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听觉论文_王晨,张彦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听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听觉,音乐,能力,钢琴,扬琴,演奏者,声部。

音乐听觉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张彦文[1](2019)在《音乐听觉在协作钢琴教学中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艺术的魅力不仅表现在钢琴独奏上,也体现在与人声、器乐及其他艺术形式合作的共同演绎中。在协作钢琴的演奏过程中,音乐听觉对于演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协作钢琴演奏的质量,对于音乐听觉的培养是协作钢琴教育的核心。文章从音乐听觉的内涵与重要性入手,在对钢琴大师的听觉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协作钢琴教学中进行音乐听觉培养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刘体凤,林燕,崔悦[2](2019)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觉醒、迷失及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开始回归,然而视觉霸权逐渐渗透到听觉的传统领域,也就是流行音乐之中。当前呈井喷式发展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摒弃视觉文化霸权,呼唤听觉文化的觉醒。本文通过分析听觉文化发展面临着感性偷悦与理性思维的失衡、视听失和以及听与被听的矛盾激化等困境,开始寻找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真正转向,从而为实现当前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钟昕哲[3](2019)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音乐听觉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即兴伴奏是伴奏者综合运用各项技能演奏的一种技术手法,同时也属于音乐创作。伴奏者是否拥有高超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音乐听觉有着很大的关系。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提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伴奏者音乐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展开了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作用的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0期)

朱珣[4](2019)在《浅谈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听觉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属于听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声音为依托创造形象和抒发情感。不管是演奏人员还是观众,都要以听觉来对音乐进行欣赏并判断其中的艺术水平。演奏人员对音乐的认知、布局、设计、在琴键上的弹奏、表演效果的改善、指触和音响之间的协调等,都是用声音展现出来的,因此必须用耳朵来聆听判断和协调才可以使音乐得到更全面的展现。因此,在音乐的学习尤其是钢琴的学习时,其中关键点之一就是要练出具有良好的审美与欣赏能力的耳朵。演奏人员在拥有好的听觉来鉴赏音乐后,能够对钢琴演奏的效果加以判断,(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9期)

宋思明,吴明昊[5](2019)在《浅谈音乐听觉培养中常见的矛盾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对于音乐听觉培养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版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该书中第二部分《视唱练耳教学法问题》初步构建了音乐听觉培养,并且标志着以"视唱练耳"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听觉培养研究的开端。国内对于音乐听觉培养的研究紧跟国外步伐。1997年国内着名音乐教育家王光耀出版了《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标(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9年04期)

王静[6](2019)在《扬琴演奏中音乐听觉的感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演奏属于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演奏者自身技术的不断改进是艺术表演水平提升的基础,其中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在扬琴艺术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按照扬琴这一乐器的表演特点,其音乐听觉感知对在演奏中自身特性的把握、音色的体现以及技巧的施展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与作用,也就是说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在扬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3期)

朱克迎[7](2019)在《浅谈农村小学人文素质培养——基于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育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如开课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专业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笔者结合自身音乐专业知识以及义教实践,从音乐的听觉训练角度出发,剖析农村小学音乐听觉系统落后现状及原因,为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出一些加强音乐听觉能力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3期)

罗丽娟[8](2019)在《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阐述了什么是钢琴即兴表演以及钢琴即兴表演的作用,并对在音乐听觉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也分析了如何培养音乐听觉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5期)

唐敏[9](2019)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捕捉音乐信息和获得音乐感觉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准观念,小学管乐团音响才有融合的基础。1.培养学生对音色的听辨能力音色,即音的色彩,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音色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演奏时,音色会受到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自己的艺术审美和想象力;二是个人所具备的音色演奏激励和控制的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学生知道并能分辨出好听的声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多欣赏高水平(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9年08期)

胡晓丽[10](2019)在《听觉先行:小学低年段多声部音乐训练的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以听为基础"的原则,"听觉先行"地设计丰富多变的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听觉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多声部听觉能力,建立初步的多声部的和声意识,进行简单的多声部合作实践。(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音乐听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开始回归,然而视觉霸权逐渐渗透到听觉的传统领域,也就是流行音乐之中。当前呈井喷式发展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摒弃视觉文化霸权,呼唤听觉文化的觉醒。本文通过分析听觉文化发展面临着感性偷悦与理性思维的失衡、视听失和以及听与被听的矛盾激化等困境,开始寻找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真正转向,从而为实现当前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听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张彦文.音乐听觉在协作钢琴教学中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9

[2].刘体凤,林燕,崔悦.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觉醒、迷失及转向[J].新闻世界.2019

[3].钟昕哲.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音乐听觉的作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4].朱珣.浅谈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听觉训练[J].艺术家.2019

[5].宋思明,吴明昊.浅谈音乐听觉培养中常见的矛盾问题[J].民族音乐.2019

[6].王静.扬琴演奏中音乐听觉的感知分析[J].艺术品鉴.2019

[7].朱克迎.浅谈农村小学人文素质培养——基于音乐教学中的听觉训练[J].黄河之声.2019

[8].罗丽娟.音乐听觉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9

[9].唐敏.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

[10].胡晓丽.听觉先行:小学低年段多声部音乐训练的有效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局部多核学习回归(LMKR)算法的音...对使用APP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看...清晰表明在演奏过程中,有声和无声状态...混合式音乐听觉训练APP功能使用APP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优势音乐各要素相互关系图

标签:;  ;  ;  ;  ;  ;  ;  

音乐听觉论文_王晨,张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