风景名胜 2019(03)
    • [11].川西地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5)
    • [12].川西地区老井挖潜选井方向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7)
    • [13].川中—川西地区茅口组顶部地震相特征与成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发展川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J]. 体育科技 2017(02)
    • [15].新型城镇化下川西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装配式住宅的探索[J]. 四川建筑 2015(04)
    • [16].川西地区健康体检普及——城乡差异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5(33)
    • [17].钢木基础在川西地区钻机设备基础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4(19)
    • [18].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9)
    • [19].灾后重建应体现“创造性”策略[J]. 中华民居 2009(01)
    • [20].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技术在川西地区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4)
    • [21].川西地区太阳能采暖在帐篷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风 2013(10)
    • [22].川西地区钻井提速建议[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07)
    • [23].川西地区储层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化工时刊 2009(07)
    • [24].川西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其对汶川8.0级地震成因的启示[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25].清代川西土司地区主文监控与法律认同的耦合[J].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2)
    • [26].川西地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9)
    • [27].重建县域均衡[J]. 中国农村教育 2015(11)
    • [28].川西地区鼠尾草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引种研究[J]. 园艺学报 2012(12)
    • [29].川西地区表土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J]. 土壤学报 2019(03)
    • [30].川西地区新农村建筑色彩规划研究[J]. 大舞台 2013(11)

    标签:;  ;  ;  ;  

    川西地热水典型区特征因子迁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