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李安玲

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李安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冷里德伯原子,双光子激发,场电离脉冲,离子信号

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安玲[1](2008)在《超冷里德伯原子场电离光谱及其向等离子体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实现激光冷却与俘获原子以来,科学家开拓了许多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新内容和新方法。因而利用冷原子样品来研究里德伯原子也成为必然。由于里德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高激发态而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如大电偶极矩、长寿命、能级间隔小等特点,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将激光冷却与俘获的冷原子激发到高激发态,可以形成温度为μK量级,密度为10~9cm~(-3)的超冷里德伯原子。超冷里德伯原子在实验所感兴趣的时间尺度下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几乎不受热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本文系统的阐述了里德伯原子的产生以及探测方法,在超高真空系统中冷却并俘获了碱金属Cs原子,在此基础上利用双光子激发获得了超冷里德伯原子,利用场电离的方法电离里德伯原子,用MCP对离子信号进行探测,得到了Cs里德伯原子的能级谱图,并对Cs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里德伯原子的结构、性质,产生和探测方法加以系统的介绍,并对超冷里德伯原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第二,以双光子激发过程为主线,介绍了我们的实验系统,包括第一步激发的磁光阱系统和第二步激发的染料激光器。第叁,详细介绍Cs里德伯原子的场电离光谱。研究DC Stark效应对电离阈值的影响,并获得里德伯原子能级的离子谱图。第四,研究Cs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演化过程,并给出初步的初始电离机制。本论文有以下几个创新之处:1、利用场电离脉冲探测方法,得到超冷里德伯原子的离子谱图,并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6~2P_(3/2)态的电离限和S、D态的量子亏损。2、通过超冷里德伯原子的自发演化得到超冷等离子体,并对其自发演化机制做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8-06-01)

赵建明,张临杰,李昌勇,贾锁堂[2](2008)在《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铯原子MOT中,利用叁光子激发冷原子获得超冷里德伯原子,改变里德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时间,获得超冷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了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转化过程和里德伯原子的初始电离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铯原子MOT中,利用叁光子激发冷原子获得超冷里德伯原子,改变里德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时间,获得超冷等离子体的信号.研究了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转化过程和里德伯原子的初始电离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安玲.超冷里德伯原子场电离光谱及其向等离子体的演化[D].山西大学.2008

[2].赵建明,张临杰,李昌勇,贾锁堂.里德伯原子向超冷等离子体的自发转化[J].物理学报.2008

标签:;  ;  ;  ;  

超冷里德伯原子论文-李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