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

松花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

一、松华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栗静[1](2021)在《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水源区生态补偿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的现实使水资源供给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补偿理论,分析了饮用水源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受补偿情况、生态环境改善状况等数据,构建了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源区扶持补助政策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估,为下一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奠定了基础。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基础。生态补偿需遵循公平公正、污染者付费、受害者补偿、政府管控与市场调控共同作用的原则,生态补偿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客体是水源区的居民及相关管理部门。本文选择昆明市政府为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是水源区居民。(2)水源地扶持补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对昆明市主城七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调研及问卷调查,共计有716个村民小组,完成了1646份调查问卷。并对调查者基本情况、生态补偿办法实施情况、对扶持补助办法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男性居多,年龄分布在46-60岁较多、文化程度偏低;水源地受访者大多数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除云龙水库水源地以外,其他水源地受访者对现有补助政策满意度较低。(3)水源地扶持补助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昆明市主城区饮用水源地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效益、环境状况、生态状况、资源支撑能力、环境管理状况6个方面选了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生态环境状况、水源涵养能力、管理能力等维度的21个指标,构建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估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和AHP-模糊综合模型得到生态补偿绩效评估结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松华坝水库评价等级为Ⅰ级,云龙水库评价等级均为Ⅰ级;清水海水源地评价等级为Ⅳ级、大河水库评价等级均为Ⅳ级、柴河水库评价等级均为Ⅳ级、宝象河水库评价等级均为Ⅳ级、红坡自卫村水库评价等级为Ⅳ级。熵权法综合评估结果:云龙水库评价等级为Ⅰ级;松华坝水库等级为Ⅱ级、大河水库评价等级为Ⅱ级;柴河水库评价等级为Ⅲ级、宝象河水库评价等级为Ⅲ级、红坡自卫村评价等级为Ⅲ级,清水海水源地评价等级为Ⅳ级。(4)实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相关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是提高水源地生态补偿经济发展方面绩效的重点;提高生态补偿的补助金额、改善补助类别是保障社会效益的重点;环境状况的维护和改善应以提高库区水质为主,垃圾收集和输运系统完善化,农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增加修建生活排水沟渠,充分利用已有管道沟渠,修葺维修废弃沟渠和老化管道,利用好三池、湿地、氧化塘和污水处理站;减少水土流失是恢复水源地生态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进行农田种植,是减少水土流失的工作重点;只有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才能保障资源支撑能力;合理分配使用生态补偿资金、强化管理,长期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水源保护区设施巡查,完善风险源名录和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度是做好环境管理的重点。

李丽娜,和丽萍,杨赵,唐嫚,杨涛明[2](2020)在《松华坝水源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探索——环水有机农业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的"止耕禁养、退耕还林、禁花减菜、测土配方施肥、农改林、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六大工程建设虽改善了水库水质及周围环境,但保护区内居民生活生产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发展"环水有机农业",建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水质保护系统,从源头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入库污染物,保障饮水安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促进农业増效、农民増收、农村増绿,实现松华坝水源地水质保护与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相结合的目标。

龚媛[3](2020)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近年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脱贫问题一直都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精准扶贫政策,旨在将更多的力量放在解决最需要解决贫困的地区上。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盛景举世瞩目。同时,城市水源保护区又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因为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导致水源地区的贫困情况与一般偏远贫困地区有所不同,在当前国家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探究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近年来的扶贫效果评价及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实践方案,有助于对正确处理好城市水源保护区经济落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及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对象,对扶贫效果评价及后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和评价,并且找到适合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量身定做”不同的水源地区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在我国广大的水源保护区进行推广。

赵爽,胡正奎,钟颖[4](2020)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路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更好地探索出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保护和农业发展路径,采用文献查阅、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概况、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发水源区延伸价值,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加强水源区管理服务、加大水源区保护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合理控制水库人口数量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在保护水源区的前提下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杜展鹏[5](2020)在《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文中认为水质安全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松华坝水库作为昆明主要水源地之一,承担着昆明市生产生活供水的重要功能,松华坝水质安全对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松华坝两条主要入库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域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对流域水环境质量演变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由源到汇和由汇到源的两种河流污染源解析模型,对牧羊河和冷水河的污染源进行解析,识别了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最后,基于松华坝库区的水环境容量,通过环境经济目标优化,提出了水质安全约束下的经济社会与污染控制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松华坝入库河流水质存在季节性超标风险。入库河流的主要水质指标无法稳定的维持在水环境功能区规定的地表水Ⅱ类标准,部分季节和点位达到Ⅱ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2)基于源到汇的排放清单法和基于汇到源的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解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较为可靠。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源污染源和农业种植源污染源污染两大类,保护区内主要以非点源污染为主。(3)在牧羊河和冷水河两个主要入库流域内,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等4项主要污染物入河通量均高于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其中总氮的超标率较高,氮类污染物污染相对严重。(4)基于污染控制费用最小优化目标,以主要污染源削减为决策变量,在水环境容量、污染控制水平和农业发展等约束下,得到松华坝库区污染控制优化方案。为了保障松华坝饮用水源地入库河流水质的稳定达标,库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要求达到90%,退耕面积不低于153147亩,最低费用达到了8351万元/年。

