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串补论文_李钦豪,曹琪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串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控,电抗,氧化物,双机,自适应,功率,鸽群。

可控串补论文文献综述

李钦豪,曹琪娜[1](2019)在《可控串补在配电线路中的调压作用和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配电网电压质量问题,研究可控串补在配电网中的调压作用及其调压策略。分析可控串补在调节电压方面的应用,给出了可控串补的电压相量图,分析可控串补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调压作用;以调压为目标,求得可控串补的调压后的运行点,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可控串补的阻抗定值,从而得到其触发角定值;提出可控串补的调压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可控串补在配电线路中调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世蓉,李民族,王民慧,王武,明德刚[2](2017)在《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TCSCAC)的稳态分析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了解TCSCAC的正常运行性能,必须对它进行稳态分析。提出了考虑电抗器漏抗后的变耦电抗装置的等效电抗公式,得出了理论电抗特性;以伊―冯500 kV输电系统为应用背景,进行单回输电的功率调节仿真分析,得出了输电系统状态参数及串补装置各组成设备的电流、电压及工作容量的变化规律,为TCSCAC的各组成设备的选择设计运行提供了依据。同时还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并对变耦电抗装置的实际电抗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实际特性和理论分析特性基本一致。更确切地和TCSC从理论上进行了经济性能比较分析,其结果是TCSCAC所需主设备元件的最大工作容量要比TCSC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李恩源[3](2017)在《可控串补(TCSC)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缺少电气阻尼的互联电网中,低频振荡所引起的联络线跳闸、系统解列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控串补(TCSC)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中的重要装置,能起到阻尼低频振荡的作用。在分析TCSC特性及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探究了TCSC阻尼低频振荡的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鸽群优化(Pigeon-inspired Optimization,PIO)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新模型(PIO-BP),利用PIO-BP神经网络对TCSC的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整定。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方式,应用PIO-BP神经网络的TCSC控制器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在电力系统受到大干扰或运行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时能够更迅速地平息低频振荡。针对多FACTS系统中TCSC阻尼低频振荡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目标鸽群优化(MOPIO)算法,对装设多个FACTS装置的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并以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与TCSC的协调控制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使TCSC阻尼控制器满足抑制低频振荡的要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7-06-01)

于丽萍[4](2017)在《含可控串补的电力系统可靠性非同调和灵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串联补偿(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被广泛用于当代电力系统中,系统可靠性非同调指增加(减少)元件使系统可靠性降低(提高),可靠性灵敏度指系统可靠性对元件参数求导。本文针对含TCSC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非同调和可靠性灵敏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TCSC设备可靠性建模。首先将TCSC等效为等值阻抗元件和其旁路断路器并联,建立TCSC简易可靠性模型。然后进一步将TCSC内部部件细致划分为不同层次子系统,提出TCSC可靠性分层等值详细模型。(2)基于TCSC简易模型,分析电力系统非同调特性。首先提出期望载荷和可靠性两方面指标关于TCSC可靠性参数解析模型,分析发现指标均关于TCSC参数同调。然后提出安装TCSC前后指标差值的解析模型、同调条件、同调裕度、非同调临界条件用以分析TCSC元件非同调特性。最后分析可靠性参数、负荷水平、补偿度、串补线路载荷约束对非同调特性影响。算例表明TCSC参数大于临界值时,系统非同调;补偿度越小、负荷水平越低、串补线路载荷约束范围越宽,非同调越易发生;断路器故障更易造成非同调。(3)基于TCSC详细模型,提出电力系统可靠性对TCSC部件可靠性参数的灵敏度分解算法。首先推导系统可靠性对多状态串补线路灵敏度解析模型,并提出串补线路对TCSC部件灵敏度模型。进而提出系统可靠性对TCSC部件灵敏度分解算法,灵敏度大小用以获取薄弱部件,利用灵敏度正负判断同调性。最后加入风电,分析风功率随机性对TCSC薄弱部件的影响。算例验证了算法可行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发现和改善柔性交流输电设备的薄弱环节,由于风电容量小,电力不足期望灵敏度受风电随机性影响比失负荷概率受风电影响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王世蓉,李民族,明德刚,王民慧,王武[5](2017)在《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暂稳控制仿真分析和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装置的伊-冯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仿照TCSC暂稳定控制的过程,对串补装置用于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在阻尼功率振荡时取状态变量Δω作为变耦电抗调节量ΔX_T的控制参数,论证了ΔX_T对功率振荡的阻尼作用,重新建立了含ΔX_T的转子运动方程.通过调节串补装置的变耦电抗进行了暂稳定控制仿真,并以同样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采用仿真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试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能有效地进行暂稳定控制和阻尼功率振荡,阻尼效果比较显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陈旋,苏晓,黄康驾,任树东,张占东[6](2016)在《平果可控串补MOV容量初步校核计算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平果可控串补MOV容量校核计算的必要性,提出MOV参数计算需考虑的因素和计算方法,通过对2016年区内、区外典型故障进行初步校核计算和分析,给出平果可控串补MOV的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闫旭,李春明[7](2016)在《基于模糊逻辑的可控串补线路故障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可控串补线路故障分类方法。采集故障后半个周期的叁相电流数据,选取db4小波作为小波基,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分解电流暂态信号,将小波分解系数划分为叁个频带,计算每个频带的小波奇异熵,获得能反映不同故障的故障特征量。将特征量作为模糊逻辑的输入,构建模糊故障分类系统。在Matlab环境下建立电力系统模型,选择500 k V、300 km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故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TCSC触发角下,该算法不受故障阻抗、故障初始角、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的影响,可以准确检测故障,完成故障分类。(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6年05期)

