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辅以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辅以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药物治疗辅以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贾永涛(哈尔滨市普宁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083-02

【摘要】目的探讨体育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作用。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辅以体育心理治疗(观察组),时间6个月;采用PNASS量表于治疗前、3月末、6月末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尿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并与常规药物治疗的52例病人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经辅以体育心理治疗后观察组PNASS总分,阴性量表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血、尿常规、心电图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血糖治疗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糖尿病预防有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体育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慢性精神病人的60%[1]。据报道,即使使用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有25%-50%的病人持续存在精神病性症状[2],于是开始寻找非药物的社会心理治疗办法以改善对药物反应差的精神病性症状,改善认知症状。

我们采用体育心理治疗方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患者全部为2008.3月-2008.9月住院病人。观察组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5±6岁,总病期290±95月,本次病期235±104月,住院次数5.6±3.2次,住院时间60±26月。符合

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本次入院3个月以上,没有不适合体育活动的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疾病,若合并有内科疾病,病情至少3个月内稳定;对照组:男女各26例。平均年龄49±8岁,总病期309±101有,本次病期270±128月,住院次数4.3±2.6,住院时间55±20月,入组条件同观察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的性别、年龄、总病期、本次病期、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由1名主治医生采用盲法在入组前、治疗3个月末、6个月末各评定一次PNASS量表;在入组前、6个月末测查血、尿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

1.2.2体育心理治疗方法在体疗师和治疗护士的带领下,每周3次,每次2小时,历时6个月。治疗分2个阶段进行:①恢复性治疗阶段(最初的18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每次交替安排一些强度小、技巧低的治疗项目,包括拍球接龙、踢毽子、双人传球、广播操、走跑交替练习、室内器械(低负荷)、投篮、托拍球等,达到放松肌肉,恢复关节、韧带功能的目的。②中心治疗阶段(第19次以后):每次治疗由准备、基本活动、结束三个部分组成。准备部分,把患者组织起来,讲明当日治疗内容和要求后,进行跑步交替练习10分钟,使患者的各主要肌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基本活动部分,内容有单人跳绳,集体跳绳、哑铃训练、俯卧撑运动、仰卧起坐、蹲起练习、室内器械(中、高负荷)、篮球、排球等;结束部分,使患者逐渐的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内容有做广播操、学做太极拳。治疗结束后,治疗师对治疗的完成情况做针对每个患者的讲评,每次讲评5分钟,表扬鼓励为主,月底根据表现评出1、2、3等奖,给予香烟、食品等。

1.2.3脱落标准因请假出院、出院等原因治疗不满30次视为脱落。

1.2.4统计学分析所以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完成治疗53例,脱落7例。对照组完成47例,脱落6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NASS量表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PNASS量表分比较见表2。

表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NASS量表分比较(χ±s)

治疗前3月末6月末

观察组(n=54)对照组(n=46)t值观察组(n=54)对照组(n=46)t值观察组(n=54)对照组(n=46)t值

PNASS总分73.19±19.2173.91±18.900.07070.11±20.2073.91±17.291.00866.15±17.0672.74±14.982.406*

阳性量表分12.45±6.252.36±6.880.06312.00±6.4211.83±7.450.12311.98±5.6411.13±6.550.687

阴性量表分25.09±8.3124.59±7.630.35422.81±7.9825.41±5.991.84821.40±7.9226.65±5.383.904**

一般精神病理分36.43±10.1537.17±10.280.36035.49±11.1536.67±7.050.63933.11±8.9334.94±5.901.211

注:*P<0.05,**P<0.01

表2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PNASS量表分比较(χ±s)

观察组(n=54)治疗前3月末t值6月末t值

PNASS总分73.79±19.2170.11±20.202.988**6.15±17.066.378**

阳性量表分12.45±6.2512.00±6.421.20211.98±5.641.456

阴性量表分25.09±8.3122.81±7.983.920**21.40±7.924.825**

一般精神病理分36.43±10.1535.49±11.151.19633.11±8.934.478**

注:**P<0.01

两组病人的血、尿常规、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化指标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血糖6.09±2.02mmol/L,对照组血糖6.09±1.24mmol/L,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5.28±1.46mmol/L,对照组血糖5.89±1.05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体育心理治疗是一种集体性的交流过程,参与者可获得与治疗师和其他成员的交流及鼓励,在参与的同时直接让病人学习到适应性行为,间接地影响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提高病人的整体功能和生活适应能力。在设计体育心理治疗方案时就综合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通过体育活动,尽量提高住院病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减少躯体合并症的风险。其二是采用小组互动的原则,增加患者正性情感体验。治疗师设计的治疗项目都是由两个和多个患者协同完成的,加强治疗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体育活动的同时,治疗师采取倾听、解释、指导和鼓励,使患者感到治疗师能够真正的理解和帮助自己,是可信赖的,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完成治疗提供保证。治疗师协调患者的个人目标和治疗的总目标相一致,完成治疗能增加患者的自信、兴奋、喜悦等正性情感体验和提高患者参加治疗的主动性。在治疗中,治疗师密切的观察患者,对每个患者的点滴进步治疗师及时的给予鼓励,予以强化。其三是丰富精神病人住院康复的治疗手

段。以往的体育治疗以娱乐为主,而本方案兼顾到娱乐、身体素质和社交技能等多方面,将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治疗手段,使这套体育心理治疗方案对改善阴性症状和住院综合症更有使用价值[3]。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体育心理治疗,观察组治疗后的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NASS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阴性量表分和PNASS总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特别是阴性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我们也发现体育心理治疗对改善病人的躯体状况有一些帮助,观察组的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体育心理治疗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应继续做有针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416(393).

[2]RobertA.Goulda,KimT.Mueserelal.CognitivetherapyforpsychosisinSchizophrenia:Aneffecfsizeanalysis.SchizophreniaResearch:48(2001)335-342.

[3]蔡焯基,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及康复.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50-56.

标签:;  ;  ;  

药物治疗辅以体育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