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论文_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致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量子,器件,钛矿,聚合物,溶剂,薄膜,载流子。

电致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1](2019)在《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聚合物,不仅具有小分子TADF材料高的激子利用效率特性,而且还具备分子多样性好、可溶液加工、低成本、以及易实现大面积柔性器件等诸多优势,在近几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TADF聚合物分子设计原理、器件结构及发光机理出发,依据TADF聚合物的构筑方法不同,概括了其结构设计策略,详述了各种类型TADF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光电性能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TADF聚合物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朱伟君,陈金鑫,高宇晗,杨德仁,马向阳[2](2019)在《硅基掺铒二氧化钛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共掺镱的增强发光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以前的工作(Zhu C, Lü C Y, Gao Z F, Wang C X, Li D S, Ma X Y, Yang D R 2015 Appl.Phys.Lett.107 131103)中,利用掺铒(Er)二氧化钛薄膜(TiO_2:Er)作为发光层,实现了基于ITO/TiO_2:Er/SiO_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约1540 nm)电致发光.本文将镱(Yb)共掺入TiO_2:Er薄膜中,显着增强了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电致发光.研究表明,一定量Yb的共掺会导致TiO_2:Er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从而使得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此外,Yb~(3+)离子比Ti~(4+)离子具有更大的半径,这使TiO_2基体中Er~(3+)离子周围的晶体场进一步畸变.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及畸变使得Er~(3+)离子4f能级间的跃迁概率增大.由于上述原因,Yb在TiO_2:Er薄膜的共掺显着增强了相关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宋博[3](2019)在《基于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与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带隙可调、低温溶液制备、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在光电子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传统叁维(3D)钙钛矿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一直限制发光器件的发展,如表面与内部的缺陷、器件稳定性较差、激子易解离。随着钙钛矿研究被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低维钙钛矿材料可以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相比于3D钙钛矿,二维(2D)结构钙钛矿材料在发光领域呈现出优异的特性,较大的大有机离子可以增加激子束缚能、减少缺陷态及提高器件稳定性。这些使得2D钙钛矿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光电功能材料。但是,2D钙钛矿中较大的绝缘有机基团严重阻碍了电荷传输并限制了 PeLED中发光效率。一种由2D和3D钙钛矿混合的准二维钙钛矿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钙钛矿能同时兼顾到2D和3D结构的优点,可以增加激子束缚能并有效地转移电荷。然而,准二维钙钛矿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材料,缺陷依然存在且荧光效率依旧较低。同时,低维结构中的一些机理也尚未明确。如薄膜结晶的过程、激子特性等。本文针对(R-NH3)2An-1MnX3n+1结构的准二维钙钛矿,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我们研究了 R-NH3大有机离子对钙钛矿结晶、发光、晶体结构、激子特性及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前驱体溶剂、反溶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改变(R-NH3)2An-1MnX3n+1结构的准二维钙钛矿中大有机离子R-NH3的链长度,对比分析XRD、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变温发光光谱、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及器件发光性能发现大有机离子R-NH3的长度增加,可以阻碍层状2D钙钛矿结构的生长;减少缺陷增加荧光寿命;增加激子结合能,提高发光效率。2)我们改变旋涂过程中滴加反溶剂的时间,通过对比分析XRD、吸收与发光光谱、荧光寿命、PLQY,发现较早的滴加反溶剂有助于薄膜的发光。但是,过快的结晶速度导致反溶剂的滴加时间难以精准控制。通过使用DMF/DMSO混合溶剂调节结晶速度,最后证明了合适的反溶剂处理有利于提高薄膜的发光性能。3)我们将溶剂优化条件应用于不同大有机离子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和器件制备。对比分析了 XRD、吸收与发光光谱、荧光寿命、PLQY及器件性能,证明了DMF/DMSO混合溶剂、反溶剂使用和有机离子配体选择叁者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准二维钙钛矿薄膜质量与器件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4)

