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刘泽芬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6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结果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286例,阳性43.73%。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灵敏、快速。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胶体金法婴幼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49-02

腹泻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为进快了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斑点免疫金渗原理,具有敏感性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期间,对65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月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654例,其中男348例,女306例;门诊306例,住院348例。年龄在6个月以下98例,6个月~2岁432例,2~5岁92例。5岁以上32例。

1.2试剂由艾康生物科技生物公司提供。

1.3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直接检测人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实验程序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SOP操作规程操作,质控品自制。胶体金法原理: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T)的轮状病毒抗体和包被在聚脂膜上的轮状病毒抗体胶体金复合物,标本滴入试剂加样(S)孔内。如果是阳性时,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与胶体金颗粒包被的状病毒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随之标本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在测试区(T)内与事先包被的轮状病毒抗体反应,出现一条紫红色的条带。如是阴性,标本中不含轮状病毒,则测试区(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轮状病毒是否存在于标本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标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的内控标准。立即送检,做到随到随做,同时对粪便标本做常规检验及隐血,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结果

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不同年龄组A群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A群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

年龄检测例数阳性例数检出率

6个月以下981616.32

6个月~2岁43225559.03

2岁~5岁921415.21

5岁以上3213.13

654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286例,其中男孩为147例,检出率为51.40%,女孩为139例,检出率为48.60%,男、女患儿比例为1.06,进行统计分析,P>0.05,说明轮状病毒的感染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6个月~2岁婴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

3.讨论

轮状病毒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核心由11个不连续的双股RNA组成。轮状病毒有A、B、C3组病毒,人群感染的以A组轮状病毒最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1]。A群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同时可以引起成人腹泻,发病多在秋冬季,表现为起病急,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水样便,排便较急,量多,无脓血,脱水,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1月份月份是发病高峰,多见于6个月~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育。本组腹泻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腹泻者占43.73%,高于沈晓红等[2]报道的21.2%及孙小红等[3]报道的31.6%,低于尹红等[4]报道的48.9%,提示不同地区尽管阳性率不一致,但仍表明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各年龄组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出率以6个月~2岁组最高,59.03%,说明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2岁以上的幼儿发病率较低,分析这种现象,原因应为<6个月的婴儿体内因从母体获得的特异性IgG抗体及乳汁中分泌型IgA抗体而获得部分保护作用,同时与外界接触少也减少了感染机会。所以<6个月的婴儿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较低。6个月~2岁多采用混合喂养方式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幼儿体内来自母体的获得性抗体在6个月以上逐渐消失,加上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又缺乏听从意识,所以经粪口感染的机会增多,而且病后机体免疫力低,易重复感染,于是形成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2岁以上,随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机体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增强,同时既往感染过轮状病毒后,患儿血清及小肠分泌液中轮状病毒抗体可能是防止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中,黄绿色稀水样便105(36.71%),白色稀水样便129例(45.10%),蛋花水样便45例(15.73%),黄色正常大便7例。在286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大便常规检查中,除39例有大量脂肪滴外,还有16例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没发现脓细胞,7例隐血阳性,其余患者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是因为轮状病毒在小肠绒毛细胞内增殖,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受累的肠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肠黏膜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偏高。可以看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大便多为绿色水样便、白色稀水样便、蛋花水样便。综上所述,大便性状色多为黄绿色水样便、白色稀水样便、蛋花水样便,镜检无或偶有大量脂肪滴或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患儿,应高度怀疑轮状病毒感染。在疾病早期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对高度怀疑轮状病毒感染者检测阴性病例应重复检测,以提高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本病传染性强,家庭内和医院内传播迅速,大多经粪口传播,因此医院内应加强病房消毒工作,保持室内通风流通,接触轮状病毒患者应经常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其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可以起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对婴儿腹泻病原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组调查发现6月~2岁儿童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的特效药物,主要

采用对症治疗,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因此预防显得极为重要。除了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也是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

参考文献

[1]韩炳娟,王健伟,屈建国,等.轮状病毒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5):387-390.

[2]沈晓红,胡苏球,黄金莲.2809例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71-73.

[3]孙小红,林祥宏,徐元宏,等.310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2):1419-1420.

[4]尹红,殷思纯,华莉,等.东莞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86-387.

标签:;  ;  ;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