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

供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

黄澄宇[1]2003年在《供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基于RCM的维修管理指导思想,研究了以优化维修为目的的FMECA和故障树分析方法。针对供电设备的特点,提出了供电设备编码方案。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供电设备重要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现维修方式决策。阐述了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分析了CMMS 的系统结构及软硬件要求、基本问题和功能模块,研究了以状态维修为核心的供电设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供电部门状态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要求。

王小峰[2]2008年在《基于RCM的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维修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气化铁路具有运输能力大、能源利用率高、运输速度快、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承担铁路运输量的不断提高,牵引供电设备作为电气化铁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可用度和低维修费用的要求。如何依靠现有技术,对牵引供电设备选择和实施合理、高效的维修方式,以确保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当前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牵引供电设备现行维修模式和国内外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历程的分析与比较,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设备维修方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对牵引供电设备进行故障模式分析,强调在设备故障分析中引入FMEA和FAT技术,提出以功能和部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设备系统,设立故障征兆、故障原因等分析项目,使该分析对故障诊断具有针对性;以故障树的方式描述设备故障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在树的建立过程中提出以故障模式分析为支持的方法,以增强树的客观性。提出了基于RCM的牵引供电设备的维修模式,并给出实施框图,在对设备故障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维修方式。并对该维修模式下所采取的定期维修(TMB)和状态维修(CMB)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实例分析,并得出结论。最后给出基于RCM的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初步方案。

赵鑫[3]2013年在《起重机械风险评估方法与预防性检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起重机械是隐藏危险因素最多,发生事故几率最大,事故后果最严重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之一。目前,我国起重机械数量年均增长约20%左右,各类起重机械保有量已超过250万台。与此同时,涉及起重机械的伤亡事故占各类伤亡事故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生在起重作业中的伤亡事故约占全部伤亡事故的25%左右。每年涉及起重机械事故的死亡人数在所有机械类事故死亡人数中居首位。因此,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刻不容缓。风险评估是事故预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针对起重机械的系统性安全评估方法欠缺,对于在役尤其是超期服役的起重设备而言,系统而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目前,行业内采用法定定期检验制度来实现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和事故预防。该制度对于起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然而,由于检验项目和检验周期基本固定,不区分企业和设备个体的差异,容易造成对一般设备的过度检验和高风险设备的检验不足;检验结果仅定性表示为“合格”与“不合格”,由于缺少零部件风险的定量计算,其安全状况的评估结果对起重机械事故预防的参考价值有限。论文围绕起重机械风险评估方法与预防性检修策略及若干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了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的FMEA分析、失效数据与通用失效概率信息的收集、钢丝绳小样本可靠性试验、起重机械的建模与仿真、零部件风险的定性与定量评估计算、起重机械RCM预防性检修策略的制定、起重机械风险评估实施规范及评估软件的编制等工作,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完成380多例起重机事故故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起重机械失效分析数据库。进行了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得出了其全部失效模式,进而分析了对应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后果。针对钢丝绳的典型失效模式弯曲疲劳和磨损,开展了小样本物理试验,获取了试验条件下的失效数据。设计了起重机零部件失效样本采集表,采用调查统计问卷和深入凌钢、鞍钢、叁洋重工等起重机使用和制造企业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得了部分起重机零部件的大样本失效数据,进而完成了相应的失效寿命计算。(2)鉴于起重机零部件的现场失效数据通常比较有限,提出了基于Bayes理论的起重机零部件小样本可靠寿命预测方法。根据零部件研制阶段的试验数据和同类或相似部件的相关检测记录确定可靠性评估的验前分布,结合小样本现场可靠性试验数据,应用Bayes理论融合零部件的验前信息和现场试验数据,得到产品可靠寿命的验后分布,进而实现零部件失效寿命的预测。在缺少现场失效数据的情况下,该方法为起重机零部件失效寿命的获取提供了新途径。(3)利用有限元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起重机械虚拟仿真试验平台。实现了塔式起重机的参数化建模与虚拟工况载荷的施加,利用Ansys软件自动获取整机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结果,为起重机械受力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了依据。(4)在完成FMEA分析和获取主要零部件通用失效概率信息的基础上,基于RBI技术建立了起重机械定性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起重机零部件的风险等级排序。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起重机零部件失效概率的修正计算模型,结合零部件失效后果的定量化经济性评估,提出了起重机零部件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应用上述成果,在起重机械风险评估中,对由定性风险评估确定为高风险零部件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实用性实施方法。(5)基于ACCESS数据库,以VB软件为开发工具编制了起重机械风险评估系统软件。该软件能够自动完成起重机零部件的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输出WORD格式的评估报告,并给出相应故障零部件的检测部位、检测方法和检测周期建议。(6)开展了基于RCM技术的起重机械预防性检修策略研究。综合考虑零部件在维修间隔期内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用度,给出了有限使用期不完全预防维修周期的计算方法。针对具有可测量潜在退化过程的零部件,考虑其故障的发生过程,提出了基于首次检测和重复检测的非定期视情检修策略,基于经济性和可用度准则分别给出了首次检测和重复检测的最佳检测周期的计算方法。(7)综合理论研究成果,制定了起重机械风险评估实施规范。实施规范给出了层次分析法中各因子等级评定的实用量化评估准则,制定了起重机零部件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的标准化实施流程。最后,基于实施规范和评估软件完成了近20例典型起重机的风险评估工程应用。

