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包装论文-张泽伟,郝君,谭鸿鹤

永磁包装论文-张泽伟,郝君,谭鸿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永磁包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无速度传感器控制,鲁棒性

永磁包装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伟,郝君,谭鸿鹤[1](2019)在《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速度和位置控制精度,提升其高动态性能。首先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并介绍了Popov超稳定性理论,并基于Popov超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对转速和负载变化具有很好的自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该控制方法能够显着提高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位置和速度控制精度,对于提升包装印刷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赵凯辉,何静,李祥飞,黄刚[2](2017)在《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式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适合包装、印刷机械行业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然后,采用霍尔茨教授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2大类分类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种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和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马乔生,张运俭,李正红,吴洋[3](2017)在《X波段永磁包装相对论返波管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X波段相对论返波管,通过对器件结构的特殊设计,提高了器件的Q值,同时增大了电子束与慢波结构之间的耦合阻抗,从而实现器件的低磁场运行以便对其进行永磁包装;当引导磁场强度0.46T、电子束束压750kV、束流约5.5kA时,得到频率9.1GHz、功率1.24GW的微波输出。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加工了一个磁场强度为0.46T的小型化永磁磁体,该磁体长48cm,最大外半径15cm,总重量约116kg。开展了永磁包装返波管的实验研究,得到以20Hz的频率运行1s时功率900 MW、单次运行时功率940 MW的X波段微波输出。(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7年02期)

胡标[4](2014)在《W波段永磁包装高次谐波潘尼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旋管是毫米波波段最有发展前途的中、高功率、高效率器件之一,高功率回旋管成功地应用于核聚变等离子体回旋谐振加热中,同时回旋管在毫米波陶瓷烧结、材料加工、毫米波通信、毫米波武器(主动拒止系统)以及高分辨率雷达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短毫米波回旋管的严重不足是必须要使用超导磁体,由于其价格昂格,系统复杂,启动时间长,限制了回旋管在很多情况下的应用效果。潘尼管是另一类还未充分研究、应用的回旋器件,大量研究表明,它具有效率高,可高次谐波工作,因此具有可以实现永磁包装而不用超导磁体的潜在优势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日本学者研制的潘尼管获得了W波段的微波辐射,美国学者也有研制Ka波段实用潘尼管的详细计划和实验结果,但是目前都还没有研制W波段实用样管的报道。近几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强辐射实验也开展了潘尼管的研究,进行了Ka波段3次谐波潘尼管的设计和大回旋电子枪的探索。根据对需求背景和可能性的分析,决定以研制W波段10kW量级的永磁包装潘尼管作为实验室的近期任务,同时该项目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本文以研制W波段10kW量级永磁包装潘尼管器件为目标,对器件总体方案的选择,注波互作用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设计,永磁系统的设计,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冷、热测系统设计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加工了高频腔体并进行了冷测实验,得到了与理论计算基本符合的结果。在潘尼管总体方案选择上,兼顾永磁材料性能与器件效率,提出了6次谐波永磁包装磁控型潘尼管方案。高次谐波潘尼管主要是深入研究7开槽谐振腔中的模式竞争问题,证明其6次谐波2π模单模稳定工作的可能性,设计了相应的谐振腔并进行了器件的PIC全电磁粒子模拟,给出了功率达30k W,效率达40%的W波段6次谐波潘尼管参量设计。同时编制潘尼管的自洽非线性大信号计算程序,并用以深入研究了引导中心偏移、速度离散等因素对潘尼管性能的影响,表明在引导中心偏移不大于8%,相对纵向速度离散不大于8%,该器件的功率仍可达10千瓦,效率为17%,从而确定了W波段实用潘尼管对电子束质量的最低要求。潘尼管永磁包装系统研究了利用现已掌握径向极化永磁体技术制作潘尼管所需永磁体的可行性,并设计了一个结构紧凑的永磁体,虽然其磁场分布有缺点,但其特殊缓变倒向磁场和工作均匀区磁场基本可以分别满足产生大回旋电子注和实现潘尼管注波互作用的磁场要求。潘尼管大回旋电子枪是在上述永磁体可能得到的磁场分布下,运用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设计了适应这种特殊倒向场的大回旋电子枪,据模拟计算获得引导中心偏移为5.4%,纵向速度离散为6.9%,横向速度零散为1.3%,和速度比为2的大回旋电子注,该设计的大回旋电子束完全满足潘尼管工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同时深入研究了这种紧凑型永磁体的特殊磁场下电子注的流通规律,提出了在工作情况下监测电子枪的工作状态和优化电子束参量的实用方法。W波段永磁包装潘尼管测试技术及系统研究主要是对W波段永磁包装潘尼管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分别设计了潘尼管冷测实验用矩形TE10模式圆波导TE01模式转换器和圆波导TE01模式矩形TE10模式的诊断耦合腔,以此用来测试潘尼管的Q值以及确定潘尼管的工作模式,所得测试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论文最终设计出W波段永磁包装高次谐波潘尼管的结构框架,并搭建了W波段永磁包装潘尼管系统热测试平台,整个潘尼管热测实验正处于积极的筹备当中。(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9-01)

