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海论文_张梦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极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北极,海冰,模式,数值,海洋,气候,北大西洋。

北极海论文文献综述

张梦然[1](2019)在《北极海冰消融或加速病原菌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指出,气候变化造成的北极海冰减少可能会让感染海洋哺乳动物的病原菌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更频繁地传播。海冰消融等环境变化不仅会改变动物的行为,还会开放新的航道,让本来不同的种群(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11)

李冰洁,庞小平,季青[2](2019)在《北极海冰密度变化分析及其对海冰厚度估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冰密度是海冰和气候模型的重要物理变量,也是利用卫星测高数据估算海冰厚度的关键参数。目前各国北极科学考察虽开展了海冰物理观测,但对近期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应用不足。在此背景下,收集了近15年来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北极海冰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海冰密度实测数据进行克里金插值,将插值结果输入静力平衡方程模型计算海冰厚度,探讨海冰密度对海冰厚度卫星测高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2015年北极海冰密度变化范围为750—950 kg·m–3,1—9月海冰密度总体上随月份变化呈减小的趋势;6—9月北极海冰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75°N—90°N);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相较于使用海冰密度固定值参与估算海冰厚度,采用经现场观测数据空间插值后的海冰密度估算海冰厚度的结果更为准确。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为海冰与气候变化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郝伟杰,肖晓彤,赵美训[3](2019)在《生物标志物IP_(25)在北极海冰变化重建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持续减少,对全球的温盐环流、海洋生物化学过程和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北极古海冰的变化可以使我们对北极环境有全面的认识,更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规律。近十年来,一种新发展的海冰生物标志物IP_(25)(Ice Proxy with 25 carbon atoms)被广泛用于北极及亚北极的海冰重建。IP_(25)是北极冰藻产生的一种高度分化的单不饱和类异戊二烯(HBIs),能够稳定地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从IP_(25)被发现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指示海冰变化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总结了重建古海冰的传统指标和限制性并介绍了IP_(25)指示海冰的原理、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然后归纳了利用IP_(25)重建北极地区海冰分布和变化的实例研究,涵盖了北冰洋中心、陆架边缘海、河口以及亚北极地区不同空间海域,跨越了近现代、全新世、第四纪以及中新世不同时间尺度。其中,近现代的海冰重建结果与海冰的卫星观测数据取得了很好的相关性,为古海冰的重建提供了基础;古海冰的重建为数值模拟古气候以及预测未来海冰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贺靓[4](2019)在《我国北极海冰短期预报技术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国际地学研究领域权威杂志《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在线发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室梁曦博士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海冰海洋数据同化文章《北极海冰—海洋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8-17)

吴磊,陈海山,周洋[5](2019)在《北极海冰年际变化对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热力异常的指示作用及其可能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夏季东亚中纬度近地面温度和春、夏北极海冰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格陵兰海、巴伦支海海冰异常变化与夏季东亚中纬度陆面热力异常在年际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1950—2014年,东亚中纬度夏季近地面温度明显增暖,并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年际变率最大值的区域主要位于40°N以北至贝加尔湖地区;春、夏格陵兰海和巴伦支海的海冰也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同时表现出较强的年际变化特征。(2)春、夏格陵兰海、巴伦支海海冰异常对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热力异常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春、夏格陵兰海、巴伦支海海冰异常偏多,通常对应夏季东亚中纬度近地面的东亚中纬度夏季增暖现象;反之亦然。(3)春、季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北极海冰指数(Arctic Sea Ice Index,ASII)高值年(海冰异常偏多年份),贝加尔湖及西南的蒙古高原地区通常为大范围的异常高压控制,有利于近地面温度升高;同时由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减弱,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减弱,有利于东亚中纬度区域的温度升高。而ASII低值年的情形则相反,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受异常低压控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增强,冷空气易向南侵袭,不利于东亚中纬度近地面升温。(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乐,杨文发,张录军,李春龙,张方伟[6](2019)在《北极海冰对长江流域主汛期降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极地冰雪显着影响中低纬气候的事实,利用1979—2017年长江流域116站降水资料和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海冰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北极海冰对长江流域主汛期降水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冬春季节,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海冰面积偏多、波佛特海海冰面积偏少时,主汛期长江上中游干流、汉江上游和雅砻江降水偏多;北极群岛、楚科奇海和拉普捷夫海以北海域海冰面积偏多时,主汛期两湖水系降水偏多,嘉陵江上游、汉江上游降水偏少;反之亦然。可能的机制为冬春季关键区海冰变化通过影响湍流热通量引发大气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以大气波列形式向东亚传播,影响东亚地区夏季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从而间接影响长江流域主汛期降水。应用多元回归法,以关键区海冰面积作为预测因子建立4个流域内主汛期降水趋势预测模型,模型对预报区降水的定量预测有明显的波动,但对预报区总体的降水趋势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吴星泉,张胜军,车德福[7](2019)在《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资料确定北极海冰干舷高》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使得大空间尺度探测海冰成为可能,海冰干舷高是反演海冰厚度的关键参量,获取精确的海冰干舷高对海冰探测及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近3年获取的CryoSat-2卫星SAR模式测高资料,在60°N—88°N纬度带内的北极海域通过设定阈值筛选可用的观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2015—2017年间月平均海冰干舷高,最后通过IceBridge航飞数据的时空匹配验证了本文获取的干舷高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索飞,乐红安,黄国平[8](2019)在《基于AMSR-E海冰密集度北极海冰信息提取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极海冰对全球气候有着极大的影响,北极海冰变化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0年的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海冰年际变化和年间变化,初步揭示了北极海冰变化趋势,并分析海冰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2003-2010年海冰面积呈减小趋势,而且长期冰也逐渐减少。海冰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1,海冰面积有下降趋势,说明全球气温有升高趋势,海冰对全球气温变化具有指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2期)

