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响应特性论文_李志强,种芝艺,黄金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响应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台架,相位,特性,单点,稳定性,喷油器。

动态响应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强,种芝艺,黄金军[1](2019)在《快速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动态无功特性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利用大容量新型同步调相机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带来的系统动态无功支撑不足问题,该文对新型同步调相机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其动态特性进行验证。首先提出一项衡量调相机动态无功特性的量化指标即有效无功电流增益,通过对其开展频域灵敏度分析,确定影响调相机动态特性的主导参数及其优化方向。在机组投运后,通过开展交流系统单相接地短路试验对调相机次暂态过程中的瞬时无功支撑能力进行验证;同时,通过负载工况下的大阶跃扰动试验,验证调相机在励磁系统作用下的暂态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调相机具有非常良好的瞬时无功支撑能力和暂态响应特性,对系统电压的支撑具有一定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李炎昊,刘斌,李建文,雷威[2](2019)在《基于STM32的汽车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加全面地检测汽车喷油器特性,开发了一种基于STM32的汽车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检测系统。根据进气道式电压型喷油器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在线检测装置,研制了适用的喷油器的检测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喷油器的驱动电流曲线并精确测量其开启和关闭时间。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通过对喷油器检测的实验表明,检测喷油器的动态响应相对误差小于2%,满足喷油器的检测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11期)

石秀勇,黄天培[3](2019)在《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试验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得到了运行参数、控制参数、结构参数影响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规律。结果表明,调整各影响参数时,不能同时兼得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某一区间内发动机转速会对VCT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稳定性从±4°CA优化至±1°CA。(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期刊2019年11期)

石秀勇,黄天培[4](2019)在《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试验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台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得到了运行参数、控制参数、结构参数影响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规律。结果表明,调整各影响参数时,不能同时兼得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了某一区间内发动机转速会对VCT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稳定性从±4°CA优化至±1°CA。(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7期)

