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部位观想温热感的实验研究——气功调心技术的生理心理机制探索

劳宫部位观想温热感的实验研究——气功调心技术的生理心理机制探索

刘峰[1]2004年在《劳宫部位观想温热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功是以古典哲学思想为指导,以调身、调息、调心融为一体的操作为内容,以开发人体潜能为谋得的身心锻炼技能。调身、调息、调心简称“叁调”,是气功修炼的叁大类操作技能。在叁调操作中,调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也因为它涉及到气功修炼的各个方面。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看,调心的内容包括了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潜意识等内容。 观想是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调心操作技术之一。用心理学术语表达,观想相当于逼真地、身历其境地想象。观想操作是许多气功功法的常用修炼方法。 在气功修炼过程中,温热感是经常出现的感觉,而观想温热感也比较容易成功。本实验设计以观想劳宫部位温热感为研究对象,以同样部位的安静状态温度和感受客观温热源温度作为对照,选取劳宫、印堂部位的皮温均差和标准差作为实验指标,探讨观想温热感的生理心理效应特征。 整体观念是气功修练的一大特色。整体观念建立在个体的完整性与特异性的基础上。本实验的设计、实施以及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均遵循这一观念。上述实验指标除劳宫部位之外还选取了印堂部位,就是考虑到了整体观念。在统计处理中,首先是强调重视个人的整体生理变化,即在以个人不同状态下皮温变化的统计结果为依据,说明观想温热感的生理效应;此外,还进一步协方差检验对总体特征做了分析说明。 本实验选取在校未经气功训练的学生,男女各半。观察比较了劳宫、印堂部位观想温热感、感受温热感、与安静状态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如下: 1、观想操作:与安静状态相比,印堂、劳宫皮温标准差变化以及印堂皮温均差变化均不具有一致性。(两组受试 Kappa 值均小于 0.4);其中印堂皮温均差变化McNemar 检验,具有显着的差异。(P<0.05) 2、感受操作:与安静状态相比,印堂、劳宫皮温标准差变化以及印堂皮温均差变化均不具有一致性。(两组受试 Kappa 值均小于 0.4);其中印堂皮温均差变化McNemar 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极值差配对 T 检验:感受和观想温热感状态与各自安静状态相比,劳宫与印堂部位皮肤温度值均有显着的差异。(P<0.05) 4、感受与观状态协方差分析:四项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主观温热感:主诉温热感的出现,在开始有无温热源引起的感觉作参考两种情况下比较,McNemar Test P= 0.007 Kappa 值为 0。 6、主观温热感与皮肤温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McNemar Test P= 0.003 Kappa0.064。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观想温热与安静状态的生理效应不同。 2、观想温热与感受温热的生理效应有一致性的趋势。而且,在总体变化趋势上,观想温热的生理效应强度大于感受温热。 3、观想温热感操作不具有人格的特异性。 4、先感受温热感,再做观想温热感,可提明显高观想的成功率。 5、观想温热的主观感受与皮温的客观变化可以不具有一致性。

吴晓云[2]2013年在《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文中指出移空技术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本土化心理疗法,是东方古老的气功疗法与西方现代的心理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该疗法首次发表在2008年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移空技术是以气功修炼中的观想与入静技术为核心,由治疗师指导来访者充分运用意识的想象功能,先将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心身症状象征性物化,并放入想象中为其量身打造的承载物,而后想象在不同的心理距离上反复移动盛放了象征物的承载物,使象征物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变化或消失,从而缓解或消除心身症状的心理治疗技术。移空技术包括门诊治疗和家庭作业。门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具体问题,操作流程包括9大步骤,分别为:Ⅰ简易气功放松训练:叁调放松、Ⅱ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Ⅲ存想问题的象征物、Ⅳ存想盛放问题的承载物、V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Ⅵ简易气功放松训练:叁调放松、Ⅶ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Ⅷ在不同的距离上移动承载物、Ⅸ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家庭作业的目标是让来访者放弃自我面具及人格成长,以彻底铲除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具体操作为:移动空承载物,反复几次后放至无限远,停留在看不见承载物的意识空白状态,或者直接进入此状态。通常门诊治疗以治疗师引导、帮助来访者完成心理作业的方式进行;家庭作业主要以自主作业和复诊时告诫要点的方式进行。移空技术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气功及中医理论和现代心理学,其操作所应用的思维形式为具象思维。气功中的叁调技术用于移空技术的叁调放松训练中;而观想和入静技术的应用则贯穿移空技术的始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扶正祛邪的治则,体现于移空技术的诊治思路中。而移空技术的组织结构、术语表达借鉴了现代的思维心理学和行为、催眠等疗法的心理治疗技术。虽然移空技术的理论框架已经完成,操作流程已经提出,临床应用已经起步,但是作为一个本土化心理治疗的新生事物,目前对其还缺乏系统的学术研究。