刘忠,马乔生,李正红,邓德荣,金晓[5](2012)在《永磁包装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粒子模拟设计了一个X波段的低磁场返波管振荡器,得到功率为520MW、频率为7.9GHz的微波输出;然后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加工了一个磁场强度为0.46T的小型化永磁磁体;最后在加速器上对永磁包装返波管振荡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当电子能量为630keV、束流约为6.7kA时,返波管振荡器得到频率为8.0GHz、功率为510MW、脉冲半高宽约15ns的微波输出。(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张艳林[6](2012)在《永磁包装可调谐相对磁控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调研了相对论磁控管(RM)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首先对RM的Hull截止条件和Buneman-Hartree同步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两种经典RM谐振系统的色散曲线,并比较了两种经典RM谐振系统的工作区域和色散特性曲线,指出10腔旭日型RM较A6型RM而言,有更宽的工作区域,同时有更好的模式隔离,更利于RM的稳定工作。在整合实验室已有资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永磁包装可调谐相对论磁控管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对永磁包装可调谐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前期实验研究。实验中设计加工了一个小腔深度可调的十腔旭日型阴极结构,对永磁包装下的RM调谐性能进行了实验,通过改变小谐振腔深度,频率变化范围为2.73GHz-2.88GHz,输出功率均大于1GW,效率在13%左右。同时进行了10Hz重复脉冲实验,在10Hz重复脉冲下,永磁包装RM取得了大于700MW的输出功率,效率大于8%。本次实验是在原有的永磁装置上进行的,其磁场峰值场强为5940Gs。首次对磁场轴向不均匀性对RM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广泛存在的磁场轴向不均匀性,分析了磁场不均匀性的来源及磁场各分量的空间分布,指出在轴向不均匀磁场中,磁场的径向分量是很小的,可以忽略。其次,分析了电子在正交静电场的轴向不均匀静磁场下的运动轨迹,定性分析得出其必然导致RM模式竞争加剧的结论,电子的轴向漂移会加剧这一作用。接着利用粒子模拟软件对轴向不均匀磁场下的RM进行了粒子模拟研究。粒子模拟结果与前面的理论分析一致,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磁场轴向不均匀度小于6.9%时,RM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还发现一定程度的磁场轴向不均匀性(不均匀度在4%-6%之间时)可加速RM的起振。最后对减小磁场轴向不均匀性对RM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粒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加长阴极杆能有效抑制电子轴向漂移,从而减小磁场轴向不均匀性引起的模式竞争。同时,与理想均匀场下短阴极支撑杆的仿真结果相比,实验测不均匀磁场下长阴极支撑杆的输出功率的效率都增加了约11%。对世界上第一支永磁包装可调谐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了新的永磁装置,磁场峰值场强为4993Gs。实验结果在S波段调谐带宽大于300MHz,中心频率为2.77GHz,输出功率大于500MW,效率6%-16%。分析认为,该实验装置的输出功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胡文艳[7](2012)在《回旋器件永磁包装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旋器件(包括回旋管家族和潘尼管)利用磁场中的高能回旋电子与电磁波互作用,实现电磁波的产生与放大,在多个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要求的磁场不仅强度高,而且在相当长的轴向空间中有严格的分布与调节要求,使得人们不得不使用价格昂贵、系统复杂、占地大、耗能多的超导磁体,大大影响了回旋器件实用化的进程。实现回旋器件的永磁包装,用永磁体代替超导磁体是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和相当高技术难度的重大前沿课题,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回旋器件永磁包装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综述国内外回旋器件永磁包装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永磁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不同回旋器件对磁场分布与调节的基本要求,进而根据基本理论分析并综合各方面信息,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和优化,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总结出了优化调节各种参数的规律。最后,利用设计所得的轴向磁场分布通过理想线圈拟合代入电子枪计算程序,设计出了性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大回旋和小回旋电子枪。本文对永磁系统和配套的电子枪的设计研究,为我们以后实际研制永磁包装回旋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可能在后续实验中获得应用。本文提出的磁系统布局方法和参数优化规律对相关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王华军,李宏福[8](2004)在《8mm永磁包装回旋管单阳极电子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回旋管单阳极磁控注入环形电子注电子枪的设计计算原理。并以8mm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振荡管电子枪为例,利用自编的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和优化。讨论了空间电荷的影响和速度零散的改善,得到最佳的电极和电子注参数。电子枪已经应用于8mm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振荡管研制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谭美军,刘小平,陈洪[9](2002)在《特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包装》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稀土永磁体的特殊性能以及其包装的特殊性 ,总结了国内稀土永磁体的包装方法 ,对搞好我国稀土永磁体的出口包装 ,提高产品的综合品质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2年01期)

