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格局论文_华惠敏,罗家旺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势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均势,格局,东亚,东北亚,美国,巴基斯坦,战略。

均势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华惠敏,罗家旺[1](2016)在《均势格局下的国内政治——基于印巴均势对巴国内政治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进程促使国家间联系密切,各国都难以独立于国际环境之外,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更是日趋显着,特别是均势格局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难以忽略。巴基斯坦是一个在南亚次大陆拥有上亿人口并掌握核武器的大国,而印巴长期保持的均势抗衡关系使得巴基斯坦在对外事务上总受到印度的影响,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连国内政治变化亦受均势关系牵制。以均势格局为视角,可以分析近些年印巴均势格局对巴方国内政治的影响,以体现均势状态对一国内部政治变化的作用,即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战斗力,才能避免外部力量对本国的打击,这其中军备扩充和国防投入成为重要选择。相对弱势的国家在自然资源、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无法完全匹敌强国,易受制于地区强国,因而在特殊形势下国家只能调整内部政策,突出关键实力以实现抗衡。(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文静[2](2016)在《浅析叁十年战争后的欧洲均势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叁十年战争,促成了欧洲新的政治格局。它终结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维护主权国家利益,并调整了欧洲各国政治力量对比,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这一均势格局属于近代欧洲初始的均势格局,还处于不断动态发展之中。(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6年09期)

申林灵[3](2015)在《试论欧洲大陆均势格局演变——以1870—1907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米亚战争以及普鲁士先后发动的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叁次战争,使整个欧洲均势处于调整期。欧洲各大国之间实力的变化促成了1870—1907年间叁极均势的出现,1890年俾斯麦的辞职将此叁极均势格局分成了两个阶段,使之不稳定地维系了叁十多年的时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13期)

林松松[4](2015)在《中国在亚太均势新格局下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势是国际政治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理论,它的由来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大。受现实主义兴起的影响,均势概念不断得到了新的阐述,它的理论体系也得到非常大的发展,逐渐完善与丰富,并在国家间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形势颇为活跃,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组成部分,自民族独立起,就遇到各种的挑战与威胁。中国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重新调整亚太战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运用均势理论处理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争端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亚太地区的基本格局及均势理论对该地区的影响,概括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实践及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而总结了中国在亚太均势新格局下所要实施的外交战略。(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5-24)

孟秋[5](2014)在《中国在亚太格局中的“非均势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22次非正式会议(APEC)虽然冠名为“非正式”,但是在开会期间所取得的“正式”成果比任何一届领导人峰会,如“二十国集团”或者“八国集团”这样的会议都要多,也更加具体。既有双边协定,也有多边的宣言。北京通过这届峰会展现出了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4-11-17)

张骁虎[6](2014)在《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主办的“权力转移与东亚国家战略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今年6月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菲律宾、韩国及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 美国的东亚战略是“离岸遏制” 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9-10)

郇际[7](2010)在《美国的“均势”战略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势"战略源于英国。美国在东北亚推行"均势"战略源于美国在东北亚的切身利益。中美俄在东北亚是大叁角关系,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势必会打破这种关系的平衡。对此,美国政治集团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强化"均势"战略;要么顺其自然静观一个大国的崛起。但从美国的政治理念来看,美国势必尝试着选择前者。实际上,中俄也在大叁角中寻找一种均势,只是中美俄叁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罢了。研判美国在东北亚的"均势"战略是形势所迫,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章玉贵[8](2009)在《中国应追求叁边均势货币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日前表示,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官方外汇储备的中国,并没有抛弃美元的打算,有关超主权货币的想法目前尚在学术层面探讨。中国官方的上述表态,既是基于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与金融格局的理性评估,也是在日渐复杂的多边博弈情况下打消金融主导国顾虑以维护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09-06-17)

娄伟[9](2008)在《软均势:东北亚的安全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内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单级结构下,虽然美国没有受到直接挑战,但是却受到了地区强国的种种制约。根据这一新的现象,有学者提出了"软均势"论。在东北亚地区,中俄在美国一超实力的压力下,以软均势战略维护国家利益。在未来,这种软均势格局是否会向硬均势格局转变,不仅取决于美国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而且也取决于美国与中俄之间的力量对比状态。(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12期)

姜伟[10](2008)在《未来东亚均势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将东亚看做一个整体,可以运用国际体系的均势理论来解释东亚。由于东亚存在中、日、东盟,甚至还有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或集团的影响,加之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和合作的共存,东亚未来大体是一种均势格局。(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8年29期)

均势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叁十年战争,促成了欧洲新的政治格局。它终结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维护主权国家利益,并调整了欧洲各国政治力量对比,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这一均势格局属于近代欧洲初始的均势格局,还处于不断动态发展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势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华惠敏,罗家旺.均势格局下的国内政治——基于印巴均势对巴国内政治影响的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张文静.浅析叁十年战争后的欧洲均势格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

[3].申林灵.试论欧洲大陆均势格局演变——以1870—1907年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5

[4].林松松.中国在亚太均势新格局下的战略选择[D].南昌大学.2015

[5].孟秋.中国在亚太格局中的“非均势平衡”[N].中国经营报.2014

[6].张骁虎.东北亚无法建立均势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郇际.美国的“均势”战略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8].章玉贵.中国应追求叁边均势货币格局[N].中国证券报.2009

[9].娄伟.软均势:东北亚的安全格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0].姜伟.未来东亚均势格局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

论文知识图

多极均势模式

标签:;  ;  ;  ;  ;  ;  ;  

均势格局论文_华惠敏,罗家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