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机制

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机制

一、高校后勤服务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兴钰[1](2021)在《江苏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梅士伟[2](2020)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高等教育通过人力资本增值而为现代社会提供强大的发展内驱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历经建国以来7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革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教系统。然而,由于高等学校(本论文研究对象限定为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外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参与机制不规范、社会公众参与不充分,内部治理结构失衡、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权力监督体系不完善,致使高校腐败易发频发,关键领域问题凸显,大案要案警钟不断,窝案串案时有发生,制约大学的教育教学、学术创造、服务社会、文化赓续使命,消解其学术本质和公益属性,弱化其道德标高和社会公信力,迟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设步伐。高校腐败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折射出现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党和国家及社会公众的需要。因而,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连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价值依归,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结构转向。我国现行高校腐败治理主要基于政府作为高校举办者的地位,通过执政党和政府及作为其政治属性延伸的高校党委行使腐败治理权力,对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行使者实施控制、监督、惩治,保证高校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达到以权力监督权力的治理目标。而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校办学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多元利益相关者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与政府主体共同参与高校腐败治理。在治理理论的引导下,处理多元利益主体对高校的利益诉求,进一步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反腐倡廉的“新边疆”。因而,本文基于治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以高校腐败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高校腐败的表现样态与成因机理”“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容结构与绩效评价”“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生问题与优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治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理论阐释,揭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是“动力系统、控权逻辑、规则供给、行动框架”的统一,进而厘清各要素的实质内涵。通过治理系统的外部情境和内部环境解构治理动力,通过权力监督、制约与惩治的合理性、有效性分析控权逻辑,通过规则体系与规则生成阐释规则供给,通过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与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梳理行动框架,从学理层面理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内涵。随后,对高校腐败治理的演进历程进行考察。按照时间序列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反腐败工作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梳理出每个阶段治理机制的主要特征。(1)1949-1978年,以思想改造为核心,以运动式批判为主导;(2)1978-1989年,以纠正行风为特征,以整风式拒腐为主导;(3)1989-2002年,以遏制寻租为基础,以专项式打击为主导;(4)2002-2012年,以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系统化惩防为主导;(5)2012至今,以顶层设计为重点,以制度化治本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动力系统---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行动框架---从运动式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再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高度关注高校教职员工对高校腐败治理的心理感知,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三级编码方法梳理出目前高校腐败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具体机制: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并分别探讨两类机制的具体构成,包括科层治理机制所涵盖的控制、监督、惩治、制度建设、问责,以及网络治理机制所涵盖的信任、合作、制约、技术创新、文化惯例等要素的确切内涵,从而系统构建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复次,鉴于高校腐败治理的实践性,运用量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中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遵循“网络治理机制---科层治理机制---腐败治理绩效”的主体关系,经由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应然样态,即高校腐败治理的完整运行体系应当是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的整合体。最后,结合高校腐败治理机制过程的演进分析,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面临的运行困境,一是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二是机制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弱化,三是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割裂。据此,从科层治理机制与网络治理机制整合与互动的角度,提出优化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建议。一是重塑行动者的主体性,二是提升治理动力的集成性,三是强化治理过程的协同性,四是重点强化问责、技术创新、制度建设。研究中国高校腐败治理机制问题,在目前来看只是一个开始。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探讨和设计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体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一是立足治理理论视角来探讨中国高校腐败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从高校腐败研究的制度、体制层面深入到高校腐败治理的具体机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统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剖析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绩效水平,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王东[3](2020)在《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后勤涉及广大师生的衣食住行,是高校正常运行和师生安心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经过30余年的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取得显着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出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自建后勤模式、服务外包后勤模式、公司制后勤模式等。