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研究顾振峰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研究顾振峰

顾振峰顾佳金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信息技术应用非常严重的不怕平衡,是直接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BIM技术经过十余年发展,在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成效有目共睹,因而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必将成为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及其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最终提出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体系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提供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信息;BIM技术;信息管理现状;管理体系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设工程信息的汇聚地,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中诸多缺点一直影响着施工效率和质量。如何用一种新的信息管理体系来改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现状,已成为施工管理者的关注焦点。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就是顺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信息管理技术,其所具有的可视化、协调性、快捷性等特性能很好地为施工现场信息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1建筑施工现场信息

1.1建筑施工现场信息格式和形式

建筑项目参与方众多,不同参与方并不会统一使用同一种专业软件协助其完成作业,而不同软件都有储存项目信息的专属专用格式,这直接导致不同格式的文件随着工程项目推进而不断产生,科学合理地选择信息格式和方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信息格式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的信息格式一般可分为:TXT、DOC、XLS等文本文档格式;JPG、PIC、PNG等图像格式;DXF、DWG、AI、EMF、IGS等二维向量格式;OBJ、DWG、PDF等S维表面和形状格式。而在信息表现方式上有:用以存储建筑成本的合同文本;财务报表;用以体现工程进度的香蕉曲线图、横道图;用以表现建筑构造的工程图纸、设计文件等。

1.2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特点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复杂程度与日俱增,直接导致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种类增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建筑施工现场信息既具备信息共性,又具有建筑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现场信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信息来源广、内容复杂;②信息更新速度快、关联性强;③信息格式和表现方式多样。

2当前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1当前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2.1.1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

项目建设过程具有持续性,因此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也应贯穿整个过程。在BIM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已有局部信息管理体系形成,但是该体系不完善,还不能有效克服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中沟通不畅和信息流失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信息集成差、关联性差。

2.1.2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及应用成本高

管理者的理念也没有与时俱进,以及相应设备技术应用成本过高,导致项目经济效益降低,拖后了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2当前信息管理现状

通常信息管理被认为是对信息资源的多个单项信息的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信息管理由原始信息获取、信息传送、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等组成。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主要运用到以下三种体系:①纯手工信息管理体系;②半系统化信息管理体系;③全系统化信息管理体系。20年前,我国建筑业信息管理主要是使用信息编码、信息管理制度、信息流程图等纯手工信息管理体系进行信息管理。该体系容易造成信息流失、难以保持信息一致性和准确性、信息更新速度慢等现象。现阶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的普及,半系统化信息管理体系的概念已经慢慢渗透到大大小小的施工场地。相比纯手工信息管理体系,现阶段的半系统化体系已取得了良好的信息管理成效,但总体来说我国施工现场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简单问题处理和信息反馈阶段,且形式的信息管理体系仅为局部管理,并未将整个管理体系连成整体,因而项目信息流失严重、传递失效和集成效率差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2.2.3信息管理工具落后

目前建筑领域信息管理主流工具主要是针对项目的计划编制、各大目标控制等开发出的,比如Project等。同时,这类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主要应用对象是单项业务,很少考虑到全寿命周期内项目的相关信息要素的集成管理。为了达到管理效果只能同时应用好几个信息管理工具配合使用,这样又导致了不同软件生产的信息格式不同,以及各种信息数据之间难以兼容的问题。

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

3.1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优势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主要运用到三种体系,前两种体系都不能完全改善现阶段信息管理中的弊端。而BIM技术可利用其可视化、协调性、快捷性等特性,充分改善目前项目信息管理中的弊端,为实现全系统化信息管理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促进项目信息共享

BIM模型中包含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BIM技术的核心就是信息的共享与使用,基于BIM技术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一般都可以通过IFC数据交换标准来解决数据不兼容的问题。

3.1.2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中,施工阶段的无用功高达57%,这些无用功无疑降低了项目效益,而BIM可以通过BIM模型优化信息管理过程,提供一套完整的应对解决方案,以降低建筑业的无用功,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1.3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上文中提到我国现阶段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施工现场“信息孤岛”的形成。而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BIM应用软件可以来弥补此处空缺,比如archiCAD、Revit、广联达BIM-5D、鲁班BIMWorks等。虽然这些应用软件暂未形成一个完全兼容、互补的信息管理体系,但通过IFC数据交换标准可以达到一定兼容的效果,因而达到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的效果。

3.2BIM技术

在我国,BIM技术发展相对较晚,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将别国对BIM的定义和我国实际国情结合,将其理解为通过对工程信息集成、补充、修改而建立出的一个具备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可以通过其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出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和状态。BIM技术具备的可视性、共享性、模拟性、快捷性可促进工程项目全面及时管理。

3.3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体系构想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核心就是要改善工程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方式,实现各阶段项目参与各方的项目信息在施工现场有效集成和共享,建立起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全系统化信息管理体系。其中该体系主要由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BIM模型系统、各子功能应用系统组成。

(1)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将工程项目信息收集于BIM数据库,并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信息传递共享。其中信息的采集应结合最新电子信息采集方式,而不是依赖传统的纸质记录或文件传递方式,以免造成过程中信息更新不及时和传递中信息的缺失。(2)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将BIM数据库中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直至将所有信息分类成可控制的活动再进行编码工作,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3]。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信息格式和形式多样化导致信息不兼容,基于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标准可以通过交换或解析存储到数据库中的信息来解决此类问题。(3)BIM模型建立系统主要是利用从BIM数据库中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BIM模型的创建工作,并充分利用补充更新的数据进行BIM模型的完善,为施工阶段各方管理者提供需要的模型信息。

结语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信息传达不畅、信息丢失等问题,是解决当前建筑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利润的最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余芳强,李丁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集成BIM建模技术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1):6-14.

[2]焦安亮,张鹏,侯振国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的方法与实践[J]施工技术,2013,42(1):16-19.

[3]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  ;  ;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研究顾振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