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兴旺,周伟达[1](2021)在《曝气生物滤池在给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文中研究说明曝气生物滤池是比较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它具有脱氮、脱磷和脱碳功能,且具有处理水质好、运行稳定及资金投入低的应用优势。因此,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可净化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物,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本文以微污染水为研究目的,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水源水进行处理,检测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研究了生物滤池对进一步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原水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既保证了氨氮等的去除,又保证了水中的氨氮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蒋佩娟,宇丰,方降龙,杨阳,傅前君[2](2021)在《某工业园区皮革废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实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企业生化处理后的皮革废水仍含有较多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较高浓度的毒性物质,可生化性差,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两级生化系统-气浮-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介绍了该工艺的处理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卢珊珊,程强,张德伟[3](2021)在《三级生物滤池工艺用于新建准地表Ⅳ类水污水处理厂》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某市新建准地表Ⅳ类水污水处理厂,采用三级生物滤池工艺。实际运行表明,出水CODCr、NH3-N、TN、TP均值分别为19.17 mg/L、0.19 mg/L、8.31 mg/L、0.16 mg/L,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4.1%、99.4%、76.3%、95.5%,稳定达到准地表Ⅳ类水标准。三级生物滤池具有出水水质优、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可为准地表Ⅳ类水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提供借鉴。

吴洋[4](2021)在《高寒地区某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及技术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紫彤[5](2021)在《安庆市高新化工园区综合尾水深度脱氮与脱碳效能研究》文中指出

任杰辉[6](2021)在《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多相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污水高效处理对污水资源化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受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机理认识的限制,使得污水处理的效率低、处理成本高。本研究以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aerobic fluidized bed biofilm reactor,AFBBR)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欧拉-欧拉(Euler-Euler-Euler)三流体模型、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等理论构建气液固三相流动耦合数学模型,获取系统多相流动参数;通过探究系统宏观与微观氧传质过程,揭示多相流动与氧传质效能的响应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等手段分析流动传质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合污水处理效能分析结果,揭示多相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构建的Euler-Euler-Euler-PBM三流体耦合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获取气液固三相流动参数。在较高曝气量条件系统中气液固三相流化速度、湍流强度和气相体积分数较高;曝气孔间距明显增加了气相在柱体径向的分散程度,对气液固三相流化速度影响不明显;曝气孔径显着改变了系统的气泡直径大小,在DS=0.16 mm条件系统小直径气泡(0.27~1.03 mm)数量占比明显较高,可达74.8%;当载体填充率20-30%时,悬浮载体的流化状态较好。(2)合适的曝气方式和载体填充率条件形成的多相流动特性改善了系统的宏观与微观传质效能,且碳源的差异影响了系统的氧传质效率及氧的扩散动力学特性。曝气量5.77 m3/(h·m3)、曝气孔间距10 mm、曝气孔径0.16 mm、载体填充率20-30%条件提高了系统气液相间的氧传质效能;生物膜中氧浓度扩散与生物膜的厚度呈现显着高斯分布关系;C:N和碳源类型条件污水中氧传质速率(oxygentransferrate,OTR)和生物膜中氧扩散呈现相反的趋势。(3)曝气方式、载体填充率和碳源改变了 AFBBR系统的处理效果。曝气量5.77 m3/(h·m3)、间距10 mm、孔径0.27 mm和载体填充率为20-30%条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高于其他工况条件;高C:N条件通过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速率增加了系统的脱氮效率,在该条件TN和TP的处理效率分别可达72.2%和67.4%;与葡萄糖、乙酸钠和淀粉相比,丙酸钠明显改善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AFBBR系统对COD、NH4+-N和TN的降解动力学满足悬浮生物质底物拟制Haldane动力学模型,且高C:N和合适碳源(丙酸钠)条件系统中NH4+-N和TN的降解速率qs,max较其他条件高。(4)曝气方式、C:N和碳源类型影响了生物膜物理化学组成及微生物学特性。悬浮载体表面附着生物膜微观结构分布较为均匀,存在多种形态结构的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多糖和核酸,增加了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的附着程度;EPS中荧光基团类物质以类蛋白质为主,且其包含的官能团(多糖、羧基或烃基化合物、蛋白质、磷酸基团或硫酸盐基团、脂肪族基团)类型与生物膜类似;Protr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 为 AFBBR 系统的优势菌群,且系统中共检测24种脱氮型微生物和11种除磷型微生物。(5)曝气量5.77 m3/(h·m3)、间距10 mm、孔径0.27 mm和载体填充率为20-30%条件多相流动传质过程增加了功能微生物(Zoogloea、Acidovorax、Ottowia、Dechloromonas)丰度,并改善了功能基因(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K/nirS、厌氧氨氧化基因AMX)的表达,促进了生物膜分泌较多的EPS,使得系统的CODcr、TN、NH4+-N和TP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与葡萄糖、乙酸钠和淀粉相比,丙酸钠通过改善系统微生物的组成及功能基因(nirS、nirK、AMX等)的表达,提高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本研究成果从工程热物理学、环境工程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完善了 AFBBR系统中污水处理的机理,可为AFBBR系统设计及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陈连军,魏艳丽,熊鹰[7](2021)在《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炼油厂污水中COD等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通过分析目标炼油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的COD值和水质指标,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优选,并评价了最终工艺方案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法对目标炼油厂反渗透浓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成本较低。经过以上工艺方案处理后的反渗透浓水COD值和悬浮物质量浓度显着降低,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中直接排放的要求,说明该工艺对炼油厂反渗透浓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能够应用于该炼油厂的反渗透浓水深度处理中。