特别是有些高校通过引入社会资金组建股份公司,使后勤管理部门获取法人身份,释放了经营活力,并积极参与校外市场竞争,在为高校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了优良的服务。Z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也是全国师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日常运行中,Z校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保障等方面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那么,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构建一流的后勤实体以满足学校发展的战略需要呢?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文献基础上,选取Z校这一后勤规模大、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校内共存的后勤管理处外包、自建后勤集团、社会化公司服务三种后勤管理模式的现状、特征,剖析其当前三种管理模式存在的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资金、人才、监管和规划等),并解析出这些问题背后的“改革驱动不足”“治理主体功能缺失”“机制不畅”等原因,最后结合协同治理理论提出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对策是:变革理念增强驱动,提高后勤改革中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有效发挥治理角色作用,并完善协同机制,最后指出“成立高校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并逐步形成区域“寡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优选模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关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在改革中必会面临许多棘手复杂的问题,须从国情校况出发,稳步前行、扎实推进,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刘鹏[4](2020)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研究 ——以Y市机关后勤为例》文中认为机关后勤是政府行政的重要组成,在保障政府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机关后勤服务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后勤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及当地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各地政府还需持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我国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受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不断摸索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结构性问题也不断显现,地方政府还需要在社会化改革上持续深入推进。以Y市机关后勤为研究对象,解析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后勤服务社会化情况,探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阶段存在的缺陷,并给出改进建议,期望可以为政府深化改革提供新思路。从五个部分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对机关后勤服务及其社会化的涵义进行分析,并简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公共治理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现状和成效。第三部分着重发掘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由公私部门目标异质性矛盾导致的后勤服务统筹协调困难;二是由明确的责任边界与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后勤服务真空带问题;三是由于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冲突导致的后勤服务依赖性;四是由于公共利益与顾客导向不一致导致的绩效考核不合适问题。第四部分针对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引入政策网络治理体系,提出对应改革对策:一是建立网络化后勤体制,从而破除协调困难;二是强化合作和学习,破解真空带难题;三是掌握治理主导地位,防止受限于服务依赖性;四是引入多元体系,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第五部分是总结和展望。本论文重点应用政策网络治理体系,对以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理论性缺陷进行发掘和修正,为机关后勤服务走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指明方向。

本刊编辑部,王日武,杨萌[5](2019)在《高校智慧物业管理发展报告》文中提出过去,高校后勤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主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近些年,高校后勤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迫切需要提高基本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水平。2018年5月2日,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同时,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

李芳[6](2018)在《大型中央直属企业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后勤管理理论、产权管理等相关理论,后勤管理的目的在于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效率,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企业后勤管理离不开社会供给,企业所在的整体环境是其发展的关键部分,任何竞争能力的增加都会给现有公司的改善和盈利带来困难;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流转畅通是现代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使理论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对国有企业主副业分离的要求。在分离企业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后,应注重辅助单位产权的实现形式,丰富投资主体,逐步从原有单一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形成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据此,大多数后勤社会化改制企业已逐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具备了独立的市场竞争力。Z公司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起步较早,近年来机制的变革促进了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体现了后勤服务的社会功能。但由于存在改革意识不到位,改革动力缺乏;改革过程中产权不清晰,管理效率低;组织机构不明确,人员冗杂;受理念和大型央企制度的限制,市场开拓不够等问题,目前Z公司的主营业务还主要是为Y公司集团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显示出对母公司的较高的依赖性。从Z公司经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看,既面临着好的政策机遇,也遭遇着行业竞争的威胁,公司既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优势,也在制度机制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因此,根据十九大对国有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要求,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必须从产权制度改革、公司制改革、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改革方面入手,保证改革服务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有利于企业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增收节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保证能够增加自身经营活力。加快产权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组织结构与人事管理改革,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开拓外部市场是Z公司社会化改革良性进行的现实选择。