本论文的主要任务,即以移空技术的9大操作步骤为主线,运用深入访谈、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参照刘天君教授编写的移空技术操作手册,按其内容顺序逐一解析,阐释其操作机制、要点和细节,为移空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用的理论与规范。由于移空技术的理论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又与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相互交融,需要一套能够沟通古今中外的解释语言体系,才能够解读其中各个组成部分和操作流程的含义。故糅合与沟通气功、中医、心理学各家的术语和理论,用较易于理解的日常语言表达其内涵,以便于移空技术的学习者理解,也是本论文的着力之处。移空技术有如下一些特点:移空技术重在解决来访者由于心身疾病、生活事件引起的症状和情绪问题,也可用于处理各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乃至生理疾患所引起的症状和情绪问题。移空技术既可用于心理咨询,又可用于心理治疗;既可用于个人治疗,又可用于团体治疗。特别适用于不愿意或不方便暴露隐私的来访者或群体,可以有效地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阻抗,且并不影响疗效。移空技术中问题的象征物是心身症状的物象化表达;盛放问题的承载物是对问题应变能力的投射;移动盛放着象征物的承载物表示对问题的操控和处理,移动即是干预。修补、移动承载物和空的运用是移空技术的创新之处。移空技术的操作形成标准化流程,规范易学;同时又不失灵活机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微调。其操作的全过程始终由治疗师以指令或提问方式引导和把握,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为“权威式”。移空技术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充分的治疗意义,每个细节都可以成为治疗师或自己灵活把握的切入点。移空技术也需要来访者转变思维形式,无论是形成物象的过程,还是移动的操控,只有应用具象思维并贯彻始终,才是真正的进入了移空技术所要求的操作。移空技术的整体操作可体现为叁个境界层次:①移动致空-即主动干预,偏于对症治疗;②移动至空-即主动进入空的境界,感受低层次的空静,并慢慢趋近于心身合一实现个人的整体统一;③空-自然直接进入空的境界,逐渐修炼至天人合一的大整体,从大我中获取小我的成长与完善,此时已超越了心理学的范畴。移空技术的门诊治疗阶段是治疗师主导的过程,主要以指导语、解释、提问等方式把握进程,重点在实现移空技术的“移”。家庭作业则由来访者自主完成,治疗师起答疑解惑的作用,重点在体验移空技术的“空”。如果说移空技术的操作倾向于调整身心状态,即具体目标的实现;则家庭作业更偏重于自身的成长,是通往终级目标的过程。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坚持空静的体验,也可相当于心理意义上的治未病。移空技术是东西方心理学思想和治疗方法的融合,但根本的落点还是东方的自我修炼。此外,所谓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移空技术不但是一个治疗技术,也是一个自助的技术。来访者学习熟练后,完全可以自行操作,从而做到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可最终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翟向阳[3]2010年在《少林禅修的脑电特异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选择少林禅修作为定位。同期对照禅修与模拟状态脑电活动的差异,在比较中探索禅修操作中具象思维形式的特异性脑电信息,为将禅修定位为佛家气功提供了实验学证据。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运用导师刘天君教授原创的“双向设计,内外关联,相互释义”中医气功实验设计方案,按照制订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16例禅修僧人和16例年龄、文化程度与禅修僧人相仿的常人。根据实验规程和技术路线,进行安静态和修炼(模拟修炼)等程序操作,运用北京中科信托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NT9200数字脑电图仪及分析系统(UEA-FZ型USB接口32-40导放大器),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同步记录全部操作过程的脑电地形图。提取相对功率、实际功率、频率和波幅等指标数据,采用频域功率谱分析方法,将相对功率作为主指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δ、θ、α1、α2、β1、β2频带的相对功率值,并配合绝对功率、波幅和频率,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因子提取的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不同分时段的操作状态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结果共分为4个部分:(1)两组功率、波幅、频率的总体比较,各项指标均呈极显着性差异(P<0.001)。(2)分别将两组3个30秒时段相对功率均值与基础安静态(对照组的第一次安静态)的均值作差值(减去基础安静态)及商值(除以自身基础安静态)的运算,以比较两组操作的幅度和强度。值差比较,各频带功率值变化幅度均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纯操作幅度均在对照组的2倍以上。θ、α1、α2频带3倍以上,α1频带最高,至8-9倍;两组商值比较除了δ频带,不同时段实验组期每个频带都出现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或者均值差为负数的现象。(3)两组实际功率主成分因子分布的比较,实验组操作状随着时间的运行按主成分分层,功率主成分域值呈间隔式波动,按脑区带状分布;对照组分布随着时间的运行主成分值域区间在所有脑区呈两层次阶梯式较平均分布,阶梯衔接处有少量域值交叉。(4)两组相对功率主成分因子分布的比较,实验组各频带主成分分布呈同步化--去同步化--再同步化间隔式波动排列。对照组主成分值域区间呈块状分布,块状过渡区域并伴有值域的无序交错。研究结论(1)禅修区别于模拟操作高静息状态的特异表现;是深度安静、深层灵感思维活跃、低耗氧、大脑的清醒和专注程度高于常人的一种脑功能态。(2)禅修状态操作过程的特异性表现;实验组不同操作时段从脑区的有序化转为与全脑的同步化、异步化的交替,展现了“万念归一”的心理过程和“天人合一、主客消融”的境界,为操作禅修操作过程的特异性表现。(3)禅修状态脑区分布特异性:不同脑分区在相对功率各频带的特异性分布和有序变化,构成了特殊的思维活动,实现了深度安静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有序的调节。(4)禅修过程显现出气功态的脑电特征;禅修表现出操作过程的同步化及额--枕脑波逆转现象,并引起显着的全脑共振变化趋势,与气功态脑电特征有对等性,二者在此方面的共性,反映出禅修过程即是一种气功态变化过程。(5)禅修的思维定位即具象思维操作过程;禅修与具象思维的心理操作过程是一致的,其心理学定位为“思维修”的实验学依据就是具象思维形式。

