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加载技术论文_姜昊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加载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载,动态,永磁,角加速度,可编程,门阵列,惯量。

动态加载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姜昊志[1](2019)在《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动态加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的很多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探索把旋转运动等其他运动方式转换成直线运动。直线电机能直接把电能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械能。从直线电机线圈有无铁芯方面分为两大类,即有铁芯直线电机和无铁芯直线电机。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动态性能好、定位精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应用在机床或工作台上实现某一方向上精确的直线运动。同时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属于伺服电机,而伺服电机的控制技术已很成熟,所以直线电机在合适的控制方式下,可以实现正弦波、叁角波等波形运动。疲劳加载试验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速列车和建筑等行业,可以对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进行试验,以检测其疲劳寿命。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有很多优点,但在输出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设想以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做动力源,在共振时实现其高频率和大载荷输出,并将其应用在试验机上实现对工件的疲劳加载。这样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就可以在伺服控制下实现静态驱动和动态加载。本文将直线电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相结合,以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专门的结构,研究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的静态驱动和正弦交变加载下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的力学性能。围绕直线电机技术和试验技术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1、设计并制作了一种以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为动力输出的动态加载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动力输出部分、弹性元件部分、支承导向部分、力和位移的检测部分,以及基座。用有限元软件Workbench对装置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以该频率为基础,探索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在共振状态下输出力的放大倍数。2、创造性的实现非对称疲劳加载。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的基座是由支撑板、拉杆、横梁和胀紧套组成,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弹性元件和测力装置分布在左右两个横梁内,横梁和拉杆通过胀紧套连接,两侧横梁的距离可以调节,且线圈连接件两侧装有不同形式的弹性元件,通过调整一侧弹性元件中螺母和螺栓的旋合长度可以手动调节预加载荷,载荷可正可负,可大可小,这样就可以实现带预应力的加载,即通常所说的非对称加载。3、以DSP控制系统和驱动器为主要控制元件,实现无铁芯直线电机在惯性负载和其他负载时的控制,并通过编程设计出控制界面,在驱动器和DSP控制系统共同控制下对无铁芯直线电机进行实验,得出无铁芯直线电机的运动性能和输出力与频率及其他因素的关系。4、选用不同量程的测力环和圆柱状钢件来探索直线电机的振动时力学性能,以研究系统刚度对共振实验的影响。同时对直线电机的静力加载、对称和非对称加载及惯性载荷下高频振动进行实验,以探索直线电机用途的多样性。5、理论分析电机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并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根据理论计算选用两种不同量程的测力环,安装在直线电机线圈连接件的两侧,实现整机频率的提高,并以分析得到的频率为根据,做共振实验,得出直线电机在共振时的最大输出力,对所设计和制造的无铁芯直线电机谐振激振器进行标定。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本论文探讨的无铁芯直线电机可以用于疲劳试验机对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疲劳试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旭平[2](2019)在《电磁驱动实验技术及其加载下聚苯乙烯的动态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驱动加载可通过不同负载结构实现超高速飞片发射、准等熵压缩、柱面套筒内爆等加载,是一种可实现冲击、准等熵、冲击-准等熵等多热力学路径加载的实验技术,在极端条件下材料动力学、航天器防护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研究中有重要应用。