石磊[7](2018)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肇始于李岚清副总理任职期间,解决了当时因政府投入不足,学校后勤发展滞后,师生不满意带来的诸多问题。改革至今已历经十余年,后勤社会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师生对于后勤服务水平及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故本研究课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为研究目标,希望从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进而解决问题。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一章通过搜集、整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国内外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将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和政策变革的行程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供给模式(1951年---1978年),建国初期在大的环境背景下,供给式后勤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社会经济发展的促使下,供给模式也暴露除出了不少问题。第二个阶段为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年---2000年),承包责任制是在市场经济提出后我国对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个阶段为社会化改革阶段(2001年---至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情况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文章用大量的篇幅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第三阶段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分析研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沿革、相关政策、成绩与问题等。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与第五章,归纳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分析出现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正反两方面数据分析,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建议,主要从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和政策监督3个环节来进行阐述。政策文本的完善:出台可持续性的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政策中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和明确监督监管责任;政策执行的完善包括引进社会化企业参与、强化对政策本身的认识、健全政策的执行机构等;政策监督的完善包括完善各种监管制度、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人和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估体系。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如果能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研究之路奉献绵薄之力,则不胜荣幸。

宋小燕[8](2017)在《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校领域行政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的市场化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后勤资源的配置得到有效优化,进而促进了后勤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饮食住宿等生活条件实现较大的改善。尽管如此,基于高校后勤的改革时至今日也没有形成一种固有的模式。特别是在地方高校的社会化进程中,虽然短时期缓解了发展的压力,但是也暴露出很多存在的问题,改革阻力也是重重。有的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学校后勤的本职工作,即服务育人的功能;有的高校,过度依赖行政而忽视市场规律。这些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自身发展先天不足,由于没有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可以借鉴,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及理论支持,导致改革越深入,矛盾和问题越突出。H大学作为一所办学百年历史的地方高校,正在迅速的发展。学校自2000年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始终固守以学校资产管理处作为甲方与乙方后勤服务总公司签订包干合同的运行模式开展服务保障工作。目前,浙江省内很多地方高校社会化改革后建立的企业逐渐淡出高校后勤行业,甚至部分高校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取代以市场为中心的公司制,更有部分高校将后勤纳入到总务管理。同时,也有高校成立了独立法人资质的市场化运行实体,与学校剥离。在未来的发展中,H大学后勤工作能否抓住新机遇,找到一条既符合经济规律,又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新出路,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发展的全局。因此,寻求适合像H大学这样的地方高校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将H大学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学校后勤社会化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实践意义上讲,不仅能使得该校逐步摆脱后勤发展的困境,而且也能为同类型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目标参考。本文以H高校为例,对社会化改革历程及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客观性地分析H大学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改革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

王晨[9](2017)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后勤工作是构建高等学府的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教育改革、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高校办学的质量,所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来推动高校后勤改革并希望能解决其“瓶颈”问题。30余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复杂性,以至于很多问题没有根治,并且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本文以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目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各个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找出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政策与制度的缺失、社会化不彻底、市场监管不完善、管理模式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情况、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失等。通过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虽然有很多因素都制约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但都脱离不开政府、学校、市场三方的主导因素,所以本文就从这三个主体入手,结合国内不同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总结出这三方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随后本文又参考了国外不同的后勤运行模式,找出值得我国后勤社会化改革参考的经验模式。最后本文综合以上的问题、原因分析、国内外经验参考,最终以政府、学校、市场入手,提出适合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一步深入的对策建议,探索出符合我国改革浪潮的高校后勤的新路径。

