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浮选论文_董世武,黄根

导读:本文包含了载体浮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浮选,载体,白钨矿,细粒,聚苯乙烯,微细,粒度。

载体浮选论文文献综述

董世武,黄根[1](2019)在《低阶煤载体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麻黄梁地区某选煤厂低阶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山西某炼焦煤选煤厂重选精煤作为载体原料,开展了低阶煤载体浮选试验研究。对低阶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煤样挥发分高,煤中黏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和蒙脱石。低阶煤载体浮选试验结果表明:0. 5~0. 25mm粒级的载体可大幅提高低阶煤的浮选效果,随着载体粒度减小,低阶煤浮选回收率逐渐减弱。0. 5~0. 25mm粒级载体的回收率可达到98. 92%。最后对载体强化低阶煤浮选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秦永红,杨光,马自飞,张琦,肖汉新[2](2019)在《某微细粒级混磁精矿载体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细粒矿石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体积及质量小等特征导致浮选过程颗粒之间发生非选择性团聚现象,进而会恶化浮选环境,使常规泡沫浮选难以获得良好指标。针对东鞍山烧结厂重磁车间产品进行了载体浮选试验研究,其中重精筛下产品作为载体矿物,混磁精矿为黏附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粗选NaOH调pH值11.50、浮选温度35.0℃、CaO用量700 g/t、淀粉用量1 200 g/t、TD-Ⅱ用量500 g/t,精选TD-Ⅱ用量250 g/t条件下,经过1粗1精3扫反浮选闭路流程后,与常规浮选相较,载体浮选指标得到了改善,精矿TFe品位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对其产品粒度分析表明:载体浮选精矿产品中-20μm粒级含量显着降低,累计体积曲线峰呈现出向粗粒级移动的趋势,并且强度下降,载体浮选矿物表观粒度增加,优化了浮选环境。(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2期)

王纪镇,印万忠,孙忠梅[3](2019)在《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10μm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低,导致大量白钨矿损失于尾矿中,造成资源浪费,而载体浮选是提高-10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粒级以及粒级组成对白钨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浮选试验、理论计算和仪器检测等方法研究了-10μm细粒级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同时研究了载体比例、载体含量和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钠为捕收剂时,在合适的载体粒度和载体比例下,自载体浮选是提高-10μm白钨矿回收率的有效方法,碳酸钠可强化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扩大载体比例和载体粒度范围.机理研究表明,白钨矿颗粒间存在引力,使-10μm细粒级白钨矿黏附于载体颗粒上,且疏水性作用是白钨矿发生团聚的主要原因.加入碳酸钠后有利于促进油酸钠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增加颗粒间的疏水力,进而可提高白钨矿的自载体浮选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广,胡海祥[4](2018)在《载体浮选技术提高某铜矿石选铜回收率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铜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入选矿石品位下降,矿石的组成和性质比较复杂、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密切。为了提高选铜回收率,在对某铜选厂原浮选工艺考察基础上,铜精矿品位不低于现场指标的前提下,对载体浮选新工艺提高选铜回收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当载体介质分别为+0.074mm、+0.053mm和+0.045mm尺寸时,新工艺的回收率提高3.41、3.95和4.89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载体浮选技术能有效的提高选铜效率。从载体介质的解离度分析、载体浮选原理、尾矿鉴定等方面解释了新工艺的机理,为载体浮选技术应用到选铜领域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11-20)

张秀梅,郭德,王露,程雅丽,付晓恒[5](2018)在《煤泥自载体浮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度组成细、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浮选时,浮选精煤易于超灰且精煤产率低、生产操作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载体浮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浮选精煤作为自载体改善煤泥浮选效果的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用浮选出的精煤作自载体可显着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随自载体量的增加,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尾煤灰分均提高,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乌海煤泥采用该工艺浮选时,确定出最佳自载体用量为入浮煤泥的10%,加入自载体经4次循环后即可达到稳定的浮选效果,浮选精煤产率提高7.11%、灰分降低1.14%,浮选完善指标提高7.25%。EDLVO理论的计算研究表明,精煤本身的疏水性和捕收剂在煤粒表面吸附产生的疏水力,促使细煤粒黏附于粗颗粒载体,细颗粒间也会发生疏水絮凝,改善了浮选环境和浮选效果。(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肖骏,陈代雄[6](2015)在《聚苯乙烯载体浮选微细粒白钨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细粒百钨矿质量小,表面能大,在常规浮选过程中流失严重。文章研究了基于聚苯乙烯为载体粒子,对-19μm的白钨矿载体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可显着提高微细粒白钨矿的浮选富集效果。在碱性溶液环境下,使用油酸钠作为捕收剂,粒径为-100μm+50μm的聚苯乙烯粒子在强搅拌条件下可实现对难回收的-19μm的白钨矿最大限度地回收;聚苯乙烯载体浮选工艺能从白钨矿-石英人工混合矿中有效分离白钨和石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微细粒白钨矿在聚苯乙烯表面发生单层及多层疏水性黏附,并通过白钨矿与载体的界面相互作用势能EDLVO理论计算证明了该白钨矿矿粒与载体之间存在巨大的疏水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15年06期)

刘青,王恩文,李宪荣[7](2015)在《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的工艺研究进展。系统考察影响载体浮选的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搅拌时间、p H值、捕收剂选别浓度、矿浆温度、载体粒度、载体比例等。同时,从载体浮选的捕收剂吸附、颗粒碰撞等几个方面对微细粒矿物的载体浮选技术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5年08期)

