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制造论文_杨彦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型制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智能,重构,瓶颈,制造企业,制造业,单元,纵深。

离散型制造论文文献综述

杨彦明[1](2019)在《浅析离散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方向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离散型制造企业推行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生产瓶颈、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一定的投入成本,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其整合优化,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企业执行过程的干扰,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结合物联网使企业逐步迈入智能制造初级阶段,为企业后期发展提供竞争力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吴宇豪,朱华[2](2019)在《应用于离散型制造业智能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研究与工程应用——以阀门工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阀门工厂属于离散型制造业的一种典型工厂,生产涉及加工、装配、检测等工艺过程,体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对人员、物料、设备管理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为提高效率,降低库存,方便追溯质量,在车间使用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以下简称MES)进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依据某阀门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基于微服务架构,针对性的开发出库存管理、生产排程、电子看板、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实践证明,该软件系统很好地满足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业务功能的管控需求,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精益化,为建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1期)

程咏斌[3](2019)在《离散型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离散型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离散型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不匹配等问题,并在充分认识、充分论证、循序渐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马文超[4](2019)在《基于MES的机械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现如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基于MES的机械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企业对基于MES机械离散型设备更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将针对基于MES的机械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进行相关阐述。(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6期)

徐雨[5](2019)在《离散型生产线的制造单元重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元制造方式是为了迎合高效的市场生产需求而产生的。而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仅仅拥有高效生产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离散化的高柔性生产。随着市场需求形式逐渐的向“多品种,中小批量”转变,制造企业的生产也必须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从偏重于使用静态生产系统的模式逐步向动静态混合交替的生产系统迈进。因此,本文以实现高效率与高柔性相融合的生产方式为目标,以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生产调度以及制造资源重新配置的特征为出发点,对制造单元的高效排产、订单到达情况下的单元结构调整以及执行过程中生产扰动驱动下的制造单元动态重构调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离散型生产系统的研究现状做系统的分析,确认离散型生产系统的制造单元重构技术对实际生产的重要意义。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建立本文的研究思想框架。(2)为了满足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高的生产效率需求,对单元生产重构调度进行了研究。单元重构调度的优劣直接与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挂钩,快速有效的调度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企业生产的周期。而单元内调度又是单元调度的核心问题。因此,重点研究了单元内调度的模型建立与算法改进设计,然后辅以单元间设备共享算法设计。最后利用一些仿真案例来验证单元生产调度的高效性及可行性。(3)针对市场对订单需求的波动,研究了基于新订单的制造单元继承性重构。分析传统制造单元在面对订单时完全重构方式的弊端,确定制造单元继承性重构的必要性。从新订单与原制造单元的信息出发,设计了新订单与原订单的相似性系数,从而确定新订单是直接加入原制造单元生产还是需要构建新的制造单元来加工。构建新订单时,就需要对原制造单元进行结构重构调整处理。为了保证制造单元结构重构调整达到最优化,设置了高效性及继承性调整指标。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4)针对生产制造执行过程中生产扰动事件的影响,研究了生产扰动驱动下的制造单元动态重构调度。为了将复杂的动态调度问题简单化,采用了滚动窗口技术结合以交货期偏移率容忍度为触发点的事件驱动机制对动态事件进行处理。从动态重构调度的特点出发,选择蚁群算法作为动态重构调度算法,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改进。最后通过一个实例来验证方案的可靠性。(5)以制造企业的生产需求为背景,将离散型生产线的制造单元重构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实例验证该技术能够分别满足制造单元生产的高效性、新订单情况下结构调整高柔性以及生产扰动情况下制造单元能够快速有效动态调整的高灵活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6](2019)在《实现传统离散型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品种类来说,一般的离散制造型企业都生产相关和不相关的较多品种和系列的产品。这就决定企业物料的多样性。从加工过程看,离散制造型企业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散制造型企业的过程控制更为复杂和多变,相应地生产效率、安全风险及生产稳定性都会比理想的智慧工厂相去甚远。(本文来源于《智慧工厂》期刊2019年05期)

陈龙伟[7](2019)在《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需求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加工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主导的生产方式。如何提高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已成为当前各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出路之一。本文以我公司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为例,具体说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规划及功能。(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朱世杰[8](2019)在《离散型制造系统瓶颈漂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需要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转型。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车间里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导致生产车间不断发生瓶颈漂移,使得基于固定瓶颈制定的生产计划已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状况。目前,对生产车间瓶颈的研究主要有基于单指标的瓶颈识别和对瓶颈漂移的事后识别,使得其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旨在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瓶颈漂移的事前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单指标瓶颈识别的不足并结合现有的瓶颈识别指标和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瓶颈识别指标。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各识别指标的综合值,实现对生产车间的综合瓶颈识别。然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不确定性因素变化量对指标值改变量的影响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瓶颈漂移机理。基于对瓶颈漂移机理的分析,建立瓶颈漂移数学预测模型用以判断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生产车间的瓶颈漂移情况和确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新瓶颈设备,给出了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数学预测模型的具体求解流程。最后,以H公司的电机车间为例,验证该数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产品插入生产计划时瓶颈的漂移情况并结合电机车间的实际情况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生产线瓶颈漂移规律,为公司进行紧急订单插入时提供参考。此外,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人员效率变化和设备故障对瓶颈漂移的影响情况,为生产车间的人员调度和设备维修保养提供参考,对提高人员效率和减少设备故障和保证生产车间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9幅,表37个,参考文献71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雅梦[9](2019)在《面向智能制造对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响应国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号召,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系统正在离散型制造企业中被逐渐推行并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在实践中被应用于离散制造业复杂的生产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制造能力。本文从生产调度、物流及仓储、车间作业、设备管控等方面,对智能制造用于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重要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期刊2019年04期)

吴鹏,朱军,韩永磊[10](2019)在《离散型制造企业工控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离散型制造企业的工控网络安全实际现状及问题,通过相关工控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采用"纵深防御"方法策略,有效构建离散型制造企业工业控制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纵深防御系统,并通过在国内某大型造船企业管子生产加工车间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适宜性、有效性、可靠性,同时该系统具备可复制性,对其他企业具有极大地推广应用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离散型制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阀门工厂属于离散型制造业的一种典型工厂,生产涉及加工、装配、检测等工艺过程,体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对人员、物料、设备管理的实时性要求较高。为提高效率,降低库存,方便追溯质量,在车间使用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以下简称MES)进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文章依据某阀门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基于微服务架构,针对性的开发出库存管理、生产排程、电子看板、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实践证明,该软件系统很好地满足了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业务功能的管控需求,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精益化,为建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型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1].杨彦明.浅析离散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方向及方法[J].现代信息科技.2019

[2].吴宇豪,朱华.应用于离散型制造业智能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研究与工程应用——以阀门工厂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3].程咏斌.离散型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9

[4].马文超.基于MES的机械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J].科技经济导刊.2019

[5].徐雨.离散型生产线的制造单元重构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9

[6]..实现传统离散型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之路[J].智慧工厂.2019

[7].陈龙伟.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数字通信世界.2019

[8].朱世杰.离散型制造系统瓶颈漂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陈雅梦.面向智能制造对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优化的研究综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

[10].吴鹏,朱军,韩永磊.离散型制造企业工控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

论文知识图

超人DentalCAD系统设计的口腔修复体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MES环境下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管...MES环境下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管...MES环境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设备...面向订单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的AP...

标签:;  ;  ;  ;  ;  ;  ;  

离散型制造论文_杨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