李倩[10](2017)在《多校区运行下高校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迎来大众化时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为寻求自身发展相继形成多校区办学的格局。多个校区同属于一个法人主体,校区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多校区办学,对高校后勤来说是个巨大挑战。物业管理作为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模式的优劣得当直接关系着后勤的服务目标,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多校区运行下,为了开展好各校区的物业管理,使校区物业保值增值,给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只有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措施,使物业管理真正发挥其“三服务、三育人”的作用,这是多校区开展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在对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与国外高校物业管理多方面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深入对课题展开研究,本文以T大学为研究对象,总结T大学实施物业管理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竞争机制的相关观点,指出多校区物业管理应从实际出发,本着“多个校区,一个整体”、“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师生满意”等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实现“管办分离”,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在政策支持下,从思想和技能培训入手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健全高校自我监管机制、创建物业品牌文化,提高多校区物业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多校区物业管理的目的。希望本文能对其他研究高校物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帮助,为多校区开展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高校后勤服务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后勤服务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趋势的行动连带
        (二)现代社会权利本位的价值依归
        (三)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结构转向
    二、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贡献
    三、研究述评
        (一)国内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逻辑演进
        (二)国外高等教育腐败治理机制研究的总体图示
        (三)既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思路安排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高校腐败
        (二)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机理剖析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动力系统
        (一)系统情境的宏观驱动
        (二)治理网络的开放赋能
        (三)主体价值的内生激发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控权逻辑
        (一)高校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二)高校权力制约的正当性
        (三)高校权力惩治的现实性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规则供给
        (一)生成路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统一
        (二)规则执行:强制、激励与认同接续
    四、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行动框架
        (一)合法性逻辑下的结构化行动
        (二)工具性逻辑下的专项式整治
        (三)情境性逻辑下的参与式合作
第三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历程
    一、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8年:动员群众,思想改造,运动式批判
        (二)1978-1989年:清理整顿,纠正行风,整风式拒腐
        (三)1989-2002年:破除垄断,遏制寻租,专项式打击
        (四)2002-2012年:体系建设,点面结合,系统化惩防
        (五)2012年至今:顶层设计,聚焦监督,制度化治本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演进逻辑
        (一)动力转换:从权威驱动向改革驱动转变
        (二)控权逻辑:从权力监督向“监督-制约”均衡转变
        (三)规则供给:从强制供给向协商供给转变
        (四)行动框架:从运动式为主向专项式和制度化转变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经验回视
        (一)坚持党的领导,规范机制运行的方向性
        (二)坚持专业化反腐,发挥纪检监察机构职能
        (三)坚持系统化反腐,形成整体性治理格局
        (四)坚持以责任制为核心,推动渐进式治理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探析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扎根理论编码方法
        (二)理论性取样
    二、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三级编码
        (一)开放性编码
        (二)主轴性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三、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内容结构的深层意涵
        (一)科层治理机制
        (二)网络治理机制
第五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预测问卷设计
        (三)正式问卷与实证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理论模型拟合及路径分析
        (一)结构方程的拟合
        (二)直接作用下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三)直接作用下的科层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
        (四)中介作用下网络治理机制对腐败治理绩效的影响探究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假设结果汇总
        (二)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运行困境
    一、机制目标的导向性在内外碰撞中被消解
        (一)“组织-环境”框架下的“脱耦”
        (二)多层次目标体系的功能冲突
    二、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在制度形塑中被割裂
        (一)规制缓和与政府监督博弈失衡
        (二)低组织化造成社会监督行动局限
        (三)身份困境导致纪检监督的结构性悖论
        (四)校内民主监督的“空心化”矛盾
    三、机制运行的合法性在现实安排中被弱化
        (一)治理的公共性欠缺
        (二)多重关系诱发治理的内卷化
        (三)路径依赖导致治理工具单一
第七章 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的优化方略
    一、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态化建构
        (一)以角色转换优化党委政府控制职能
        (二)以激励相容强化主体责任
        (三)以嵌入化激发纪检监督的“结构洞”优势
        (四)完善基于“日常生活”的实体性师生监督
        (五)以自主性保障社会主体的参与性
    二、治理动力集成性的多元化整合
        (一)权力驱动与权利驱动的互动
        (二)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重构
        (三)以权威驱动调适利益驱动
    三、治理过程协同性的动态化平衡
        (一)高校腐败治理与政府腐败治理的目标协同
        (二)透明度与回应性的认知协同
    四、关键影响路径的功能性再造
        (一)构建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问责机制
