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源探测论文_周文强,王俊峰,周春山,周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源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源,井下,采空区,基岩,矸石,物探,同位素。

火源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强,王俊峰,周春山,周斌[1](2019)在《基于同位素测钋法的煤矿采空区自燃火源探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同位素测氡法大范围探火工程量大、耗费时间长、易受气象因素制约等缺陷,通过研究氡的子体钋的相关特性,提出了探测煤矿采空区自燃火源的同位素测钋法,阐述了测钋法的原理和具体方法。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内蒙古伊泰集团凯达煤矿采空区自燃火源探测实践。结果表明:与同位素测氡法相比,同位素侧钋法具有操作简便,工程量小,较少受气候条件限制的优点。此外,测钋法探测火源位置可靠性更强,准确度更高,能有效减少误报。(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祁晓波[2](2019)在《探测自燃火源位置的多重方法联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测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场自燃火源位置,在分析各种火源探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矸石场进行现场勘察,大致确定其温度及气体异常范围。然后利用同位素测氡法、气体探测法与现场精细温度测量等多种方法对矸石场进行实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检测到的异常区域大致一致,通过对比,说明了各种火源探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各种方法对火源的探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对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场自燃火源位置探测应采用以同位素氡探测法为主,红外热成像法、气体探测法与测温法为辅的多重方法联用技术,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区范围和面积。(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4期)

杨永辰,米万升,曹少方,毛宏远[3](2018)在《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巷道火源预测预报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缩小煤炭自然发火地点的预测预报范围,使巷道防灭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根据易燃煤层自燃理论、巷道松动圈裂隙发育理论,结合汾西瑞泰井矿正明煤业有限公司0409工作面推进速度与顶板垮落情况,对工作面两巷13.1~67 m的重点探测区域进行模拟与反演。利用软件结合模拟所得数据绘制煤体内部温度等值线图,并做出高温点位置与温度值的标示;最终确定两巷距工作面40、50 m处为最易燃位置;最后在0409工作面回风巷进行了井下钻孔实测,验证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裴韶华[4](2018)在《测氡法在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山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测氡法应用于煤矿矸石山火源位置探测的基本原理,通过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山火源位置探测实践,验证了测氡法应用于煤矿矸石山探火的可行性、精准性、可靠性,成功找到了火源位置,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俊峰,安帮,周斌[5](2018)在《浅埋薄基岩自燃煤层火源位置探测数值计算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氡迁移机制问题常用的手段之一,以半无限大均匀多孔射气介质为计算模型,推导出氡在其中的运移传播方程,并分别计算了只有扩散或对流作用下射气介质表面氡运移及析出规律。计算结果发现,半无限大均匀多孔介质中氡浓度分布规律服从指数分布。在以扩散对流作用为主的氡迁移过程,射气介质的氡析出率取决于射气介质孔隙氡浓度大小及流体的对流速度。只在扩散作用下氡析出率的大小由孔隙浓度决定;只在对流作用下氡的析出率由流体流动方向和流速大小决定。将计算结果应用于测量浅埋藏薄基岩自燃煤层地表氡值,探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高。(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06期)

王慧明,张奋轩,刘江宾,赵辉[6](2018)在《综合物探在煤矿井下火源探测中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煤层燃烧的事件时有发生。煤层的燃烧会给煤矿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高瓦斯矿井还会酿成大事故。为了探测煤矿井下火源,利用地面同位素测氡法、地面高精度磁法、自然电位法,井下热红外测温法等手段,通过地面、井下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解释,最终确定了火源中心位置及范围,总结了综合物探不同物探方法在火源探测中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8年03期)