余琴芳,余太平,杜敬,镇祥华[8](2021)在《污水处理反硝化滤池的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反硝化滤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应用中可实现出水TN≤5 mg/L。文章综述了反硝化滤池的标准规范、研究和工程应用,综合分析了滤料、碳源、过滤流向等主要设计参数,对不同应用场景下滤料、碳源、流向的选择提出建议。建议在二级处理时采用上向流陶粒滤池,在深度处理时采用下向流石英砂滤池,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滤池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

司韦[9](2021)在《给水污泥基陶粒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研究》文中认为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特别是部分敏感地区,规定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低于10 mg/L和0.3 mg/L,这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水处理厂面临给水污泥产量大、处置难的问题。将给水污泥作为原料,制备污水深度处理陶粒,旨在挖掘给水污泥残余重金属的絮凝除磷作用和生物反硝化功能,同步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可突破部分污水处理厂受限于改造面积的技术瓶颈。所以,本研究利用给水污泥进行陶粒制备,研究给水污泥基陶粒去除PO43--P与NO3--N的效果。将给水污泥基陶粒作为主要填料应用于反硝化生物滤池中,研究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与滤池内微生物群落分布。并得到以下结论:(1)为了研究给水污泥基陶粒对PO43--P与NO3--N的去除效果,确定制备工艺为高岭土投加量为15%、烧结温度为1150℃及烧结时间为10 min。优化了给水污泥基陶粒投加量。研究了吸附温度对给水污泥基陶粒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粒对PO43--P的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提升,对NO3--N的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对给水污泥基陶粒吸附性能进行了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拟合结果表明陶粒对PO43--P与NO3--N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与Langmuir等温模型。(2)为了研究给水污泥基陶粒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脱氮除磷效能,优化了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时,总氮(TN)去除率为93.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59.0%,总磷(TP)去除率为3.4%;进水碳氮比(C/N)为2:1时,TN去除率为79.9%,COD去除率为67.0%;反冲方式为气洗、水洗联用,反冲洗参数为:气冲强度约为7~9 L/(m2·s),水冲强度为3.23 L/(m2·s),先后进行10 min气洗与5 min水洗。(3)为了研究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强化除磷效果,进行了铁盐强化除磷实验。确定了投加Fe3+浓度为0.56 mg/L,出水TP浓度约为0.30 mg/L,并且不影响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脱氮、降解COD效能。为了研究反硝化生物滤池中微生物种类及群落变化状况,利用了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滤池内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稳定。在门水平中,变形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中,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是优势菌群,其中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红细菌属(Rhodobacteraceae)等是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的菌群;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等是反硝化生物滤池COD降解的菌群。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与Bosea属是能够产生铁载体的微生物,利用反硝化生物滤池中投加的Fe3+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