        (二)从数据民主向技术治理进阶
        (三)一体性推进制度化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文献评析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2.主要内容
    (五)研究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高校后勤
        2.高校后勤社会化
    (二)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1.协同
        2.治理
        3.协同治理理论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一)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
        1.Z校发展概况
        2.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
    (二)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1.Z校后勤管理处服务外包模式
        2.Z校自建后勤集团模式
        3.Z校X公司企业化管理模式
    (三)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
        1.管理制度化
        2.服务标准化
        3.服务网络化
        4.服务竞争化
四、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三种模式的个性问题
        1.外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2.自建后勤集团模式存在的问题
        3.X公司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三种模式的共性问题
        1.资金问题
        2.人才问题
        3.监管问题
        4.规划问题
五、影响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因素
    (一)改革驱动不足
        1.政策不完善
        2.制度变迁不易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二)治理主体功能缺失
        1.政府和高校定位偏低
        2.市场主体内外交困
        3.社会主体参与有限
    (三)机制不畅
        1.协同机制难协同
        2.竞争机制少竞争
        3.管理机制行政化
六、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一)变革理念增强驱动
        1.以创新增强后勤改革动力
        2.以协调平衡后勤基础关系
        3.以绿色夯实后勤发展之路
        4.以开放提升后勤服务品质
        5.以共享营造后勤氛围和谐
    (二)提高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
        1.政府
        2.高校
        3.市场
        4.第三部门
        5.个人
    (三)完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机制
        1.各主体有效参与,提升协同治理效果
        2.引入价格机制,完善高校后勤竞争机制
        3.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减弱高校行政痕迹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
    (三)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研究 ——以Y市机关后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机关后勤服务
        1.5.2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1.6 基础理论
        1.6.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6.2 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现状
    2.1 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
        2.1.1 招投标形式承包服务
        2.1.2 服务单位自主管理
        2.1.3 绩效考核挂钩承包费
        2.1.4 奖金激励基层服务人员
    2.2 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优势
        2.2.1 引入市场机制降低了服务成本
        2.2.2 引入专业人员提高了服务水平
        2.2.3 精简了机构利于管理
        2.2.4 科学管理改善政府形象
        2.2.5 激励手段灵活多变
第三章 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Y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3.1.1 后勤服务统筹协调困难
        3.1.2 后勤服务存在真空带
        3.1.3 后勤服务产生依赖性
        3.1.4 绩效考核制度有待改进
    3.2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3.2.1 公私部门目标异质性矛盾
        3.2.2 明确的责任边界与现实条件产生矛盾
        3.2.3 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冲突
        3.2.4 公共利益与顾客导向的冲突
第四章 Y市深化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对策
    4.1 建立网络治理体制
        4.1.1 构建政策网络,破除协调困难
        4.1.2 有效管理冲突,保证共同利益
    4.2 强化合作学习机制
        4.2.1 加强互相信任,组建合作关系
        4.2.2 构建学习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4.3 掌握治理主导地位
        4.3.1 主导主体有效整合
        4.3.2 主导网络有效管理
    4.4 改革绩效评价体系
        4.4.1 引入更多参与主体
        4.4.2 建立多边评价体系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校智慧物业管理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进程
    1、高校后勤改革相关政策
    2、高校后勤改革成果
二、高校后勤发展现状
    1、高校后勤市场规模
    2、高校后勤发展特点
    3、校园后勤智慧化势在必行
三、校园智慧服务
    1、智慧校园建设
    2、智慧校园服务
四、企业案例
    明德物业
    新大正物业
    苏宁银河物业
    中航物业
    中楚物业
    宏德科技物业
五、高校物业服务企业联盟
    1、标准化建设成果
    2、高校物业服务企业联盟展望
六、展望与思考
    1、高校后勤智慧发展趋势
    2、校园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建议
在管项目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在管项目
    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
在管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在管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

(6)大型中央直属企业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论文研究背景
        (二)论文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系统分析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技术路线及研究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后勤管理及社会化
        (一)后勤管理
        (二)后勤管理社会化
        (三)央企后勤管理社会化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战略管理工具
        (三)产权制度理论
第二章 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
        (一)Z公司业务情况
        (二)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现状
    二、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意识不到位,改革动力缺乏
        (二)改革过程中产权不清晰,管理效率低
        (三)组织机构不明确,人员冗杂
        (四)受理念和大型央企制度的限制,市场开拓不够
第三章 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丰富的经验优势
        (二)较为成熟的管理标准
