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分析论文_卢明杰,沈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在线,钢水,血管,节理,成分,元素,紧张。

连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明杰,沈岩[1](2018)在《压力容器的不连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容器作为带压工作特种设备,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压力容器壳体大都由几部分组合而成,且设备内的介质压力、温度等也并非各处都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对压力容器各种不连续的分析,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在设计、制造和维护压力容器的过程中时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08期)

安欣欣[2](2015)在《有机碳元素碳半连续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细颗粒物(PM2.5)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已经变得非常必要。本文以美国Sunset公司的RT-4型OC、EC半连续分析仪为例,简单介绍了仪器的原理、安装、运行维护和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内容,为其他用户使用此种仪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5年02期)

李勇[3](2015)在《自适应设计提升肿瘤试验成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肿瘤新药研发线可谓最为丰富,占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新药项目的近25%。然而,另一组统计数据却令人沮丧: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肿瘤药物只有7%最终能够获得批准上市,而进入Ⅲ期肿瘤试验的也只有34%能够在主要终点取得统计学意义。 而常规肿瘤临床试验要(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5-03-02)

马竹梧[4](2012)在《钢铁冶炼中成分在线连续分析技术进展与开发(下)》一文中研究指出2.2微粒子生成法这种方法是欧、美开始研究的,是用激光照射、吹氩、电火花放电等方法生成微粒子,然后把微粒子送高频感应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发射光谱仪)进行分析。(1)激光照射法这是阿拉莫斯研究所开发的,在试验炉上使用波长为1.06μm的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1个脉冲能量为0.012J,震荡次数为5000Hz,脉冲宽度为(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2年02期)

陶成,刘文汇,孟庆强,杨华敏,周宇[5](2012)在《天然气中微痕量氢同位素的在线连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天然气中丰度很低的氢同位素分析,自制氢气富集分离装置,利用在159和77 K温度条件下5A分子筛对不同气体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差异,使天然气样品中微痕量氢与烃类组分分离,并进一步富集后,由载气送入色谱-同位素质谱计系统,分析其同位素组成。分析过程为在线连续流模式,与色谱同位素质谱工作站联动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微痕量氢同位素分析的技术瓶颈。采用本方法分析了已知氢同位素组成的不同浓度人工混合样品,结果表明,本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良好线性,能够满足天然气中氢浓度低至1×10-5(V/V)样品准确分析的要求,标准偏差小于3.3‰。用此方法对不同含油气盆地6个天然气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样品中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2年03期)

郭丽[6](2012)在《浮选分离法在钛酸钡杂质元素连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酸钡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电子工业用钛酸钡行业标准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及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尽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具有同时分析多种元素,灵敏度较高的特点,但是方法仍然采用标准加入法,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且仪器相对昂贵,普及率比较低。本论文工作将浮选技术应用于钛酸钡中杂质元素测定过程的分离富集。通过浮选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实现了被测组分与大量基体以及干扰元素的分离,使用设备简单且普及率高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不仅基本解决了锶、钙等元素原子吸收测定的灵敏度低,高纯材料的基体效应对测定的影响,还解决了硅、铝等难分析元素灵敏度低、选择性较差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多组分的选择性分析与连续分析。论文工作首先针对铁、锶、钙这几个难分析元素,选择了HTTA-MIBK浮选体系,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的浮选分离条件,并对原子吸收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使这两种元素在有机相中得到了有效的富集,原子吸收测定的灵敏度与选择性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浮选后水相中铝和硅,先采用Al-CAS-CPC-OP四元显色体系,并用MIBK对形成的络合物进行浮选分离,测定有机相的吸光度,然后对水相中的硅采用硅钼蓝显色法,并用异戊醇对形成的络合物进行浮选分离,实现了铝、硅的选择性分析。对于钛酸钡样品的测定,研究了基体钛、钡对测定元素的干扰以及抑制。通过加入苦杏仁酸,掩蔽基体钛,并将基体钡以生成铬酸钡沉淀的形成去除,实现了有机相中锶、铁、钙的连续测定;通过浮选后水相显色、浮选,实现了铝、硅的连续分析;最后对于浮选后水相中灵敏度高的钾、钠、镁,采用原子吸收的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建立了电子级钛酸钡中杂质元素含量的连续分析,过程较为简单,方法易于掌握。(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2-03-01)

马竹梧[7](2012)在《钢铁冶炼中成分在线连续分析技术进展与开发(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叙述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与铁水、钢水成分在线连续分析的作用、需求及现状,指出当今应重点开发质量监控传感器及仪表,最后还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开发。(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2年01期)

杨新乔,崔彬[8](2011)在《在线硅酸盐连续分析仪故障分析及维护经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350MW机组为例,根据电厂汽水取样系统在线硅酸盐连续分析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在线硅酸盐连续分析仪产生故障的原因,介绍了在线硅酸盐连续分析仪的维护经验。(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11年26期)

