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系统论文_孟凡甫,葛剑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悬浮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模糊,永磁,控制器,直线,磁路,有限元。

磁悬浮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甫,葛剑敏[1](2019)在《管道磁悬浮系统复合管壁的声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真空管道磁悬浮系统兼有大载荷、高速度、低噪声等优势,是地面交通实现更高运营速度的可行方案。本文基于声学有限元理论,建立低真空管道磁悬浮系统模型,对几种具备可行性的管壁材料进行声学仿真,对比分析其隔声量,并进一步优化设计管内吸声层,得出管道磁悬浮系统管壁材料的合理性设置建议;然后通过设置不同管内真空度,探究管内声场和管外透射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管道磁悬浮系统的外部声环境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董达善,陈琛,孙友刚,强海燕[2](2019)在《非线性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强非线性和存在外界扰动下传统PID控制器鲁棒性弱的问题,首先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建模。采用模糊规则对PID的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设计适用于磁悬浮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讨论在不同外界干扰下,所设计控制器在实现磁悬浮列车稳定悬浮时的控制性能并在虚拟样机中进行实时观测。通过对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在磁悬浮系统上的应用,可以明显发现其控制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器。此外,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及鲁棒性。更适用于在实际磁悬浮工程中克服外界干扰来工作运行。(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李洁,蓝益鹏[3](2019)在《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磁悬浮系统的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Controllable Excitation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CELSM)磁悬浮系统的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本文提出一种滑模控制方法。根据CELSM的运行原理,建立CELSM电压方程、磁悬浮力方程和状态方程;设计合理的切换函数和趋近律,使系统的跟踪误差快速收敛到零,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推导滑模控制器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滑模控制的CELSM磁悬浮系统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证明算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9-10-10)

李亚琦,秦斌,王欣[4](2019)在《基于鲁棒H_∞控制器的磁悬浮系统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悬浮小球系统的控制问题,为了解决传统PID控制方法在磁悬浮小球控制过程中调节效果不理想,鲁棒性较差,易受外界扰动而失去稳定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鲁棒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控制,鲁棒控制算法能解决磁悬浮系统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使系统保持预期的性能要求。将传统PID控制与现代H_∞鲁棒控制进行仿真比较,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鲁棒H_∞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磁悬浮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系统超调量,较少外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更好地改善了磁悬浮系统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何忠名,胡新宁,崔春艳,王秋良,王浩[5](2019)在《基于H方程的超导磁悬浮系统悬浮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的重力测量在地震监测、资源勘探、惯性导航等领域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超导磁悬浮系统应用于重力测量可以极大提高重力测量的精度,减少漂移率。当前对超导重力仪内磁悬浮系统的仿真主要采用A方程静磁场法,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为了提高仿真精度和效率,采用H方程在COMSOL中建立了新的仿真模型,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验结果偏差较小,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提高超导磁悬浮系统的仿真精度和效率。仿真得到了超导重力仪内磁悬浮系统的磁场分布,屏蔽电流分布,受力,穿透深度等特征,分析了超导球在磁场中受到的悬浮力与悬浮高度、悬浮线圈电流大小、通入速率的关系,计算得到了超导磁悬浮系统的磁力梯度。(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9期)

蓝益鹏,刘欣[6](2019)在《进给平台直线电动机磁悬浮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用于数控机床进给平台的直线电动机磁悬浮系统(Linear motor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LMMLS)具有非线性、扰动的不确定性以及随负载质量而变化的参数不确定性的特点,文章提出采用距离型模糊控制(Distance type fuzzy reasoning control,DFC)策略,以保证系统对这些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首先,建立LMMLS的数学模型,给出悬浮力的解析表达式以及状态方程;其次,构造输入与输出语言变量的隶属度函数以及模糊规则;然后,利用曼哈顿算法计算每一条控制规则的前件与给定事实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特征求出推理结果的模糊集合,最后,根据分离原则计算出推理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PI控制相比较,DFC控制的磁悬浮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对于外界不确定性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翼,张凤登,吉妍,范鑫怡,张文婷[7](2019)在《基于极点配置与最优控制的磁悬浮系统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磁悬浮球实验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磁悬浮球实验系统的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性,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以研究控制系统动态特性。为了实现对磁悬浮球实验系统的快速稳定控制,提出了极点配置算法与最优控制算法两种控制方法来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并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合理性。实验表明,极点配置法可通过改变期望极点来快速改变磁悬浮系统的响应性能,而最优控制法可通过改变Q、R矩阵来改变磁悬浮系统响应性能,两者均可有效控制磁悬浮实验系统。(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7期)

