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港上段河道枯季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长江口北港上段河道枯季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基于2018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在长江口北港主槽大小潮连续10天的定点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枯季期间北港上段河道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悬沙浓度较低,大小潮平均值仅为0.17 kg/m~3,悬沙浓度具有大潮显著高于小潮,涨落潮平均浓度接近的特点;水动力则具有大潮明显强于小潮、落潮明显强于涨潮的特点;观测期间的盐度值很低,平均值仅为0.16 psu,盐度的大小潮变化、涨落潮变化以及垂向变化都非常小,盐度密度分层对悬沙剖面影响微弱。在这种动力、泥沙和盐度环境下,大潮期间的悬沙剖面主要为斜线型和指数型;小潮期间的悬沙剖面有斜线型、垂线型和指数型,其中以斜线型占主导。通过Rouse公式拟合发现,大部分的实测悬沙剖面较符合Rouse公式,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介于0.36~2.89 mm/s。Soulsby公式能够对实测的斜线型和垂线型悬沙剖面进行较准确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10%以内。

论文目录

  • 1 研究区域概况
  •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2.1 数据组成与来源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观测区域的潮流特性
  •   3.2 观测区域的悬沙浓度特性
  •   3.3 观测区域的盐度特性
  •   3.4 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
  • 4 讨论
  •   4.1 流速对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
  •   4.2 盐度对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
  •   4.3 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经验预测
  •     4.3.1 Rouse公式的大小潮适用性
  •     4.3.2 Soulsby公式的大小潮适用性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季伟,李占海,徐圣,张二凤,程和琴

    关键词: 悬沙浓度,垂向分布,公式,长江口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年09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地球物理学,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61135023)

    分类号: TV148

    页码: 2207-2218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4383K

    下载量: 137

    相关论文文献

    • [1].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三峡大坝修建后荆江河段的悬沙浓度分布特性[J]. 水力发电学报 2020(05)
    • [3].径流、潮流和风浪共同作用下近岸悬沙浓度变化的周期性探讨——以杭州湾和长江口交汇处的南汇嘴为例[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1)
    • [4].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及控制因素分析[J]. 海洋学报 2019(01)
    • [5].新水沙形势下长江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研究[J]. 人民长江 2019(10)
    • [6].长江口—杭州湾悬沙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 2019(02)
    • [7].獐岛和大鹿岛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分布与输运特征[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10)
    • [8].黄东海表层悬沙浓度次级锋面及其季节变化初探[J]. 泥沙研究 2012(02)
    • [9].悬沙浓度标定相关性问题的探索[J]. 水文 2018(01)
    • [10].长江口北槽下游河道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1].高浓度悬沙观测的室内标定实验与对比[J]. 泥沙研究 2019(05)
    • [12].悬沙浓度对盐度测量的影响及修正[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9)
    • [13].南黄海废黄河口近岸海域近底部悬沙输运观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1)
    • [14].东海混浊海域悬沙浓度的三维数值模拟及与观测的比较[J]. 海洋与湖沼 2011(06)
    • [15].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洪季悬沙分布特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长江口外海域悬沙浓度垂向剖面实用模型计算法[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1)
    • [17].九龙江河口区悬沙浓度的实测与模型结果对比研究[J]. 泥沙研究 2013(02)
    • [18].连云港近岸海域悬沙浓度垂向时空变化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2)
    • [19].长江口悬沙浓度变化的同步性和差异性[J]. 地理学报 2014(11)
    • [20].长江口浑浊带水沙特性研究[J]. 泥沙研究 2015(04)
    • [21].海岸破波带内水底悬沙浓度形成机理实验研究[J]. 海洋通报 2018(02)
    • [22].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J]. 海洋通报 2016(05)
    • [23].长江口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研究——以2012年和2013年洪季为例[J]. 人民长江 2015(05)
    • [24].基于TM影像的长江口悬沙浓度遥感反演定量模式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5].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短周期悬沙浓度变化[J]. 海洋学研究 2008(03)
    • [26].基于数据同化的珠江河口悬沙浓度多模型协同反演[J]. 泥沙研究 2019(04)
    • [27].温州瓯飞滩海域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6(03)
    • [28].波浪与潮流对潮滩悬沙含量贡献的现场观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3)
    • [29].浙江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变化及其水动力影响分析[J]. 海洋通报 2014(06)
    • [30].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悬沙输运机制分析[J]. 海洋工程 2014(03)

    标签:;  ;  ;  ;  

    长江口北港上段河道枯季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