闫高俊,杨治广,庄国强,宋志伟[10](2021)在《生物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作为水体污染物重要来源之一,其对水环境恶化造成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滤池是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工艺,系统分析其对尾水的处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介绍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现状及我国受纳水体总体情况,并简要说明尾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阐述滤池对尾水中营养盐、有机物及悬浮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水力负荷等运行参数和碳氮比等水质参数对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曝气生物滤池在给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
2 给水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
3 曝气生物滤池常规处理强化工艺
4 结语

(2)某工业园区皮革废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2.1 设计规模
    2.2 设计进出水水质
3 废水处理工艺
    3.1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3.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4 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5 工程运行效果
6 投资及运行成本
7 结语

(3)三级生物滤池工艺用于新建准地表Ⅳ类水污水处理厂(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2 方案设计
    2.1 工艺流程
    2.2 工艺设计
        2.2.1 高效沉淀池
        2.2.2 前置DN池
        2.2.3 中置C/N池
        2.2.4 中间提升泵房
        2.2.5 后置深度脱氮DN池
        2.2.6 接触消毒池
        2.2.7 污泥脱水间
        2.2.8 生物滤池反洗系统
        2.2.9 碳源加药系统
3 运行效果
4 总结

(6)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多相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应用及发展趋势
        1.2.1 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概述
        1.2.2 AFBBR设计及运行的参数
        1.2.3 AFBBR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气液固三相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3.2 多相流动过程中氧传质机制研究进展
        1.3.3 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机制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AFBBR反应装置
        2.1.1 AFBBR系统装置简介
        2.1.2 悬浮填料
    2.2 接种污泥与模拟污水
        2.2.1 接种污泥
        2.2.2 实验用水
    2.3 反应器启动与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2.3.1 反应器启动方法
        2.3.2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2.4 氧传质特性分析方法
        2.4.1 清水曝气充氧性能分析方法
        2.4.2 OTR分析方法
        2.4.3 生物膜微观氧浓度与动力学分析
    2.5 生物膜参数分析方法
        2.5.1 生物量测定与计算
        2.5.2 SEM分析
        2.5.3 EPS提取与测定分析
        2.5.4 荧光光谱分析
        2.5.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6 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型基因分析方法
        2.6.1 生物膜样品前处理
        2.6.2 DNA提取与目标片段扩增
        2.6.3 高通量测序
        2.6.4 qPCR分析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气液固三相流动耦合模型构建及流动特性模拟研究