论文选题为电磁驱动实验技术及其加载下聚苯乙烯的动态行为研究,从应力波理论分析、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实验叁个方面开展了磁驱动一维应变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和磁驱动小尺寸固体套筒内爆实验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磁驱动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实验技术,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深入研究了高压、高应变率条件下聚苯乙烯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性结果有:1)基于CQ4装置发展和建立了磁驱动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为材料的冲击加载动力学行为和超高速撞击现象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基于自行研制的紧凑型脉冲功率装置CQ4的电参数特性,利用3D Ansoft 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和LS-DYNA 980磁流体动力学模拟程序,深入分析了磁驱动平面负载结构的电磁和力热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满足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的优化磁驱动负载电极结构,基于CQ4装置进行了磁驱动飞片速度、平面性和有效厚度等特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优化构型典型实验中初始尺寸10mm(宽)×0.7mm(厚)的飞片在7km/s速度时,其直径6mm内撞靶时间标准差小于11ns、有效厚度大于0.44mm。飞片应用验证实验中,冲击Hugoniot粒子速度不确定度不大于2%(k=2)、冲击波速度不确定度不大于4%(k=2),满足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负载电极结构,充分利用装置能力实现了将尺寸10×6×0.33mm的铝飞片发射至18km/s的超高速度。2)基于CQ7装置发展和建立了磁驱动小尺寸套筒内爆实验技术,实现了套筒压缩准静态磁场获得超高脉冲强磁场技术,为柱面压缩汇聚增压的材料超高压状态方程、新型磁约束聚变动力学过程研究建立了实验技术基础。依据新研制建立的脉冲功率装置CQ-7的电参数特性,利用电磁场模拟和套筒内爆动力学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固体介质绝缘的低电感、磁场分布均匀、加载可靠的磁驱动套筒内爆负载电极结构;研制了一种直径1.5mm、单点90°反射PDV测速探针,用于磁驱动小尺寸套筒内爆速度连续测量;建立了多点反射测速和激光阴影高速摄影套筒内爆均匀性测量技术。在此基础上,基于CQ-7装置开展了磁驱动套筒内爆速度和加载均匀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装置同时放电、工作电压75 kV情况下将初始尺寸Φ7 mm×0.4 mm(外径×厚度)的铝套筒驱动至速度10.02 km/s以上。多点反射测速和激光阴影高速摄影结果显示磁驱动尺寸Φ7mm外径、0.4mm-0.5mm厚套筒内爆过程套筒保持良好的圆周性和均匀性,其中测点偏离圆周极值约0.030mm,套筒内表面光滑,边界清晰。采用磁驱动固体套筒压缩预置初始准静态磁场方法实现了脉冲强磁场压缩,在峰值8.84T、上升沿1ms的初始预置磁场下,获得了 357T的脉冲强磁场。3)利用发展和建立的磁驱动一维平面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高压、高应变率条件下聚苯乙烯的完全物态方程、动态屈服行为、折射率、有效极化率等物理力学特性,获得了一些新的科学认识,为其更好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a.基于Helmholtz自由能模型,建立了 500GPa压力范围内聚苯乙烯的叁项式完全物态方程:采用分段处理分别描述聚苯乙烯离解相变前后状态的方法,建立了聚苯乙烯基于Helmholtz自由能模型的完全物态方程。利用磁驱动冲击和二次冲击压缩实验获得的Hugoniot和Re-shock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获得的完全物体方程能很好的描述500GPa内聚苯乙烯的高压响应特性。通过比较自由能模型、混合物方法及由热力学关系近似计算的聚苯乙烯的冲击温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自由能模型能更好的描述聚苯乙烯的热动力学响应。b.获得了高应变率106/s下聚苯乙烯的动态屈服行为:实验获得了聚苯乙烯的Lagrangian声速和准等熵压缩线,声速在粒子速度200m/s内为非线性关系,粒子速度200m/s以上与粒子速度呈线性关系。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获得聚苯乙烯高压下的屈服强度,应变率约07×106/s时聚苯乙烯的初始屈服强度值为0.16GPa。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聚苯乙烯Steinberg-Guinan强度模型参数,该本构模型能很好的描述和预测实验条件下聚苯乙烯的动态力学行为。采用材料实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杆获得了聚苯乙烯的准静态和中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聚苯乙烯的屈服应力-应变关系。聚苯乙烯初始屈服强度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但是屈服应力在高应变率范围未出现随应变率急剧增大现象,该现象可能由实验应变率范围内聚苯乙烯不存在β力学损耗峰导致。c.获得了聚苯乙烯在离解起始压力附近的折射率。结合完全物态方程、Lorentz-Lorenz方程、单振子模型,获得了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禁带宽度及驱动聚苯乙烯离解相变的主导因素:研究了冲击加载下聚苯乙烯的折射率和有效极化率,实验获得了聚苯乙烯在离解起始压力附近的折射率。结合完全物态方程、Lorentz-Lorenz方程、单振子模型,获得了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禁带宽度与压力、温度、密度的量化关系。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从常态下的1.28×10~(-23)cm~3下降到30GPa压力时的0.98×10~(-23)m~3。最低能量间隙则在20GPa以上小于2eV,即小于很多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在聚苯乙烯离解后有效极化和最低能量间隙对温度上升比和密度或压力的变化更敏感,认为冲击加载中聚苯乙烯离解从绝缘到半导体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温度上升引起。(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9-05-01)