张海波[4]2011年在《具象思维作业的脑电空间与频域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本研究系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气功锻炼中具象思维的脑电及相关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20060026006)的第二阶段。该课题第一阶段已经实验研究证明,具象思维是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本研究通过对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形式作业过程的脑电检测比较,探寻具象思维作业的脑电在不同空间(导联)、不同频带的兴奋性特征、相关性特征以及有序性特征,以期发现具象思维形式的脑电活动规律,为具象思维理论在中医、气功、心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学实验证据。2方法运用导师刘天君教授总结提出的“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的气功实验研究模式,根据实验对象的入选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选择33例在校大学生,经过3次以上的系统培训,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与内在思维形式作业同步的外在脑电检测。所用仪器为日本产MR-31型脑电图仪,数据采集和提取软件是日本东京电机大学提供的ATAMAP.Ⅱfor Windows.处理分析由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兼容和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协助完成,采用小波去噪与小波包分析处理,分解出6个频带:δ(0.8-3.1Hz)、θ(3.9-7.0Hz)、α1 (7.8-10.2Hz)、α2 (10.2-13.2Hz)、β1 (14.1-19.5Hz)、β2 (20.3-29.6Hz),输出了基于mat lab软件小波包分析的总体与分频平均功率、相关系数和小波熵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对①叁种思维形式与各自作业前安静态平均功率的差值,②叁种思维形式的相关系数,③叁种思维形式与各自作业前安静态小波熵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3结果(1)叁种思维形式与各自作业前安静态的平均功率差值比较此比较可表达叁种思维形式作业总体及分频带平均功率的变化强度差异。结果显示,在总体上,具象思维作业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变化强度明显高于抽象思维,二者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从各导联看,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在大部分导联增加,在小部分导联减少,抽象思维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均为减少。6频带,具象思维作业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形象思维,二者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从各导联看,具象思维作业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在Fpl和Fp2导联增加,在其他导联减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全部导联都表现为减少。θ频带和α2频带,具象思维作业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变化强度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α1、β1和β2频带,具象思维作业时的脑电平均功率变化强度明显高于抽象思维,二者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01)。从各导联看,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均在部分导联(Fp1、Fp2、C3、C4、F7、F8、Fz)增加,在部分导联(01、02、T6、Pz)减少,抽象思维在全部导联都表现为减少。(2)叁种思维形式的相关系数比较此比较可表达叁种思维形式作业总体及分频带各导联间的相关系数差异。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一般安静态的各导联间相关系数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在总体与6频带前额部左右导联间出现高相关系数,θ与α1频带前额部与中央部的左右导联间出现高相关系数,α2频带右前额与中额、右前颞的导联间出现高相关系数,β1与β2频带左右半球各自的前部导联间、后部导联间出现高相关系数。二是在总体与各个分频带,都出现后枕部与前额部、前颞部导联间的低相关系数。具象思维各导联间相关系数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是导联间相关系数高,表现在以下叁点:一是具象思维相关系数大多在0.2-0.9之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一般安静态相关系数在0-0.8之间,说明具象思维较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一般安静态的相关系数集中且偏大。