    3.1 模型理论基础
        3.1.1 多相流模型理论
        3.1.2 湍流模型理论
        3.1.3 PBM模型理论
        3.1.4 相间作用力模型理论
    3.2 三相流动耦合模型构建与验证
        3.2.1 物理模型构建与边界条件设置
        3.2.2 Euler-Euler-Euler-PBM耦合模型构建
        3.2.3 模型的适应性评价
        3.2.4 模拟参数条件设置
    3.3 气液固三相流动特性模拟分析
        3.3.1 曝气量对气液固三相流动影响分析
        3.3.2 曝气孔间距对气液固三相流动影响分析
        3.3.3 曝气孔径对气液固三相流动影响分析
        3.3.4 载体填充率对气液固三相流动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气液固三相流动对相间氧传质特性影响研究
    4.1 清水曝气充氧性能研究
        4.1.1 曝气量对充氧性能影响分析
        4.1.2 曝气孔间距对充氧性能影响分析
        4.1.3 曝气孔径对充氧性能影响分析
        4.1.4 载体填充比率对充氧性能影响分析
    4.2 污水处理过程中氧传质机制研究
        4.2.1 曝气方式对污水中氧传质性能的影响
        4.2.2 碳源对污水中氧传质性能的影响
        4.2.3 填充率对污水中氧传质性能的影响
    4.3 生物膜微观氧扩散动力学分析
        4.3.1 生物膜微观氧转移规律分析
        4.3.2 曝气方式对生物膜微观氧扩散动力学的影响
        4.3.3 碳源对生物膜微观氧扩散动力学的影响
        4.3.4 载体填充率对生物膜微观氧扩散动力学的影响
    4.4 多相流动特性与氧传质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4.4.1 曝气方式及载体填充率与氧传质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4.4.2 碳源与氧传质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流动传质的污水处理效能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5.1 AFBBR系统污水处理效能优化研究
        5.1.1 有机物处理效果分析
        5.1.2 氮处理效果及机制分析
        5.1.3 磷处理效果分析
        5.1.4 多相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5.2 碳氮比对污水处理机制影响研究
        5.2.1 C:N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5.2.2 C:N对沿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5.2.3 C:N、氧传质效能与污水处理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5.3 碳源类型对污水处理机制影响研究
        5.3.1 碳源类型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5.3.2 碳源类型对沿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5.3.3 碳源类型、氧传质效能与污水处理效能响应关系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多相流动传质与生物膜特性响应机制研究
    6.1 生物膜表观特性及官能团组成分析
        6.1.1 生物膜表观特性
        6.1.2 基于FTIR技术的生物膜官能团组成分析
    6.2 流动传质对EPS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6.2.1 EPS含量分布规律
        6.2.2 EPS荧光组分确定与分析
        6.2.3 基于FTIR技术的EPS化学组成分析
    6.3 流动传质对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6.3.1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6.3.2 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6.3.3 功能微生物及q PCR功能基因分布特性
    6.4 多相流动传质、污水处理效能与微生物群落响应关系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反渗透浓水COD及水质分析
    1.1 反渗透浓水中COD分析
    1.2 反渗透浓水水质指标分析
2 反渗透浓水处理工艺优选
    2.1 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2.2 处理方案对比
3 反渗透浓水处理效果评价
    3.1 处理能力
    3.2 处理效果
        3.2.1 COD去除效果
        3.2.2 悬浮物去除效果
4结论