翟小艳[6](2020)在《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及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饮用水安全与人类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也是国家和政府所关注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介休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必须重视水源地安全建设。本文通过对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城区水源地和兴地水源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源地地质环境条件,从水量、水质、生态、监控与管理、应急能力五个方面选取31个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法和专家判断法,筛选22个指标构建了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序关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水源安全评价模型,对水源地进行安全评价。根据安全评价结果,针对水源地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相应地安全建设措施。主要研究结论为:(1)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超采,已形成城区-宋古超采区,水质存在潜在污染源,植被覆盖率较低,监控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应急水源地和应急监测能力。(2)构建的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体系共22个指标,其中水量安全指标6个,分别为工程供水能力、地下水开采率、城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和年均降水量;水质安全指标6个,分别为水质类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农用化肥施用负荷和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生态安全指标4个,分别为植被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壤盐渍化程度;监控与管理安全指标4个,分别为资金保障、安全监控、保护区管理和管网漏失率;应急能力安全指标2个,分别为应急水源地和应急监测能力。(3)两个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评判指数值分别为1.5619和1.6307,评价结果均为安全。(4)现状水源地仍存在不安全隐患,提出水源安全建设措施有:在水量方面,缩减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建设介休市大水网工程、建立供水调度配置方案和提倡节约用水;在水质方面,进行封闭管理和非点源综合治理;在生态方面,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植被覆盖率;在监控与管理方面,建立自动监控系统、进行排查性监测、建设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强化部门监督;在应急能力方面,建立应急水源地和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范丽霞[7](2019)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海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突显与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政府与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其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关系到广大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与身体健康,关系到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采取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系统地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展开研究。同时,以北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为例,通过分析该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为该研究的内容提供依据与启发。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对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水污染防治等相关概念进行简述。同时,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第三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海市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地概况、水源地水质与污染源情况进行介绍。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为生活面源污染、散养畜禽污染、农业种植污染。第四章,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介绍了现阶段北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的过程,并分析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水源保护区划立不规范、监控与应急能力缺乏、污染整治效果不佳、生态修复进展缓慢、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五章,结合目前北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科学划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高水源地水质监控与预警应急能力;重点控制生活面源污染、散养畜禽污染与农业种植污染;加强水源地生态修复力度与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水源地环境监督与管理能力,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方法与经验借鉴,丰富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王慧梅,戴丽,张颖红[8](2019)在《松华坝水库TN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对松华坝水库TN超标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成熟可靠的水源保护工程措施,为实现水库及其主要入库河流牧羊河、冷水河水质达标提供依据。

