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石墨粉论文_刘林,朱林英,易茂中,冉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镀铜石墨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铜,石墨粉,复合材料,化学,石墨,碳刷,鳞片。

镀铜石墨粉论文文献综述

刘林,朱林英,易茂中,冉丽萍[1](2017)在《镀铜石墨粉含量对Cu/C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镀铜石墨粉、电解铜粉和鳞片石墨粉为原料,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出Cu/C复合材料,并研究镀铜石墨粉含量对其电阻率、密度、抗弯强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在MM-2000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分析磨损的表面形貌以及磨屑,研究不同镀铜石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铜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抗弯强度、硬度逐渐降低,而密度逐渐升高,同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当镀铜石墨粉含量在20%时,样品的磨损率最低,当镀铜石墨粉含量超过20%,样品的磨损率升高。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氧化磨损、疲劳磨损、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刘斯玮,李周,肖柱,庞咏,杨子奇[2](2016)在《石墨粉表面无敏化、活化镀铜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一种无敏化和活化过程的石墨粉化学镀铜新工艺。研究石墨粉分别在酒石酸钾钠单络合剂、EDTA·Na_2单络合剂、酒石酸钾钠和EDTA·Na_2的双络合剂3种镀液配方中的化学镀铜行为,以及温度对镀层外观、镀覆速率、镀覆前后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方法表征施镀前后的石墨粉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石墨粉无敏化、活化处理条件下,可镀覆上完整的铜层。施镀反应在镀液pH值为12.5,甲醛浓度为35 m L/L条件下进行。镀覆温度为75℃,络合剂配方选择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c(EDTA·Na_2)为30 g/L时,镀覆速率1.32 g/h,镀覆效果最佳。镀覆后的石墨粉外观呈玫红色,且镀层连续致密。(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李长青,王振廷,赵国刚[3](2011)在《化学镀铜石墨粉及其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铜与石墨的浸润性,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对石墨粉体进行表面镀覆,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利用TG-DTA、XRD、FT-IR、SEM分析方法表征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石墨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粉在高于250℃的空气中镀覆层首先被氧化,高于500℃时被包覆的石墨氧化;镀铜石墨粉体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相对纯石墨的吸收峰减弱;镀铜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在高于800℃真空热处理时,镀覆层球化现象显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春林,陈建[4](2011)在《石墨粉表面化学置换镀铜工艺沉积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采用化学置换镀工艺在石墨粉表面镀铜,通过实验,探讨了工艺参数对镀覆质量的影响以及铜在石墨粉表面的沉积机理。(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1年08期)

余刚,邹超,胡波年,黄兴华,叶立元[5](2011)在《超声流动镀铜法制备铜包石墨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声流动电镀法使铜均匀沉积在微米级鳞片石墨上,从而制得铜包石墨粉.研究了镀铜过程中工艺条件对镀铜效果及铜包石墨粉中铜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铜质量分数为50%~75%、且铜镀层致密、连续的复合粉体.用该复合粉体制备了铜-石墨电刷,其导电和磨损性能明显优于石墨粉与铜粉直接混合制备的电刷.(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邹超[6](2010)在《超声流动镀铜制备铜包石墨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包石墨粉是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的粉末冶金材料,它性能独特,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领域。铜包石墨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镀法和电沉积法。化学镀铜法运用比较广泛,但石墨前处理工艺复杂,镀液不稳定,镀液成分复杂且制备成本高。电镀有很多化学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沉积速度快、镀液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因此,电沉积制备铜包石墨复合粉体是一种清洁、环保的生产技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通过设计一种超声流动镀铜装置,解决了传统的石墨粉电镀装置存在的电流效率低下、镀液中颗粒团聚、阴极表面结块等问题。试验采用微米级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电镀装置进行超声流动电沉积,制备出电镀铜包石墨复合粉体。研究结果表明:1.电沉积制备铜包石墨粉体的最佳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为:CuSO425g·dm-3,CH3COOH 10 cm3·dm-3,浓H2SO410 cm3·dm-3,NaH2P02·H2010 g·dm-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0 mg·dm-3,石墨粉15 g·dm-3,阴极电流密度30 A·dm-2,超声频率20 kHz,镀液温度60℃,电解液的流速12 dm3·min-1。2.次亚磷酸钠加入到电镀液中,能够减小电沉积的极化阻力,使石墨表面形成更多、更密的铜晶核,优化了铜包石墨粉的镀层结构,使铜镀层更加致密、均匀。3.20 kHz超声能使石墨颗粒均匀的分散在镀液中,有效防止了铜包石墨粉与铜在阴极表面共沉积所引起的结块现象,同时超声空化射流形成了对溶液的强烈搅拌作用,降低浓差极化。4.以铜包石墨粉为原料制备的电刷样品中,形成了连续的叁维网状结构,使其拥有更低的电阻率和更好的耐磨损性能;增强了铜、石墨间的界面结合力,降低了材料的孔隙度,提高了材料的抗弯强度。5.与传统的电沉积装置及工艺相比,运用超声流动电沉积技术生产铜包石墨粉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电流效率,节约了将近30%生产成本,使电沉积技术制备复合粉体的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5-30)