Bangalore,S,Kumar,S,Wetterslev,J,Messerli,FH,何延波[9](2011)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心肌梗死的风险研究:对一项随机试验共14702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和试验连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设计:采用荟萃分析和试验连续性分析(TSA)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数据来源和研究的选择:在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中搜索,直到2010年8月的相关文献,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与安慰剂对照(安慰剂/积极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并限定至少有100例受试者参与且至少随访1年的试验才可纳入搜索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伟[10](2010)在《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部岩体是由许多节理面和被其切割的岩块组成的块体系统,其力学作用主要受岩体内节理及块体控制,主要运动形式为块体间沿节理面产生的剪切位移,导致深部岩体锚固工程中锚杆常常被剪断、剪弯、拉断、扭曲,这些现象在低压力、埋藏浅的岩体中很少出现。浅部仅仅强调锚杆轴向作用的围岩锚固控制理论远远不能适应深部节理岩体稳定控制的要求,必须尽快发展深部锚控理论,才能有效的指导深部岩体支护设计。本文以节理岩体和锚杆为研究对象。对于节理岩体中锚杆的加固作用,本文假定:锚杆只对节理面产生加固作用,对岩体内部的影响忽略不计,基于这种假定,建立了节理岩体锚杆加固模型,通过实验手段进行验证,并对其进行数值化;对于节理岩体,本文视其为可变形的块体,提出了围岩稳定的失稳判据,将岩体的结构性失稳和强度性失稳统一起来,并应用安全系数表示围岩的安全性能。首先,结合锚杆抗剪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锚杆与节理岩体的相互作用,揭示了锚固节理岩体抗剪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节理岩体的锚杆模型。模型引入表征锚杆两塑性铰距离的变量,将锚杆与岩体相互作用段划分为弹性变形段和挤压破坏段,分别考虑了这两部分中的锚杆切向变形和轴向变形规律,推导了荷载-位移的关系,总结了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两种锚固方式下节理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锚杆施加预应力后的状态,讨论了理论上的最优锚固角度。最后综合分析了锚杆轴力和剪力,并对锚杆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两种破坏形式进行了讨论。为了研究锚杆对节理剪切性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式,并对提出的锚杆模型进行验证,开展了锚固节理岩体的实验室剪切试验,模拟了不同强度的岩体在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和受力特征,对比了锚杆加固前后岩体的剪切变形规律,分析了节理岩体强度、预应力及锚固方式对节理的抗剪能力的影响,试验过程中通过应变片测点监测锚杆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节理剪切过程中锚杆的轴向受力机制和变形特性。剪切试验完成后,取出剪切变形后的锚杆,统计了变形段长度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了使锚杆模型得以应用,将锚杆模型依据离散元原理进行二次开发,基于叁维离散元软件3DEC中的fish语言,编制锚杆模型程序,并嵌入3DEC中,通过直剪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对全锚与端锚以及预应力的模拟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并通过直剪试验模拟结果对剪切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作用规律的研究。其次,本文以深部节理岩体为研究对象,以关键块体的判定为基础,综合考虑基于块体理论与基于强度准则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围岩稳定性的判据:围岩失稳优先发生在节理面,块体沿着节理面滑动;当块体经分析确定稳定后,围岩仍可能在块体内部剪切破坏,需要对块体内部利用强度准则进行校验。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运用Monte-Carlo方法生成节理网络,采用矢量分析方法,分析块体间的相互作用,考虑地应力的影响,判定关键块体,计算块体稳定安全系数和锚杆设计预应力值以及围岩状态的安全系数。编制了判定开挖后围岩关键块体、计算块体安全系数、锚杆需要预应力值和岩体强度安全系数的程序。最后,以淮南矿区顾桥煤矿深部巷道工程中的断层破碎带为研究对象,应用了节理岩体锚杆模型,建立了大规模地下工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锚杆加固巷道工程的稳定性,并在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的支护加固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数值模拟结果和监测数据分析显示出调整后的支护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期刊2010-05-01)

连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颗粒物(PM2.5)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已经变得非常必要。本文以美国Sunset公司的RT-4型OC、EC半连续分析仪为例,简单介绍了仪器的原理、安装、运行维护和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内容,为其他用户使用此种仪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卢明杰,沈岩.压力容器的不连续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2].安欣欣.有机碳元素碳半连续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J].分析仪器.2015

[3].李勇.自适应设计提升肿瘤试验成功率[N].医药经济报.2015

[4].马竹梧.钢铁冶炼中成分在线连续分析技术进展与开发(下)[J].工业计量.2012

[5].陶成,刘文汇,孟庆强,杨华敏,周宇.天然气中微痕量氢同位素的在线连续分析[J].分析化学.2012

[6].郭丽.浮选分离法在钛酸钡杂质元素连续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

[7].马竹梧.钢铁冶炼中成分在线连续分析技术进展与开发(上)[J].工业计量.2012

[8].杨新乔,崔彬.在线硅酸盐连续分析仪故障分析及维护经验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9].Bangalore,S,Kumar,S,Wetterslev,J,Messerli,FH,何延波.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心肌梗死的风险研究:对一项随机试验共14702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和试验连续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

[10].张伟.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

论文知识图

型连续粉体表面改性机轮廓Fig.2.1...周期吸引和排斥的亮相似子对动力学演...保温夹芯复合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井至Jin9井砂体连井对比剖面第叁档几何模型与有限元网格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氛下NO体现出的...

标签:;  ;  ;  ;  ;  ;  ;  

连续分析论文_卢明杰,沈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