潘丽丹[9](2018)在《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水库移民又称为库区移民、水工程移民,是由于水利工程的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迁移到其他地方的群众。根据统计,世界上已建设好的水库达到六万亿立方米的库容,而随着水库的建设,土地被大面积淹没,随着产生的水库移民已经有数千万人。2011年,为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突出问题,昆明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松华坝水库一级核心区移民搬迁安置项目。本论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松华坝水库移民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个案访谈调查,深刻剖析此次水库移民安置前中后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充分借鉴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对下步我国进行类似水库移民安置、政策制定等工作的借鉴提供的理论借鉴,同时为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后期扶持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发展。首先,本文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并对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了研究;其次,从理论的视角对水库移民安置的相关概念做出界定,并研究了相关理论;第三,从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范围及对象、补偿费用及标准、配套政策等方面对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本次水库移民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深刻剖析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安置标准、移民自身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第五,借鉴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研究制定适合的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完善水库政策法规,重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让移民能主动配合移民搬迁工作,顺利适应新的安置生活,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使水库安置工作更加有序进行。

舒霖[10](2018)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文中认为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物质产品供给能力快速提升,但与此不相对应的是,清洁水源等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缓慢。工业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涉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刚刚召开的十九大都对建设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水源地生态补偿,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在江河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通过审议,今后凡是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应缴纳环境保护税,重点用于生态补偿。浙江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并根据本省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规划和法规。作为钱塘江上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乌溪江流域是浙江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特殊的生态功能。多年来,为保护好生态环境,乌溪江流域的人民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产业和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且资源环境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乌溪江流域的居民并未从生态环境保护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全省差距逐步拉大。与此同时,乌溪江流域部分水源还存在着污染隐患,生态补偿机制远未完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和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就显得非常迫切。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用于指导生态补偿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的理论研究速度和成果还难以满足国家、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部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未形成普遍认可和广泛适用的实践应用机制。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的细分还缺乏具体的方法和衡量的指标体系;二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水源地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三是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鉴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提出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其次,介绍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分析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搭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然后,介绍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区概况,详细说明研究所需数据的来源。再次,罗列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讨论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分析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补偿对象,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大环境下,进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的创新点等几个部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水源、流域、水源地、发展权、生态补偿几个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和法学理论。其中,在生态学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结构的耗散性、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的服务性及其价值性;在经济学理论部分重要介绍了边际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可替代性理论。再次,文献梳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内涵、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其中,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研究部分,重点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保护成本法、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目前实施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有财政转移支付、区域补偿政策、生态环境税费制度、生态保护项目等。已有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待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标准仍难确定,以及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第三章为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案例介绍和经验解读。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外实践部分,介绍了美国的纽约市清洁供水协议和卡茨基尔河(Catskills)和特拉华河(Delaware)流域生态补偿,介绍了德国采用跨境流域生态补偿对易北河的污染治理,介绍了日本在琵琶湖实施的水源地生态补偿。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实践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家层面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其次,以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为代表,介绍了其生态补偿的做法,分析了其经验和不足。其中,对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分析了林地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对福建省主要介绍了该省已经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具体做法和补偿标准,分析了生态补偿的效果与经验;对于浙江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分析了水权交易和异地开发,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第四章为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与内涵,以及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介绍了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公平合理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保护者受益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然后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目标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导向目标、选择性作为目标、管理绩效优化目标。