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节奏论文-臧胜楠

汉语节奏论文-臧胜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节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特征,语言节奏,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

汉语节奏论文文献综述

臧胜楠[1](2019)在《汉语的节奏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汉语也有其与众不同的节奏之美。研究汉语的节奏,不但能帮助我们全面认识汉语的特征,还能进一步回答对外汉语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汉语的节奏以音节为基本单位,除了句重音和轻声字外,每个字基本等重等长。符合汉语节奏的句子多是短句,两叁字组形成音长的对立,元音重复形成音色的对立,声调起伏形成音高的对立,这些对立特征有规律地重复,使得汉语整齐匀称、响亮悦耳、抑扬有致,具有更多音乐上的听觉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汉语的节奏不仅是教学内容和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2](2019)在《《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许希明教授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该着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的学术专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沈家煊先生作序。主要内容分为十章,分别讨论英语重音和汉语声调在节奏属性、音节结构、诗歌韵律、重音名实、构词理据、音步类型、语调特征和语音实现等方面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文勃,范萍,俞稼钰,梁丹丹[3](2019)在《汉语普通话母语者的节奏组块感知偏好》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对声音节奏的感知具有明显的偏好,强度上表现为扬抑组块偏好,时长上表现为抑扬组块偏好,这被称作抑扬-扬抑规律。已有大量研究考察英语、日语母语者的节奏感知情况,但尚未有研究对汉语普通话母语者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汉语普通话母语者为被试,考察他们对非语音音调序列的节奏组块感知情况,结果发现强度和时长参数下被试对扬抑形式的判断比例均显着高于随机水平,说明汉语普通话母语者在两个参数上的节奏感知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扬抑偏好,本研究为个体强度参数上的节奏感知偏好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和时长参数上节奏感知偏好受到语言经验影响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小希[4](2019)在《浅析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字正腔圆是朗读,表情达意也是朗读,是读者的音律和作者的心律碰撞的产物,也是语音和语义有效结合的表达。本文主要讲解了在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误码因素和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2期)

王雪松[5](2018)在《现代汉语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运用,成为现代汉语诗歌形式区别于古典诗歌形式的重要特征,它直接参与并影响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形成。首先,虚词带来节奏单元划分的变化,不同的划分方法背后隐藏着对节奏的不同理解。其次,虚词参与音韵节奏的新构型,带来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类"阴韵"现象,同时由于虚词强化现代诗歌的轻重节奏,从而增添新的艺术效果。第叁,拟音词作为虚词的一种,往往作为句子的特殊成分出现,使得现代汉语诗歌的句式比较灵活,同时在模拟声响的"保真效果"上比古典诗歌更好,这是对中国现代诗歌语音节奏的增益。最后,虚词带来语意节奏和情绪节奏的联动,增添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力量和智性之美。(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张达[6](2018)在《汉语节律结构与音乐节奏的映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汉语节律结构与音乐节奏的映射关系,即汉语填词研究。填词指歌词文本中的音节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包括先有曲后填词、先有词后谱曲、以及词曲同谱等情况。说母语者有能力将新的歌词文本填入一段给定的音乐节奏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一致。以往研究表明填词中的一个重要约束是歌词中的重读音节要与音乐节奏中的强拍相对应(Halle&Lerdahl 1993;Halle 1999;Hayes2005)。作为一种声调语言,汉语普通话的词重音模式比较模糊,说母语者很难进行凸显判断,并且研究者们对于汉语普通话的节律结构有很大分歧。而填词反映了当人们需要完成任务时是怎样无意识地运用节律知识的,这为汉语普通话节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基于40首包括说唱歌曲在内的节奏清晰的各种类型的汉语歌曲构成的自建语料库,本文研究了汉语普通话填词中歌词文本与音乐节奏的对应。歌词中对重读音节的确定是根据对普通话一般扬抑格(generalized trochee)重音结构假设(Sui2013)。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汉语普通话的填词同样遵循歌词中的重读音节对应强拍的基本约束条件,尤其是在说唱歌曲中,绝大部分的强拍对应的都是重读音节,这也进一步为汉语普通话扬抑格重音结构假设提供了创新性的音系证据。除此之外,本研究验证了填词受到音乐短语与歌词韵律短语的成分匹配趋向的制约。这两点主要发现与Sui(2013)基于汉语填词实验的结论一致。此外,在优选论的框架下,本文对重音与强拍以及非重音与弱拍的不对应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为了得到与人们直觉相一致的良构填词,有时不得不违反重音对应强拍和非重音对应弱拍的制约条件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制约条件。对于根据Hayes提出的填词制约条件生成的非良构填词的情况,本文对Hayes(2005)提出的填词制约条件进行了适度修改,在重音对应轻拍和非重音对应弱拍的制约条件之前增加了一条新的制约条件LAST-TO-STRONG,要求一段音乐短语之内的最后一个音节要与该音乐短语内的最后一个强拍相对应。由于研究(Deng 2010)表明声调影响凸显判断,本文也对声调是否影响填词结果进行了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声调在填词中有一定影响:强拍更有可能与去声音节相对应,在说唱歌曲中这种趋向更为明显;而强拍不太可能与轻声音节相对应。本研究发现的意义如下:1)基于自建语料库,本文证明了汉语普通话填词也遵循重读音节与强拍对应的约束条件;2)由于本研究对词重音的确定是根据一般扬抑格重音结构假设(Sui 2013),这也为汉语普通话节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创新性的证据;3)本研究表明声调在填词中也起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8-05-01)

