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_简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由基,甲基丙烯酸,硅烷,荧光,迁移性,大分子,叶绿素。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文献综述

简凯[1](2017)在《低迁移和低毒性的自由基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聚合技术绿色环保,应用广泛。光引发剂是光聚合体系中的关键组份,它吸光后通过化学作用产生活性种,引发体系聚合。然而,传统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光引发剂容易迁移到固化材料表面而产生一定的毒性和气味,这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对于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而言,叔胺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氢供体,而较高含量的叔胺也会产生毒性和气味,并会影响固化产品的性能。研究表明,光引发剂的迁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关,大分子量光引发剂的迁移性明显降低。此外,将氢供体基团引入到传统NorrishⅡ型光引发剂分子结构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胺类物质带来的不利影响。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制备出一些生物毒性和迁移性较低、光引发活性较高的自由基光引发剂,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合成了 2种单组份夺氢型光引发剂MBPAcMP和MBPMP,通过实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能,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吸收性能、紫外光降解速率和迁移性能,利用MTT法测试了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与MBP相比,MBPAcMP和MBPMP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无明显变化,但它们的紫外光降解速率均高于MBP。在光照10min后,MBPAcMP、MBPMP和MBP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分别降低了 20%、11%和3.4%。MBPAcMP和MBPMP在独自引发单体聚合时仍有很高的光引发活性,并且残留在固化体系中的光引发剂从材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均低于MBP/EDAB光引发体系。由MBPAcMP和MBPMP引发体系聚合后得到的材料有着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细胞毒性略低于MBP/EDAB体系。(2)合成了 2种双官能度的单组份光引发剂MBPAcPA和MBPPA。MBPAcPA和MBPPA的光降解过程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监测,它们的光降解效率较高,在光照10 min后,MBPAcPA和MBPPA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分别降低了 39%、19%,两者吸光度的下降速度均高于MBP。光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MBPAcPA和MBPPA的光引发活性好,是较高效的单组份夺氢型光引发剂,可以减少体系中胺类助引发剂的使用。在吸光基团的摩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BP、MBPPA和MBPAcPA分别单独引发体系聚合后碳碳双键的最终转化率分别为71%,91%,95%。MBPAcPA和MBPP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迁移性能降低,而且,在光聚合过程中,残留光引发剂可同胺烷基自由基一起结合到固化产物中,以降低光引发剂的迁移及固化涂层的毒性。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MBPPA和MBPAcPA这2种光引发体系固化后得到的膜的OD值均与阴性对照没有太大区别,这表明MBPPA和MBPAcPA对L929细胞基本是无毒的。(3)合成了迁移性较低的双官能度裂解型光引发剂1173AcPA。光降解性能和光引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Irgacure(?)1173相比,1173AcPA的紫外光降解速率和光引发活性有所下降。经光照120s后,1173AcPA在243.6 nm处的吸光度下降了 44%,低于Irgacure(?) 1173。总体而言,1173AcPA的光引发性能较好,它引发EOEOEA聚合时的最终转化率可达98%。通过分析残留光引发剂在固化产物中的迁移性能可知,1173AcPA的迁移速率比Irgacure(?) 1173低,这可降低固化膜的毒性。利用实时红外测试了不同因素对光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光引发剂含量和光强可提高光聚合速率和单体最终转化率,随着单体官能度的增大,其转化率降低。固化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通过MTT法表征。结果发现,由1173AcPA引发反应得到的固化膜的OD值始终能达到阴性对照的99%,并且1173AcPA体系与细胞的相容性较好,这说明其对细胞基本无毒。(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6)

简凯,杨金梁,聂俊[2](2016)在《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聚合技术绿色环保,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光引发剂是光聚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较小相对分子质量的光引发剂仍有一定气味、易变色等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发了一些光反应活性高,低毒性、低气味的光引发剂。随着光固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光引发效率高且环境友好型的自由基光引发剂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涂料技术与文摘》期刊2016年04期)

