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进生预留一条通道

为后进生预留一条通道

梁海峰

摘要: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的责任也因此而重大。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引导者,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学习生活等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德育教育案例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障碍;沟通;感化;鼓励;自信;心理误区

作者简介:梁海峰,女,汉族,1968年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数学教师兼职初三班主任,一级骨干教师。

信息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青少年很容易受社会上过多的不良影响而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出现偏差。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引导者,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学习生活等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这里就学生个例来作一个简单说明。看看他是如何靠转变思想而改变他的精神面貌的。

班上转来新生王某,秉性顽劣,行为不规,习惯不良,学习极差,且性格倔强抗逆,酷似“不可雕的朽木”。分析其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生思想认识不高,心理偏颇幼稚,盲目自由行为,受特殊关爱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笔者一边联系家长,协作管理,以亲情感化,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一边以说理、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其行为跟踪解剖。与其推心置腹畅谈人生,对他晓理明识,激情感化;一边改变环境,让好学生帮助他、激励他步入学习大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转化了,脱掉了“双差生”的外衣,一转“倒蛋鬼”为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礼貌待人,学习进步,向成人与成才的路途迈进。笔者从中尝试到了因材施教、爱心感化、创新教育的成功一幕,也使笔者的教育观念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王某进班时,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爱搞小动作,常常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激情;性格倔强,自尊心很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书写潦草……每天不是科任教师就是学生向笔者告状,于是笔者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变。开始他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答应了,可实践中还是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笔者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出于职业的本能,笔者还是思考转变他的可能性。笔者心存期盼或者说是坚信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只不过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手术刀”般的精细操作。这种操作可能很难、很复杂,但笔者始终相信,他能成为问题学生,也一定能通过某种方法或渠道转变回来。

于是,笔者分析了他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不当。该生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较少,主要关心他的营养和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总是指责。

(2)在学方面,该生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知识对他今后发展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上课总喜欢讲话,做小动作。

(3)他和不少初中生一样,显现了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使他在很多问题上容易产生偏见,把教师和家长对他的批评教育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因而盲目反抗,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4)教师们的教育力度不够,由于学生过多,加之该生过于顽劣,所以容易使教师疏忽放弃他。

介于这种情况,笔者对他采取的教育方法是:

(1)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中的活动与表现,同时与家长勾通思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让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并与孩子朋友般相待;多鼓励和表扬,利用亲情感化他,逐步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对于这类学生,笔者采用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没有直接批评他的错误,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维护了他的自尊心。在他违反学校纪律时,笔者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与他私下里交谈,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自己主动地认识其行为的严重后果,并能自己去改正。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更拉近了师生关系。

(3)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他多事好动的习惯,让他参与班级管理,把精力转移到对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让他在管事和管人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自身的缺点。加之教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实践的考验,逐渐使他转化。

(4)给他讲一些感人的故事,帮他分析身边发生的典型范例,使他从别人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走出心理误区。

(5)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笔者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6)因为一个人的逆反心理及形成的不良习惯往往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清除的,必须要经常抓、反复抓,多留意洞察他的每一个表情变化,时常和他谈心沟通,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帮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经过半年多的潜心努力,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该同学的逆反心理消除了很多,一些不良行为也漫漫消失了,与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系融洽了很多,责任心强了,自信心有了,学习成绩逐步在提升,终于脱掉了“双差生”的外衣,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笔者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通过该生的转变,笔者自己又一次反思了很多。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更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行们,在我们育人的过程中,不要轻易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们的关爱之中,每天能够愉悦地生活和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

邮政编码:719000

LeavingaWayforUnderachievers

——ACaseofMoralEducation

LIANGHaifeng

Abstract:Theworkofmoraleducationinschoolisveryimportantandthedutyofteachersinchargeofclassisheavy.Teachersinchargeofclassarealeaderofaclassandplayademonstrativeroleinstudents’morality,behaviorsandlearning.Thispaperanalyzesthetransformationofunderachieversbasedonaspecificmoraleducationcase.

Keywords:underachievers;psychologicalbarriers;communication;moving;encouragement;confidence;psychologicalmisunderstanding

标签:;  ;  ;  

为后进生预留一条通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