(8)污水处理反硝化滤池的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反硝化滤池概述
    1.1 原理
    1.2 滤池种类与相关规程
    1.3 工程应用
2 滤料
    2.1 不同滤料反硝化滤池
    2.2 滤料与脱氮要求
    2.3 滤料选择的建议
3 碳源
    3.1 不同碳源
    3.2 新型碳源和新型技术
    3.3 碳源选择的建议
4 过滤流向
    4.1 不同流向的滤速
    4.2 反硝化滤池代表工艺
    4.3 过滤流向选择的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9)给水污泥基陶粒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2 深度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1.2.1 反硝化生物滤池
        1.2.2 人工湿地
        1.2.3 生物接触氧化
    1.3 深度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1.3.1 前置化学除磷工艺
        1.3.2 同步化学除磷工艺
        1.3.3 后置化学除磷工艺
    1.4 同步深度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1.4.1 菌藻共生工艺
        1.4.2 絮凝沉淀-滤池工艺
    1.5 给水污泥资源化利用
        1.5.1 给水污泥回用
        1.5.2 铁、铝等无机盐回收
        1.5.3 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吸附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给水污泥和接种污泥
        2.1.2 模拟废水
        2.1.3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2.2 给水污泥基陶粒制备条件研究
        2.2.1 给水污泥基陶粒的制备流程
        2.2.2 给水污泥基陶粒制备条件的优化
    2.3 表征方法
        2.3.1 给水污泥基陶粒物理检测方法
        2.3.2 给水污泥基陶粒表征方法
    2.4 给水污泥基陶粒对PO_4~(3-)-P与 NO_3~--N的吸附效能
        2.4.1 给水污泥基陶粒吸附条件的优化
        2.4.2 给水污泥基陶粒对PO_4~(3-)-P与 NO_3~--N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2.4.3 给水污泥基陶粒对PO_4~(3-)-P与 NO_3~--N的吸附等温线
    2.5 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构建
    2.6 反硝化生物滤池工况参数优化
        2.6.1 给水污泥基陶粒接种生物膜
        2.6.2 反硝化生物滤池参数优化
    2.7 铁盐强化反硝化生物滤池除磷及生物特性研究
    2.8 水质检测方法
    2.9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
第三章 给水污泥基陶粒的制备及氮磷吸附性能研究
    3.1 制备条件对给水污泥基陶粒性能的影响
        3.1.1 高岭土投加量
        3.1.2 烧结温度
        3.1.3 烧结时间
    3.2 表征结果分析
        3.2.1 给水污泥基陶粒形貌特征
        3.2.2 给水污泥基陶粒物理指标
        3.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2.4 扫描电镜(SEM)
        3.2.5 X射线衍射(XRD)
    3.3 反应条件对给水污泥基陶粒性能的影响
        3.3.1 给水污泥基陶粒投加量对NO_3~--N与 PO_4~(3-)-P去除效果的影响
        3.3.2 吸附温度对NO_3~--N与 PO_4~(3-)-P去除效果的影响
    3.4 吸附动力学
    3.5 吸附等温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反硝化生物滤池运行参数的优化
    4.1 HRT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效能影响
        4.1.1 反硝化生物滤池TN去除效果
        4.1.2 反硝化生物滤池COD去除效果
        4.1.3 反硝化生物滤池TP去除效果
    4.2 C/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效能的影响
        4.2.1 C/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TN去除效果的影响
        4.2.2 C/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4.3 反冲洗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效能的影响
        4.3.1 气冲时间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效能的影响
        4.3.2 水冲时间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效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盐强化反硝化生物滤池除磷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5.1 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除磷效能影响
    5.2 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5.2.1 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TN去除效果的影响
        5.2.2 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TP去除效果的影响
    5.3 铁盐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去除COD效能的影响
    5.4 反硝化生物滤池微生物分布的群落结构高通量分析
        5.4.1 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5.4.2 铁盐强化反硝化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生物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处理设施尾水及其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1.1 水处理设施尾水现状
    1.2 尾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1.3 污水深度处理中常用的生物滤池改进及组合工艺
2 生物滤池对尾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2.1 对有机物及悬浮固体的去除
    2.2 对营养盐的去除
    2.3 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
3 影响生物滤池处理尾水的主要因素
    3.1 填料的种类
    3.2 进水水质参数
        (1)进水COD
        (2)进水温度
    3.3 运行参数
        (1)水力负荷
        (2)气水比
    3.4 其他影响因素
4 问题与展望
5 结语

四、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曝气生物滤池在给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J]. 刘兴旺,周伟达.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20)
  • [2]某工业园区皮革废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实例[J]. 蒋佩娟,宇丰,方降龙,杨阳,傅前君.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21(04)
  • [3]三级生物滤池工艺用于新建准地表Ⅳ类水污水处理厂[J]. 卢珊珊,程强,张德伟. 广东化工, 2021(14)
  • [4]高寒地区某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及技术优化[D]. 吴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安庆市高新化工园区综合尾水深度脱氮与脱碳效能研究[D]. 赵紫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好氧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多相流动传质与污水处理机制研究[D]. 任杰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研究[J]. 陈连军,魏艳丽,熊鹰. 当代化工, 2021(06)
  • [8]污水处理反硝化滤池的应用综述[J]. 余琴芳,余太平,杜敬,镇祥华. 净水技术, 2021(06)
  • [9]给水污泥基陶粒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能及菌群结构研究[D]. 司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10]生物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闫高俊,杨治广,庄国强,宋志伟. 环境科技, 2021(03)

标签:;  ;  ;  ;  ;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