武鹄,王国祥[3](2016)在《以叶绿素a为光引发剂的MMA活性自由基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叶绿素a为光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以溴化铁为催化剂,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 B)为ATRP引发剂,在二甲亚砜中合成了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叶绿素的用量、照射时间、催化剂的量对光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表征.从实验结果得到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最佳制备实验参数.(本文来源于《琼州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梁秋鸿[4](2014)在《自由基型有机硅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固化技术已经在涂料、胶黏剂、油墨等领域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光固化配方中的关键组分,光引发剂是一类在光照下能产生活性种,如游离基、阳离子、负离子等,引发聚合交联反应的一类物质。随着光固化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方面的现实要求,研究开发大分子光引发剂、水性光引发剂等对降低材料毒性、拓展光固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机硅材料是一类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如优异的耐候性、耐水性、生理惰性和极优的表面性能等。将有机硅引入光引发的分子设计可以赋予光引发剂一系列新性能。本论文以有机硅化合物为基础,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有机硅自由基型紫外光引发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光引发剂的分类、引发机理和研究趋势,着重介绍了现有有机硅光引发剂,并结合当前光引发剂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第二章将聚甲基苯基硅烷与丙烯酰化聚醚通过紫外光聚合的方式,合成了一种可以在水中很好分散的水性聚硅烷-聚醚共聚物P-3。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P-3中包含了聚硅烷链段和聚醚链段。同时,实时紫外光谱和实时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P-3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聚硅烷链段的裂解。P-3可以在水溶液中有效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p-羟乙酯(HEMA)等水溶性活性底物聚合。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两种不同聚硅烷含量的聚硅烷-聚醚共聚物P-3-1和P-3-2引发丙烯酰胺重水溶液的聚合速率。结果表明,20%丙烯酰胺溶液(含1%质量分数引发剂)经30mW/cm2紫外光强度照射60秒后,P-3-1和P-3-2分别可以使双键转化率达到60%和70%以上。因此P-3是一种合成方法简单,引发效率较高,应用潜力较大的新型水性光引发剂。第叁章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含有小分子光引发剂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BP-PS、 TX-PS、BTP-PS和Flu-PS。这些取代超支化聚硅烷都属于大分子光引发剂。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鉴定了几种聚合物的结构。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几种引发剂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超支化聚硅烷对紫外光尤其是远紫外光的利用率。实时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几种取代超支化聚硅烷的紫外光引发效率也较未取代的超支化聚硅烷Bu-PS高。1%质量分数的几种取代超支化聚硅烷在30mW/cm2紫外光照射下,均可以在10秒内使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中90%以上的双键发生聚合,是一类高效的紫外光引发剂。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研究表明,BP-PS和TX-PS是一类既可以裂解产生硅自由基,也可以通过夺氢产生碳自由基的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取代超支化聚硅烷克服了小分子光引发剂的弊端,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紫外光引发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在第四章中,我们以第叁章中合成的含Si-Cl键的超支化聚硅烷为基础,使其与氯硅烷单体通过水解缩合方式合成聚硅烷-硅树脂杂化材料P-2,并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GPC、DSC和TGA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和物理特性。实时紫外光谱研究表明,P-2保留了聚硅烷的光裂解性能,可以在紫外光下发生裂解。由于硅树脂结构的存在,聚硅烷-硅树脂杂化物在室温下呈液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拓宽了聚硅烷的使用范围。实时红外实验表明,聚硅烷与硅树脂杂化后,依然具有很好的紫外光引发性能,1%质量分数的叁种P-2在40mW/cm2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在20秒内使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中90%以上的双键发生聚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自由基光引发剂。另外,采用紫外光谱、XPS、表面接触角和TGA研究了杂化材料的表面迁移性能,结果发现,聚硅烷-硅树脂杂化材料由于其低表面能性质,它倾向于往溶液表面富集,可以改变固化后材料的表面性能,5%质量分数的P-2-3添加量可以使聚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薄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72.7°提高至109.2°。这种聚硅烷-硅树脂杂化材料,既保留了聚硅烷材料的紫外光引发性能,同时又具备了硅树脂的优良性能,除了光固化作用外,还可能对材料进行有机硅改性,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紫外光引发剂。在第五章中,通过水解氯硅烷制备了含Si-Cl键的硅树脂预聚物,将其与4-羟基二苯甲酮钠盐反应制备得到二苯甲酮功能化硅树脂BP-Si-resin。BP-Si-resin室温下呈粘稠液态,是一种在预聚物中具有优良溶解性、相容性的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了其结构,采用GP、TGA和DSC测试了其物理性质。核磁共振氢谱表明,BP-Si-resin中含有约20%质量分数二苯甲酮基团。实时红外方法表明BP-Si-resin具有较高的紫外光引发速率,4%质量分数的BP-Si-resin引发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聚合速率与1%质量分数的二苯甲酮引发速率接近。紫外光谱、TGA和XPS等实验证明了BP-Si-resin具有往溶液表面富集的倾向,表明硅树脂的低表面能性质也在产物中得到了体现。接触角测试表明,10%质量分数的BP-Si-resin添加量可将聚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薄膜表面的水接触角从72.7。提高至118.3°。BP-Si-resin的这一特性,可使固化产物表面可能获得更好的疏水性、耐气候性、耐辐照等优越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表面改性功能的有机硅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09-01)