毛一轩[4]2008年在《南京地铁设施设备RCM系统规划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京地铁一号线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正式运营时间总共不超过两年。目前的设备维修和保养缺乏科学的维修理论的指导,忽视了“技术性”和“经济性”,因而亟需先进的维修理论的引进和推广,而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作为目前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并且已有很多成功运用经验的维修理论正适合用来解决目前碰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南京地铁RCM“叁年四阶段”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按照RCM整体分析流程,对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维修策略优选、定期预防性维修周期决策及维修效果评估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进行了设备故障管理软件的开发。FMECA部分注重推行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维修策略优选采用逻辑决断图和灰色局势决策共同决策的机制,以便使结果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避免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定期预防性维修周期决策主要是在算法上采用了蒙特卡罗仿真模拟,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提高了计算效率;维修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是在PDCA(戴明环)闭环反馈的思想的指导下,创新性地应用可拓优度法建立维修效果评估模型,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设备故障管理信息化软件采用Visual Basi编程语言,以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南京地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并可为其他轨道交通企业提供参考。

许龙[5]2013年在《基于设备维修策略的接触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为解决铁路运输需求量大和实际运力不足的尖锐矛盾,正大力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的高速性和高效性对为其提供牵引电能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生产维护提出了新要求,而接触网系统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之一,提高其日常维护的高效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要。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接触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可以提高接触网系统日常维护的效率,提供对接触网设备维修的决策支持,促进接触网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综合化,实现接触网管理部门与其检修工区和下属机构及时的信息交流等,因此研究接触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对接触网设备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铁路部门实现信息化的需要。接触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便是接触网设备维修策略的制定。长期以来我国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均采用周期维修策略,该策略在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该策略所采用的维修周期多是通过运营经验获取,并未经过科学论证,因此随着整体电气化铁路技术的提高,该策略所暴露出的对设备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弊端越来越严重。近年来部分路局向电力系统学习对接触网设备推广状态维修,但由于接触网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维修方式,采用状态维修很有可能导致设备大面积失控的风险。因此研究科学的接触网设备维修策略对于发展高速铁路迫在眉睫。本文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触网设备无备用,铁路部门对接触网维护最大的原则便是保证其可靠性,本文也是基于可靠性来研究接触网设各的维修策略,因此本文对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贝叶斯网络模型、马尔可夫随机过程模型、故障树模型等几种常用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接触网系统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利用故障树模型分析法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然后通过收集各类资料构建了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2)在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几类预防性维修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将序列预防性维修策略作为接触网系统的维修策略,并结合前者对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结果提出基于可靠性的接触网系统维修策略,并针对影响接触网系统维修活动的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接触网维修进行了维修优化分配。算例结果表明该维修策略更有利于保证接触网系统的可靠运行;(3)对接触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将本文研究的维修策略应用到系统中,力求实现该系统对接触网系统设备和检修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4)对接触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界面设计。