谢寒[7](2017)在《母语为汉语普通话者连续法语语流中节奏迁移的声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与法语在语言节奏上存在着显着差异,而在法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到法语的节奏迁移缺乏量化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试图从声学方面去衡量母语为汉语普通话者的连续法语语流是否受到了汉语普通话的影响。为此,我们以10名高级法语学习者的汉语语流、法语语流以及5名母语为法语者的法语语流作为实验数据,使用节奏声学参数(rhythm metrics)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声学分析结果否定了汉语普通话节奏的负迁移假设。(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7年04期)

陈本益[8](2017)在《论汉语诗歌的“音顿”节奏》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诗节奏是在汉语的自然节奏基础上形成的。汉语节拍群既是由顿歇同时也是由重音划分和标志出来的,但主要是由顿歇划分和标志出来的。汉语节奏的形成,一方面是对汉语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的分解与组合,另一方面是对汉诗节奏单位音顿的等时化与强化。汉诗音顿中表示节奏基本条件的是占一定时间的音组,表示节奏本质特征的是音组后的顿歇,其中顿歇是汉诗节奏点,它是划分音组的标志。因此,汉诗的"音节·顿歇"节奏,也可以简称为"顿歇"节奏。(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孙则鸣[9](2017)在《汉语音节诗节奏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新诗格律理论有两种体系令人瞩目,一是以闻一多为主的顿数整齐理论,实为音步节奏体系节奏模式;二是林庚的半逗律理论,实为音顿节奏体系的节奏模式。许霆"意顿"的发现,证明顿数整齐论的音步体系节奏模式并不符合汉语语音特色,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唯有林庚音顿体系的半逗律诗体才是符合汉语语音特色的正确节奏模式。本文沿着林庚的研究方向,试图构建符合自然朗诵且体式远比林庚半逗律诗体丰富多姿的"意顿"式节奏模式诗体。法文音顿诗体又称"音节诗体",为了与国际接轨,汉语诗歌也采纳这一术语。(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吴韩娜,孔江平[10](2016)在《汉语和韩语近体诗的呼吸节奏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生理语音学的角度着手,以汉语诗和与它内容一致的韩语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并分析了语音信号和呼吸信号,从而探讨两种不同语言的近体诗呼吸节奏的特点。研究发现:(1)汉语近体诗格律的严格性制约不同韵律结构语言的节奏特征。虽然呼吸配合方式不同,但韩语朗读者调整呼吸重置幅度与次数以及朗读速度而体现汉语近体诗格律特征;(2)汉语近体诗朗读中胸、腹呼吸分工明确,胸呼吸与生理信号对应,腹呼吸与韵律单位对应,而韩语诗朗读中,其功能比较模糊;(3)不同语言的呼吸表现和呼吸重置幅度和时长均有关系;(4)汉语近体诗朗读中呼吸重置幅度和时长有显着性相关,而韩语呼吸重置幅度和时长不存在显着性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语音学报》期刊2016年00期)

汉语节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许希明教授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该着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是一部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的学术专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沈家煊先生作序。主要内容分为十章,分别讨论英语重音和汉语声调在节奏属性、音节结构、诗歌韵律、重音名实、构词理据、音步类型、语调特征和语音实现等方面的异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节奏论文参考文献

[1].臧胜楠.汉语的节奏与对外汉语教学[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简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3].于文勃,范萍,俞稼钰,梁丹丹.汉语普通话母语者的节奏组块感知偏好[J].心理科学.2019

[4].王小希.浅析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J].参花(上).2019

[5].王雪松.现代汉语虚词与中国现代诗歌节奏[J].文艺研究.2018

[6].张达.汉语节律结构与音乐节奏的映射关系[D].南开大学.2018

[7].谢寒.母语为汉语普通话者连续法语语流中节奏迁移的声学实验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

[8].陈本益.论汉语诗歌的“音顿”节奏[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

[9].孙则鸣.汉语音节诗节奏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

[10].吴韩娜,孔江平.汉语和韩语近体诗的呼吸节奏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语音学报.2016

标签:;  ;  ;  ;  

汉语节奏论文-臧胜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