米万升[7](2018)在《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巷道火源预测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煤炭易自燃地点一是回采之后工作面进风顺槽与回风顺槽形成的采空区内,二是回采巷道内长期与空气接触的煤壁内,本文采取理论研究与相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此两种情况进行重点研究。煤矿回采巷道自然发火往往是在煤体内部距离煤壁表面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基于巷道开挖后两侧煤柱上覆顶板压力作用下煤壁内部裂隙张开发育加剧,煤壁漏风量增加,通过建立围岩松动圈计算模型,从理论层面计算出煤壁内部的围岩塑性松动圈范围,为1.42m左右;并建立煤壁内部的高温点反演计算模型,通过YRH700红外热成像仪对煤壁表面的温度进行扫描后的结果,进一步反算出塑性松动圈范围内的高温点的具体位置和高温点的温度数值,并利用软件作出煤壁内部的等温线图;结合所选样本——汾西瑞泰井矿正明煤业有限公司0409工作面的推进速度、顶板跨落情况、巷道内CO、CO_2气体的监测情况,重点对工作面顺槽距离工作面端头13.1m~67m范围内的煤壁进行研究。针对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结合“U型自然发火区”理论中的叁带重新划分,确定易自燃带,并建立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堆模型,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煤堆自燃的效果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粒径大小对煤堆的传热影响、煤样含水性多少对煤堆的传热影响,测试了YRH700红外热像仪的最大有效探测距离和煤堆的最大有效传热厚度,为该项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实际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数值,最后对煤堆内部高温热源的热量辐射趋势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采空区自燃后的灭火工作提供方向指导。通过以上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0409顺槽巷道松动圈范围为4.34m,煤体内部的塑性松动圈范围是1.42m;(2)在顺槽中距离端头13.1m~67m的范围内40m、50m两处为反算结果温度值最高处,其位置深度也在松动圈范围之内,为1.5m左右,最高温度值为32℃左右,这两处应当作为0409工作面巷道防火的重点区段;(3)通过粒径试验得出了煤样粒径>30mm时的煤堆传热速率最快,且可得出在煤堆孔隙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其传热速率与煤样粒径大小呈正相关;(4)通过距离试验得出了国产YRH700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热成像仪的最大有效探测距离为6m,当探测距离大于6m时,高温区域与周围低温区的温差仍会在仪器中显示出来,但并不能提供高温区域的准确温度,无法对自燃的阶段进行判断;(5)通过水分试验得出了煤堆孔隙中的含水量对煤体的传热效果和传热速率均有影响,且当水分含量满足一定的极值域条件,即水分不会汽化吸热时,水分含量大小与煤堆的传热效果/传热速率均成负相关;(6)通过叁种不同厚度的煤样试验,建立了以煤堆内部热源距离煤堆表面的距离(厚度)为自变量,以表面温度最高点H值与热源初始温度之差为因变量的最优拟合方程,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该红外热像仪对于煤壁的最大有效探测深度,为33.628cm;(7)通过高温热源的热量辐射趋势试验得出了煤堆周围空气在受热之后,受热气体横向方向的运动轨迹呈“扁平状”,即热量首先向水平方向扩散,使周围冷空气温度上升,同时在竖直方向上热量以温度梯度的方式向外扩展,扩展轨迹类似于等温线模式;因此,采空区遗煤自燃之后防灭火的重点方向应为遗煤正上方,可在该区域内的未自燃区域加注惰性气体或黄泥浆等物质以防自燃范围进一步扩大;此试验为采空区遗煤自燃后的防灭火措施的施行提供方向性指导。本论文所有试验均是在红外探测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实际生产或工业性测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刚,侯世占,张永明,祝海锋[8](2016)在《测氡法在隐蔽火源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氡气产生原理可探测煤层高温异常区域、火区位置、火区范围,采用RAD-7型测氡仪对公乌素煤业公司011604工作面上覆9#火区隐蔽火源点进行了探测,并用surfer8.0软件对探测数据进行后期处理,确定了9#煤层小窑火区的高温异常区域,提高了火区治理的效果。测氡法为煤矿火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6年04期)

王刚[9](2015)在《测氡法和红外热成像法在小窑区火源位置探测的综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红外热成像法和测氡法联合探测技术在探测上覆煤层小窑区自然发火火源位置的应用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2种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优缺点;其次,研究了自燃煤层释放氡在裂隙岩体中的运移和扩散规律,同时建立了自燃火源传热模型,分析了红外热成像法的探测机理;最后,以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604工作面上覆9#煤层小窑火区为现场探测对象,综合采用RAD7专业电子测氡仪和T335型红外成像仪对火源位置及其范围进行了探测。研究表明:在测氡法中,裂隙岩体中任意位置处的氡气浓度均可由岩体表面氡气浓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但氡的扩散系数及衰减常数等参数受地形变化影响差异很大,不易确定;而红外热成像探测深度一般为10 m左右,火源位置越深,探测难度越大;现场氡气浓度测试及红外热成像方法探测结果显示在1604工作面上部地表存在2个氡异常区域,且两区域的位置与红外热成像探测结果相符。总体而言,红外热成像法和测氡法联合使用可以互补缺陷,可确保火源位置的进一步精确定位,对火区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智飞,许召稳,陈印[10](2015)在《冯家塔煤矿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冯家塔煤矿1201、1202、1203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测氡法分两次探测了采空区隐蔽火区的范围,详细查明了采空区隐蔽火源的平面分布位置、立面具体位置,为灭火方案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期刊2015-05-01)

火源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测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场自燃火源位置,在分析各种火源探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利用红外成像仪对矸石场进行现场勘察,大致确定其温度及气体异常范围。然后利用同位素测氡法、气体探测法与现场精细温度测量等多种方法对矸石场进行实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检测到的异常区域大致一致,通过对比,说明了各种火源探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各种方法对火源的探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对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场自燃火源位置探测应采用以同位素氡探测法为主,红外热成像法、气体探测法与测温法为辅的多重方法联用技术,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区范围和面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源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文强,王俊峰,周春山,周斌.基于同位素测钋法的煤矿采空区自燃火源探测技术[J].煤矿安全.2019

[2].祁晓波.探测自燃火源位置的多重方法联用技术[J].陕西煤炭.2019

[3].杨永辰,米万升,曹少方,毛宏远.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巷道火源预测预报模拟研究[J].煤炭技术.2018

[4].裴韶华.测氡法在霍尔辛赫煤矿矸石山火源位置探测中的应用[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

[5].王俊峰,安帮,周斌.浅埋薄基岩自燃煤层火源位置探测数值计算及应用[J].煤矿安全.2018

[6].王慧明,张奋轩,刘江宾,赵辉.综合物探在煤矿井下火源探测中的尝试[J].陕西煤炭.2018

[7].米万升.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巷道火源预测预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8].王刚,侯世占,张永明,祝海锋.测氡法在隐蔽火源探测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6

[9].王刚.测氡法和红外热成像法在小窑区火源位置探测的综合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

[10].李智飞,许召稳,陈印.冯家塔煤矿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探测研究[C].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2313工作面火源探测平面图(1∶...火源探测及钻孔布置图一2火源探测及钻孔布置图火源探测结果图火源探测平面图一11火源探测结果图

标签:;  ;  ;  ;  ;  ;  ;  

火源探测论文_周文强,王俊峰,周春山,周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