吴华[4](2019)在《卤化铯铅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量子点材料,其发光波长在可见光波段可调、荧光光谱线宽窄,并且荧光量子效率高达90%,这些优异的发光特性使钙钛矿量子点成为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我们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带隙的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CsPbX_3,X=Cl,Br,I),并对其在电致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evices,LED)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在本论文的研究初期,钙钛矿量子点LED的报道非常少,电致发光的亮度和效率很低。除此之外,相对于传统量子点,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较差。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提升CsPbX_3量子点材料稳定性及其发光二极管工作性能为目标,从材料合成和器件结构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验,并取得较理想的成果。以下是对研究内容的具体介绍。(1)量子点的表面配体组分和密度对其光电性质至关重要。在合成CsPbBr_3量子点的过程中,引入新的配体结构,进而实现对量子点表面配体组分和配体密度的调控。经过表面配体调控的CsPbBr_3量子点,其光电性质获得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由于表面配体与量子点表面原子结合更加紧密,表面缺陷态也得到有效钝化,量子点溶液的放置稳定性得到改善,同时溶液的荧光量子效率由70%提升到96%;另外,表面有机长链配体密度的降低,也使得量子点薄膜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将经过表面调控的CsPbBr_3量子点应用于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相比于未经表面调控的器件,发光性能得到明显增强,外量子效率提高了将近4倍。(2)在电子传输层ZnO纳米晶薄膜和发光层CsPbBr_3量子点之间引入Mg掺杂的ZnO(MZO)薄膜,优化了界面稳定性。通过研究不同浓度Mg掺杂ZnO薄膜的性质,我们发现Mg掺杂减少了ZnO纳米晶表面氧空位的密度,避免了ZnO表面吸附大量水氧分子导致对钙钛矿量子点的破坏,增强了薄膜的空气稳定性。同时,Mg掺杂使ZnO薄膜的禁带宽度得到展宽,导带能级上移,界面势垒降低,有效促进电子注入到发光层,从而提升了LED器件的电致发光亮度和效率。(3)我们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对CsPb(Br/I)_3量子点薄膜进行后处理。通过对后处理的薄膜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我们发现钙钛矿量子点的绝对荧光量子效率以及荧光辐射寿命都得到了显着提高,证明PEI对量子点薄膜表面缺陷有钝化作用,减少了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另外,PEI界面层对CsPb(Br/I)_3量子点的充电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PEI界面可以提高ZnO的功函数,降低电子注入势垒。通过对PEI层和量子点的厚度进行优化,最终制备的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达到6.3%。另外,基于这样的器件结构,通过改变发光层中钙钛矿量子点的卤素组分,我们制备了红绿蓝叁颜色的电致LED器件。(4)我们将迭层透明电极MoO_3/Au/MoO_3应用于钙钛矿量子点LED器件结构,制备了双面发光的电致LED器件。经过对迭层结构中各层厚度的连续微调,LED的空穴注入过程得到增强,并在不牺牲LED电致发光的前提下将透明度最大化,最终,整个透明LED器件在可见范围最高透过率为58%,而且双面发光的光谱几乎完全一致,证明了该材料在透明发光器件领域应用的潜力。总之,我们从材料和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两个角度出发,改善了钙钛矿量子点材料及其LED器件的性能,并拓展了器件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董圣之[5](2019)在《高荧光效率的叁苯甲基类自由基的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质研究及其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有机自由基作为化学反应、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在研究化学反应机理、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引发与催化、生物化学等领域一直备受瞩目。有机自由基也给人留下了高反应活性、不稳定、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等常规印象。然而自1900年,Gomberg发现第一例相对稳定的中性有机自由基——叁苯甲基自由基开始,越来越多的“持久”中性有机自由基,乃至能够在室温空气条件下保存数年而不变质的“稳定”自由基被相继报道出来。