谭博欢,谢庆喜,张农,张邦基,邓亢[5](2019)在《钢板弹簧迟滞特性建模及重载货车的动态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一种提出的钢板弹簧迟滞模型,建立了精确的重载货车整车模型,并讨论钢板弹簧线性化对整车动态响应的影响。基于钢板弹簧动态试验和改进的Maxwell-slip模型建立精确的动态迟滞模型,并采用1/4车辆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运用集中参数法建立重载货车整车模型,结合实车偏频试验验证整车模型的准确性。与钢板弹簧线性化的整车模型对比,讨论模型线性化所引入的误差。结果表明,钢板弹簧的幅频特性依赖于加载幅值,随着加载幅值增大,动刚度逐渐减小;钢板弹簧的线性化忽略了刚度渐变特性及阻尼效应,致使重载货车的频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略有偏大、悬架动扰度显着增大,而钢板弹簧输出力偏小,从而为载重货车的动态行为预测及系统设计带来了较大的误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崔潇[6](2019)在《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软件开发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提高以及运营里程的逐年增加,轮轨短波伤损问题逐渐突显,例如车轮多边形磨耗、钢轨波磨、焊缝处轨面不平顺等,其引起的中高频振动不仅增加了铁路养护维修成本,对行车安全也是潜在的危害。根除或减缓这类伤损往往需要辅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建模方法和更有效的仿真软件。然而,目前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软件在软件的开放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上仍有待提高,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柔性轮对高速转动特性的处理也有待完善。因此,需要开展考虑柔性轮对高速旋转特性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并开发具有良好软件架构设计,以及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软件。用于探索高速铁路车辆-轨道系统的轮轨间高频相互作用规律及轮轨伤损情况下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响应特征,为高速铁路的养护维修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理论,结合轮轨叁维几何关系计算方法和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建立了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柔性旋转轮对模型,实现了欧拉坐标系下的柔性旋转轮对与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方程的耦合。设计并开发了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软件,利用该软件计算了柔性轮对旋转效应对车辆-轨道系统轮轨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考虑到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描述轮对柔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了基于欧拉坐标的柔性旋转轮对模型,推导了欧拉坐标下相关计算量的有限元离散形式公式。基于OpenSees开源有限元软件,开发了欧拉坐标下单元级计算功能。计算了旋转轮对的模态和频率响应函数,对比分析了刚性轮对、忽略旋转效应柔性轮对、考虑旋转效应柔性轮对在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响应方面的区别,提出了考虑柔性轮对旋转效应的必要性。(2)基于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理论,结合轮轨叁维几何关系计算方法和轮轨接触力计算方法,将轨道系统中钢轨设为连续弹性梁,建立了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欧拉坐标系下的旋转柔性轮对计算与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整体模型计算之间的耦合,完成迭代计算。从而建立了更适用于高速列车轮轨系统高频响应分析的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3)开发了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软件,采用了插件架构和工厂方法等设计模式,保证了软件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根据软件工程理论,结合软件实际需求,选取跨平台的软件开发工具链。实现了车辆-轨道系统模型参数导入、车辆多体动力学计算、轨道及轮轨接触计算、数据收集等组件。设计并编写了扩展系统和工厂系统组件,从而提高代码复用能力和功能调用便捷性。(4)针对高速铁路焊缝处轨面不平顺引起的车辆-轨道系统高频振动问题,利用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柔性轮对旋转效应对钢轨单点短波伤损区段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开展了列车运行速度、焊缝处轨道几何、车辆-轨道系统刚度和阻尼与车辆-轨道系统高频振动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焊缝区段车辆-轨道系统的频率响应规律及主频范围,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5)针对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引起的车辆-轨道系统高频振动问题,建立了带有钢轨波磨区段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柔性轮对旋转效应对钢轨周期性短波伤损区段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开展了钢轨波磨区段波磨几何参数、扣件系统阻尼以及轨枕间距与车辆-轨道系统周期性高频振动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探究了避免钢轨波磨区段轮轨系统共振以及减缓轮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为工务养护维修工作提供理论支撑。(6)针对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引起的车辆-轨道系统高频振动问题,建立了考虑车轮多边形的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旋转效应对柔性车轮多边形响应的影响,以及多边形阶数、磨耗程度和列车运行速度与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的关联关系。探究了高速铁路常出现某一车轮多边形阶数范围的原因,以及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发展趋势。综合车轮多边形阶数和列车运行速度,提出了车轮多边形的磨耗限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6-01)

刘贤东,张扬,杨海瑞,张缦,张海[7](2019)在《循环流化床返料阀结构对循环流率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其应对负荷变化的灵活性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目前对于负荷变化的研究集中于调峰策略优化,缺乏提升CFB本身变负荷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在CFB锅炉负荷变化时,循环流率也随之变化,并达到新的平衡态,而返料阀的结构是循环流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研究CFB锅炉变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基于CPFD方法对某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立管及返料阀内在循环流率变化时的流动行为进行模拟,研究不同返料阀结构对循环流率变化的响应速度。结果表明,在立管远离回料阀侧及回料阀水平横段底部存在一定的流动死区,返料阀及立管内物料仅在较小的区域内有较大的移动速度。当循环流率增加时,较小的颗粒移动区域限制了其达到更大流量平衡的时间,减弱了系统变负荷的响应速率。在松动风、流化风分别为0. 14和0. 30 m/s,循环流率从50 kg/(m~2·s)提升到60 kg/(m~2·s)时,随着水平横段长度的增加,系统响应时间先急剧减小后缓慢上升;返料阀水平横段长度与立管直径之比为3. 5时,最短响应时间为67 s。保持流化风量不变并改变松动风大小,系统响应时间随松动风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返料阀结构下系统响应时间的规律相似。返料阀对循环流率变化的响应速度与返料阀内的流动死区大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彤,宋战平,杨建永[8](2019)在《循环冲击作用下风化红砂岩动态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循环冲击作用下风化红砂岩的动态响应特性,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装置进行不同轴压、不同冲击荷载下的循环冲击试验,分析轴压和冲击荷载对其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证入射波相同的情况下,透射波波峰随循环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透射波波峰存在峰值点;反射波呈"双峰",表现较为明显的2个峰值点和1个谷值点,且2峰1谷的到达时刻基本相同;当轴压一定时,随平均应变率增大,动态压缩强度逐渐减小,这也表明风化红砂岩存在较好的应变率效应;试样的能量利用率与冲击荷载和轴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当冲击荷载和轴压处于较低水平时,试样的能量利用率较高;随轴压增大,能量利用率峰值逐渐减小,且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极大值点均出现在轴压为0 MPa处,其最大值为24%。(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李佳轶,刘文,任天宝,李亚森,王省伟[9](2019)在《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及碳库对不同粒径生物质炭的动态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生物炭粒径施用水平:CK(不施生物炭)、T1(500~2 000μm)、T2(250~500μm)、T3(20~250μm)、T4(<20μm)。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着降低土壤容重,以T4降幅最大(4.13%)。(2)不同粒径生物炭均能显着提高田间持水量(WHC),提高幅度表现为T4>T3>T2>T1,但施生物炭处理间差异不显着。(3)施生物炭均能显着提升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T4处理最高,但T4、T3、T2处理间差异不显着。(4)施用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全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态碳均显着高于CK,常规粒径生物炭在烤烟生育初期较不施生物炭显着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后期则降低土壤MBC含量。小粒径生物炭较常规粒径生物炭T1在烤烟移栽45d后显着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5)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越好,T4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升显着。综上所述,生物炭粒径越小对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团粒结构的改良效果越优,同时,小粒径生物炭施用下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均优于常规粒径生物炭,更有利于提升地力和改善土壤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2期)

