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

易宇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中学430315

【摘要】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中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4-021-01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实现了《中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学科教育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可见,初中的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少。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深刻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动脑筋,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了解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我就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1000多年;《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也早于西方2000多年;西周数学家商高提出“勾股定理”称“商高定理”。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学期有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时,向学生们介绍: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的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难题,这种方法要早西方三角术的研究2000多年。在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同时,我也介绍一下我国现代丰硕成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推广优选法,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实验,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获诺贝尔奖。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起学生献身科学的进取精神。

二、不断探求“渗透方法”长期坚持“思品”教育

数学这门课程,内在逻辑性较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冲击教学。我们应该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品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有机渗透,做到“因材施教”。

(一)找准“渗透点”,掌握“渗透时”,把握“渗透度”。

所谓“渗透点”,即德育素材,找准渗透点是重点,因为这是进行思想教育之“源”,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因素”。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能不费力气的找得出来。如:“圆周率”、“国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平面直角坐标系”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点”,只要我们留意,都是不难发现的。也就是说要捕捉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润物细无声”的情景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所谓“渗透度”即德育在数学课中的比例问题。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们不能把它当成政治课上,如果我们“渗透”得“过度”,就改变了数学的性质,降低了数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如果我们不“渗透”德育,那么,就失去了教书育人的根本。因此,数学教师既要注意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注意思想教育,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以上“点”、“时”、“度”是数学课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这三方面要准确把握,不偏不倚,调度得当,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二)数学课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坚持“四性”即:“计划性”、“针对性”、“规范性”、“普通性”。

针对性就是要确定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这一点是数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成绩差,对学习丧失信心,我就用数学史方面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其效果较为理想。

规范性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这一条也很重要。因此,它是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依据,这样,能使我们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普遍性就是要把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富于独创的史实,也可以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使学生们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时,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以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新概念时,可以同相关概念之间进行对比,寻找联系、区别,揭示矛盾,解决矛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探求欲。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启发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索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地探究,才能收到效果。

标签:;  ;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