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岚县面塑艺术的造型特点

浅谈山西岚县面塑艺术的造型特点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山西岚县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面羊”等,虽叫法有异,实则就是面馍,是一种在山西流传很广的食用民间手工艺。岚县面塑取材于民间生活,制作讲究,贴近生活,因而备受人们青睐。它是集食用、观赏以及祈福为主的面塑艺术,主其艺术特点是通过夸张、综合、寓意的手法实现。

关键词:岚县面塑艺术造型特点

引言:

岚县面塑是岚县民众为弘扬真善美、用其寄托自己祈福纳祥情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主要用于各种民俗具象和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活动,是岚县民众在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最重要的供献。这些精美的面塑作品,流露出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凝结着山西岚县乡民的智慧和情感,传达此地百姓单纯的愿望和朴素的生活理想。

一:岚县面塑的夸张特点:

岚县面塑是用发酵的上等面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时间短暂,随意性强,在特定条件下,对其合理的夸张变形,通过凝练的手法,纯真的颜色来完成这一艺术表现。

纵观岚县面塑,其不仅造型夸张别致,大小不一,还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面塑有小到形体大约10-25㎝左右的,也有大到30-45多斤的,当然这并非普通锅完成。面塑中的面虎、面狮未如真实中那般凶猛恐怖,却也亲切而憨态可鞠:塑造的面兔、小鸟也许不完全的写实逼真,却在理想主义、或简约抽象的形态中达到传神的效果。比如老虎和狮子面塑,使用概括性的造型方式,外轮廓和身体造型夸张而抽象,或者狮子头上的鬃毛,对其加以夸大和装饰,性格鲜明生动、造型夸张朴实。面塑同时也有剪纸艺术异曲同工,会在动物身上进行装饰加工,如:装饰各种花草、圈点等元素,或者使用剪刀、梳子、牙签在面团子上做出造型,再使用扁平工具压出点、线等图案,还可以揉成精巧的装饰物贴在面塑上,形成一种色彩、力度上的对比。同时,为体现面塑的质感,发挥面团发酵以及加碱适度和面团随制随蒸的特点,在造型制作阶段便体现了良好的体积感,虽做成但不做足,让其自由发挥自然而成。

二:岚县面塑的综合特点

岚县面塑造型题材丰富,有来源于大自然丰富的物像,常见的动植物有龙、凤、蛇、鱼、兔、瓜果、燕子等,也有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大自然不间断的时空变化影响甚至制约了人类的生存,人类便以人格化的力量加以同化,赋予自然物像以生命和灵性,并凭借艺术的语言移情于物,将自身的趋吉避凶观念通过自然物像表达出来,并代代传承。

在岁令时节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塑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春节岚县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同时春节作为万物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开端,关于它的祭祀活动也很隆重。在这一天,民众会在春节贴春联,会蒸制面塑品来供门神、灶神、财神、天地神,打麦时还要敬谷神,春节时蒸制的“枣山”面塑就是这种礼馒。

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共诉衷肠。织女手巧早已成为人间妇女崇拜之偶像。于是每到这一天,姑娘媳妇们要吃面做的“顶针”、“针线筐罗”,期望自己心灵手巧。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日,面塑成为重要的供品。每到这一天,大人们习惯带着孩子们去墓地祭奠祖先,去时带面塑和水果等供品。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面塑充当了这种祖先与子孙沟通的媒介,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传达出内心的期待与需求。问其原因,说只有亲手做面塑,蒸花馍,才能代表对神虔诚和诚意。

三:岚县面塑的寓意特点

山西面塑源于民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岚县面塑的制作者大多是穷乡僻壤的农村妇女,她们没有条件进行专业的训练,加上面塑原料、工具的局限,面塑显得稚拙朴实,虽然无法完整的模拟自然,但其憨稚有趣。她们用纯真的心灵观察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其面塑形制丰富、风格多样、造型夸张不拘,大到几十斤制成的高愈一米的造型,小到只有几厘米玲珑剔透的面塑品。在造型上有凤凰戏牡丹,龙凤呈祥,麒麟送子,也有燕子、莲花、石榴等,各种神话传说、飞禽走兽、鸟类花卉。造型夸张,花色绚烂,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社会人民的需求,体现了精神取向。

面塑作为一种民俗用品主要存在于两个领域:一是节日礼仪中的面塑,二是日常生活中的面塑。的节日和传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民间面塑艺术中,也经常使用寓意来表达人们的某些情感,比如对于生活幸福的期望,对于事业成功的追求,对于健康长寿的重视,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理想和祝愿,正如我们日常中经常听到的吉祥词汇描述的一样。人们对生命的膜拜,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的祝愿等,而寓意正是中国传统中,含蓄表达这些吉祥追求的最好方式。寓:寄托,托福。寓意即寄托或隐含意旨。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很多物像和造型都约定成俗的蕴含了人们的某些寄托或隐含的意思,比如:石榴、桃子、鸳鸯、莲花、牡丹等。

岚县面塑在许多造型上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我们以面塑制品“福寿三多”为例来阐释其寓意特点。内容包括面塑佛手、寿桃、石榴,用其来指代“福寿三多”这样的民俗。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无论是高官贵族或百姓群众,都渴望有更多的子嗣、福气和长寿。佛手、桃子、石榴本是三种常见的水果,却赋予这三种水果一定的民俗意义,并且人们把这三者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吉祥果。这种联想,主要使用谐音或对其形态的观察而产生。佛手取其谐音福寿,桃子即象征长寿,有驱邪避害的指向;而石榴则以其多子的植物形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具备了多子的联想,多子是福。人们为了表达“福寿三多”的意图,用面塑制品的“福寿三多”作为一种替代物,进入到民俗生活事项中去,承载民众的意图和观念,传达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与期盼。

岚县面塑造型夸张独特且富于内涵,注重神气,淳朴敦厚,亲切自然。它将真善美好的愿望集于一身,成为人们心中驱邪弊害的保护神和纳福的吉祥物,通过造型题材的丰富和传统寓意的观念,表达了民众对生活的期望和理想,追求美满安康的幸福生活,显示了民间艺术具象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结语:

山西岚县面塑的特点很多,本文只列举一部分。山西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面塑艺术在这块丰厚的土壤里有取之不尽的文化题材。面塑是人与神、人与祖先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民众借此建构了他们的信仰世界与现实世界。面塑具有丰富的象征内蕴与意义,传续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现象。在岚县人民看来,它不仅是一种物质食粮,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食粮。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塑艺术也在发展,这也就要求人民群众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总而言之,岚县面塑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贴近市场,让市场来评判,紧随山西面食的品牌效应,在保持原有艺术风格和特点上还维持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让其成为一个整体,更好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238

张瑞:山西面塑艺术面面观(J)美术大观2010(7).146

董毅芳:试论山西民间面塑的造型特征(J)艺术与设计.2013(4)274

标签:;  ;  ;  

浅谈山西岚县面塑艺术的造型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