二是与其他状态相比,具象思维各导联间的相关系数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总体、α2、β1和β2频带,在δ、θ和α1频带不明显。在总体上,具象思维出现以右前额(Fp2)为中心的左前额(Fp1)、中额(Fz)、右前颞(F8)的高相关系数,左枕(01)、左后颞(T5)、中顶(Pz)也出现局部高相关系数。α2频带具象思维还在右中央(C4)与中额(Fz)出现高相关系数。β1频带具象思维出现前额部(左前额Fp1、右前额Fp2)左右半球间高相关系数。β2频带具象思维出现中额(Fz)、右前额(Fp2)、右中央(C4)、右前颞(F8)区域广泛高相关系数。叁是与其他状态相比,具象思维各导联间的低相关系数在总体与各分频带,都出现低相关的导联数少于其他状态的现象。(3)叁种思维形式与各自作业前安静态的小波熵差值比较此比较可表达叁种思维形式作业小波熵的变化强度差异。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的小波熵变化强度明显低于形象思维,二者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01),高于抽象思维,二者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从各导联看,具象思维在部分导联(Fp1、Fp2、C3、O1、F7、T5、Pz)增加,在部分导联(C4、O2、F8、T6、Fz)减少,形象思维在全部导联均增加,抽象思维在全部导联均减少。4结论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兴奋性空频特征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兴奋性显着增强,.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作业。从频域上看,具象思维的兴奋度在δ频带显著高于形象思维,在α1、β1和β2频带,显着高于抽象思维。从各导联看,表现出在前额部(Fp1、Fp2)、前颞部(F7、F8)兴奋度增加,在后枕部(O1、O2)、后颞部(T5、T6)兴奋度减弱的特点。(2)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相关性空频特征具象思维作业时导联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脑区联络性明显加强。与其他状态相比,具象思维各导联间的高相关特点主要体现在总体、α2、β1和β2频带。在总体上,大脑右前部有以右前额为中心的广泛高相关趋势,大脑前额区、中额区和前颞区之间协调性和联络性增强。具象思维还在α2、β1、β2频带的前额部和右半球的大部分导联间表现出高相关。与其他状态相比,具象思维在总体与各分频带,都出现低相关的导联数少于其他状态的现象,说明具象思维作业时整个脑部的相关性程度较其他为强。(3)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有序性空间特征具象思维作业时脑电有序性变化介于形象思维(有序性最弱)和抽象思维(有序性最强)之间,并且呈现双向变化。从各导联看,具象思维作业时前额部及左半球有序性降低,信号规律性减弱,复杂度较高。右半球有序性增强,信号规律性加强,复杂度较低。

陈珑方[5]2015年在《移空技术的实验研究与案例解析》文中指出1目的本研究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规范与示范研究》的子课题—气功疗法(移空技术)。应用移空技术干预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的实验研究,将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移空技术的治疗效果和持续效果;并利用案例实证研究,了解移空技术的操作机理,可与实验研究结果相互验证。2方法按照实验设计的纳入、排除和脱落标准,选择高校学生共101例,将实验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应用移空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未使用任何干预手段,即为空白对照组。两组都在大致齐同时间段,让受试者填写相关心理学量表进行评估,其时间点分别为:入组时的前测、入组后一个月或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叁个月和治疗结束后六个月。具体选用的测评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四个量表。通过对上述量表评分的统计分析,以验证移空技术干预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移空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十大步骤,分别为①简易气功放松训练:叁调放松、②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测量问题的影响度)、③存想问题的象征物、④存想置放问题的承载物、⑤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⑥再次进行简易气功放松训练:叁调放松、⑦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⑧在不同的距离上移动承载物、⑨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⑩重复操作。操作步骤中第二步骤为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测量问题的影响度),第九步骤为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这两个步骤都需来访者在移空技术记录纸中测量记录问题影响度的分值。测量问题的影响度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问题影响度越高,以此作为直接快速测量每次治疗的效果。另外,移空技术研究组全组51人,其中20人有做家庭作业,31人未做家庭作业;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有无做家庭作业,对治疗的持续效果有何影响。案例解析通过个案研究深度访谈和观察法,利用录音录象记录,探索移空技术的操作机理。3结果(1)组内的各量表比较结果显示,移空技术研究组的量表SAS、SDS和GSES各观察点之间有显着性差异,表明移空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应激性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更有自信;两组的GSES与SAS和SDS相关分析多呈现为负相关性。