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_张颜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心理,障碍,网络,口唇,互联网,大学生,心理障碍。

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张颜梅[1](2011)在《从网络性心理障碍看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在高效便捷地为民众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以及个人的集体盲从、情感困惑等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已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深入调研,分析当前网络性心理障碍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寻找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法,无疑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军学[2](2008)在《青少年网络性心理障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网人数已达3000万之多,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而无所事事,甚至荒废学(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08年03期)

侯军[3](2005)在《谨防网络性心理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痴迷电脑者比比皆是,伴随电脑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已受到了心理学家、医学家的广泛关注。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健康》期刊2005年06期)

吕慧[4](2005)在《何谓“网络性心理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有一则报道称,某高校有个学生,生活中的他不善言谈,却特别喜欢泡在网吧里聊天会友。在网上口若悬河,成了人见人爱的“大众情人”。而且,他在网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是木讷笨拙。这位大学生经心理医生检查,被告知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性心理(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05年04期)

田景荣[5](2005)在《高校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上网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为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一些大学生因过分迷恋,导致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调适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是全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来源于《政法学刊》期刊2005年01期)

周长锋[6](2004)在《厦门:一些中学生不忙学业忙“结婚生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福州10月7日专电(周长锋)厦门市一些中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婚姻”,不想上课却忙着在网络上“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专家指出:沉迷于“网络婚姻”易引发性心理障碍。 据厦门某心理诊所介绍,沉迷于“网(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4/10/08)

郑桂荣[7](2004)在《高校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是“双刃剑”,一些高校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成瘾,引发了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瘾、色情瘾等“网络性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此症,高校应防患于未然,加强网络道德、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学习,成为网络主人。(本文来源于《龙岩师专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李苹[8](2004)在《何谓网络性心理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些痴迷电脑者的网络性心理障碍已受到了心理学家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04-06-18)

鲁龙光[9](2004)在《他患了“现代”病:网络性心理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我接待了一位中年男子,他心理咨询的内容,我觉得在目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事后,我将其整理、总结了一下,有同样心理障碍的人读后一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本文来源于《祝您健康》期刊2004年06期)

施春华[10](2003)在《论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上网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为目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旋律 ,一些大学生迷恋网吧导致了网络性心理障碍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调适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是全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03年01期)

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网人数已达3000万之多,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而无所事事,甚至荒废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颜梅.从网络性心理障碍看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2].王军学.青少年网络性心理障碍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

[3].侯军.谨防网络性心理障碍[J].解放军健康.2005

[4].吕慧.何谓“网络性心理障碍”[J].校园心理.2005

[5].田景荣.高校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政法学刊.2005

[6].周长锋.厦门:一些中学生不忙学业忙“结婚生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4

[7].郑桂荣.高校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龙岩师专学报.2004

[8].李苹.何谓网络性心理障碍[N].中国水运报.2004

[9].鲁龙光.他患了“现代”病:网络性心理障碍[J].祝您健康.2004

[10].施春华.论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江苏高教.2003

论文知识图

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调查网络成瘾的心理危害网络成瘾的心理危害

标签:;  ;  ;  ;  ;  ;  ;  

网络性心理障碍论文_张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