刘欣[8](2019)在《电励磁直线电机磁悬浮系统距离型模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励磁直线电机磁悬浮进给平台具有直接驱动,直接悬浮的特点,对现代精密加工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磁悬浮进给平台运行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51575363)”的背景下,主要研究电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运动机理,以及解决不确定性外部扰动作用下,磁悬浮子系统的控制与设计问题。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电励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结构、工作机理和数学模型。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电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在水平系统下,推导电磁推力的解析表达式,进给方向的运动方程与状态方程;对于磁悬浮系统,推导法向电磁力的解析表达式,悬浮方向的运动方程与状态方程;分析影响两种电磁力的主要因素;对于进给子系统与悬浮子系统之间的电磁耦合问题进行分析。(2)电励磁直线同步电机磁悬浮系统的距离型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针对非线性磁悬浮系统易受参数摄动和外界不确定性扰动的影响,采用距离型模糊推理算法进行控制。针对磁悬浮系统的特性,设计距离型模糊推理的模糊准备单元;分析研究距离型模糊算法的特点,距离的概念以及推理步骤;最后搭建电励磁直线电机磁悬浮子系统的仿真模型,以PI控制为对比,仿真研究距离型模糊控制策略的动、静态特性。(3)电励磁直线同步电机磁悬浮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F28335为核心的控制电路设计,和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核心的功率驱动电路设计,以及对位置信号,电流信号的采样电路,系统保护电路,和其他外围电路的设计;软件设计主要是针对主程序和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设计。实现系统初始化,参数的定义和外设的启动;中断服务程序是磁悬浮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它包括电流,位置信号的采样、控制算法的运算以及PWM的生成等功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9](2019)在《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磁悬浮系统的低功耗运行,一种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被提出,并基于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其强耦合、非线性的特点,为了实现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LMI的H_∞鲁棒控制理论,建立了鲁棒控制模型,设计状态反馈γ-次优H_∞鲁棒控制器。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验证系统的悬浮特性与控制器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低功耗悬浮运行,可以实现对位移信号的跟踪和对外扰力的抑制;解决由于系统模型参数不确定以及外扰等因素引起的系统不稳定问题,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陈冬郎[10](2019)在《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IC制造的超精密运动台面临着宽频域、微幅/超微幅振动控制带来的挑战,零刚度磁悬浮利用永磁体间作用力形成六自由度低刚度及重力补偿能力,配合电磁力主动控制而成为一种适合于超精密微动台的隔振支承新形式,然而其支承特性变化规律与调控方法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研究,分析了零刚度生成原理,进行了磁场建模与结构参数影响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刚度磁悬浮支承方案,设计开发了支承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该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动力学特性、联合仿真建模及振动抑制控制技术。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首先介绍了零刚度磁悬浮支承的结构,分析得出了工作区域内动子磁场径向分量沿轴向线性变化的规律。基于毕奥-萨伐尔定律、椭圆积分方法和洛伦兹力方程建立了电磁场、电磁力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动子永磁阵列环厚度和定子永磁环尺寸的影响,得出了动子永磁阵列环不等厚、定子偏置的设计方案,计算了结构参数并研制了实验样机,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表明其轴向力保持不变而轴向刚度降低约4倍,达到10N/m,隔振性能、工作范围均有改善。针对磁悬浮支承轴向单自由度控制,建立了电流、速度、位置环伺服控制模型,计算了各环路的PID控制参数,仿真分析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基于NI系统和磁悬浮支承样机搭建了伺服控制实验台,完成了基于LabVIEW的控制框图设计,通过磁悬浮支承的单自由度伺服控制验证了伺服控制效果。介绍了采用零刚度支承的磁悬浮微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磁悬浮微动台柔性振动抑制问题,建立了磁悬浮微动台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获得了具有柔性特性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四个磁浮支承的前馈输入整形结合模态力约束解耦的振动抑制方案,建立了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有效抑制了磁悬浮微动台一阶模态的柔性振动和运动残余振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3)

磁悬浮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磁悬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强非线性和存在外界扰动下传统PID控制器鲁棒性弱的问题,首先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进行非线性动力学建模。采用模糊规则对PID的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整定,设计适用于磁悬浮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讨论在不同外界干扰下,所设计控制器在实现磁悬浮列车稳定悬浮时的控制性能并在虚拟样机中进行实时观测。通过对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在磁悬浮系统上的应用,可以明显发现其控制性能优于传统PID控制器。此外,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所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及鲁棒性。更适用于在实际磁悬浮工程中克服外界干扰来工作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悬浮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凡甫,葛剑敏.管道磁悬浮系统复合管壁的声学仿真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董达善,陈琛,孙友刚,强海燕.非线性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李洁,蓝益鹏.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磁悬浮系统的滑模控制[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9

[4].李亚琦,秦斌,王欣.基于鲁棒H_∞控制器的磁悬浮系统控制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9

[5].何忠名,胡新宁,崔春艳,王秋良,王浩.基于H方程的超导磁悬浮系统悬浮特性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9

[6].蓝益鹏,刘欣.进给平台直线电动机磁悬浮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7].王翼,张凤登,吉妍,范鑫怡,张文婷.基于极点配置与最优控制的磁悬浮系统控制器[J].软件.2019

[8].刘欣.电励磁直线电机磁悬浮系统距离型模糊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9].孙凤,夏鹏澎,孙兴伟,金俊杰,赵文辉.可控磁路式永磁悬浮系统的鲁棒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9

[10].陈冬郎.零刚度磁悬浮系统支承特性分析及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五自由

标签:;  ;  ;  ;  ;  ;  ;  

磁悬浮系统论文_孟凡甫,葛剑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