时勇[8](2015)在《可控串补(TCSC)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围绕着能够提高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与有效的阻尼系统震荡,在微分几何理论的基础上设计TCSC设计了TCSC非线性PID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建立了双机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实验。(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31期)

王俊平[9](2015)在《可控串补区内故障间隙自触发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冯屯500 k V可控串补站在区内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过程中的火花间隙系自触发问题,笔者根据火花间隙的结构和原理,结合伊冯甲线可控串补保护动作和录波数据,分析了火花间隙的自触发原因,结果表明,火花间隙的自触发与火花间隙元件本身和环境因素有关,伊冯甲线可控串补火花间隙自触发属于误触发。同时,为保证伊冯甲线可控串补系统安全运行,提出对投运火花间隙进行定期维检建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电力》期刊2015年04期)

肖利武,祁桂刚,黎灿兵,曹一家,旷永红[10](2015)在《多可控串补自适应协调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TCSC)联合运行可提高线路功率传输能力,但多TCSC联合运行时所存在的交互影响可能导致系统暂态稳定性下降。设计一种新的自适应控制方案,动态自适应调整多个TCSC联合运行时的参数,以规避多TCSC的负交互影响。利用能量函数分析多TCSC协调控制规律,然后通过微分观测器引入微分信号,再将专家控制和神经网络引入自适应控制,动态调整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参数。通过在一个装设2台TCSC的4机2区域系统的仿真验证,并和PI控制、BP-PI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控制器在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5年04期)

可控串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了解TCSCAC的正常运行性能,必须对它进行稳态分析。提出了考虑电抗器漏抗后的变耦电抗装置的等效电抗公式,得出了理论电抗特性;以伊―冯500 kV输电系统为应用背景,进行单回输电的功率调节仿真分析,得出了输电系统状态参数及串补装置各组成设备的电流、电压及工作容量的变化规律,为TCSCAC的各组成设备的选择设计运行提供了依据。同时还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并对变耦电抗装置的实际电抗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实际特性和理论分析特性基本一致。更确切地和TCSC从理论上进行了经济性能比较分析,其结果是TCSCAC所需主设备元件的最大工作容量要比TCSC大幅度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串补论文参考文献

[1].李钦豪,曹琪娜.可控串补在配电线路中的调压作用和控制策略[J].机电工程技术.2019

[2].王世蓉,李民族,王民慧,王武,明德刚.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TCSCAC)的稳态分析和试验[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李恩源.可控串补(TCSC)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4].于丽萍.含可控串补的电力系统可靠性非同调和灵敏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5].王世蓉,李民族,明德刚,王民慧,王武.变耦电抗式可控串补暂稳控制仿真分析和试验[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陈旋,苏晓,黄康驾,任树东,张占东.平果可控串补MOV容量初步校核计算和分析[J].电工技术.2016

[7].闫旭,李春明.基于模糊逻辑的可控串补线路故障分类[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

[8].时勇.可控串补(TCSC)的控制研究[J].科技展望.2015

[9].王俊平.可控串补区内故障间隙自触发问题分析及处理建议[J].黑龙江电力.2015

[10].肖利武,祁桂刚,黎灿兵,曹一家,旷永红.多可控串补自适应协调控制设计[J].中国电力.2015

论文知识图

采用可控串补后发电机轴系模态卜...恒定电流控制模式下可控串补TC...2 固定串补简图 图 3 可控串补简...可控串补TCSC常规控制器框图发生次同步谐振典型工况下的发电机轴系...可控串补时发电机功角曲线

标签:;  ;  ;  ;  ;  ;  ;  

可控串补论文_李钦豪,曹琪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