董杰[3](2018)在《基于动态加载技术的无人作战平台设备数据安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无人作战平台电子设备数据信息安全为应用背景,提出一种基于RS485串行接口和CPLD的FPGA程序远程动态加载设计方案。该方案中FPGA程序数据分为两个版本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加载:普通程序本地存储,上电直接加载用于保证设备一般功能的正常使用;核心程序外部存储,需要时通过远程动态加载,利用FPGA基于SRAM结构的易失性,实现重要程序数据断电自动清除,有效确保电子设备中重要数据的安全。(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22期)

周超,黄伟,姜海涛,王梓莹,郭静[4](2018)在《动态加载的安卓移动应用安全封装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日益普及,针对其出现的逆向、二次打包等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在分析移动应用封装技术的基础上,对安卓端加壳过程以及安卓应用的动态加载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动态加载的安卓移动应用安全加壳封装技术,验证实验表明,通过所提算法,原始应用程序被有效地封装,DEX文件被隐藏,可有效防止攻击者对其进行静态反编译以及篡改。(本文来源于《2018第七届全国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9-29)

陆东宇[5](2018)在《机械式动态加载控制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得到启发,即将其反向使用,可构成电子机械式直线作动器。传统的曲柄滑块机构一经设计完毕,其振幅就已经确定,如果能够控制曲柄长度连续无级可调,就无需反复设计振幅大小,利用飞轮储能技术,在保证主动力源电机克服负载需要的前提下,基于这种思路的电子机械式直线作动器可以具有更好的实用性能和节能效果。用作疲劳试验机的电子机械式直线作动器,无需专门配置冷却系统,通过机器自身配置实现热平衡。本课题选用基于曲柄滑块机构振幅无级可调的机械式疲劳试验机的动态加载控制技术进行研究。1)首先建立了机械式动态加载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案和结构方案,进行了以疲劳试验机为应用对象的总体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无级调幅控制系统、作动器动态加载控制系统。应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对总体方案设计中涉及的硬件做出了合理选型,最后搭建整体硬件电路原理图,并介绍了机械式疲劳试验机在各个硬件模块下的工作原理。2)对所设计工作装置的机械结构进行了基于ANSYS/Workbench软件下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以确保其主要零部件及重要运动零部件不能和主系统工作频率发生谐振现象。3)建立两大控制系统学数模型,包括无级调幅系统中永磁同步旋转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的建模;作动器动态加载系统中加载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的建模。最后根据加载电机和作动器机械传动部分数学模型提出了本课题中的节能理念,并分析了几种能量回馈装置在本论文中应用的可行性。4)从传统的机械式作动器振幅不可调整,到本课题中电子机械式直线作动器振幅无级可调,结合得到的调幅系统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的数学模型,对伺服系统叁闭环和控制卡位置环进行设计及PID参数整定,通过MATLAB/Simulink模块对伺服系统叁闭环和控制卡位置环进行单位阶跃响应仿真实验,并对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控制卡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及控制流程框图建立了控制系统软件界面,包括调幅模块,加载模块,润滑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5)对系统软硬件调试后,为验证所研究的电子机械式加载技术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设计并制造出了100kN规格的电子机械式疲劳试验机,并在空载状态下对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振幅和频率都可以实时连续无级调节,且机器没有出现共振现象。最后对线弹性试件进行交变加载和脉动加载的仿真疲劳试验,并将仿真结果和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式疲劳试验机能达到系统要求,其加载控制符合变形控制,频率控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30)