        (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一)国家有关政策
        (二)总公司相关政策
    四、挑战分析
        (一)市场竞争激烈
        (二)行业内秩序不够规范
        (三)Z公司所处行业受制度限制
    五、Z公司后勤管理社会化SWOT战略分析
第四章 Z公司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要求
        (三)主要目标
    二、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加快产权改革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
        (三)组织结构与人事管理改革
        (四)企业文化建设
        (五)开拓外部市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1.4.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
        1.4.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特点
        1.4.3 高校后勤社会化与企业化的区别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1.5.1 社会分工理论
        1.5.2 市场经济理论
        1.5.3 新公共管理理论
    1.6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过程
    2.1 供给模式阶段(1951 年...1978 年)
        2.1.1 供给模式的背景
        2.1.2 供给模式的内容
        2.1.3 供给模式的利与弊
    2.2 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 年...2000 年)
        2.2.1 承包责任制的背景
        2.2.2 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2.2.3 承包责任制的利与弊
    2.3 社会化改革阶段(2001 年...至今)
        2.3.1 社会化改革的背景
        2.3.2 社会化改革主要内容
第三章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3.1 改革政策文本
        3.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1.2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2012..至今)
    3.2 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
        3.2.1 总体目标
        3.2.2 第一阶段目标
        3.2.3 第二阶段目标
    3.3 改革政策的内容和方法
        3.3.1 改革内容——高校后勤社会化
        3.3.2 改革重点——学生生活后勤改革
        3.3.3 改革方法——统一组建高校后勤服务集团
    3.4 改革政策要解决的问题
        3.4.1 通过社会化改革打破后勤瓶颈,为高校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3.4.2 通过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升了后勤服务层次
        3.4.3 通过社会化改革引入后勤竞争机制,优化了后勤资源配置
第四章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的问题分析
    4.1 政策自身不完善
        4.1.1 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稳定性
        4.1.2 相关政策不配套
        4.1.3 政策中监督监管责任不落实
    4.2 政策执行不到位
        4.2.1 政策执行进展不平衡
        4.2.2 政策执行中虚多实少
        4.2.3 对政策本身认识不到位
        4.2.4 政策执行机构不健全
        4.2.5 政策执行者素质有待提高
    4.3 监督环节不健全
        4.3.1 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4.3.2 缺乏权责明确的监管主体
        4.3.3 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第五章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完善的建议
    5.1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本身的完善
        5.1.1 出台可持续性的优惠扶持政策
        5.1.2 完善政策中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1.3 政策中明确监督监管责任
    5.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执行的完善
        5.2.1 引进社会企业参与,推进政策执行
        5.2.2 提高对政策本身的认识水平,推进政策执行
        5.2.3 健全政策的执行机构,推进政策执行
        5.2.4 提高执行者的专业素养,推进政策执行
    5.3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监督的完善
        5.3.1 完善监管制度
        5.3.2 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人
        5.3.3 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估体系
    5.4 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相关概念
    (一) 高校和地方高校
    (二) 后勤和高校后勤
    (三) 社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
第三章 H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发展历程
    (一) H大学后勤基本情况
        1. H大学后勤简介
        2. 后勤队伍现状
    (二) H大学后勤社会化情况
        1. 餐饮管理
        2. 寝室管理
        3. 物业管理
        4. 商贸管理
        5. 文印管理
        6. 采购管理
    (三) H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历程
        1. 改革发展起步阶段(2000年-2002年)
        2. 改革发展拓展阶段(2002年-2006年)
        3. 改革发展持续阶段(2006年-2010年)
        4. 改革发展保持阶段(2010年-2015年)
第四章 H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H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问卷调查分析
        1. 餐饮存在的问题
        2. 住宿存在的问题
        3. 物业存在的问题
        4. 商贸存在的问题
        5. 文印存在的问题
    (二) H大学后勤社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政府后继改革推动力度不够充足
        2. 学校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3. 后勤实体发展方向不够清晰
第五章 H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
        1. 继续发挥主导者作用
        2. 加大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3. 完善对后勤的监管机制建设
    (二) 学校层面
        1. 承担改革执行者的重任,积极推进后勤改革
        2. 明确管理体制,理顺学校与后勤关系
        3.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 后勤实体层面
        1. 改善传统服务,持续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2. 积极拓展校内经营性服务
        3. 服务校内市场,开拓校外市场
        4. 以实施服务标准化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相关概念解析
        2.1.1 高校
        2.1.2 后勤
        2.1.3 社会化
        2.1.4 高校后勤社会化
    2.2 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相关理论阐述
        2.2.1 社会分工理论
        2.2.2 市场经济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高等教育理论
        2.2.5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历程与阶段性成就
    3.1 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85—1991)