稳定中性自由基所具有的独特的未成对电子,使得其在有机磁学、自旋电子学、偏振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最近,有机自由基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上,例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载流子传输、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我们课题组之前的工作发现,对于只含有一个单电子的稳定发光有机自由基,在电激发下,其基态和激发态的外层分子轨道均只有一个单电子,为双线态。同时其双线态激子能够全部以辐射退激发的形式回到基态。也就是说,使用发光有机自由基作为发光层的OLED,其内量子效率(IQE)的理论上限能够达到100%。这种特殊的双线态发光机制,有别于传统的磷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叁线态-叁线态湮灭(TTA)等提高OLED的IQE理论上限的方法,避开了如何利用叁线态激子的问题,提供了简单地实现高效率OLED器件的新途径。然而采用有机自由基作为OLED的发光材料,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稳定的发光中性有机自由基种类非常稀少。尽管迄今为止有关稳定的中性有机自由基的报道已经很多,例如氮氧自由基(nitroxides),偕腙肼(hydrazyl)自由基,胺基(aminyl)自由基等等,但是其中几乎没有能够在室温下发荧光的报道。据我们所知,叁芳香基甲基自由基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唯一的稳定并且能够实现室温发光的中性有机自由基种类。因此,在发光有机自由基种类所限的情况下,提升有限种类的自由基的荧光效率是一种最直接、简单的获得高效率发光自由基的方法。叁芳香基甲基自由基中研究最为广泛且最容易进行化学修饰的是叁苯甲基类自由基中的全氯代叁苯甲基自由基(PTM)以及叁(间叁氯苯基)甲基自由基(TTM)。因此,本论文围绕着这两大类自由基进行了以下工作:1.我们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在PTM以及TTM的外围引入了具有给电子能力的叁苯胺(TPA)和不同位点取代的咔唑衍生物(PCz和3PCz)取代基,合成了叁种不同结构的给受体(D-A)型PTM类自由基PTM-PCz、PTM-3PCz和PTM-TPA,以及D-A型TTM类自由基TTM-PCz、TTM-3PCz。我们发现给电子取代基的引入,不仅能够显着提高PTM类自由基和TTM类自由基在非极性溶液中的光致发光效率(PLQE),而且使他们的光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己烷溶剂中,PTM类自由基中PTM-3PCz在具有679 nm的深红光发射的同时,拥有高达56.6%的PLQE。为了深入探讨不同取代基基团对叁苯甲基自由基PLQE的影响,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化学计算,详细分析了所有自由基的光物理参数。通过不同取代基取代的自由基之间参数的比较,我们最终发现增加给电子取代基团的刚性以及较小的D-A体系的二面角是实现高效率D-A型PTM和TTM自由基的必要条件。这些规律为设计与合成高发光效率的D-A型有机自由基提供了新的策略与途径。2.为了得到深红-近红外发射的有机自由基,我们通过C-N偶联反应,在TTM的外围引入了二咔唑(BiCz)或叁咔唑(TCz)基团制备了叁种多咔唑取代的TTM类自由基:TTM-1BiCz、TTM-2BiCz以及TTM-TCz。多咔唑的引入,显着地提高了TTM自由基衍生物在非极性溶液中的PLQE以及光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引入多个给电子基团的TTM-2BiCz还是增强了取代基给电子能力的TTM-TCz均能够实现比TTM-1BiCz更加红移的荧光发射。根据能隙理论,发射波长越长的分子其基态激发态之间的带隙更小,更容易通过系间窜越等失活途径发生非辐射跃迁,从而导致分子的PLQE越小。而实际上我们发现虽然TTM-2BiCz的PLQE确实要小于TTM-1BiCz,但是TTM-TCz的PLQE却要大于TTM-1BiCz。也就是说,TTM-TCz在实现自由基荧光发射红移的同时还保持了更高的发光效率。为了深入探讨其中的缘由,我们对叁种自由基进行了光物理参数测试以及理论化学的计算,最终发现关键原因是TTM-TCZ的非辐射跃迁速率几乎只有TTM-1BiCz的一半,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TCz取代基的外围咔唑基团的旋转相对于BiCz取代基受到的限制更大。因此,在叁苯甲基自由基上引入合适的旋转受限的强给电子基团是实现高效率近红外发射的自由基的一个关键因素。3.除了提高自由基的PLQE,发光有机自由基在OLED应用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则是自由基发光波长范围较普通的荧光材料更窄。目前已经报道的基于发光有机自由基的OLED的电致发光(EL)光色仅局限于橙红(600 nm)到深红(710 nm)之间。受到叁芳香基甲基自由基分子设计与结构的限制,很难在保证自由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自由基发射的蓝移。与此相反地,近红外(NIR)发射的有机自由基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前两个工作中,PTM自由基衍生物上过多的氯或者多咔唑取代基过大的分子量均不利于OLED的蒸镀过程。因此,我们通过在TTM自由基上引入给电子能力更强同时分子量较小的叁苯胺(TPA),制备了一种热稳定的NIR发射的自由基TTM-TPA。我们将自由基掺入到CBP母体中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的NIR OLED的EQE能够达到2.6%,其最大EL发射波长为810 nm。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EQE几乎超过所有已报道的波长大于780nm的NIR荧光OLED,为设计与制备高效率NIR OLED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树铭[6](2019)在《基于混合钙钛矿材料发光的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X_3型的钙钛矿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而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这些优点包括高电荷载流子迁移率,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可溶液加工性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23.7%,这与由传统无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伏电池相当。