曹炀[6](2018)在《多证书动态加载技术助力“一卡多用,按需加载”》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7月,北京世纪速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安全支付及其运行监管的关键技术》的行业试点子课题。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专项的一部分。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在安全支付方面金融电子支付体系普遍存在采用国外密码算法、产品的情况,针对监管机构对支付机构尤其是非银行支付的监管机制和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以全流程体系化的顶层构想,对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化》期刊2018年11期)

阎哲,张力,张翔南,高淑敏[7](2018)在《基于FPGA控制的ARM动态启动加载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ARM芯片上电启动加载镜像文件的过程不可控,以及镜像文件只能从启动介质的固定地址静态加载的问题,通过对ARM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可编程特性,根据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通信协议在启动FLASH中的广泛使用,提出一种基于FPGA控制的ARM动态加载技术,实现对多个ARM的动态启动及其镜像文件升级控制。在提出整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各模块设计,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郑小翔[8](2018)在《基于滚动阻力动态加载和运动参数预估的底盘测功机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盘测功机是汽车室内性能检测必不可少的装置。相比于车辆实际路面测试和动力总成解体测试,底盘测功机可在室内且不拆解车辆的情况下,完成对车辆动力性能、排放性能等指标的综合测试。随着汽车性能比如动力性的逐步提高,在室内不拆解加减速性能测试中,为了模拟车辆在工作时复杂时的工况,应在台架试验时对车辆施加与其在实际道路所受的实时阻力大小相符的负载,因此底盘测功机试验和测试技术对电惯量模拟加载精度和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前瞻性与准确性等要求。由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车辆在实际路面上运行时所受的行驶阻力与在底盘测功机上运行所受到的行驶阻力。通过比较,指出了传统底盘测功机上加载道路模拟阻力时一般不考虑加减速过程中驱动轴载荷变化所引起的滚动阻力变化,以及所导致的底盘测功机试验结果与真实道路试验结果的偏差,提出了修正此偏差的基于驱动轴载荷动态变化的滚动阻力加载技术研究方案。进而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试验要求,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的系统设计以及硬件选型,构建了用Labview软件技术试验控制平台及应用测试程序,并搭建底盘测功机试验平台进行了相应的加载优化和参数预估试验技术研究。其中,为提高试验系统对实际路面阻力的模拟精度,在比较了几种系统控制参数预测方法后,本文确定了卡尔曼滤波法对被试车辆的加速度进行滤波和预测,并以其为计算变量获得所需的电机加载阻力,采用Matlab软件仿真和观察滤波效果。最终试验结果证明,相比于原始的直接加载方案,优化后的阻力加载方案使加速工况下的道路阻力模拟偏差由约5.4%降至1.8%,减速滑行工况下的偏差由约5.0%降至0.9%。故此本文对底盘测功机的研制与改进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29)

张浩[9](2018)在《基于Android动态加载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的统一管理成为广电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在广电领域,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大多被限制在PC上,灵活性受到限制。在移动端实现对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的管理成为了广电领域的一个新的需求和研究方向。本课题就是在对数字电视及其前端设备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动态加载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管理平台。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在Android平台实现动态加载技术的难点,并给出了本课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反射机制解决资源访问问题,通过接口回调机制解决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然后,本文介绍了设备管理平台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管理平台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需要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为了避免系统庞大繁杂和更新频繁的问题,本课题采用插件化设计。整个系统分为外层的统一管理平台和内层具体类型的设备管理插件,外层管理平台通过动态加载技术调用设备插件,插件基于SNMP协议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子网自定义、设备参数的获取和配置、设备在线离线监控、设备告警信息接收功能,以及用户登陆注册,系统更新等APP常用基本功能。服务器端基于LAMP架构搭建,为客户端APP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最后,本文对系统测试情况进行了介绍。本管理平台通过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由测试结果可知,整个管理平台功能满足需求,性能稳定可靠,兼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02)