最后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目标的分离做了解读,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其它生态补偿分离、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分离、不同资金渠道的补偿分离。第五章为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在研究区概况部分,主要介绍了乌溪江流域的区位特征、生态价值、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乌溪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的统计资料、环保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第六章为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与不足。本章首先分析了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依据和政策依据。其次,详细介绍了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与水源地生态补偿有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生态公益林补助、水库移民粮食价差补贴、水库移民补贴及乡村集体生产性补助、库区基金、水资源费,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资金。最后,分析了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生态补偿标准较低、“乌引”工程水价存在制度性问题需要解决、生态补偿对象的模糊和虚化、以及公平、公正与效率的均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第七章为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本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市场化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二是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及其利益主体分析,包括生产用水及其利益主体、生活用水及其利益主体、生态用水及其利益主体。三是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及其利益博弈,分析了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与客体,以及各主体的利益博弈。四是基于CVM的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分析,调查和评估了乌溪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意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八章为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为: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设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明确水源地政府定位,优化财权配置、健全公众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拓宽对水源地居民生态补偿的直补通道、提高补偿标准,聚焦水源地居民,以及加大“造血型”补偿力度,提升库区发展能力。

二、松华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华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水源区生态补偿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理论
    2.1 水源地相关概念
    2.2 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
    2.3 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2.4 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水源区概况
    3.1 水源区地理位置
    3.2 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
    3.3 水资源和供水状况
    3.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3.5 污染来源构成情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水源区生态补偿调查
    4.1 生态补偿问卷调查内容
    4.2 生态补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补偿评价实例研究—以昆明市七大水源地为例
    5.1 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 AHP—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5.3 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估
    5.4 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5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结果
    5.6 两种方法综合评分结果对比
    5.7 水源地管理保护和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程序
附录 B:调查问卷相关统计表
附录 C:专家打分表
附录 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2)松华坝水源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探索——环水有机农业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
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
    2.1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2.2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发展困境
        2.2.1 区域人口容量超载,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2.2.2 水源保护与农民增收矛盾突出
        2.2.3 财政资金吃紧,现有措施难以维继
3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探索
    3.1 其他省份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途径
        3.1.1 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措施
        3.1.2 深圳南山区西丽水源保护区经验
    3.2 松华坝水源区可实施措施探讨
4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有机农业”建立
    4.1 背景
    4.2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农业实施措施
        4.2.1 政策基础
        4.2.2 松华坝水源区“环水有机农业”示范
        (1)环水有机农业构建
        (2)环水有机农业面源控制效果
        (3)环水有机农业生态效益
        (4)环水有机农业经济效益
        (5)结论
5 结论与建议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外扶贫效果评价研究
        (二)关于国内扶贫效果及发展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及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水源保护区
        二、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及移民搬迁
        三、扶贫效果及脱贫标准
    第二节 相关理论研究
        一、扶贫效果评价理论体系
        二、国外目前比较成熟的扶贫模式概述
        三、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效果评价的基础与前提
        一、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水源保护区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第二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分析
    第一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基本概况
        二、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扶贫历程
