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王红梅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王红梅

(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84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2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09%;随访2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3.57%。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病情的观察,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预防和解除了肠梗阻,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78-02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腹部手术后约90%的患者会发生粘连,40%的患者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1-2]。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8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8.91±7.23)岁;其中妇科手术18例,阑尾手术20例,肠道手术30例,胆囊手术15例;发生视觉5~20d,平均时间(16.18±2.09)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1.2方法

1.2.1临床病情观察肠梗阻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几小时内可由粘连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肠穿孔或肠坏死,因此,腹部手术后临床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肠梗阻,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病情观察包括以下3方面:

1.2.1.1腹部手术后1~2d通常为肠麻痹期,2~3d属于不规则肠蠕动期,3~4d为肠蠕动恢复正常[3]。因此,在肠蠕动恢复前,一般会出现较轻的腹胀,若果术后4~5d内不能自主排气,腹痛、腹胀明显,或手术后以有肛门排气,但之后又出现阵发性的腹痛、腹胀,应怀疑为肠梗阻的发生。

1.2.1.2腹部术后重点观察各引流管、腹部情况、肠鸣音恢复情况以及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呕吐的程度以及发生时间。

1.2.1.3术后临床给予有效胃肠减压、抗炎等一系列的护理和保守处理12~24h后,患者临床肠梗阻早期预兆症状(腹胀、呕吐、腹肌紧张)仍无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加重,患者血压下降、脉率加速、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直肠指检有血迹,或腹部X线显示肠腔液平面增宽,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4]。

1.2.2护理方法

1.2.2.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告知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告知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心,提高患者临床护理配合度。此外,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便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

1.2.2.2胃肠减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首先应给予胃肠减压,尽快将胃肠中的积气、积液吸出,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肠道内的细菌繁殖,促进体内毒素的快速排出,实现改善胃肠代谢功能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胃肠减压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颜色、性状、分量等指标,并做详细的记录,一般出现引流液出现血性,应怀疑患者是否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疾病。此外,依据记录情况对患者病情做好随访,必要时可注入植物油,注意控制植物油温度,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患者出现呕吐现象。

1.2.2.3体征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若患者出现腹痛或腹肌紧张,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检测患者是否发生肠瘘或肠绞窄。腹部术后2d术肠麻痹期,3d为肠蠕动期,通常4d左右肠蠕动恢复正常。因此,在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期间,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症状,针对该情况应加强对患者呕吐、身体不适等情况的关系,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1.2.2.4纠正电解质术后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脱水情况,应适当的补充钾,以改善酸中毒,具体可以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同时还应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必要时应进行输血,以纠正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问题。

1.2.2.5饮食护理术后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可改善患者体制,增强抵抗力。通常患者应多食低热量、低脂肪食物,禁食刺激性、辛辣、生冷食物,尽量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高的食物。此外,应规律进食,戒烟、戒酒,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1.2.2.6健康教育患者痊愈出院时,嘱咐患者应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该病症有充分的认识。叮嘱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多休息,保持规律作息、科学饮食。此外,确保手术切口的清洁工作,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定期复查。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1d内,肠梗阻解除,临床腹胀、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显效:治疗后1~2d内肠梗阻缓解,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无效:治疗2d后临床患者肠梗阻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5]。

2.结果

通过对临床患者病情的观察,发现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5~26d,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84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2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09%;随访2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3.57%,通过及时的治疗后好转。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临床通过对腹部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观察,并给予心理护理、体征护理、胃肠减压、饮食护理等干预后,84例患者痊愈42例,显效3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09%;随访2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3.57%。由此可见,通过临床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及时解除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总而言之,应重视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观察。同时应依据病情观察结果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快速解除肠梗阻症状,促进肠蠕动恢复。

【参考文献】

[1]林超群.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5,19(30):134-135.

[2]孔冠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6):152-153.

[3]姜玮.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7):110-111.

标签:;  ;  ;  

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王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