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_刘德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湖区,洞庭,湘北,经济开发,模式,论文,系统。

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威[1](2002)在《湘北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实施点—轴系统开发模式及相关区域对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1.导论。该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研究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2.经济开发条件及现状分析。经济开发条件分析的基本目的是揭示经济开发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的有利条件是:①自然条件。光热水资源丰富;水域和平原广布,土地类型多样;生态景观结构立体性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②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相对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地缘优势突出;农业经济基础地位突出。 环洞庭湖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主成分法、回归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全区17个市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划分为5个水平梯度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分为4种类型;产业间地域空间格局分为3种类型;工业空间结构有3种类型,明显轻型化;农林牧渔业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经济开发与资源结合未尽充分。 环洞庭湖区于1996年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在由经济成长阶段向经济成熟阶段的推进时期,区域经济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激烈。 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的制约因素有:洪涝灾害持续性明显,危险性总体程度高;钉螺孳生,疫病回升;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城镇体系不完善,城乡差距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经济开发的相关背景。21世纪,环洞庭湖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十五”规划、长江产业带发展的地位及态势、华南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的选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叁峡工程建设为区内经济开发提供了既有利又紧迫的宏观背景。 4.环洞庭湖区经济发展水平预测。在分析湖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环洞庭湖区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方程预测20盯年和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叁次产业产值。 5.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现阶段环洞庭湖区应采用点一轴系统开发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现实,全区宜分为4级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3级轴带,且要协调好各级中心及轴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最后部分是相关区域经济开发对策。一是实施产业专业化地域分工,并突出水乡特色;二是兴建铁路沿线产业带;叁是培育中心城市,形成层次清晰的区域增长中心体系;四是适度超前加强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建设;五是洪涝灾害的可持续性防治;六是协调经济开发与行政区域的对应关系,加强区际协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3-01)

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开题报告

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威.湘北环洞庭湖区经济开发空间模式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一7常岳益环洞庭湖大分散、小集中布局发...湖南传统村落各批次汇总图洞庭湖区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特征示意图

标签:;  ;  ;  ;  ;  ;  ;  

湘北环洞庭湖区论文_刘德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