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淳安县中医院针推科

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针刺治疗当中,患者治疗时机的不同对治疗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68例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针刺治疗,我院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需要在发病7日内接受针刺治疗,而晚期组患者则是在发病后7d后接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晚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针刺治疗时机选择当中,患者在早期接受针刺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

关键词: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机;针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当中十分常见,患者在发病之后眼部及口部会向一侧歪斜,这类疾病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当中,且不带有季节性等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虽然生命安全等不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患者的面部容貌及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且如果患者治疗不够及时,患者甚至会出现面肌痉挛、瘫痪肌萎缩等相关情况[1]。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口眼均会歪斜,患者的眼睑无法完全闭合,且很多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患侧耳后疼痛、头部疼痛等一系列反应[2]。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针刺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针刺时机的选择极为必要,我院对该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以下为主要研究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1—12月阶段内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面部一侧的表情肌出现了明显麻痹,患者的额纹消失,眼裂明显变大,患者鼻唇沟出现了变浅且口角的下垂向健侧歪等,一些患者还出现了耳后及耳下的疼痛等。本次研究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精神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严重模糊患者、其它类型神经病变患者、其它类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我院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将其均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各34例。早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病程在一周以内;晚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病程超出一周,两组患者的主要资料对比无任何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医生选择患者的风池穴、四白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主要穴位,对于无法抬眉的患者可加入攒竹穴,乳突较为疼痛的患者加入翳风穴,鼻唇沟十分平坦的患者可以被加入迎香穴。对于患者病情发展期,在针刺时尽量浅一些,刺激量也需要较轻,选择穴位需要较少。在患者的病情静止期内,医生应选择平补平泻手法,加速经络功能的恢复。患者病情恢复期的施针应当选择补法,针刺部位应当较深一些。每个阶段的治疗都需要医生留针半小时,患者每日需要接受1次治疗,10次治疗为一疗程,患者需要在休息3日后接受下一个疗程的治疗[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时机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根据患者症状的好转等将疗效分为无效、控制与治愈,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控制+治愈。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面部外观等未出现任何变化,患者相关症状甚至出现加重;控制: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面肌部分功能已经恢复,面部外观基本上对称;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面肌功能为安全恢复,且面部外观完全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n(%)代表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若双方患者的具体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则可视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3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主要的症状为表情肌一侧瘫痪,患者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明显下垂等,在中医治疗当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被归于“口僻”等范畴[5]。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针刺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在何种时机下为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值得临床商榷。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神经的具体受损程度是与茎乳突孔当中的急性炎症水肿具体程度与持续的时间紧密相关的,患者水肿持续的时间越长,病情程度就会越严重,面部神经就会较长时间受到严重压迫,从而导致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很难得到有效恢复。如果可以在患者发病后的急性期之内给予面部神经良性的刺激,就可以让患者受到压迫的面部神经变得更为兴奋,进而增强患者肌纤维的有效收缩,从而加速患者面神经炎症部位的淋巴循环、血液循环等。这样一来,患者新陈代谢功能就会得到改善,受损的面部神经会得到有效的修复,面肌的营养状况也会更好,这样可以加速患者发病部位水肿的有效吸收,进而缩短患者面部神经的压迫时间,从而帮助患者的面部神经更好恢复。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在急性期内接受针刺治疗,病情可能会出现加重,这是病情发展的一个过程,即便患者未接受针刺治疗,这种情况也会发生。所以,医生需要将这一点告知患者,以免患者抗拒治疗等而影响针刺治疗的效果。

结语:

针对临床中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针刺治疗时机选择来讲,患者越早接受针刺治疗,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好,患者最好在发病后的一周之内及时接受治疗,以此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赵忠辉,黄香红,成建平,罗高俊.“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197-1199.

[2]胡奇志.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与刺法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45-46.

[3]邢恒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时机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3(02):47-48.

[4]石景洋,李丽.周围性面瘫针刺时机的选择[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0):2057-2059.

标签:;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