牌洪坤,亓传铎,王建平,赵在超,王虎[8](2014)在《高浓度载体浮选工艺提高磨浮处理能力的试验研究与技术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某黄金矿山针对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受到场地的限制,配套设备不能无限制扩大,造成浮选矿浆浓度高、粒度粗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相应技术改造,确定了适宜的药剂制度,保证了较高的金回收率。技术改造后,该矿山选矿厂累计处理矿石量899 755 t,获得浮选尾矿品位低于0.115 g/t,富集比19.16倍,金浮选回收率95.34%的较好指标。(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4年10期)

陈秀珍[9](2014)在《疏水性聚合物对细粒级白钨矿载体浮选的工艺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储量丰富的钨矿资源,居世界首位。白钨矿性脆,易过粉碎泥化,导致细粒级白钨矿随尾矿流失严重。针对日益贫、杂、细的白钨矿资源特点,解决细粒级白钨矿浮选的问题,探索选别细粒矿物的新工艺已迫在眉睫。本文系统讨论了聚苯乙烯(PS)对细粒级白钨矿载体浮选工艺的可行性,详细考察了单矿物载体浮选工艺的影响因素,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几何因素叁个方面展开研究。除单矿物浮选试验之外,本文还研究了细粒级白钨矿与石英的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探索载体浮选工艺的选择性效果,以及载体浮选对其他矿物的适用性。为了直观的揭示载体浮选的机理,用扫描电镜辅以激光粒度仪测试手段,对载体浮选过程中的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和分析。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用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颗粒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能,解释载体与矿粒之间的凝聚与分散行为。通过吸附量测定和接触角的测量来解释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浓度为1×10-4mol/L,Na2CO3作调整剂pH=10.5时,PS载体浮选从常规浮选回收率为35.05%提高到76.37%。白钨矿与石英的混合矿载体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白钨矿浮选回收率达到86.46%,从原矿品位含W03%为31.8%提高到76.87%。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S载体浮选中,PS载体表面粘附了大量的白钨矿颗粒,而常规浮选中白钨矿主要呈分散状态,只有极少部分细颗粒凝聚。载体浮选和常规浮选的粒度分布图,也表明载体浮选能显着增大中间级颗粒的粒度,达到常规浮选的粒度范围。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力和界面作用力计算,粗粒载体与细粒白钨矿之间存在的疏水力是导致细粒在载体上粘附的主要原因。油酸钠在白钨矿表面作用的吸附量和接触角的测量,结果表明在油酸钠浓度小于2.5×10-4mol/L,吸附量和接触角随油酸钠的浓度增大而增大,浓度继续增大时,则基本不变,与实际浮选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秦华伟,叶雪均,杨俊彦,严伟平[10](2013)在《分支载体浮选应用于锡细泥选别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锡细泥的浮选难度大,选矿药剂成本高,浮选作业回收率低。以某锡细泥沉砂样浮选泡沫产品为载体,带动溢流样中的细粒锡石进行分支载体浮选试验,沉砂样常规浮选结果可得到锡品位39.73%、锡回收率84.37%的锡精矿;溢流样载体浮选试验结果可使锡回收率比常规浮选提高15%,达到了提高锡细泥回收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矿山机械》期刊2013年08期)

载体浮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细粒矿石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体积及质量小等特征导致浮选过程颗粒之间发生非选择性团聚现象,进而会恶化浮选环境,使常规泡沫浮选难以获得良好指标。针对东鞍山烧结厂重磁车间产品进行了载体浮选试验研究,其中重精筛下产品作为载体矿物,混磁精矿为黏附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粗选NaOH调pH值11.50、浮选温度35.0℃、CaO用量700 g/t、淀粉用量1 200 g/t、TD-Ⅱ用量500 g/t,精选TD-Ⅱ用量250 g/t条件下,经过1粗1精3扫反浮选闭路流程后,与常规浮选相较,载体浮选指标得到了改善,精矿TFe品位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对其产品粒度分析表明:载体浮选精矿产品中-20μm粒级含量显着降低,累计体积曲线峰呈现出向粗粒级移动的趋势,并且强度下降,载体浮选矿物表观粒度增加,优化了浮选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载体浮选论文参考文献

[1].董世武,黄根.低阶煤载体浮选试验研究[J].煤炭工程.2019

[2].秦永红,杨光,马自飞,张琦,肖汉新.某微细粒级混磁精矿载体浮选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9

[3].王纪镇,印万忠,孙忠梅.碳酸钠对白钨矿自载体浮选的影响及机理[J].工程科学学报.2019

[4].李广,胡海祥.载体浮选技术提高某铜矿石选铜回收率的试验研究[C].第二十五届粤鲁冀晋川辽陕京赣闽十省市金属学会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8

[5].张秀梅,郭德,王露,程雅丽,付晓恒.煤泥自载体浮选[J].煤炭学报.2018

[6].肖骏,陈代雄.聚苯乙烯载体浮选微细粒白钨矿研究[J].中国钨业.2015

[7].刘青,王恩文,李宪荣.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5

[8].牌洪坤,亓传铎,王建平,赵在超,王虎.高浓度载体浮选工艺提高磨浮处理能力的试验研究与技术改造[J].黄金.2014

[9].陈秀珍.疏水性聚合物对细粒级白钨矿载体浮选的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

[10].秦华伟,叶雪均,杨俊彦,严伟平.分支载体浮选应用于锡细泥选别的试验研究[J].矿山机械.2013

论文知识图

9 搅拌速度对载体浮选的影响搅拌时间对载体浮选的影响微细粒物料载体浮选工艺流程微细粒锡石的载体浮选流程载体浮选闭路试验流程载体比例对细粒锡石回收的影响

标签:;  ;  ;  ;  ;  ;  ;  

载体浮选论文_董世武,黄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