它们还被用作光泵浦激光器中的有效低阈值增益介质。同时钙钛矿材料还具有易于调节的发光颜色和高色纯度的优点,钙钛矿材料这些出色的光电特性可使其成为新一代大面积,高性能光电器件的理想选择。制作钙钛矿的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因此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将全无机钙钛矿溶液与聚合物溶液聚丙烯腈(PAN,polyacrylonitrile)以1.5: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钙钛矿-聚合物混合溶液,通过一步旋涂法得到了高覆盖度,致密均匀的混合钙钛矿薄膜,并制备了以混合薄膜为发光层的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Perovskit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PeLED)。我们制备了两种颜色的发光器件,其结构如下:(1)ITO/Pedot:PSS/PAN:CsPbBr_3/TPBi/Liq/Al(绿光)(2)ITO/Pedot:PSS/PAN:CsPbBr_(2.5)I_(0.5)/TPBi/Liq/Al(红光)其中,绿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在7.5V时的最大亮度为2300cd/m~2,最大效率为5.07cd/A,发光峰位于520nm。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在8V时的最大亮度为657cd/m~2,发光峰位于680nm。我们发现掺入PAN的混合薄膜显示出更高的覆盖度,针孔数量明显减少,并且两组器件的性能相对于不含聚合物的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均有明显的提升。此外,我们将钙钛矿-聚合物混合材料PAN:CsPbBr_(2.5)I_(0.5)、纯无机钙钛矿材料CsPbBr_3以及有机小分子材料NPB共同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白光PeLED,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CsPbBr_(2.5)I_(0.5)/NPB/CsPbBr_3/TPBi/Liq/Al,其中PAN:CsPbBr_(2.5)I_(0.5)薄膜用一步旋涂法获得,CsPbBr_3薄膜用双源共蒸镀法获得。在7V时器件达到最大亮度为360cd/m~2,效率为0.2cd/A,白光PeLED的色坐标为(0.31,0.36),为白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邢彬[7](2019)在《基于过渡金属构建的电致发光传感器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发光(ECL)又称电致化学发光,其能够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产生发光现象。电化学发光方法是电化学方法和光学发光方法的理想组合,不仅具有电化学方法的简单和稳定的优点,也拥有传统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和广泛的动态响应范围的特点。因此,电化学发光方法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而过渡金属具有热稳定性好、抗毒性、氧化反应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将过渡金属用作发光材料,发光信号增大器,发光信号猝灭剂等构建了夹心型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并用于疾病标志物的高灵敏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的八面体氧化亚铜(Cu_2O@Au NPs)对掺铕元素的硫化镉半导体纳米晶(CdS:Eu NCs)的猝灭效应,构建了ECL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胰岛素。其中,多壁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带(MWCNTs/rGONRs)作为传感器平台,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促进了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Eu~(3+)则提高了CdS NCs的ECL强度。同时,Cu_2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比表面积,可用作ECL免疫传感器的猝灭剂。其中,Au NPs不仅可以用来结合胰岛素抗体(Ab_2),还可以负载在Cu_2O表面以猝灭CdS:Eu NCs的ECL强度,进而提高ECL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构建的ECL免疫传感器可实现对胰岛素0.5 pg/mL~5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灵敏检测,检测限(LOD)为0.04 pg/mL。(2)本研究中将二氧化锡/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SnO_2/rGO/Au NPs)与鲁米诺(Lu)相结合作为ECL免疫传感器的基底材料,二氧化硅@聚多巴胺(SiO_2@PDA)纳米材料作为ECL传感器中的猝灭剂,构建了用于胰岛素检测的ECL免疫传感器。SnO_2/rGO表面的Au NPs可以通过Au-N键连接胰岛素抗体(Ab_1),SiO_2@PDA则通过PDA膜表面的醌类化合物的共价键连接胰岛素抗体(Ab_2)。