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

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

崔莉[1]2002年在《重返自然的桥梁——试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文中研究指明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这个理念可以说是他在法国大革命后情感与理想调适的结果 ,也是那个时代文明困境中的产物。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及上帝的和谐关系 ,表现了他对人类存在的关怀。

崔莉[2]2003年在《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文中指出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心儿就激烈地跳动。/我年幼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成人之后还是这样,/但愿到年老时依然这样,/要不,就让我死亡!/儿童既然是成人的父亲;/我就能希望天然的敬爱 /把我的一生贯穿在一块。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黄杲炘 译)1对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而言,自然是其叁大主题之一,即:自然、梦幻与人类。2 威廉﹒华兹华斯,“湖畔诗人”的领袖,其独特的自然观既是他的思想观念与诗学体系的核心,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自然在诗人眼中是神性、理性与人性的结合,他关注自然的目的并不是一种逃遁或逍遥,而是一种救赎,即关注人类的生存。对人类而言,自然是文明前人的童年状态;对个体而言,童年又是他未受社会侵蚀前的自然纯真的状态。因而,在文明社会中保持对自然的虔诚,长大以后保持这一颗童心,则成为实现完美人性的必要条件以及人类走出文明困境的理想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则成为成人(人类)认识和重返自然的中介与桥梁。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立足点并把华兹华斯的儿童观作为其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第二章阐述了其儿童观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第叁章结合华兹华斯的诗歌具体分析了其儿童观的内涵。第四章为结论,主要分析了其儿童观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对当代<WP=5>文明的影响。华兹华斯处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他的儿童观即复归婴孩观念的产生,有着个人生活体验、宗教神学信仰以及政治革命教训等多方面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个生性敏感的儿童,孩提时代的华兹华斯就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神秘与崇高、感受到与大自然契合的体验。这个早年的记忆一直珍藏在诗人心底,不仅激发了他文学创作方面的灵感,而且也引导他在成人后的人生困惑中找到了安顿心灵的出路。华兹华斯的童年是不幸的,父母早逝,兄弟姐妹分离,长期寄宿学校。华兹华斯早年的生活在物质与亲情上虽然多有缺失,但在他的回忆中却不觉得贫苦,也就是说童年的不幸并未在他的心灵上留下创伤。那么是什么东西疗救或者说补偿了他早年的不幸呢?是自然。而当历史的年轮走到18世纪80年代,时代赋予了华兹华斯一次绝无仅有的机会。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唯一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一位。然而大革命作为启蒙思想的政治革命实践,既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变,也使人性中一切悖理的东西沉渣泛起,交织成一幕幕人类历史的悲喜剧。九月大屠杀不仅是处决了一大批温和的吉伦特人,也使得欧洲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为之感到幻灭。席勒、雨果、黑格尔、瓦格纳、华兹华斯……,这些人都隔着高山、海洋,在不一样的时空中体会着法兰西土地上的变故。而惟一置身其间的华兹华斯又是何种感受呢?所有这些情感与理想的危机都使诗人在震惊中对理性产生了怀疑,开始在反思中寻求人类真正的自由与归宿。最终他放弃了社会能在理性的基础上靠政治活动得以改造的幻想,而是转向了过去—童年,企求在童年的回忆中找到欢欣、自由与新生的希望。诗人“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过去 ,把这种精神的复归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作为拯救现实的唯一<WP=6>出路”。3华兹华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找到了慰藉。在一首诗里,他告诉我们,他曾“像一朵孤云”那样独自游荡,在湖边看见了一片黄水仙在微风里舞动,他停下观看,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这美丽的一瞥给了他一生的慰藉:“因为有时候,我心绪茫然 /或沉思默想地躺在榻上,/这水仙常在我眼前闪现,/把孤寂的我带进了天堂— /这时我的心被欢乐充满,/还随着那水仙起舞翩翩。”(《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黄杲炘,257)这里的主旨仍然是:大自然有医治创伤的力量。后来他更深入一步,探究人在什么时候对于大自然感应最灵敏、最纯真。他找到的答案是:童年。1802年写的一首小诗《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道出了这个意思。在这首诗里,诗人首先袒露心怀,将自己在人生叁个阶段目睹彩虹的心情娓娓道来,让读者径自从彩虹这一鲜明的意象中领略诗人思绪万端的内心世界。不难看出,诗人作为成年人见到空中美丽的彩虹时欣喜万分,激动不已,而这种激情则源自童年;诗人进而企盼自己年老时见到彩虹亦有此等激情,否则他宁愿死去。将诗意层层推进,从而引出“儿童乃成人之父”这一理念。它告示人们:成人应尽力保持儿童那份纯真的心灵和对自然界富有想象力的感知,因为成人已被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打上了种种不可磨灭的烙印,他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儿童那份纯真而变得老于世故;而我们这个世界恰恰应该多一分纯真和圣洁。华兹华斯这一富有创见性的理念表达了他对一个纯洁美好的世界的向往。在西方文化传统上,华兹华斯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的理念是一次革命性的行为。成人的社会意味着有序、理性、文明,儿童总是与无<WP=7>序、混沌、质朴联系在一起,儿童成为成人的父亲,无疑是对传统的父子关系、儿童与成人关系的挑战。那么,华兹华斯的立论基础在哪里?笔者认为其立论的基础在于灵魂的“前存在”。华兹华斯在《永生的信息》这首长诗中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述。他在该诗的第五诗节中明确提出了?

参考文献:

[1]. 重返自然的桥梁——试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J]. 崔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2]. 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 崔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3

标签:;  ;  ;  

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