杨媛[6]2011年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铁路作为快捷舒适、超大运量、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解决客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铁路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已有8358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铁路运输保障。牵引供电系统为高速列车提供动力,电力供电系统为行车提供信号、通信用电,整个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可用度、低维修费用和低风险的要求。目前,国外对于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评估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60674005)”,根据高速铁路的供电层次,分别对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叁方面的评估理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在可靠性评估方面,就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的可靠性、牵引变电站主接线和10kV电力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接触网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展开研究。(1)结合牵引供电系统的实际,建立了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可靠性的解析模型,提出并推导了考虑牵引变电站越区供电能力前提下定量评估外部电源供电可靠性的9个指标,开发了启发式就近削负荷和直流灵敏度削负荷两种快速算法。IEEE-RTS 79算例结果证明该解析模型可准确定位电力系统的供电薄弱环节,通过改善灵敏度高的元件可靠性参数,可使整条铁路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2)开发邻接终点矩阵生成最小割集算法程序以快速查找牵引变电站上下行供电点的各阶故障,建立7个可靠性指标评估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大小,京津客运专线220kV牵引变电站算例验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运用最小割集算法得到10kV电力负荷点的各阶故障,通过4个可靠性指标比较单双贯通线的供电可靠性,比较贯通线的敷设方式对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程度,京津客运专线亦庄至永乐段10kV电力供电系统算例说明了评估过程及结果;(3)概述了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备分类,统计了关键设备的缺陷(故障)及处理措施;介绍了接触网设备可靠性分布参数拟合的平均秩法和K-S、χ2两种常用的优度检验方法,应用以上方法统计分析了京津客运专线开通以来的故障数据,对接触网设备及系统进行可靠性建模和评估,为建立接触网的动态可靠性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可维修性方面,建立了周期预防性维修活动下接触网设备及系统的动态可靠性模型和维修费用模型,将接触网预防性维修计划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在NSGA-Ⅱ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对初始种群的混沌生成、保持种群的多样性、避免个体早熟和增强全局收敛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自适应进化算法(CSEA)并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维修计划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该算法对其它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安全性评估方面,基于风险理论对恶劣天气下外部电源供电、接触网供电及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1)对恶劣天气进行建模确定了输电线路的动态故障率,将可靠性评估的概率指标转化为考虑时变天气状态的风险指标,对外部电源供电风险进行评估;(2)定义了风偏风险和积冰风险两种严重程度函数来描述接触网在大风和冰冻雨雪天气下的供电风险事件,通过接触网的最大风偏量和合成载荷值进行风险估计,确定了接触网各区段的实时供电风险;(3)建立了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确定度下准则层的权重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应用灰色最大关联度法计算目标层的风险值;(4)通过RBTS算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时变风险指标及其算法可以准确计算牵引供电系统各部分和整体的时变风险值,确定系统的安全运行风险。结合数字天气预报,本文提出的风险模型及其算法实现了牵引供电系统综合风险的实时定量评估和风险预警,为铁路调度部门应对极端天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光晨[7]2012年在《供电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科技发展,人民生活及国家经济发展对电的依赖日益增强,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和电力竞争市场的成熟,供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电力企业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设备维修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手段。而对设备维修的良好管理是实现维修效能和减少维修成本与停运损失的必要保证。为此,本文研究供电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对设备维修管理理论进行概括总结,重点阐述了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指出设备维修策略决策是设备维修管理的核心工作,还回顾了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历程,简介各种维修方式及分析比较其优劣势。其次,重点研究设备维修策略决策问题。在这部分,首先分析了供电企业设备的重要度含义,并应用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方法建立了供电企业设备重要度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次阐述设备维修策略决策的含义和内容,指出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是维修策略战略层的决策,并应用叁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建立供电企业设备维修方式选择模型,通过某类变压器的维修方式选择的实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最后,从整体上对A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贾磊[8]2014年在《扬州供电公司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人民日常生活到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电力的可靠供应是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国供电企业实行的是以事后维修、定期预防维修为主的设备维修体制。该体制下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规律性和计划性强,管理模式也比较简单粗放,同时也存在维修盲目、维修过剩、维修不足、临时性检修频繁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体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供电企业的经营发展。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本文就是依据这样的研究背景,以扬州电网为具体的研究案例,对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扬州电网二次设备的管理存在工作量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一方面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大幅提升了电网装备的技术水平,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电网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扬州电网二次设备管理的新制度和新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的设备精细化管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案调研的方式,分析找出了现有二次设备管理存在管理方式陈旧、管理组织变动频繁、安装调试质量不高、检修目的不明确、绩效管理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二次设备管理全过程的对策建议。针对设备缺陷处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通过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四级缺陷分析制度、缺陷处理业务流程、缺陷考核评估方法,切实达到降低设备缺陷的目的。在设备检修方面,本文提出了实施状态检修方式,建立了设备信息收集、设备状态评价、检修策略、检修计划、检修实施、检查考核的工作流程。强调应建立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流程保障、人才保障、绩效考核保障,为扬州电网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展开提供保障和支持。

