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1例报告

不典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1例报告

马明忠(解放军第一医院临夏分院感染科甘肃临夏731100)

【中图分类号】R5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32-01【关键词】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治疗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因发热、头痛、意识障碍10天,伴大小便失禁、全身多处瘀点、瘀斑、皮肤溃烂4天入院。

缘于10天前在新疆摘棉花时“受惊吓”后出现发热、头痛,次日出现意识障碍、胡言乱语,第3天出现大小便失禁、返回家中后以为是鬼神附体,按当地风俗用小方治疗,无任何效果。第6天开始全身多处出现瘀点、瘀斑、并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皮肤溃烂。以“1、散发性脑炎;2、脑梗塞;3、皮肤感染”收住。病程中出现腹胀、腹泻,无颈强直,呕吐等。查体:体温38℃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65mmHg。意识障碍,急性病容,呼吸深快,脉搏细速,四肢皮肤苍白,冰凉。被动体位,查体欠合作,问答不切题,双侧瞳孔散大约4mm,颜面潮红,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腰骶部、右足踝关节处、右手拇指可见大面积皮肤溃烂,有少量洗肉水样分泌物,局部皮温稍高,周围皮肤红肿,触压痛明显。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无抵抗,巴彬斯基征(-)、克尼格氏征(-)、布鲁辛斯基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血小板;311×109/L淋巴细胞比率;15.4%;头颅CT示:散发性脑炎;脑脊液检查:测压:200mmH2O、蛋白定量:1.8g/L、有核细胞计数:3×106/L、粘蛋白试验(+);脑脊液涂片未找到脑膜炎双球菌。疱液涂片检查:找到脑膜炎双球菌。诊断:爆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治疗:1.青霉素640万单位静脉滴注3/日,2.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1/8h,地塞米松10mg滴斗入;3.碳酸氢钠5g静滴3/日;4.肝素钠1.25wu静滴后又以1.25wu缓慢维持;5.山莨菪碱20mg分次滴斗入;6.醒脑静15ml静滴1/日,治疗两天后,患者意识开始恢复,拔除尿管后能自主排尿,全身瘀斑、溃烂面无扩大,无新发瘀点、瘀斑出现,四肢温暖,皮肤红润,即停用碳酸氢钠、肝素、山莨菪碱,加用磺胺对甲氧嘧啶片口服、头孢噻肟钠2g静滴2/日,多处溃烂面每天换药,护架烤灯照射。治疗一周后患者意识进一步恢复,大小便能自理,溃烂面开始愈合结痂。停用甘露醇,加吡拉西坦氯化钠100ml静滴1/日。巩固治疗1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2讨论

2.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成人爆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实属少见,但此例病人在外地打工,居住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拥挤及上呼吸道感染属交叉传染发病,又是流脑的发病季节,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瘀斑,血象、(脑脊液检查),符合爆发性脑膜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

2.2随着我国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爆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已很少见,但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山区、农村又缺乏PCR、免疫学试验等特异性检查技术,对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老百姓往往以“鬼神附体”等说法用迷信的土方治疗从而延误了救治时机,病人得不到及时的隔离治疗又会引发大面积传染,应引起基层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2.3爆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诊断中容易误诊的要点是1、该病无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查体脑膜刺激征为阴性。2、该病虽为败血症但外周血白细胞仅为10.2×109/L,而且极重度的白细胞可降到10×109/L以下,提示预后不良3.该病早期瘀点(斑)疱液涂片染色镜检查找脑膜炎双球菌阳性率可达60%-70%,是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诊断该病有效而可行的诊断方法之一。

2.4治疗中,早期、足量适用了肝素钠、山莨菪碱,对于抗DIC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使用时要注意每天检测出凝血以防用药过量出现出血现象。

标签:;  ;  ;  

不典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