此外,还使用了luminol-O_2体系来获得更稳定的ECL信号,以增强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胰岛素的线性范围为0.0001~50 ng/ml,检出限为26 fg/ml(S/N=3)。构建的ECL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接受的选择性和较高的重复性。通过对实际样品中胰岛素的检测,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在胰岛素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基于CuO@GO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了一种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其中,通过机械研磨的方式剥离氮化碳(CN)得到m-CNNS发光体,其具有较高的发光性能。氧化铜(CuO)具有窄禁带隙(1.2 eV),优良的导电性和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中。而氧化石墨烯(GO)的表面上含有羟基、环氧、碳氧基等有氧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高生物相容性。因此,合成了氧化铜@氧化石墨烯(CuO@GO),并将其用作标记物固载胰岛素抗体。本研究中构建的EC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4)基于叁联吡啶钌(Ru(bpy)_3~(2+))构建了一种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cTnI的灵敏检测。以氨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NH_2@N)作为基底固定发光体Ru(bpy)_3~(2+),以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球形碳化钼(Mo_2C@C)固定cTnI抗体(Ab_2)并作为信号放大器。本研究中,一方面通过Mo_2C@C提高了Ru(bpy)_3~(2+)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氮化硼量子点(BNQDs)增大了Ru(bpy)_3~(2+)的ECL强度。所构建的ECL免疫传感器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性,成功实现了cTnI的灵敏检测。(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林欣[8](2019)在《甲胺铅溴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量子点以其自身优异的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量子点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可调以及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探测及激光器件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合成出高荧光量子产率的CH_3NH_3PbBr_3钙钛矿量子点材料,进而制备出高性能的钙钛矿量子点器件。主要研究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光电性质和及其在QLED中的应用,利用聚合物掺杂小分子与双聚合物掺杂的空穴传输层来优化器件结构,提高其空穴传输性能,促进发光层中的载流子的平衡复合,最终制备出低启亮电压、高亮度的绿光QLED器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改进的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出粒径约5 nm的胶体CH_3NH_3PbBr_3钙钛矿量子点,并将其分别分散于正己烷和甲苯溶剂中。使用TEM及XRD对钙钛矿量子点的形貌和结构进行测试表征;利用XPS与UPS对钙钛矿量子点进行了元素和能级结构的分析;通过SEM和AFM测试,比较了不同分散剂对量子点薄膜成膜性的影响;利用稳态和瞬态PL光谱探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溶剂与量子点的表面配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使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且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提供了依据。2.将所合成的钙钛矿量子点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绿光QLED器件,其结构为:ITO/PEDOT:PSS/HTL/QDs/TPBi/LiF/Al。利用聚合物PVK掺杂不同的有机小分子作为空穴传输层来研究其对发光器件的性能影响。通过SEM、AFM、瞬态PL光谱探究了不同空穴传输层对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的影响。通过开尔文探针对空穴传输层能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交流阻抗谱测量了器件的传输电阻。结果表明,PVK掺杂TAPC作为空穴传输层可以明显提高器件的空穴传输能力,降低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间的势垒,平衡了载流子在发光层中的注入,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启亮电压并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最优化的QLED器件的启亮电压降低至3.6 V,在9 V下获得了6466 cd/m~2的最大亮度,其最大电流效率为7.06 cd/A。3.利用溶液法制备出双聚合物掺杂型(PVK:PTAA)的空穴传输层,通过调节掺杂比例及优化其成膜特性,有效提高了QLED器件的发光性能。利用AFM、SEM、稳态及瞬态PL光谱对空穴传输层进行了表面形貌与光学特性的测试表征;通过开尔文探针、C-AFM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分析了空穴传输层的能级与电荷传输特性。