姜魁光,高荣杰,翟继伟,孙明志[7](2009)在《天然鳞片石墨粉的化学镀铜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天然鳞片石墨镀铜效果,首先对天然鳞片石墨粉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其表面进行化学镀铜;研究了镀液温度、主盐浓度、还原剂加入量及装载量等因素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镀铜石墨粉进行钝化;对镀铜石墨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化学镀铜工艺参数为镀液温度50.0℃,镀液中硫酸铜质量浓度20.0 g·L~(-1),甲醛加入量25.0mL·L~(-1),装载量为5.0~6.0 g·L~(-1);在此条件下,镀液稳定性好,且镀速较快,能够在石墨表面较为完整地镀覆一层金属铜,得到的镀铜石墨粉色泽光亮;苯并叁氮唑(BTA)酒精溶液的钝化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新生铜的氧化。(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9年12期)

田建华,陈建,李春林[8](2009)在《石墨粉表面化学置换镀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在石墨粉表面镀铜存在过程复杂、成本高的缺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用化学置换镀的方法在石墨粉表面镀铜,观察了镀铜石墨粉的微观形貌,研究了影响化学置换镀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化学置换镀铜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的复合材料中,铜能形成连续的叁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采用铁粉做还原剂时,为了提高镀覆质量,镀液的最佳pH值应为3左右,搅拌速率应控制在40~60 r/m in,温度应控制在60℃左右;与铝、锌相比,铁作还原剂具有镀覆效果好、副反应少、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工业推广。(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田建华,陈建,李春林,夏立博[9](2009)在《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碳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了镀铜石墨粉制成碳刷试样,分析了镀铜石墨复合碳刷的微观结构、体积密度、电阻率等性能,最后讨论了外加石墨粉及改性酚醛树脂时试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镀铜石墨粉制备的碳刷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石墨粉与铜粉直接混合制备的碳刷。(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杜春宽[10](2008)在《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化学镀反应原理,成功在石墨颗粒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铜,并对石墨粉化学镀铜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工艺能在石墨颗粒表面镀上一层连续、均匀的铜镀层。(本文来源于《商情(科学教育家)》期刊2008年05期)

镀铜石墨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一种无敏化和活化过程的石墨粉化学镀铜新工艺。研究石墨粉分别在酒石酸钾钠单络合剂、EDTA·Na_2单络合剂、酒石酸钾钠和EDTA·Na_2的双络合剂3种镀液配方中的化学镀铜行为,以及温度对镀层外观、镀覆速率、镀覆前后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并采用SEM分析方法表征施镀前后的石墨粉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石墨粉无敏化、活化处理条件下,可镀覆上完整的铜层。施镀反应在镀液pH值为12.5,甲醛浓度为35 m L/L条件下进行。镀覆温度为75℃,络合剂配方选择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c(EDTA·Na_2)为30 g/L时,镀覆速率1.32 g/h,镀覆效果最佳。镀覆后的石墨粉外观呈玫红色,且镀层连续致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镀铜石墨粉论文参考文献

[1].刘林,朱林英,易茂中,冉丽萍.镀铜石墨粉含量对Cu/C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7

[2].刘斯玮,李周,肖柱,庞咏,杨子奇.石墨粉表面无敏化、活化镀铜工艺[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3].李长青,王振廷,赵国刚.化学镀铜石墨粉及其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

[4].李春林,陈建.石墨粉表面化学置换镀铜工艺沉积机理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

[5].余刚,邹超,胡波年,黄兴华,叶立元.超声流动镀铜法制备铜包石墨粉[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邹超.超声流动镀铜制备铜包石墨粉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

[7].姜魁光,高荣杰,翟继伟,孙明志.天然鳞片石墨粉的化学镀铜工艺[J].机械工程材料.2009

[8].田建华,陈建,李春林.石墨粉表面化学置换镀铜研究[J].表面技术.2009

[9].田建华,陈建,李春林,夏立博.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碳刷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杜春宽.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的研究[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放大倍数镀铜石墨粉的SEM照...一1镀铜石墨粉镶样(150倍)一1装载量过高的镀铜石墨粉图3一...一3铜含量50%的镀铜石墨粉图3一4...镀铜石墨粉的XRD图一8镀铜石墨粉SEM图3一9镀铜碳纤...

标签:;  ;  ;  ;  ;  ;  ;  

镀铜石墨粉论文_刘林,朱林英,易茂中,冉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