        三、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特点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三、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第三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传统发展模式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一、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业的深层次开发
        二、基础设施滞后
        三、民生问题突出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相互制约
        一、发展模式缺乏规划引领且先天开发范围受条件制约
        二、中心发展滞后周边乡村发展分散化
        三、特色产业培育困难
        四、人为活动因素影响大但监督体制不完备
    第三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政策执行力不足
        一、发展政策普及宣传不到位
        二、可持续发展模式固化
        三、扶贫及可持续发展政策不配套及落实不到位
        四、靠财政资金补偿扶持但力度小缺口大
第四章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体制约束
        一、模式层面固化与可持续开发不相宜
        二、体制因素对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经济落后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 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保障与防护的缺失
        一、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二、水源区生态补偿资金多依靠财政资金且惠及面小
        三、水源区级别和管护范围多方面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节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缺陷
        一、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位出现偏差
        二、可持续发展决策缺少独立有效的评估系统和问责机制
        三、可持续发展工作缺乏社会群体力量的支撑
第五章 优化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打破松华坝水源区固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一、第一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生态都市农业转变
        二、构建农户农业发展的风险保障体系
        三、注重需求、赋权于民创新调整水源区扶贫开发模式
    第二节 立足生态保护打造松华坝水源区新兴产业替代模式
        一、推进无污染、甚至能促进生态保护的产业建设
        二、探索水源区在可控范围内发展适度休闲生态旅游
        三、加快周边农村互帮互助共建特色产业及服务流通网点
        四、集中搬迁优先安置,开展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
    第三节 全面提升松华坝水源区的民生保障质量
        一、积极落实移民搬迁住房安置
        二、实施水源地区教育扶持
        三、制定健康特惠政策到户到人
        四、建立基础保障扶持体系
    第四节 加大各级财政补助扶持力度
        一、应保尽保水源区农村居民补偿补助及保障资金
        二、争取省、市批准水源保护区继续享有第三板块政策待遇
        三、探索可持续的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四、引入多方资金渠道并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
2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库区人口增加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2.2 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2.3 保护政策不配套,制约着水源区农业的发展
    2.4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群众保护意识淡薄
3 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水源区管理服务,加大水源区保护力度
    3.2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合理控制水库人口数量
    3.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发水源区延伸价值
    3.4 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

(5)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流水环境污染物特征
        1.2.2 入库河流的主要污染源
        1.2.3 河流污染源解析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小结
2 研究区水环境问题诊断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区位
        2.1.2 土壤与土地利用
        2.1.3 经济与社会发展
        2.1.4 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2.2.1 水质评价方法与评价数据来源
        2.2.2 现状水质评价
        2.2.3 水质演变特征
    2.3 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特征评价
        2.3.1 环境经济关系评价: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曲线(EKC)
        2.3.2 评价结果
    2.4 小结
3 基于清单法的流域污染源解析
    3.1 污染源核算方法
        3.1.1 点源污染计算
        3.1.2 非点源污染计算
    3.2 污染源核算结果
        3.2.1 点源负荷结果核算
        3.2.2 非点源负荷结果核算
        3.2.3 行政单元污染构成
        3.2.4 结果汇总
    3.3 污染物流失计算
        3.3.1 氮磷流失量计算
        3.3.2 COD、NH3-N流失量计算
    3.4 等标污染负荷评估
        3.4.1 等标污染负荷法
        3.4.2 结果汇总
    3.5 小结
4 基于受体模型的流域污染源解析
    4.1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1.1 基于绝对主成分的污染源识别
        4.1.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污染源贡献计算
    4.2 牧羊河流域污染源解析
    4.3 冷水河流域污染源解析
    4.4 小结
5 基于水质安全的库区污染源削减策略
    5.1 水域纳污能力:入库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
    5.2 污染源削减优化模型
        5.2.1 污染控制情景设计
        5.2.2 优化目标
    5.3 污染源削减优化结果
    5.4 控制对策
    5.5 小结
6 主要结果与结论
    6.1 关键污染因子
    6.2 主要污染源
    6.3 调控策略
        6.3.1 提高流域内生活污水的收集率
        6.3.2 加大流域内坡耕地的退耕力度
    6.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及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饮用水源安全评价
        1.2.2 饮用水源安全建设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介休市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
        2.2.2 地貌
    2.3 河流水系
    2.4 气象特征
    2.5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5.1 地质条件
        2.5.2 水文地质条件
    2.6 森林植被条件
    2.7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8 地下水开发现状
        2.8.1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8.2 地下水超采区现状
        2.8.3 地下水水质现状
第三章 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现状
    3.1 城区水源地
        3.1.1 基本概况
        3.1.2 保护区划分
        3.1.3 现状概述
    3.2 兴地水源地
        3.2.1 基本概况
        3.2.2 保护区划分
        3.2.3 现状概述
    3.3 水源地存在问题
第四章 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
    4.1 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的初选
        4.1.2 评价指标的筛选
    4.2 水源地安全评价
        4.2.1 权重计算
        4.2.2 隶属度计算
        4.2.3 模糊综合评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源安全建设措施
    5.1 水源地已实行措施
    5.2 水源地安全建设措施
        5.2.1 水量安全
        5.2.2 水质安全
        5.2.3 生态安全
