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在四川盆地形成降水的特征分析

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在四川盆地形成降水的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CFS)再分析资料与TRMM多卫星降水分析产品TMPA(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对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进行统计,按其最大降水量与西南涡低压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分析频数最多的四类西南涡降水特征。随后,对四类西南涡代表个例的环流、水汽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对不同类型西南涡降水形成机制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统计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及其降水方位,发现降水频繁出现在西南涡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中部,有些西南涡在两个及以上方位有降水或者无降水。分析四个频数最多的西南涡的降水范围与强度,发现,四类西南涡平均最大雨量均达到大暴雨的级别,最大6h降水量达275.1mm。其中,西南涡中部降水型暴雨范围最广,平均暴雨范围达12.3个站,且降水强度最强,6h平均最大降水量达80mm;其次为东南降水型、东部降水型与东北降水型。(2)总结四类西南涡环流特征。东北降水型与中部降水型流场相似,冷暖气流在盆地北部交汇。不同的是,中部降水型冷空气入侵范围较广,西南气流更为强盛,两支气流在盆地内形成环型的流场。而东北部降水型中,两支气流形成对峙状态。东部降水型与东南部降水型风场相似,对流层中低层均无冷空气入侵,西南气流到达盆地北部山脉时转向西。不同的是,西南涡东部降水型中,西南气流偏东,遇秦岭后向西绕流,进入盆地后加强。而在东南部降水型中,西南气流遇大巴山向西绕流,使盆地东部气流较弱。(3)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分析发现,在西南涡临近地区,都对应有显著的垂直环流圈,该环流圈通常由西南涡附近的上升气流及其北侧的下沉气流构成,而降水区通常与环流圈位置相对应。通过对比四类西南涡的降水特征,发现在无冷空气入侵的情况下,西南涡降水位置较偏南。(4)对于时次为正午12点的两个西南涡,会受到由山谷风效应引起的相当位温经向差异。若低空急流西伸,且无冷空气入侵时,山谷风效应引起低层不稳定,不稳定受到西伸的低空急流配合得以加强。背风坡的正涡度、对流层高层辐散等因素共同加强对流。当低空急流位置偏东时,西南涡产生两支上升气流,一支由于盆地西北侧冷空气入侵而产生;另一支由于盆地边缘地形对周围大气的加热作用加强了由低空急流产生的位势不稳定而产生,从而造成此次降水向东延伸。当冷空气强烈入侵时,暖湿空气沿冷空气向北倾斜上升,故引起的降水范围最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西南涡及其降水研究进展
  •     1.2.1 西南涡的统计特征
  •     1.2.2 影响西南涡降水的结构特征
  •     1.2.3 西南涡降水的影响系统
  •     1.2.4 西南涡降水特征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定义
  •   2.2 资料选取及其检验
  • 第三章 西南涡降水特征分析
  •   3.1 引言
  •   3.2 西南涡降水分类与统计
  •   3.3 西南涡降水范围与强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类型西南涡降水形成机制差异
  •   4.1 引言
  •   4.2 四类西南涡环流特征
  •   4.3 水汽特征
  •   4.4 垂直环流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系统对西南涡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   5.1 引言
  •   5.2 对西南涡个例数值模拟与试验方案
  •   5.3 三类西南涡涡度分析
  •   5.4 三类西南涡对流有效位能与风暴相对螺旋度分析
  •   5.5 三类西南涡影响系统的差异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6.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韩林君

    导师: 白爱娟

    关键词: 西南涡,降水特征,大气环流,垂直环流圈,降水机制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6.6

    DOI: 10.27716/d.cnki.gcdxx.2019.000045

    总页数: 55

    文件大小: 6078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闪电和降水关系动态可视化研究平台开发[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9(11)
    • [2].秦皇岛降水酸碱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3].降水现象仪误差及故障分析[J]. 科技资讯 2019(35)
    • [4].基于贵州高原地貌分区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5].中国融合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质量评估[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01)
    • [6].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20(02)
    • [7].新疆阿图什市1950-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地下水 2020(01)
    • [8].北京市2015—2019年10月份典型场次降水对比分析[J]. 北京水务 2020(02)
    • [9].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降水空间变异函数有效性验证[J]. 水资源保护 2020(03)
    • [10].安徽省分地形小时极端降水气候分布特征[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在西南山地的适用性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1)
    • [12].降水现象仪的维护与维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6)
    • [13].山西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及趋势变化[J]. 高原气象 2020(04)
    • [14].卫星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适用性初步评估[J]. 高原气象 2020(04)
    • [15].1982—2016年云南省不同强度降水气候态及其变化[J]. 暴雨灾害 2020(04)
    • [16].宁夏年降水和季节降水的创新趋势分析(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4)
    • [17].国产多源降水融合及其在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0)
    • [18].1960—2018年辽河流域日降水集中程度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05)
    • [19].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下土壤氮循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0(20)
    • [20].中国极端小时降水2010—2019年研究进展[J]. 暴雨灾害 2019(05)
    • [21].百年一遇降水为何年年遇[J]. 内蒙古水利 2019(10)
    • [22].陕西关中地区降水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12)
    • [23].我国现代降水时频分布特征分析与预测综述[J]. 科技展望 2016(36)
    • [24].自动气象站降水实时快速质控算法设计[J]. 气象科技 2016(06)
    • [25].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降水空间估算模型[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06)
    • [26].阳江市强降水的气候特征[J]. 广东气象 2016(06)
    • [27].热带气旋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 气象科学 2017(01)
    • [28].中国东部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海洋热力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3)
    • [29].古浪县降水中的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30].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7(04)

    标签:;  ;  ;  ;  ;  

    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在四川盆地形成降水的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