两组的SCL-90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随着时间进展都有下降趋势,但起效时间和下降程度均有不同。移空技术研究组在治疗结束时下降明显,空白对照组在随访第3个月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移空技术研究组的SCL-90内各项目因子总分都有明显下降,即有效缓解改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症状;空白对照组的SCL-90内有7个因子得分呈下降趋势,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上有一定程度的缓解。(2)组间的各量表比较结果显示,移空技术研究组的SAS、SDS、GSES、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以及十个因子总分评分均值,在治疗结束、随访第3个月和随访第6个月时下降或提高(GSES提高,其余下降)程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表明移空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应激性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个人自信感及生活质量水平。(3)移空技术研究组每次门诊治疗的定量疗效评估,发现干预前后的减分率都有递增趋势,前叁次均为有效(减分率≥25%为有效),第四次为显效(减分率≥50%为显效),表明每次移空技术干预后的问题影响度均值都呈下降趋势。(4)有无做家庭作业的两组间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显示,量表SAS、SDS、GSES、 SCL-90总分、SCL-90阳性项目数、SCL-90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和SCL-90十个因子的组间数据:SAS在随访第3个月和随访第6个月,SDS在随访第6个月都有显着性差异。SCL-90躯体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和其他(睡眠饮食)因子在随访第3个月和第6个月都有显着性差异,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在随访第6个月都有显着性差异。表明有做家庭作业能够有效延续缓解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的复发,有效改善相关心身症状。(5)案例解析从一次完整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访谈的会谈事件报告单(来访者填写)和治疗记录单(治疗师填写),在叁调放松、象征物、承载物、治疗师的会话技巧与引导能力、具象思维的应用、移动与空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发现叁调放松可使来访者心情更为平静。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不断鼓励来访者,增加来访者处理事件的能力及信心,引导来访者准确的分离问题。象征物代表来访者的问题,最好是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的,承载物代表来访者当下对问题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而这两个物品越具体越好,即达到最大程度的具象化。移动承载象征物的容器,是正面对抗干预问题,应该做到真正具象思维下的移动。空境界的体验是回到没有问题的本源,改变来访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案例中来访者各时期的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较,减分率或增分率大都有30%以上,均有效和显效,表明移空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来访者本次治疗前后问题影响度的减分率为62.5%是显效,说明移空技术作为干预手段快速见效的特点。4结论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移空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相关心身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2)移空技术的门诊治疗具有当下快速见效的特点,而家庭作业能够维持较好的远期疗效。(3)移空技术的全程操作均是具象思维的应用,其核心机制是“移动”和“空”;而门诊治疗阶偏重于“移动”,家庭作业偏重于“空”。

郭建红[6]2014年在《具象思维心身合一属性的表面肌电特征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具象思维是具有中医学特征的思维形式,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具象思维是独立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可与之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具象思维有独特的脑电活动规律。本实验预实验结果表明,具象思维作业时,与内部思维操作同步的外部生理肌电信号发生较明显的波动,而抽象思维作业和形象思维作业并未显示这种改变,提示具象思维是一种以心身合一为特征的独特思维形式。为进一步证实该实验结论,本实验设计叁种不同思维主题,每个思维主题选择两个肌电检测点,通过受试者不同思维形式作业时生理肌电信号的特征,说明具象思维是具有高度心身相关关系属性的独特思维形式。方法:运用导师刘天君教授总结并提出的“双向设计、相互释义、关联检测”的实验研究模式,即同时设计内在操作与外部检测,并同步同时进行客观仪器指标与主观体验指标的检测,对实验的结果采用内、外之间的相互说明。对于本次实验,内部操作指不同的思维主题和思维形式的设计与完成,外部检测指肌电指标的检测与分析,观察内在的思维作业与外部肌电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由此说明不同思维形式的身心关系。按照实验对象的纳入、排除和脱落标准,选择32例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经过3次实验培训,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思维作业,同时进行与内在思维形式作业同步的外在肌电检测。