        5.2.4 监控与管理安全
        5.2.5 应急能力安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2 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饮用水水源地
        2.1.2 水环境污染
        2.1.3 水污染防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外部效应理论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4 相关理论在水源地环境治理上的应用
第三章 北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3.1 北海市水资源概况
        3.1.1 地质气候情况
        3.1.2 水资源情况
        3.1.3 用水量分布
    3.2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3.2.1 水源地概况
        3.2.2 水源地水质状况
        3.2.3 水源地污染源情况
第四章 北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过程与存在问题
    4.1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过程
        4.1.1 水源保护区的划立
        4.1.2 水质监控与预警应急
        4.1.3 污染源的整治
        4.1.4 生态修复工程
        4.1.5 环境监督与管理
    4.2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4.2.1 水源保护区划立不规范
        4.2.2 监控与应急能力缺乏
        4.2.3 污染整治效果不佳
        4.2.4 生态修复进展缓慢
        4.2.5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第五章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规范水源保护区的划立
        5.1.1 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
        5.1.2 完善保护区标志与防护设施
    5.2 提高监控与应急能力
        5.2.1 加强水质监控能力
        5.2.2 提升水污染应急能力
    5.3 加强污染综合整治
        5.3.1 生活面源污染整治
        5.3.2 散养畜禽污染整治
        5.3.3 农业种植污染整治
    5.4 强化生态修复工程
        5.4.1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5.4.2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5.5 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5.5.1 强化政府监管能力
        5.5.2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松华坝水库TN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松华坝水库概况
2 TN超标原因
    2.1 农业面源污染为TN超标的主要原因
    2.2 流域内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对TN的削减率较低
    2.3 水库的pH为弱碱性、溶解氧较为充足, 利于硝化反应
    2.4 牧羊河TN浓度高于冷水河, 对水库的TN浓度影响较大
    2.5 水库TN含量以无机氮为主, NH3-N和NO3-N占TN 的61.8%
3 对策建议
    3.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化肥施用
    3.2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提高土地水源涵养能力
    3.3 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降低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
    3.4 加强冷水河、牧羊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3.5 对治理项目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已实施的环保工程加强后期维护和管理
    3.6 健全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水源保护区民众生态文明意识

(9)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视角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水库移民
        二、移民安置
    第二节 水库移民安置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三、李氏迁移理论
        四、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章 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现状
        一、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的必要性
        二、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范围及对象
        三、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
    第二节 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
        一、水库移民安置标准及资金管理弊端
        二、水库移民安置后期扶持缺乏具体措施
        三、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效果不佳
第三章 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法规不健全
        一、水库移民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二、水库移民政策法规缺乏统一性、规范性
        三、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
    第二节 水库移民安置管理体制不完善
        一、缺乏权威的移民职能管理机构
        二、缺乏约束政府权力机制
        三、缺乏移民群体的利益代表参与机制
        四、缺乏健全的水库移民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第三节 水库移民安置标准与市场脱节
        一、移民补偿标准与移民的期望值差距大
        二、移民补偿标准由行政确定,而非市场主导
        三、移民补偿标准并非依据土地实际状况
第四章 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研究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水库移民安置的情况和经验借鉴
        一、国外水库移民安置的情况
        二、国外水库移民的案例分析
    第二节 国内水库移民安置的情况和经验借鉴
        一、国内水库移民安置的情况
        二、国内水库移民的案例分析
        三、国内其他水库移民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总结
        一、国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借鉴
        二、国内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解决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第一节 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法规
        一、制定和完善水库移民政策法规
        二、重视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法规的宣传
        三、构建政策法规执行监督体系
    第二节 创新水库移民安置的管理体制
        一、推进水库移民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提高水库移民管理机构人员素质
        三、完善水库移民参与机制
        四、加强水库移民监督部门建设
    第三节 合理设置移民安置补偿机制
        一、全面评估移民所产生的损失
        二、土地征用的补偿费要联系市场
        三、建立移民安置长效补偿机制
        四、加强移民专项资金的管理
    第四节 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后期扶持安置规划
        二、重视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移民安置区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建设
        四、多渠道提升移民综合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介绍
        2.1.1 水源、流域和水源地
        2.1.2 发展权
        2.1.3 生态补偿
    2.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经济学理论
        2.2.3 社会学和法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2.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