何兆兰[9]2005年在《基于可靠性的发电设备维修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越来越被发电企业所重视。可靠性是衡量发电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发电设备损坏后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果严重,因此对发电设备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提高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本文阐述了可靠性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国内外电力可靠性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我国开展可靠性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加强可靠性管理,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发电设备的状态划分及可靠性指标的概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可靠性管理在电厂应用中的现实意义,指出可靠性管理应与电厂设备检修管理工作联系起来,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个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通过对我国火力发电厂现行设备维修方式的分析研究,比较了目前常用的维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探索设备最佳维修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电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和应用方法,能使电力生产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研究发电设备的故障发生机理,确定发电设备可靠性数据特征,进行发电设备故障模式分析,预测设备维修周期,为合理安排设备维修计划提供依据。 在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设计了发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提高了设备维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束永正[10]2008年在《关于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铁路在综合交通网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特别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决定了这种大容量、低耗能、全天候、高安全、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必将承担更多的任务,尤其是春运时段和雨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运能与需求矛盾更加突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长期铁路规划》把扩大路网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确定为发展目标。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铁路网,需要从线路基础及轨道、电气化、通信信号、机车车辆、综合调度、以及运营维护管理的各方面采用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技术。因此关于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铁路固定设备修理目前主要采用列车间隔修理法,只在少数特别繁忙干线、青藏线和秦沈专线上逐步探索推广天窗修,而且主要还是工务、电务或供电专业单一维修,尚未形成系统综合修,对运输安全、效率等影响很大。实行工务、电务和供电专业共用天窗综合维修是安全可控的需要、质量控制的需要、运输效率的需要、资源整合的需要、降低成本的需要。根据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情况,并考虑“天窗”时间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时间以安排在0:00~6:00为宜。单线隔日矩形天窗或v型天窗能够满足工务、接触网、信号综合维修施工的要求,能够较好适应维修工作的需要。本文是借鉴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的成功经验,着重探讨了我国客运专线固定设备采用天窗综合维修的路径,对中国客运专线维修管理的未来走向提出思考。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必要性;第二章介绍国外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第叁章介绍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第四章介绍新建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第五章介绍列车运行图综合天窗维修的实施;第六章为结论和继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供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D]. 黄澄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3

[2]. 基于RCM的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维修模式的研究[D]. 王小峰. 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 起重机械风险评估方法与预防性检修策略研究[D]. 赵鑫. 东北大学. 2013

[4]. 南京地铁设施设备RCM系统规划与实施[D]. 毛一轩.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 基于设备维修策略的接触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 许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D]. 杨媛.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7]. 供电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研究[D]. 安光晨.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8]. 扬州供电公司二次设备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贾磊. 扬州大学. 2014

[9]. 基于可靠性的发电设备维修研究[D]. 何兆兰.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10]. 关于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的研究[D]. 束永正. 同济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供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