所用主要表面肌电检测仪器为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系统(ME6000-T8Mega Electronics Ltd FINLAND),肌电电极选择北京天润阳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电极,数据处理采用MegaWin2.3a7数据处理软件。将每位受试者每次测量肌电图形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得到波幅的均根方值,每秒得到十个均根方值,20秒钟得到200组波幅均根方值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求得波幅均值、极大值、极小值、标准差和极差(极大极小值之差),并求出表征波幅分布的偏度分布系数和峰度分布系数,对分布系数取绝对值后计算两次测量均值。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将各思维状态与安静状态的相应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观察不同思维形式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以p<0.05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实验结果与结论。结果对于思维主题:“我右脚心的外侧被叩诊槌从后向前划了多次”,胫骨前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波幅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波幅的标准差和极差均大于安静态,但各指标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具象思维与安静状态相比较,波幅均值无显着性差异,波幅的标准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极差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趾长伸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波幅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抽象、形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波幅的标准差和极差均大于安静态,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象思维与安静状态相比较,波幅均值无显着性差异,波幅的标准差与极差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对于思维主题:“针灸针在我右腿足叁里穴位上行针”,胫骨前肌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波幅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抽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形象思维与安静态相比,波幅标准差与极差虽大于安静态,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具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波幅均值无明显差异,波幅标准差大于安静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幅极差大于安静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时域分析结果表明:抽象、形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具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波幅均值无显着性差异,波幅标准差与极差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对于思维主题:“我右手拇指指腹被针灸针反复刺了多次”,大鱼际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波幅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抽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肌电信号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形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波幅均值无显着性差异,波幅标准差与极差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具象思维与安静态相比,波幅均值无显着性差异,波幅标准差与极差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01)。肱桡肌肌电点所测肌电信号时域分析结果表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具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时域分析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表征波幅分布的偏度系数及峰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思维主题一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肌电检测点,抽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形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指标均值均大于安静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象思维与安静态相比,各指标均大于安静态,且二者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和p<0.05);对于思维主题二胫骨前肌、腓肠肌肌电检测点,抽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形象思维与安静态比较,各指标虽在均值上均大于安静态指标,但只有胫骨前肌峰度