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论文_丑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中国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交,新中国,思想,风云,求是,伦理,研讨会。

新中国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丑则静[1](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始终因循思想理念探索与外交政策实践兼备、双边伙伴关系与多边机制合作并重的演进路径,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迁,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这其中,国际地区形势风云变幻与中美关系竞合发展,赋予中国周边外交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与核心议题,成为理解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线索。当前,周边外交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首要。依托自身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中国正实现对周边、国际事务的全方位参与。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正逐步超越传统"对大国外交",更多地是以"大国"身份,透过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全面提升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力与塑造力。(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王云飞[2](2019)在《由《外交风云》热播看新中国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视连续剧《外交风云》的热播,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起步和蓬勃发展的历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新中国的外交不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国际大格局,既服务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等事业的发展,又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烙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建构。(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9年21期)

赵静[3](2019)在《七十载与时俱进 九万里风鹏正举——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求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5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门、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70位专家学者汇集一堂,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对外工作特别是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程磊[4](2019)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群师一优课”教学叙事——以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家逐步推广实践中小学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此背景下,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开发研制了"群师一优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课堂教学纪录片为呈现形式的新型的课程资源。(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20期)

苗春[5](2019)在《展现新中国外交人风采》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景式展现新中国外交史的电视连续剧《外交风云》播出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很多观众在关注毛泽东、周恩来之外,还关注了另一个名字:黄镇,前外交部副部长,着名的“将军大使”,曾经先后担任新中国驻十几个国家的大使。出色演绎这个角色的演员侯祥玲,也被观众关注。(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10-28)

张矜若[6](2019)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张矜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求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25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门、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中联部部长宋涛出席开幕(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10-26)

王庆福,刘彤[7](2019)在《新中国70年外交题材纪录片的类型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中国70年间外交题材的纪录片梳理,发现这一类纪录片在外交人物、外交事件、外交历史和新时代外交政论四个方面均有所拓展,整体呈现出平民化叙事、多类型共存、传递深层价值观和用纪实语言阐发大国外交战略的趋势,同时其承担了"为国家留史"的功能,并对探索国内纪录片市场和开拓国际纪录片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5期)

孙伊然[8](2019)在《新中国70年经济外交:观念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70年来,中国经济外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经济外交反映着一国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判断、对自身国家利益的权衡排序,以及对战略意图之实施方案的选择。从这一视角出发,中国经济外交的丰富内涵可以被归纳为一条简明的线索,即如何在特定的国际秩序背景下,以有效可行的方式寻求国家核心利益的实现乃至提升。中国在不同阶段特有的秩序观和利益观构成了关于决策背景和追求目标的理解,进而影响和塑造了关于具体路径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戴锐,陈艺颖[9](2019)在《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伦理形态演进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理念是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内核。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冷战思维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平与发展思维主导下的外交理念两个主要阶段。从伦理视角看,其中蕴含着一个复杂而有序的伦理形态演进过程,它总体上体现为斗争—合作伦理,并具体呈现为3种不同的伦理形态,即:以制度分歧和阶级正义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以互利关系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以大国责任为中心的斗争—合作伦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理念伦理将会出现从国家安全伦理向国家发展伦理转变、从国家本位伦理向全球发展伦理转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许莹[10](2019)在《电视剧《外交风云》:展开新中国外交的恢弘画卷》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1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电视剧《外交风云》创作研评会在京举行。该剧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杰出贡献。他们以高超的外交战略思想,灵(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10-25)

新中国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视连续剧《外交风云》的热播,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起步和蓬勃发展的历程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新中国的外交不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国际大格局,既服务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等事业的发展,又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烙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中国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丑则静.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演进[J].东北亚学刊.2019

[2].王云飞.由《外交风云》热播看新中国外交[J].人民法治.2019

[3].赵静.七十载与时俱进九万里风鹏正举——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70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召开[J].当代世界.2019

[4].程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群师一优课”教学叙事——以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9

[5].苗春.展现新中国外交人风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6].张矜若.“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

[7].王庆福,刘彤.新中国70年外交题材纪录片的类型变迁[J].电影新作.2019

[8].孙伊然.新中国70年经济外交:观念与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19

[9].戴锐,陈艺颖.新中国70年外交理念的伦理形态演进及其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许莹.电视剧《外交风云》:展开新中国外交的恢弘画卷[N].文艺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台湾地区叁民版高中历史教材②除...“ ”。“ ”片除署名外为本刊资料动得泪流渭面.盆出二战后国际形势示意图年中国建交形势图

标签:;  ;  ;  ;  ;  ;  ;  

新中国外交论文_丑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