王恺[10](2018)在《基于自修改与动态加载的Android应用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网络以及手机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Android系统作为移动终端中最为流行的系统,其安全问题也越发的突出。Android应用的逆向破解,严重侵犯了开发者的知识产权以及用户的隐私。为了对抗逆向攻击者,保护Android软件的安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Android软件保护技术,例如混淆、加壳、虚拟机保护等。Android新版本ART虚拟机的诞生,使原本的一些应用保护方案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不再适用或受到局限。本文在深入分析ART加载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ART下的代码自修改方案。该方案使用hook的方式更改应用加载dex的流程,在动态加载时规避了格式的转换,在恰当的时机实现自修改修复,解决了ART下由新的文件结构带来的原有方案不适用的问题。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结合自修改状态机算法,通过分隔代码块与变换等操作,实现了自修改过程中的本地代码的安全保护,有效的防止了静态分析与内存dump。本文对动态加载与自修改技术在软件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对ART下的软件保护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同样适用于ART虚拟机的基于动态加载与自修改的软件保护方案。该方案结合动态加载技术,自修改技术与自修改状态机算法,能够对应用的关键代码进行有效保护,通过方法抽离与自修改修复隐藏了关键代码,防止了逆向攻击者的静态分析,极大的增加了其动态分析的难度。在剖析当前应用保护技术与ART的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反调试、签名验证、完整性校验等保护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应用保护方案。针对该保护方案,对其进行安全性及性能测试,从安全性、性能开销等几个维度,对该软件保护方案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保护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动态加载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磁驱动加载可通过不同负载结构实现超高速飞片发射、准等熵压缩、柱面套筒内爆等加载,是一种可实现冲击、准等熵、冲击-准等熵等多热力学路径加载的实验技术,在极端条件下材料动力学、航天器防护超高速撞击地面模拟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研究中有重要应用。论文选题为电磁驱动实验技术及其加载下聚苯乙烯的动态行为研究,从应力波理论分析、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实验叁个方面开展了磁驱动一维应变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和磁驱动小尺寸固体套筒内爆实验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建立的磁驱动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实验技术,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深入研究了高压、高应变率条件下聚苯乙烯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性结果有:1)基于CQ4装置发展和建立了磁驱动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为材料的冲击加载动力学行为和超高速撞击现象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基于自行研制的紧凑型脉冲功率装置CQ4的电参数特性,利用3D Ansoft Maxwell电磁场分析软件和LS-DYNA 980磁流体动力学模拟程序,深入分析了磁驱动平面负载结构的电磁和力热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满足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的优化磁驱动负载电极结构,基于CQ4装置进行了磁驱动飞片速度、平面性和有效厚度等特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优化构型典型实验中初始尺寸10mm(宽)×0.7mm(厚)的飞片在7km/s速度时,其直径6mm内撞靶时间标准差小于11ns、有效厚度大于0.44mm。飞片应用验证实验中,冲击Hugoniot粒子速度不确定度不大于2%(k=2)、冲击波速度不确定度不大于4%(k=2),满足一维平面冲击加载精密物理实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负载电极结构,充分利用装置能力实现了将尺寸10×6×0.33mm的铝飞片发射至18km/s的超高速度。2)基于CQ7装置发展和建立了磁驱动小尺寸套筒内爆实验技术,实现了套筒压缩准静态磁场获得超高脉冲强磁场技术,为柱面压缩汇聚增压的材料超高压状态方程、新型磁约束聚变动力学过程研究建立了实验技术基础。依据新研制建立的脉冲功率装置CQ-7的电参数特性,利用电磁场模拟和套筒内爆动力学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固体介质绝缘的低电感、磁场分布均匀、加载可靠的磁驱动套筒内爆负载电极结构;研制了一种直径1.5mm、单点90°反射PDV测速探针,用于磁驱动小尺寸套筒内爆速度连续测量;建立了多点反射测速和激光阴影高速摄影套筒内爆均匀性测量技术。在此基础上,基于CQ-7装置开展了磁驱动套筒内爆速度和加载均匀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装置同时放电、工作电压75 kV情况下将初始尺寸Φ7 mm×0.4 mm(外径×厚度)的铝套筒驱动至速度10.02 km/s以上。