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象思维与安静态相比,各肌电点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均大于安静态,且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思维主题叁大鱼际肌肌电检测点,抽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形象思维与安静状态比较,各肌电点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均值均大于安静态,且二者相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具象思维与安静状态相比较,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均值均大于安静态,且二者相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肱桡肌肌电检测点,叁种思维形式与安静状态比较,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表面肌电信号分析结果表明,与安静态相比,具象思维时肌电波幅强度波动较大,且波幅分布比安静态波幅分布更加离散;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时肌电波幅强度波动不明显,且波幅分布与安静态波幅分布相似。对于内部设计的不同思维形式,外部肌肉电信号的不同变化说明了内部思维操作的不同特征。抽象思维和形象作业时,控制肌肉运动状态的神经电流活动不明显;具象思维作业时,控制肌肉运动状态的神经电流活动明显。说明受试者具象思维作业时心理和生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同步改变;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作业时,生理指标与心理状态的同步变化不明显,说明具象思维是以心身合一为主要特征的独特思维形式。

陈珑方[7]2010年在《健身气功科研文献中统计学应用的若干问题》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分析现有健身气功科研文献中统计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在气功研究中运用统计学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材料与方法由于健身气功的四套功法操作规范且具有可比性,因此,从各期刊文献数据库搜索出与健身气功相关的论文共有48篇,此中包涵了临床、生理和心理有关的研究论文有30篇,皆离不开实验研究,就更需要统计学上的应用,最终获取论文22篇。所以,本研究将应用统计学方法来探讨22篇论文中的统计问题,并探索现有可能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引用具有气功特色实验模式的方法。研究分析与讨论在许多健身气功的论文中发现疑惑,从最初研究对象的数量未规范,进而未合理的设立随机对照组,以及未考虑组内及组间的可比性;再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选择定量或定性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从中也发现有的研究,经常忽视t检验和F检验(方差分析)使用的前提条件,有些研究尚未明确交代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最终统计结果的表达,出现很多未显示统计量,或误解P值越小,认为组间差异越大,统计图与表的阐述不完整等等,这都突显出合理的应用统计学处理是很重要的。另外,能借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或引入高等统计学,如多变量分析技术等方法;亦可根据体现气功特色为指导原则“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的实验研究模式,来完善及提高气功的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研究结论与展望阐明合理地应用统计学原理,如设定合理的样本数,设置适当的对照组,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以及明确的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等,使得健身气功的科研能更规范化,进而提高文献的可靠性。亦可运用体现气功特色“双向设计、关联检测、相互释义”为指导原则,更符合气功实验研究模式的应用,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科研向前发展,期望能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人员应用,以及有参考价值的线索。由于本研究只讨论22篇与健身气功相关的论文,因其文献数量不多,只能说明其中一部份统计学应用上的问题。建议未来的研究,可广泛收集国内外所有气功相关文献来进行分析,或可改变或创新符合医学气功的科研方法、实验设计与实验控制等,进而能更深入研究探讨医学气功领域,使气功有利于大众,并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劳宫部位观想温热感的实验研究[D]. 刘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D]. 吴晓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 少林禅修的脑电特异性研究[D]. 翟向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4]. 具象思维作业的脑电空间与频域特征研究[D]. 张海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5]. 移空技术的实验研究与案例解析[D]. 陈珑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6]. 具象思维心身合一属性的表面肌电特征实验研究[D]. 郭建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7]. 健身气功科研文献中统计学应用的若干问题[D]. 陈珑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劳宫部位观想温热感的实验研究——气功调心技术的生理心理机制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