陈瑜[9](2019)在《北极海冰精准预测,不仅仅关系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发布了今年北极海冰最小覆盖范围预测结果,根据该所海冰研究团队研发的北极海冰集合同化数值预测系统,2019年9月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小值约为420万平方公里,接近历史第二低值。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北极海冰面(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11)

陈瑜[10](2019)在《融合极地海洋观测信息 北极海冰短期预报更精准》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7月8日电 (记者陈瑜)将不同来源、不同误差信息、不同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融入数值动力模式,依据不同权重将观测场与模式场结合,从而得到真实场最优估计,如今这种数据同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气海洋领域。记者8日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简(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09)

北极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冰密度是海冰和气候模型的重要物理变量,也是利用卫星测高数据估算海冰厚度的关键参数。目前各国北极科学考察虽开展了海冰物理观测,但对近期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挖掘应用不足。在此背景下,收集了近15年来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北极海冰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海冰密度实测数据进行克里金插值,将插值结果输入静力平衡方程模型计算海冰厚度,探讨海冰密度对海冰厚度卫星测高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0—2015年北极海冰密度变化范围为750—950 kg·m–3,1—9月海冰密度总体上随月份变化呈减小的趋势;6—9月北极海冰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75°N—90°N);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相较于使用海冰密度固定值参与估算海冰厚度,采用经现场观测数据空间插值后的海冰密度估算海冰厚度的结果更为准确。北极海冰密度现场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为海冰与气候变化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极海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梦然.北极海冰消融或加速病原菌传播[N].科技日报.2019

[2].李冰洁,庞小平,季青.北极海冰密度变化分析及其对海冰厚度估算的影响[J].极地研究.2019

[3].郝伟杰,肖晓彤,赵美训.生物标志物IP_(25)在北极海冰变化重建中的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

[4].贺靓.我国北极海冰短期预报技术取得新进展[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5].吴磊,陈海山,周洋.北极海冰年际变化对东亚中纬度夏季陆面热力异常的指示作用及其可能原因[J].气象科学.2019

[6].王乐,杨文发,张录军,李春龙,张方伟.北极海冰对长江流域主汛期降雨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9

[7].吴星泉,张胜军,车德福.利用CryoSat-2卫星测高资料确定北极海冰干舷高[J].测绘通报.2019

[8].索飞,乐红安,黄国平.基于AMSR-E海冰密集度北极海冰信息提取与分析[J].智库时代.2019

[9].陈瑜.北极海冰精准预测,不仅仅关系气候变化[N].科技日报.2019

[10].陈瑜.融合极地海洋观测信息北极海冰短期预报更精准[N].科技日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羊传染性脓疱病感染病例Fig.2Theclinic...典型的夏季北极航拍照片北极海冰运动及海平面气压月平均...春季北极海冰面积指数与华北地区...北极海冰运动及海平面气压年平均...7夏季北极海冰覆盖范围Ei(a)...

标签:;  ;  ;  ;  ;  ;  ;  

北极海论文_张梦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