章宇轩[5](2014)在《功能化自由基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其活性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聚合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由基光聚合在目前的光聚合领域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自由基光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适用单体多等优点。引发剂,在光聚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2959为代表的α-羟基酮类自由基光引发剂,受到光照后裂解为两种自由基,其两种自由基的活性大小还存在着争议。本课题通过设计合成将含氟基团以及硅烷偶联剂引入到光引发剂结构之中,制备了F-2959以及F-2959-Si两种自由基光引发剂。利用含氟基团的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可以带动苯甲酰自由基向溶液表面迁移,同时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另一自由基固定于基材表面。聚合过程中,通过检测聚合物的生成情况间接证明两自由基活性差异的大小。研究内容以及结论如下:1.成功的合成了F-2959和F-2959-Si两种自由基光引发剂。2.光引发剂F-2959有较好的光化学活性,可以用来引发自由基光聚合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并且在溶液里,可以向溶液的表面迁移。3.光引发剂F-2959可以简单有效的减轻氧气对于聚合的阻聚效应.4.将光引发剂F-2959-Si接枝于基材表面,可以间接判定引发剂裂解后生成的苯甲酰自由基以及羟基类自由基的活性大小。这是由于光引发剂裂解生成自由基后含氟基团带动苯甲酰自由基向溶液表面迁移,而羟基类自由基被固定在了基材表面。通过对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即可以间接判定苯甲酰自由基具有更高的引发光聚合反应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4-06-04)

张玉洁[6](2013)在《端乙烯基醚型自由基UV光引发剂(HT-2959)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UV固化油墨、UV固化胶粘剂等UV固化产品以其高效、节能、环保、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包装领域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UV固化产品用于食品药品包装却存在严重问题,残留的光引发剂及碎片往往容易迁移到被包装物中,污染被包装物品,因此开发低迁移的可聚合光引发剂对于拓宽其在食品药品包装上的应用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现已开发的可聚合光引发剂,往往容易引发自身的活性基团聚合凝胶,储存稳定性差,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亟待需要开发储存稳定性好的可聚合光引发剂来解除此限制。乙烯基醚中的富电子双键不易被自由基引发均聚,加入到丙烯酸酯类等UV固化体系中,却可以与其他单体或预聚体发生聚合。基于乙烯基醚的特性,在自由基光引发剂中引入乙烯基醚基团,制备出端乙烯基醚型自由基UV光引发剂,将不易被自身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有优良的储存稳定性,又能在UV固化体系中参与聚合。在引入乙烯基醚基团的过程中,要注意光引发剂的构效关系,α-羟基酮类光引发剂a位上的羟基被反应以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会大大降低。在此研究思想的指导下,本工作以二异氰酸酯、4-羟丁基乙烯基醚、α-羟基酮类自由基光引发剂2959为原料,利用异氰酸根与羟基反应,制备出端乙烯基醚型自由基UV光引发剂HT-2959,利用2959分子中伯羟基与α位上的叔羟基反应活性的不同,保护α位上的羟基不被反应,研究了溶剂对第一步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和1H-NMR表征了HT-2959的分子结构,分析了HT-2959的紫外吸收性能、分解能力、引发效率、稳定性和低迁移性,讨论了光引发剂α-羟基结构与引发效率的关系,并探索了在复合薄膜用UV固化胶粘剂中的初步应用,得出如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采用本体反应的合成工艺进行第一步反应,比采用溶剂反应的反应速度快,最终转化率高。制备HT-2959最终转化率高达100%,提纯后产率66.6%。(2)HT-2959与2959相比,在275nm处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峰,在此波长的紫外吸收能力很强,摩尔吸光系数高达1.608×104 L/mol.cm;HT-2959的吸收能量后分解能力也很强,量子效率及引发聚合的能力也与2959相当,是一种高效的光引发剂。α-羟基酮类光引发剂α位上的羟基被反应以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会大大降低,而HT-2959制备过程中保留α-羟基结构。(3)乙烯基醚比丙烯酸酯光稳定性好,HT-2959的稳定性好。乙烯基醚加入到丙烯酸酯中,可以发生聚合,HT-2959的迁移能力比2959低。(4)用HT-2959作为自由基光引发剂配制胶粘剂配方,用于复合PET和PE,剥离强度达到2.11 N/15mm,达到了包装用复合膜的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白兵,安文[7](2011)在《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瞬态及稳态荧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瞬态及稳态荧光光谱特性,从分子结构出发分析了共轭结构对光引发剂荧光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共轭效应的增强,荧光激发与发射峰波长逐渐增大;瞬态荧光谱的衰减受电子基团的影响较为明显,含有吸电子基团的光引发剂荧光衰减快,而含有给电子基团的光引发剂荧光衰减慢。通过对溶剂极性及粘度研究发现:光引发剂荧光发射峰随溶剂的极性增加出现明显红移现象,表明激发跃迁类型主要是π—π*跃迁,并且随溶剂粘度的增大光引发剂荧光衰减明显得到延缓。当光引发剂浓度达到10-2mol.L-1时,由于粒子间碰撞加强及自吸收现象引起的自猝灭效应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09期)