李宏福,谢仲怜,罗勇,王文祥,杜品忠[10](2001)在《35GHz低压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35GHz低压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振荡管作了系统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所研究的回旋管采用了突变与渐变两种结构复合开放式互作用腔与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建立了既考虑模式之间的耦合也考虑了多模与电子注互作用的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对注-波互作用作了详细的自洽非线性数值模拟:建立了磁控注入电子枪的数值模拟程序。利用该程序详细模拟并设计制作了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工作在叁次谐波的35GHz 回旋管工作磁场为永磁系统提供,约为4.5KG。设计、研制与测试了八毫米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管,在45KV电压、阴极电流32.2A下,得到了工作频率35GHz,脉冲输出功率 147.3KW、效率10.2%的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01-08-01)

永磁包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式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适合包装、印刷机械行业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方式;然后,采用霍尔茨教授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2大类分类方法对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种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和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永磁包装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泽伟,郝君,谭鸿鹤.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J].科技通报.2019

[2].赵凯辉,何静,李祥飞,黄刚.包装印刷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综述[J].包装学报.2017

[3].马乔生,张运俭,李正红,吴洋.X波段永磁包装相对论返波管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

[4].胡标.W波段永磁包装高次谐波潘尼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刘忠,马乔生,李正红,邓德荣,金晓.永磁包装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实验研究[J].微波学报.2012

[6].张艳林.永磁包装可调谐相对磁控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7].胡文艳.回旋器件永磁包装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8].王华军,李宏福.8mm永磁包装回旋管单阳极电子枪的设计[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2004

[9].谭美军,刘小平,陈洪.特种稀土永磁材料的包装[J].包装工程.2002

[10].李宏福,谢仲怜,罗勇,王文祥,杜品忠.35GHz低压叁次谐波永磁包装回旋管[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1

标签:;  ;  ;  ;  

永磁包装论文-张泽伟,郝君,谭鸿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