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论文_王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癌,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胸腔,细胞,疗效。

早期肺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1](2020)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不同将其分为2组。常规组34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34例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VAS疼痛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汪多良[2](2019)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患者的预后很差,即使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达38%~68%~([1])。本文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2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8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象,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排除小细胞肺癌、封闭胸等患者。其中,男72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9.53±7.11)岁。根(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抗[3](2019)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及烟草的影响,肺癌在我国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胸腔镜肺叶切除已被临床证实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有效方式,但肺叶切除导致健康肺组织切除过多,影响肺功能,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助于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已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观察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评估临床价值,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高成磊,黄猛,伦立民[4](2019)在《自身抗体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肺癌的诊断通常在晚期,肺癌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所以如何早期筛查肺癌尤为重要。血液生物标志物肺癌自身抗体(AABs),包括P53、黑色素瘤抗原(MAGE)-A1、G抗原(GAGE)7、肿瘤相关基因(CAGE)、ATP结合RNA解旋酶(GBU4-5)、性别决定基因家族2(SOX2)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检测在早期肺癌检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P53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突变,P53作为肿瘤抑制基因产生的自身抗体,可在临床诊断肺癌前出现。MAGE-A1、GAGE7、CAGE、GBU4-5均属于肿瘤-睾丸抗原,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可在肺癌患者体内出现,不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SOX2自身抗体主要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检测到。PGP9.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达增加。本文主要对自身抗体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闵伟伟,张建斌,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5](2019)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VATS肺叶切除治疗早期(Ⅰ~Ⅱ期)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VATS肺叶切除治疗的9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病灶无累及主支气管,以同时期相应病例行开胸手术1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1∶1配比,最终纳入研究86例,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观察组中转开胸9例,中转率20.9%,其中主动中转5例,被动中转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7±20.4)min vs(192.5±15.2)min,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及数量均略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疼痛评分、术后当天胸闭引流量、术后胸闭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危≥ⅠB期患者予4个周期辅助静脉化疗,观察组完成率优于对照组(90.7%vs 83.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7%vs 67.5%,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治疗早期(Ⅰ~Ⅱ期)中央型肺癌在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化疗耐受性等方面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手术安全性更高,远期疗效相仿。(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朱喜明,谢念林,党海舟[6](2019)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NSCLC患者69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段切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n=33)与叶切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36),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段切组中,13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肺,10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肺;叶切组中,16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肺,20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肺。病理检查提示,两组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全切组患者以微浸润性腺癌为主,叶切组以浸润性腺癌为主,两组病理分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纵膈淋巴结清扫站数及纵膈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段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腔引流量、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短于叶切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 Rank检验提示,两组3年生存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保留更多的肺组织,术后残腔小,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利于老年NSCLC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且远期疗效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似。(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孟祥飞,石荣义[7](2019)在《胸部高分辨率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属于临床常见肿瘤之一,早期肺癌并无特异表现,若患者具有痰中带血或胸背痛的情况表明患者已进入中晚期阶段,常规CT平扫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但其诊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CT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能够有效显示早期肿瘤征象和肺部细微解剖结构,对于尽早发现肺癌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8](2019)在《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的预后与其分子机制有关。有一部分肺癌进展非常快,可根治性时间窗口相当窄,目前医学上对这类肺癌能够采取的治疗手段较少。不过,大部分肺癌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过程。"出现胸背痛这样的症状时,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了,而肺癌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陈海泉教授指出。过去,75%的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所幸近十年来,随着民(本文来源于《老年人》期刊2019年12期)

闵波,朱逸,王成祥,王岩,马海涛[9](2019)在《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的效果。方法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13例分为叁组:A组42例,术中放置单根20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350 ml时拔管;B组34例,术中放置单根20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100 ml时拔管;C组37例,术中放置单根28 F引流管,且24 h引流量≤100 ml时拔管。比较叁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B、C组(P<0.01)。A组术后24、48 h和2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且B组术后48 h和2周VAS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5或P<0.01)。A、B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采用单根细引流管联合术后早期拔管,有助于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田礼新,刘卫芳,郝占华[10](2019)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0.0%,生活质量改善率70.0%高于对照组的40.0%,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较理想,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早期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肺癌患者的预后很差,即使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达38%~68%~([1])。本文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2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8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象,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排除小细胞肺癌、封闭胸等患者。其中,男72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9.53±7.11)岁。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肺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汪多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3].刘抗.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4].高成磊,黄猛,伦立民.自身抗体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5].闵伟伟,张建斌,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9

[6].朱喜明,谢念林,党海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7].孟祥飞,石荣义.胸部高分辨率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J].老年人.2019

[9].闵波,朱逸,王成祥,王岩,马海涛.单根细管引流联合早期拔管在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9

[10].田礼新,刘卫芳,郝占华.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标准评价早期治疗后原发灶在不...早期治疗后KPS评分生存曲线(R2=15....乍一NaFPEI刃CT诊断早期肺癌肾转...1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肺癌疗效预...检出早期肺膝癌的影像表现#7SnHpCT检出早期肺膝疮影像表现

标签:;  ;  ;  ;  ;  ;  ;  

早期肺癌论文_王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