瞿岳飞,卿宁[8](2010)在《UV固化水溶性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尤其是环保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的水性光引发剂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自由基型水溶性光引发剂,按其机理进行分类,并介绍了水溶性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0年S1期)

钟荣,王宏亮,刘国庆,廖劲松[9](2009)在《芳酮基离子液体光引发剂的合成与其自由基光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府对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毒药品的控制监管越来越严格。紫外光固化涂料是新一代绿色环保的化工产品,具有无污染、无毒性、无刺激性和生产安全快速等特点,在这个领域的开发和研究较为活跃,现已成为紫外光固化体系的主要发展和应用方向之一。光引发剂作为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离子液体是一类新型的介质,具有溶解能力强,热稳定性好,弱挥发性(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李晓红[10](2008)在《自由基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UV固化是辐射固化技术的一种,是快速发展的“绿色”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固化涂料、光刻胶、光固化油墨、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光引发剂在UV固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决定体系固化速度和固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大分子光引发剂具有挥发度低、抗迁移能力强、环境兼容性好、树脂相容性好、功能多样性等优点,近年来倍受关注。但是,目前许多大分子光引发剂仍会产生小分子迁移,其引发剂活性也有待提高。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球状结构,应用于涂料中具有粘度低、固化速度快和成膜性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用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异常活跃。本文将光引发剂与超支化低聚物结合起来,对超支化聚(酰-胺酯)端基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两种光活性良好的自由基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通过TMP和AB_2型单体DKBA进行酯化反应合成第二代超支化聚合物HBP-2,利用FT-IR、DSC对其结构及热性能进行分析,所合成的聚合物HBP-2具有溶解性好、粘度低、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将TDI改性后的1173通过端基改性引入到超支化聚合物HBP-2上,成功制备了裂解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HBP-2-TDI-1173,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性能进行研究。相对于小分子光引发剂1173,HBP-2-TDI-1173具有紫外光谱最大吸收红移、荧光发射略强、引发NVP光聚合转化率略低等特点。将TDI改性后的4-BP和DMEA通过端基改性引入到超支化聚合物HBP-2上,成功制备了提氢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HBP-2-TDI-DMEA-4-BP,利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性能进行研究。相对于小分子引发剂体系4-BP/DMEA,HBP-2-TDI-DMEA-4-BP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较弱、引发NVP光聚合转化率较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08-06-12)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聚合技术绿色环保,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光引发剂是光聚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较小相对分子质量的光引发剂仍有一定气味、易变色等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发了一些光反应活性高,低毒性、低气味的光引发剂。随着光固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光引发效率高且环境友好型的自由基光引发剂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参考文献

[1].简凯.低迁移和低毒性的自由基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2].简凯,杨金梁,聂俊.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6

[3].武鹄,王国祥.以叶绿素a为光引发剂的MMA活性自由基聚合[J].琼州学院学报.2016

[4].梁秋鸿.自由基型有机硅大分子紫外光引发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4

[5].章宇轩.功能化自由基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其活性差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6].张玉洁.端乙烯基醚型自由基UV光引发剂(HT-2959)的制备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3

[7].李新政,李晓苇,赖伟东,白兵,安文.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瞬态及稳态荧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8].瞿岳飞,卿宁.UV固化水溶性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

[9].钟荣,王宏亮,刘国庆,廖劲松.芳酮基离子液体光引发剂的合成与其自由基光聚合研究[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10].李晓红.自由基型超支化大分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表征[D].安徽理工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引发机理(A-断...自由基型光引发剂的光聚合过程不同种类光引发剂复配对体系凝胶率的...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参与固化的机...传统汞灯与LED灯的光学特性两种光引发剂复配固化红色涂层的平均质...

标签:;  ;  ;  ;  ;  ;  ;  

自由基型光引发剂论文_简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