杨佳东,吕海宁,王晋[10](2019)在《碎冰条件下单点系泊船舶动态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单点系泊位置对极地系泊船舶在来冰角度改变时动态响应的影响,运用离散元方法(DEM),计算了船舶在60%密集度下,冰速为1.0 m/s、冰厚为1 m时不同角度的船冰阻力,结合系泊分析软件二次开发功能,计算分析系泊船舶在不同来冰角度和不同系泊位置下受上述冰情影响下的响应。通过对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离散元方法(DEM)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单点系泊位置为距船头L/4时,系泊船舶能以最快速、最稳定的方式对来冰方向的变化做出响应。(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动态响应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更加全面地检测汽车喷油器特性,开发了一种基于STM32的汽车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检测系统。根据进气道式电压型喷油器的特点,设计并搭建了在线检测装置,研制了适用的喷油器的检测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喷油器的驱动电流曲线并精确测量其开启和关闭时间。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通过对喷油器检测的实验表明,检测喷油器的动态响应相对误差小于2%,满足喷油器的检测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响应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强,种芝艺,黄金军.快速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动态无功特性试验验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李炎昊,刘斌,李建文,雷威.基于STM32的汽车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检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3].石秀勇,黄天培.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试验与优化[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9

[4].石秀勇,黄天培.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试验与优化[J].时代汽车.2019

[5].谭博欢,谢庆喜,张农,张邦基,邓亢.钢板弹簧迟滞特性建模及重载货车的动态响应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9

[6].崔潇.车辆-轨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软件开发及动态响应特性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7].刘贤东,张扬,杨海瑞,张缦,张海.循环流化床返料阀结构对循环流率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J].洁净煤技术.2019

[8].王彤,宋战平,杨建永.循环冲击作用下风化红砂岩动态响应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9].李佳轶,刘文,任天宝,李亚森,王省伟.植烟土壤物理特性及碳库对不同粒径生物质炭的动态响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10].杨佳东,吕海宁,王晋.碎冰条件下单点系泊船舶动态响应特性研究[J].海洋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转换器有扰动时IOPID与FOPID控制系统阶跃...气敏传感器响应/恢复特性曲线脉冲流向涡频率特性热线探针测试结果不同弹簧刚度下的转台转动角度变化曲...包层调制电光开关的动态响应特性

标签:;  ;  ;  ;  ;  ;  ;  

动态响应特性论文_李志强,种芝艺,黄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