        2.3.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2.3.4 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
        2.3.5 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
    2.4 文献评述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2 研究展望
第三章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
    3.1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外实践
        3.1.1 美国
        3.1.2 德国
        3.1.3 日本
    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实践
        3.2.1 国家层面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2 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3 福建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4 浙江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
    4.1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4.1.1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
        4.1.2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4.1.3 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4.2.1 公平合理原则
        4.2.2 污染者付费原则
        4.2.3 受益者付费原则
        4.2.4 保护者受益原则
        4.2.5 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原则
        4.2.6 可操作性原则
        4.2.7 透明性原则
    4.3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
        4.3.1 水源地生态补偿追求的终极目标
        4.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激励导向目标
        4.3.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选择性作为目标
        4.3.4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管理绩效优化目标
    4.4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目标的分离方法
        4.4.1 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其它生态补偿分离
        4.4.2 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分离
        4.4.3 不同资金渠道的补偿分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5.1 研究区概况
        5.1.1 乌溪江流域的区位特征
        5.1.2 乌溪江流域的生态价值
        5.1.3 乌溪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1.4 乌溪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2 数据来源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与不足
    6.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
        6.1.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依据
        6.1.2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依据
    6.2 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
        6.2.1 生态公益林补助
        6.2.2 水库移民粮食价差补贴
        6.2.3 水库移民补贴及乡村集体生产性补助
        6.2.4 库区基金
        6.2.5 水资源费
        6.2.6 其它各类专项资金
    6.3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
        6.3.1 生态补偿标准较低
        6.3.2 “乌引”工程水价存在制度性问题需要解决
        6.3.3 公平、公正与效率的均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6.3.4 生态补偿对象的模糊和虚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7.1 市场化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
        7.1.1 产权交易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7.1.2 消除外部性影响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重要形式
        7.1.3 公共物品的市场购买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补充手段
    7.2 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及其利益主体分析
        7.2.1 生产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2.2 生活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2.3 生态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3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及其利益博弈
        7.3.1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
        7.3.2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各主体分析
        7.3.3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各主体的利益博弈
    7.4 基于CVM的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7.4.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调查与评估
        7.4.2 实证研究与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8.1 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
    8.2 设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
    8.3 明确水源地政府定位,优化财权配置
    8.4 健全公众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8.5 拓宽对水源地居民生态补偿的直补通道
    8.6 提高补偿标准,聚焦水源地居民
    8.7 加大“造血型”补偿力度,提升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松华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主城饮用水水源区生态补偿评估体系研究[D]. 栗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松华坝水源区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探索——环水有机农业的建立[J]. 李丽娜,和丽萍,杨赵,唐嫚,杨涛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20(05)
  •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昆明市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扶贫效果研究[D]. 龚媛.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保护与农业发展路径探索[J]. 赵爽,胡正奎,钟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9)
  • [5]滇池流域松华坝入库河流水环境污染源解析与调控[D]. 杜展鹏. 云南大学, 2020(08)
  • [6]介休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价及建设研究[D]. 翟小艳.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研究 ——以北海市为例[D]. 范丽霞. 广西大学, 2019(06)
  • [8]松华坝水库TN超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王慧梅,戴丽,张颖红. 环境科学导刊, 2019(S2)
  • [9]昆明市松华坝水库移民安置问题研究[D]. 潘丽丹. 云南财经大学, 2018(11)
  • [10]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D]. 舒霖.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松花坝库区水源保护与综合整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