多点反射测速和激光阴影高速摄影结果显示磁驱动尺寸Φ7mm外径、0.4mm-0.5mm厚套筒内爆过程套筒保持良好的圆周性和均匀性,其中测点偏离圆周极值约0.030mm,套筒内表面光滑,边界清晰。采用磁驱动固体套筒压缩预置初始准静态磁场方法实现了脉冲强磁场压缩,在峰值8.84T、上升沿1ms的初始预置磁场下,获得了 357T的脉冲强磁场。3)利用发展和建立的磁驱动一维平面加载精密物理实验技术,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高压、高应变率条件下聚苯乙烯的完全物态方程、动态屈服行为、折射率、有效极化率等物理力学特性,获得了一些新的科学认识,为其更好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a.基于Helmholtz自由能模型,建立了 500GPa压力范围内聚苯乙烯的叁项式完全物态方程:采用分段处理分别描述聚苯乙烯离解相变前后状态的方法,建立了聚苯乙烯基于Helmholtz自由能模型的完全物态方程。利用磁驱动冲击和二次冲击压缩实验获得的Hugoniot和Re-shock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获得的完全物体方程能很好的描述500GPa内聚苯乙烯的高压响应特性。通过比较自由能模型、混合物方法及由热力学关系近似计算的聚苯乙烯的冲击温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自由能模型能更好的描述聚苯乙烯的热动力学响应。b.获得了高应变率106/s下聚苯乙烯的动态屈服行为:实验获得了聚苯乙烯的Lagrangian声速和准等熵压缩线,声速在粒子速度200m/s内为非线性关系,粒子速度200m/s以上与粒子速度呈线性关系。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获得聚苯乙烯高压下的屈服强度,应变率约07×106/s时聚苯乙烯的初始屈服强度值为0.16GPa。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聚苯乙烯Steinberg-Guinan强度模型参数,该本构模型能很好的描述和预测实验条件下聚苯乙烯的动态力学行为。采用材料实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杆获得了聚苯乙烯的准静态和中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聚苯乙烯的屈服应力-应变关系。聚苯乙烯初始屈服强度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但是屈服应力在高应变率范围未出现随应变率急剧增大现象,该现象可能由实验应变率范围内聚苯乙烯不存在β力学损耗峰导致。c.获得了聚苯乙烯在离解起始压力附近的折射率。结合完全物态方程、Lorentz-Lorenz方程、单振子模型,获得了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禁带宽度及驱动聚苯乙烯离解相变的主导因素:研究了冲击加载下聚苯乙烯的折射率和有效极化率,实验获得了聚苯乙烯在离解起始压力附近的折射率。结合完全物态方程、Lorentz-Lorenz方程、单振子模型,获得了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禁带宽度与压力、温度、密度的量化关系。聚苯乙烯的有效极化率从常态下的1.28×10~(-23)cm~3下降到30GPa压力时的0.98×10~(-23)m~3。最低能量间隙则在20GPa以上小于2eV,即小于很多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在聚苯乙烯离解后有效极化和最低能量间隙对温度上升比和密度或压力的变化更敏感,认为冲击加载中聚苯乙烯离解从绝缘到半导体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温度上升引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加载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姜昊志.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动态加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张旭平.电磁驱动实验技术及其加载下聚苯乙烯的动态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

[3].董杰.基于动态加载技术的无人作战平台设备数据安全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4].周超,黄伟,姜海涛,王梓莹,郭静.动态加载的安卓移动应用安全封装技术研究[C].2018第七届全国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论文集.2018

[5].陆东宇.机械式动态加载控制技术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8

[6].曹炀.多证书动态加载技术助力“一卡多用,按需加载”[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

[7].阎哲,张力,张翔南,高淑敏.基于FPGA控制的ARM动态启动加载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8

[8].郑小翔.基于滚动阻力动态加载和运动参数预估的底盘测功机试验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张浩.基于Android动态加载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王恺.基于自修改与动态加载的Android应用保护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基于Automation技术检索拓扑图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系统的loader程序原理5模块间消息通讯机制Fig.5Mess...总体架构图6宏技术体系结构Fig.6System...

标签:;  ;  ;  ;  ;  ;  ;  

动态加载技术论文_姜昊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