结果表明PVK掺杂PTAA的空穴传输层提升了薄膜表面的功函数,提高了其空穴传输能力,并有效地阻挡了电子向传输层的扩散,从而促进载流子在发光层中有效地平衡复合。最优化的钙钛矿QLED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2 V,最大亮度提高到7352 cd/m~2,器件的电流效率也提高到11.10 cd/A。(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靳鹏程[9](2019)在《新型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设计开发新型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受到科学家广泛关注。这一研究热点不但能够为深入理解分子发光机理提供实验支持,还能促进有机显示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和第一代荧光材料相比,第叁代TADF材料的器件发光效率更高、性能更好。和第二代磷光材料相比,TADF材料的器件成本低,避免了应用贵金属,因此对环境污染小。但是,TADF材料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与理论相比,器件性能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另外,红光TADF材料的器件性能和蓝光、绿光TADF材料相比还比较低,红光TADF材料的种类也相对比较缺乏。为开发新型TADF材料,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我们设计了系列扭曲并苯分子功能化的π-共轭分子。扭曲并苯分子可看作富电子基团,引入这类分子,构建的TADF材料电子信息更加丰富,有望开发一类新型TADF材料。(1)本章我们合成了两种具有D-π-A结构的TADF材料分子7和13,其中分子7呈现出绿色荧光,分子13呈现出橙红色荧光。通过理论计算表明分子7和13的轨道电子分布分离明显。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分子7和13的发射波长产生明显红移,并且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掺杂的OLED器件中,分子7的最大EQE为2.0%,发光亮度达到7826 cd/m~2。分子13的最大EQE为1.93%,发光亮度达到15928 cd/m~2。(2)鉴于九并苯分子的稳定性较差,我们在分子中引入吡咯,本章合成了一种芳香硼修饰的并苯分子PyNB。作为比较,也合成了开环分子DPNB。其中分子PyNB呈现溶剂化效应,在非极性溶剂发出绿色荧光,在极性溶剂中发出黄色荧光。而分子DPNB在各类溶剂中发出蓝色荧光。研究还表明所得分子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以所得分子为器件发光层,构建的电致发光器件显示PyNB的器件性能优于DPNB器件性能。(3)线性八并苯分子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在溶液中。本章中我们将吸电子基团羰基、氰基引入并苯分子中,合成了多并苯分子24和25。25在不同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前者在溶液中发出红色荧光,后者由于分子内电子转移,荧光被淬灭。电化学测试显示分子第一氧化和还原电位分别是0.80 V/-1.12 V和0.89 V/-0.86 V。更低的HOMO能级促使分子的稳定性增加。(4)本章我们合成了四种具有不同D-π-A结构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分子29、31、33和36。其中29、31、33发出蓝色荧光,36发出绿色荧光。溶剂化效应表明分子内存在电荷转移。荧光衰减曲线表明四个分子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可以考虑作为发光层应用于OLED器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许佳聪[10](2019)在《基于碳量子点/聚乙烯咔唑掺杂发光层的高亮度多色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 nm的零维碳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Quantum dots,QDs),CQDs不仅延续了传统QDs优良的发光性能,而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低毒环保、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以CQDs为发光材料的QDs电致发光器件,有望开拓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在固态照明和全彩显色应用方面展现良好的商业化前景。然而,CQDs存在容易团聚和明显的固态猝灭的缺点,这会造成器件发光性能的退化。因此,为了研究电致发光CQDs的固态猝灭问题,本论文通过CQDs发光层和器件的结构优化,抑制CQDs的团聚,提高分散性,抑制器件的发光猝灭,并进一步提高CQDs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旨在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长链钝化的固态发光CQDs的电致发光性能:针对电致发光CQDs存在的固态猝灭问题,以柠檬酸为碳源、十六胺为表面钝化剂、十八烯为溶剂,采用一步微波碳化法制备了具有固态发光性质的长链钝化油溶性CQDs(Long-chain passivated CQDs,L-CQDs)。此L-CQDs呈类球型,平均粒径2.5 nm,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级为–3.39 eV,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级为–6.43 eV;具有激发依赖和固态发光特性,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为41%。以L-CQDs为发光层制备了CQDs电致发光器件,当工作电压为10.0 V时,器件亮度仅仅为5.7 cd/m~2。