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产产妇心理反应调查及干预

待产产妇心理反应调查及干预

陈剑锋1王玉琴1张建英2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350000)

(2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0007)

【摘要】目的:了解待产产妇心理反应与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健康宣教等形式,对123例待产产妇进行心理反应调查并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结果:100%的待产产妇都有不同程度担心,91.06%的产妇感到疲惫,79.67%的产妇出现烦躁、易怒,45.53%的产妇感到沮丧、抑郁等。适时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产妇的不良心态反应的发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结论:针对产妇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其身体或心智的健康良好状态。

【关键词】产妇心理调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025-02

待产产妇特别是一直受到多个长辈呵护成长起来的独生女初产妇,在待产过程中,经常因为产前疼痛等原因,表现出许多住院之前不曾经有过的心理反应,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影响产程的顺利进展,严重时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和胎儿的健康。为了解待产产妇心理反应与需求,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产妇的不良心理反应,使产妇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其身体或心智的健康良好状态。提高产妇及家属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对我院收住的部分产妇进行调查并对被列为实验组的产妇家属按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对应的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1调查对象:选择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的待产产妇。

1.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调查问卷,共16个问题,答题方式为现场回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2干预对象与方法:

1.2.1干预对象:对正在待产的55例产妇,按其病历末尾数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

1.2.2干预方法:对被列为实验组的产妇,按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对被列为对照组的产妇,按常规正常工作程序接待。两组产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1对惊惶失错,哭哭啼啼的产妇,应尽快安排人员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产妇,说明良好的情绪才有助于正常分娩,使她们安下心来,接受治疗,配合产程进展,得到如愿的治疗,尽早康复。

1.2.2.2对担忧、焦虑的产妇,就应评估焦虑的因素,帮助减轻焦虑尽可能情况下多解释,及时安慰和鼓励产妇。

1.2.2.3对比较镇静的有主见的产妇,可如实告诉其情况,及准备采用的治疗方案,争取通力合作,以便使我们各项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1.2.2.4重视发挥非语言信息的作用

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质,在心理护理方面,尤其应当注意非语言信息的应用。护士冷静沉着的态度,整洁的衣着,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有条不紊的工作程序,都是对产妇和家属有效的安慰。对于某些病情危重的产妇和被疼痛折磨得精疲力竭者,利用抚摸手或轻拍肩部等非语言手段与产妇沟通,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2.2.5其他

良好的医德、规范的行为、精湛的技术、合理的费用、优美的环境,等都可以从侧面给产妇及家属以心理安慰。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初选产妇2678位孕(产)妇基本情况见表1。

表12678位孕(产)妇基本情况

3讨论

3.1本次调查样本虽小,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待产产妇的应急反应心理和因疼痛等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不容忽视的。从表(2)可见:在被调查的123位急诊产妇中100%的产妇存在着担心,91.06%的产妇感到疲惫,79.67%的产妇出现烦躁、易怒,45.53%的产妇感到沮丧、抑郁等。在这种不良心态的作用下他们容易出现烦躁,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不配合医务人员,不理解医院工作、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因焦虑、疲惫加重还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乏力、失眠等生理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身心健康,影响胎儿健康和正常分娩等。因此:医务人员在护理待产产妇的时候,安排相应的人员和时间将产妇的病情用适当的方式告知、健康教育,充分理解产妇及亲属的心情,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产妇及亲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减少不良心态的发生,同时可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4小结

总之,传统的护理观念往往认为,产妇不同于一般的病人,相比之下,她们往往都是健康的人,虽然住进了医院,但不需要太多的关注,所以,护理的重心往往是放在产程开始以后或分娩后的新生儿护理上,但本研究表明:待产产妇的家属在其住院其间有50%以上的人出现担心、疲惫、烦躁、易怒、沮丧、抑郁、等不良心态,部分产妇还出现恐惧、困惑、精疲力竭甚至由此产生疾病。因此,对待产及其产妇家属的心理照护应成为产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应向待产产妇及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重视针对产妇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其身体或心智的健康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2]肖水源.社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标签:;  ;  ;  

待产产妇心理反应调查及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