        3.1.2 第二阶段:改革深化阶段(1992—1998)
        3.1.3 第三阶段:突破发展阶段(1999—2002)
        3.1.4 第四阶段:调整深化阶段(2003—今)
    3.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3.2.1 高校后勤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2.2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变革
        3.2.3 后勤集团内部运行机制变化显着
        3.2.4 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3.2.5 高校后勤员工观念转变
        3.2.6 高校校园环境总体质量提升
第四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高校后勤社会化现存问题
        4.1.1 后勤理论基础不系统
        4.1.2 社会化改革进程不彻底
        4.1.3 国家政策与相关制度的缺失
        4.1.4 市场监管不够完备
        4.1.5 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4.1.6 企业人才的缺失
    4.2 高校后勤社会化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角度分析
        4.2.2 学校角度分析
        4.2.3 市场角度分析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及启示
    5.1 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启示
        5.1.1 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现状
        5.1.2 国外高校后期社会化经验启示
    5.2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及启示
        5.2.1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5.2.2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及启示
第六章 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目标的对策建议
    6.1 从政府角度分析
        6.1.1 科学发展,政策引导
        6.1.2 资源整合,法律保障
        6.1.3 构建体系,完善监管
        6.1.4 合理平衡,持续支撑
    6.2 从高校角度分析
        6.2.1 协同发展,兼顾差异化需求
        6.2.2 完善机制,迎接市场挑战
    6.3 从市场角度分析
        6.3.1 准确的发展方向
        6.3.2 科学的竞争机制
        6.3.3 优质的市场运营
        6.3.4 合理的价格机制
        6.3.5 规范的准入机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多校区运行下高校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高校物业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物业
        2.1.2 物业管理
        2.1.3 高校物业管理
        2.1.4 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2.1.5 多校区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物业管理竞争机制
第3章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探索历程
    3.2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3.2.1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内容
        3.2.2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特点
    3.3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现状
        3.3.1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的成绩
        3.3.2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4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3.4.1 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与国外高校物业管理比较
        3.4.2 我国高校多校区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3.5 小结
第4章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4.1 T大学概况
        4.1.1 T大学基本概况
        4.1.2 T大学物业管理概况
    4.2 多校区办学为T大学物业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4.3.1 管理体制问题
        4.3.2 多种因素共存,物业管理模式难以统一
        4.3.3 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不高
        4.3.4 用工成本增长过快,经费连年上涨
        4.3.5 社会物业进驻校园,监管难度增加
        4.3.6 功能分散,协同机制不健全
    4.4 小结
第5章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旧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
    5.2 发展不平衡影响物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5.3 学校对物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5.4 校领导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5.5 监管和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5.6 小结
第6章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的对策
    6.1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模式选择的依据
    6.2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则
    6.3 多校区运行下T大学物业管理的对策
        6.3.1 创新管理体制
        6.3.2 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
        6.3.3 加强与完善物业管理制度建设
        6.3.4 建立健全监管和退出机制
        6.3.5 创建物业品牌文化
        6.3.6 获得政策支持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校后勤服务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改革研究[D]. 徐兴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腐败治理机制研究[D]. 梅士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3]Z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 王东. 郑州大学, 2020(02)
  • [4]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研究 ——以Y市机关后勤为例[D]. 刘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5]高校智慧物业管理发展报告[J]. 本刊编辑部,王日武,杨萌. 城市开发, 2019(09)
  • [6]大型中央直属企业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公司为例[D]. 李芳.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7]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研究[D]. 石磊.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8]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宋小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9]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D]. 王晨.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10]多校区运行下高校物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大学为例[D]. 李倩. 天津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