由于发光层中L-CQDs的团聚,使器件存在严重的发光猝灭,而且L-CQDs表面的长烷烃链使其具有差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最终导致器件的发光亮度很低。(2)长链钝化CQDs的高亮度多色掺杂电致发光器件。针对前期L-CQDs单独成膜时存在严重的团聚问题,采用主客体掺杂提高了L-CQDs的分散性,抑制了器件发光猝灭。以L-CQDs为客体,以导电聚合物主体材料聚乙烯咔唑为主体,通过调节器件结构得到了高亮度的白光、黄光、蓝光器件,白光器件的亮度为455.2 cd/m~2,显示指数高达83;黄光器件的亮度最大值为339.5 cd/m~2,具有较好的色稳定性;蓝光器件的最高亮度达569.8 cd/m~2。经过主客体掺杂,L-CQDs的分散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得到了致密均一的发光层薄膜,因此,器件的发光猝灭得到有效抑制,器件亮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短链钝化CQDs的掺杂电致发光器件。针对长链钝化的油溶性L-CQDs存在载流子传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内部高sp~2共轭和表面短链钝化的CQDs(Short-chain passivated CQDs,S-CQDs)为客体,旨在提高发光层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因此,以柠檬酸和尿素为碳源,辛胺为表面修饰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油溶性S-CQDs。合成的S-CQDs具有激发波长独立的特性,QY为34.8%,平均粒径5.95 nm,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高的sp~2共轭。S-CQDs的LUMO能级为–4.08 eV,HOMO能级为–6.41 eV。S-CQDs虽然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但是目前电致发光性能不理想,可能是由于S-CQDs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表面缺陷会以非辐射跃迁过程释放能量,发生非辐射的俄歇复合,导致S-CQDs发光猝灭。(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电致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们以前的工作(Zhu C, Lü C Y, Gao Z F, Wang C X, Li D S, Ma X Y, Yang D R 2015 Appl.Phys.Lett.107 131103)中,利用掺铒(Er)二氧化钛薄膜(TiO_2:Er)作为发光层,实现了基于ITO/TiO_2:Er/SiO_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约1540 nm)电致发光.本文将镱(Yb)共掺入TiO_2:Er薄膜中,显着增强了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电致发光.研究表明,一定量Yb的共掺会导致TiO_2:Er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从而使得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此外,Yb~(3+)离子比Ti~(4+)离子具有更大的半径,这使TiO_2基体中Er~(3+)离子周围的晶体场进一步畸变.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及畸变使得Er~(3+)离子4f能级间的跃迁概率增大.由于上述原因,Yb在TiO_2:Er薄膜的共掺显着增强了相关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致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J].化学进展.2019

[2].朱伟君,陈金鑫,高宇晗,杨德仁,马向阳.硅基掺铒二氧化钛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共掺镱的增强发光作用[J].物理学报.2019

[3].宋博.基于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与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吴华.卤化铯铅钙钛矿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董圣之.高荧光效率的叁苯甲基类自由基的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质研究及其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6].陈树铭.基于混合钙钛矿材料发光的电致发光器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7].邢彬.基于过渡金属构建的电致发光传感器在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9

[8].林欣.甲胺铅溴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9].靳鹏程.新型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电致发光性能[D].河北大学.2019

[10].许佳聪.基于碳量子点/聚乙烯咔唑掺杂发光层的高亮度多色电致发光器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双层发光器件结构示意图绿光(a)和蓝光(b)器件的电流密度...异质结的XRD图谱薄膜的XRD图谱5.16 n-ZnO/ZnS/p-GaN 异质结 LED 的 I...(a)带光栅结构的AC'7发光场效应晶体...

标签:;  ;  ;  ;  ;  ;  ;  

电致发光论文_蒋云波,李欢欢,陶冶,陈润锋,黄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