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的联合反演研究

川滇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的联合反演研究

论文摘要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扬子克拉通的过渡带,构造环境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研究川滇地区的地壳结构对了解该区域地壳形变模式、强震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多种地震数据的联合反演来研究了川滇地区地壳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结构。在各向同性方面,以前人面波成像和测井数据的结果作为初始模型,用瑞利波频散、垂直-水平振幅比和接收函数三种数据联合反演得到了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横波速度模型。这个通过多种数据同时约束的模型显示出对地壳结构更好的分辨。在四川盆地浅部,模型显示出相对传统成像结果更高的横波速度,对应盆地浅部相对古老、压实的中生代岩层。中下地壳存在显著的低速层,其边界主要被大型走滑断裂带约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周围区域的高速异常阻挡了两侧中下地壳低速异常,对应的刚性地壳也影响了该地区地震分布。这些结果表明中下地壳弱化层和大型走滑断裂都对该区域地壳形变和地震分布有重要影响。模型还显示该地区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存在横向差异,不同区域壳幔过渡带的增厚可以分别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机制来解释。方位各向异性的研究可以补充对构造演化的认识。在各向异性方面,联合分析接收函数径向和切向分量Pms波获得了川滇地区地壳平均方位各向异性,并通过谐波分析和自助抽样法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北部松潘-甘孜褶皱带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现较为一致的NWW-SEE向。在四川盆地内部,各向异性非常微弱。在中下地壳有明显低速异常的区域,地壳平均各向异性也很显著,快波方向与附近走滑断裂带的走向一致。为了进一步确定地壳方位各向异性在深度上的来源,本文还发展了一种基于邻域算法的用接收函数和频散联合反演各向异性的方法,并通过合成数据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以本文第二章中的各向同性速度模型和研究区域深地震测深得到的壳内界面信息为参考,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了川滇地区实际数据上。发现了云南东南部的一些台站的方位各向异性在上地壳很弱,主要来源于中下地壳,推测可能和软弱层部分熔融矿物的定向排列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结构
  •   1.2 联合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   1.3 川滇地区的地质背景和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川滇地区地壳横波速度的联合反演研究
  •   2.1 引言
  •   2.2 数据处理
  •     2.2.1 瑞利波频散
  •     2.2.2 接收函数
  •     2.2.3 瑞利波ZH比
  •   2.3 初始模型
  •   2.4 反演方法
  •   2.5 川滇地区地壳横波速度反演结果
  •   2.6 讨论
  •     2.6.1 地壳浅部速度结构的约束
  •     2.6.2 中下地壳低速层的横向差异
  •     2.6.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高速异常
  •     2.6.4 壳幔过渡带的横向差异
  •   2.7 结论
  • 第3章 川滇地区地壳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用接收函数Pms波分裂研究川滇地区地壳方位各向异性
  •     3.2.1 基于接收函数集的各向异性分析方法
  •     3.2.2 谐波分析和误差分析
  •     3.2.3 川滇地区地壳平均方位各向异性结果
  •   3.3 基于邻域算法的方位各向异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     3.3.1 反演数据
  •     3.3.2 模型参数和正演方法
  •     3.3.3 反演方法
  •     3.3.4 合成数据测试
  •     3.3.5 川滇地区实际数据测试
  •     3.3.6 讨论
  •   3.4 结论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杨妍

    导师: 姚华建

    关键词: 川滇地区,联合反演,地壳结构,方位各向异性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P631.4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9225K

    下载量: 145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场的动态变化[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2].川滇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场的演化特征及其机制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3].利用GPS资料研究川滇地区地壳应变与应力场变化[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2)
    • [4].川滇地区近期断层运动特征分析[J]. 地震研究 2018(01)
    • [5].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J]. 江西科学 2020(05)
    • [6].GPS约束下川滇地区下地壳拖曳作用及断裂活动性有限元模拟[J]. 地震研究 2019(03)
    • [7].川滇地区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8].川滇地区强震序列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9].川滇地区地壳密度变化与强震孕育关系[J]. 地震学报 2019(05)
    • [10].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J]. 中国地震 2018(02)
    • [11].川滇地区Lg波Q值层析成像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12].基于聚类分析的川滇地区块体划分与应变研究[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3].基于三维粘弹性有限元研究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的震后影响[J]. 地震研究 2018(02)
    • [14].川滇地区横波Q值动态变化[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07)
    • [15].汶川地震前川滇地区构造活动与区域应力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16].川滇地区近期地壳变形动态特征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12)
    • [17].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综述[J]. 地震研究 2012(03)
    • [18].青藏高原东缘川滇构造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6)
    • [19].川滇地区GPS速度场聚类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05)
    • [20].川滇地区岩石圈磁场的小波多尺度分析[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03)
    • [21].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地区主要断裂活动趋势分析[J]. 测绘科学 2016(12)
    • [22].川滇地区4个地温钻孔监测数据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2)
    • [23].基于多学科物理观测的地震概率预测方法在川滇地区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9)
    • [24].川滇地区岩石圈磁场及其与强震关系研究[J]. 地震研究 2017(03)
    • [25].川滇地区中小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研究[J]. 地震 2008(02)
    • [26].川滇地区陆态网络基准站运动噪声模型分析[J]. 测绘科学 2014(12)
    • [27].应用统计物理方法分析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J]. 地震地质 2013(01)
    • [28].川滇地区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S1)
    • [29].基于三维粘弹性有限元进行汶川地震对川滇地区震后影响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30].川滇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再判断[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3(02)

    标签:;  ;  ;  ;  

    川滇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的联合反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